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罗永浩对女性说「想穿得骚又不被扰,和炫富又不希望被打劫一样」? 第1页

     

user avatar   tedcjk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强奸受害人的「共性」,尽管公共议事中常常导向性别对立与撕裂谩骂,其实学界倒的确是有过一些研究的。

因此,某种程度上罗老师至少有一句话说的没错——这个问题上需要的是「科普 」。


早在2004年,北京大学刘守芬教授就针对北大法意案例库中来自全国26个省份71个强奸案例中149位被害人和108个加害人进行统计分析,试图总结出「强奸案件中被害人群体表现出的区别于加害群体和其他受被害群体的显著特点」。


具体涉及到本题的,有二:

一、在所有类型的空间中,受害人最容易被害的地方,不是什么「隐蔽的无人处(罗原文) 」,而是「受害人自己的家中 」。

如下图:

28.9%的强奸案发生于被害人自己的家中,20.8%的强奸案发生在加害人认识的其他人家中,10.1%的强奸案发生于受害人认识的其他人家中,三者相加超过六成。

这一数据符合「熟人强奸」高占比的「常识」,也与郭建安教授1997年版《犯罪被害人学》的相关研究调查结果一致。

(个人很好奇罗老师提到的「性侵案件通常发生于隐蔽无人处」到底是哪家的「科普」)


二、针对强奸受害人受害时的衣着,研究利用了季节因素来变相反映。相关结论基于的假设是:温暖酷热的夏天,女性衣着比其他季节更单薄,因此如果衣着单薄能够显著地引起犯意,夏天强奸案例应当在全年占比中明显偏高。

但统计数据表明,从季节分布情况看,春季最高占28.2%,秋季其次占24.1%,夏季排名第三占21.4%,夏季不仅没有强奸高发,而且在所有季节中仅排名第三。

因此,原论文指出:

强奸被害在各季节的发生几率相差不大,这与认为性犯罪多发生于温暖而酷热、人们衣着单薄的夏季一般观点不符。


小结:

被害人特征的讨论不是禁忌,对现象实事求是地讨论与研究,有助于推动犯罪的防卫与避免。

然而,讨论不是无门槛的,一个抱有良善目的的参与者,应当自行完成前置知识的补充学习,减少发表不负责任的谬见,避免影响讨论效率,浪费所有与谈人的时间。

刘教授也好,郭教授也罢,他们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以今日的眼光看,设计依旧有一些值得斟酌的地方(譬如案例库案例是否全面;利用季节对标衣着有没有充分考虑到全国各地炎热时期不同;考虑到家中犯罪受衣物/季节影响较小,仅比较室外犯罪,是否可能有新的收获),但即使是反驳,案例与学术的讨论也应当以数据而非个人臆测/经验作论据。

就这一点而言,罗老师(且不谈是否受到了错误科普的误导)至少是缺乏科学精神的(当然,不止是罗老师)。


以上。


user avatar   mmyww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没有人提到“骚”的判断标准由谁来确定?没有判断标准,多说无益。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两天跟个朋友开车自驾了一趟川藏线,一路边走边玩,风景如画,也算是开心惬意。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朋友手机上的导航,使用的是“罗老师语音包”。


川藏线嘛,你懂的,弯多坡陡。于是一路上都不得不听着罗老师反复强调:“前面有急弯,注意是急弯,不是普通的弯,这可能是东半球最急的急弯”;“前面有陡坡,我目测是很陡很陡的陡坡”。事情终于在怒江七十二道拐的时候发展到了极致,由于360°回头弯一个接一个,罗老师终于出现了上气不接下气的情况,上一个“东半球”还没叨叨完,下一个“东半球”接踵而至,搞得罗老师有点上气不接下气的,饶是罗老师话多又难听,也是气喘吁吁、欲言又止。

小样,治不了你了还。


我终于受不了罗老师的娇喘,对朋友说,关了吧,我还能一方向盘给您老人家送怒江里面去?


于是整个世界清净了……


发动机的声音是如此的动听,转速上2500转,涡轮适时的启动起来发出咆哮,怒江的风吹在窗户上发出雄性阳刚的气息,刚才那股中年油腻男人不男不女不阴不阳不死不活的气息一扫而空,让人无比的舒爽。


真好。





罗老师身上的某个器官可没这么容易关闭,无时无刻不向外排出代谢产物,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还得生活在有罗老师的世界里,无可奈何,虽然这趟川藏线自驾让我非常非常想暴打一顿罗老师,然而这是犯法的,我不能犯法,因此也就不能暴打罗老师。


我相信想要暴打罗老师的不止我一个人,因为罗老师长相、性格、说话方式都十分的讨打。借用罗老师的话来说,长得讨打又不想被打,和穿得骚又不被骚扰一样不现实的。我们四川话说讨打,叫“挨打相”,罗老师这就是十分标准的挨打相,因此按照罗老师的说法,打罗老师是不应该受到谴责的,应该谴责的反而是合法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罗老师自己。


谁叫他长了一副挨打相呢?


有人就要说了,你凭什么说罗老师长了一副挨打相?我就要反问了,你凭什么又说罗老师没有长一副挨打相?就像罗老师说的,“穿得骚”,你罗老师觉得穿得是真的骚,可是我龙牙老师就觉得不骚。这没有统一标准的事情,你罗老师说得,我龙牙老师说不得?


什么叫骚?


热裤露脐吊带算骚么?放在现在成都春熙路一大片一大片的,放在清朝那就跟裸奔没什么区别。你罗老师眼里看到的那就是色情,我龙牙老师眼里看到的就是美。为啥呢,你罗老师脑子里满满当当的都是想犯罪,把女性当作某种物品,可以强占、交易、品评;我龙牙老师脑子里就只有欣赏,那是个跟我一样的大活人,她愿意展示她的美是她自己的事情,我想要占有这种美就得跟她商量,而且夏天穿多了粘糊糊的热。


那什么叫挨打相呢?


想打罗老师的人很多,其实想打龙牙老师的也不少,罗老师被打过,成年后还挨揍,龙牙老师最后一次挨揍是15岁挨自己亲爹的揍。保护一个人不挨揍,主要是靠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罗老师跟龙牙老师是平等的,这个就不提了。其次是靠肌肉,打得过罗老师的人多,打得过龙牙老师的人少,至少在西藏很少很少。最后是靠人品,龙牙老师不骗钱、不把自己产品的消费者当二傻子,就没多少人想揍龙牙老师。


因此,按照罗老师的主张,罗老师应该挨揍。挨揍了还只能怪自己,不能去谴责施暴者。




实际上罗老师挨打了跳得比谁都高。


这说明罗老师口是心非。他只想忽悠弱者认命,自己可没有打算执行自己的理念。说白了这种人格外的可恶,这叫“律人从严、律己从宽”,自己长了一副挨打相就不许别人打他,别人稍微穿自由一点,那就是大逆不道。


这是因为罗老师依靠正常男性魅力已经不可能获得性生活机会了,只能获得一顿暴打。比如说罗老师穿得很骚很骚,骚到无所不用其极,上街溜达一圈,肯定没有任何性生活机会,而多半是先挨一顿打,然后被扭送精神病院。所以他要“律人从严、律己从宽”,反正穿得骚对他来说已经没用了,而挨打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


说白了还是利益问题,屁股坐在哪里的问题。


还能依靠正常男性魅力获得性生活机会的龙牙老师就不会这样,自己穿得骚、别人穿得骚,都是正常的,受欢迎的。同样,由于龙牙老师不容易挨打,要殴打龙牙老师,你首先要买机票飞到西藏,然后熬过高原反应,再喘得肺都要炸了,才能站到龙牙老师面前来。龙牙老师是一条在拉萨都能狂奔10公里的壮汉,殴打龙牙老师危险性极大。


但是保不准龙牙老师也有失去男性魅力的那一天。


但是龙牙老师人格魅力还在。


就算到了那一天,龙牙老师也可以保证:至少不要把刀口朝向弱者,应该拔刀向更强的人。保护弱小应当是男性的本能,这样做至少可以证明自己是个男人。





曾经跟龙牙老师有过感情的女性,都吃过不少苦,遭过不少罪,比如说龙牙老师没什么钱,还要经受高原反应的煎熬。但是有一条福利是绝对可以保证的:可以穿自己喜欢穿的衣服,随便什么样都可以。


因为龙牙老师有信心、有能力、有意愿保护她。


我一直以为这应该是男性的本能,一来保护女性天经地义,二来女性穿漂亮点我们男人也看得开心,何乐而不为之。不知道为啥罗老师就没有这个本能,大概是变异了吧。


仔细揣摩了一下罗老师的心理,大概是“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吧。


这样罗老师就更讨打了,更具有挨打相了。


罗老师是做手机的,不是做男人的,事实证明他既不懂做手机也不懂做男人,他做的不是手机,是锤子手机,因此他只懂个锤子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应该把他抓起来,他这不就说他只要看见炫富的就会去打劫嘛。即想发表犯罪宣言又不想被抓也不好吧?


user avatar   zcw-gaizhi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我得给老罗说两句话了。据我所知,老罗的言论至少和这个回答里说他“不科学”的回答一样科学。

老罗也是引用了统计研究的

这个研究的一些结论如下:

关于被害人的年龄调查,15-19的高中生占49.7%,看来萝莉控还是很多的。20多岁的占到36.8%,这两个年龄段几乎垄断了被害人年龄,40岁以上几乎沦落到了无人骚扰的地步,占总量的不到2%。


关于被害和着装之间的关系:
上衣着装未找出明显规律,T恤和夹克以及制服都差不多,没统计学意义。下身一下子就看出来问题了,穿短裙的占73.07%,稳居第一位(女子学院数据)。


所以老罗和其他引用数据分析的人一样科学。不同的是他们引用的是支持穿着被害和着装无关的,老罗引用则是认为二者相关的。

不能因为结论和你预想的不一样,就假装看不到,或者就咬定不科学吧?


事实上,老罗比各位还要更“科学”一点,因为他至少看到并承认相反的研究,试图将二者逻辑自洽的放在一起,而不是像这个回答里大多数人那样,对相反的观点视而不见,闭口不谈。

可见老罗也是承认性侵犯和穿着无关的,各位那支持性侵犯和穿着无关的结论来论证老罗不科学,就很搞笑了。

不同的是,老罗认为,性侵犯和公共场合的性骚扰(如在公交地铁占便宜)是不一样的。

这就把日本的统计数据和其他关于强奸的研究综合统一了起来。



各位试图证明老罗不科学的,有没有仔细看他说的到底是啥?这个态度是科学吗?


另外,包括 @TEDCJK 等很多人强调,因为大多数强奸是熟人强奸,相当大比例发生在受害人家里,所以老罗说的不对。

其实都无法反驳老罗。

首先,人家是承认性侵和衣着不相关的,和你们一样,有啥反的?

其次,人家说的是公共场合陌生人性骚扰和衣着相关,你们举熟人强奸,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再次,被害人家也符合老罗说的“隐蔽场所”,因为这个隐蔽场所,主要特点是没有外人制止,并且性侵和衣着无关,被害人家里当然也符合这些特点。


事实上,这些言必称大多数性侵是熟人的,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事实并没有很好支撑他们的立场,反而是有害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有90%的性侵发生在熟人,10%发生在陌生人。这90%熟人案件中,穿着暴露和不暴露的比例是50-50,不相关。而这10%陌生人案件中,该比例为70-30。

我想很多人看到70%这么高的比例,都会倾向于认为性侵和穿着是相关的。但是如果对二者不加区分,这一比例其实是52%。

(假设总共有100个案件,其中90个是熟人,10个是陌生人。熟人案件中暴露和不暴露的各为45人,陌生人案件中暴露的7人,不暴露的3人,因此总得暴露占比为45+7除以100,等于52%)

这个比例仍然近乎一半一半,大多数人仍然认为二者不相关。

这就能得出注意穿着无助于减少被性侵吗?

事实上,并不能。

因为我只要证明注意穿着对于减少某一种的性侵有用就好了。

熟人作案,穿的保守不保守对被侵犯的可能性没有影响,陌生人作案,穿的保守就能大大降低被侵犯的可能性,你说穿的保守有没有用?当然有用。


很多讨论死刑的问题,其核心是死刑到底有没有减少犯罪。但是,因为他杀而死亡,只占死亡原因的非常小的一部分,大部分人是因为疾病,意外,自杀而死,甚至自杀的数量都有可能远远大于他杀。

(随便搜了一下的数据)

我们能说因为他杀占死亡的比例很小,所以降低他杀的措施没有意义吗?

死刑不能减少癌症,不能减少交通事故,不能减少自杀,但是只要能减少他杀,即使他杀只占死亡原因的一小部分,就是有用的。

注意穿着不能减少熟人作案,不能减少强奸,但是只要能减少公共场合的性骚扰,即使这只占一小部分,就也是有用的。


最后说一下,这个日本的研究太粗,并不严谨,但是他们引用的其他研究也很粗,大家水平都差不多。。。

至于季节的这个,也很简单。因为引发人欲望的不是绝对的暴露,而是相对的暴露。我上学的时候,最让我心动的姑娘们,是军训完刚换上普通衣服的一刻。冬天大家都穿羽绒服,露出一点胳膊和大腿的妹子都能让让人视线久久不能离去,放在夏天,看都不会看一眼。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罗老师至少认识到了一点,性侵案件和穿着是否暴露相关性不大,这一点值得赞许。但他还为大家科普到:「性侵案件...通常发生在隐蔽的无人处」,到底还是功亏一篑。

那我们直接看统计数据吧:

根据美国司法部基于 1994 - 2010 年性侵案件发生地点的统计,以 2005-10 年数据为例,有 55% 的性侵案件发生在受害者家中或者家附近,12% 发生在朋友 / 亲戚家中,10% 发生在营业场所或者停车场,8% 发生在学校。罗老师所说「隐蔽的无人处」只参与贡献了剩余的 15%。

至于衣着问题,@TEDCJK 的回答引用了一项研究,研究基于中国的强奸案例,指出人们衣着普遍单薄的夏季不是强奸高发期。这一点,我发现美国的类似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还是基于美国司法部发布的 1993-2010 统计数据,在美国,夏季的确是强奸犯罪高发季节,强奸犯罪率比冬天高 9%,比春天高 6%,比秋天高 10.4%。但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研究同样表明,夏天也是严重暴力犯罪发生的高峰时期。夏天强奸多发,到底是因为衣着,还是因为天气因素让人更容易产生暴力倾向,值得进一步讨论。

还有一点值得补充:大多数性侵案件,发生在熟人之间。

还是来看美国 1994-2010 年的统计数据,以2005 -10 年的为例,只有 22% 的强奸和其他性侵案件中加害者是陌生人,亲戚、熟人、伴侣构成了剩下的 78%。熟人之间的性侵害,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受到衣着刺激的,往往伴随着对受害者性格、生活习惯和弱点的了解而预谋。

除了事实层面之外,罗老师「公共场合的性骚扰...在受害女性中,下装穿着暴露的占了压倒性的比例」这一表述两个逻辑陷阱:

第一,罗老师所讨论的,公共场合的性骚扰,占性骚扰的比例有多大?如果只占了很小比例,那么是否值得以牺牲穿衣自由的代价去换取?(毕竟做几乎任何事情都是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穿着暴露容易在公共场合被性骚扰,开车还容易出车祸呢);

第二,如何定义「暴露」?如果将夏天为了维持舒适体感所必备的穿着定位暴露,那么几乎所有女性都可以是「穿着暴露」的,自然占据了受害者压倒性的比例。

诶,这种论证,还真是和出一道 GRE 论文题呢,这倒是罗老师擅长的。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资深罗黑,我得承认罗老师这句话是对的。

何况金庸在《笑傲江湖》里也做过类似的比喻。他借冲虚之口说林震南武功低微而又藏有《辟邪剑谱》,“那好比一个三岁娃娃,手持黄金,在闹市之中行走,谁都会起心抢夺了”。怎么就没有人吐槽金庸三观不正?

为了不被人骂强行政治正确,反而会让问题更难以解决。

下面一堆拿强奸案和季节之间的相关性数据来举例的,是连话都没有理解清楚。罗永浩说的是“不被扰”而不是“不被强奸”。这中间的区别可大了去了。比如,办公室性骚扰这事非常多,但你听过几个办公室强奸案?同样,公交车、地铁等等公共场合里的性骚扰案一搜一大堆,但能玩出公交车强奸案的好像也就是三哥吧。

我看的某项统计数据是,在强奸案中,工作场所的发案率仅有1%左右,而在性骚扰案件中,大约有40%的性骚扰是发生在办公室的。

1%跟40%的差距,这TM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啊。

罗永浩在回答里也说的清清楚楚,性侵案受害者跟穿着暴露与否无太大关系,但在公共场合的性骚扰中,受害女性中下装穿着暴露的占了压倒性的比例。要是连这句话都读不明白,赶紧先回初中补补语文课吧。

某些人不是想要数据吗?那咱们就用数据说话。台湾的统计数据显示,台湾性骚扰案件大多数都发生在公共场所。《检察日报》发布的文章里也指出,“在我国,性骚扰现象也普遍存在,尤其是公共交通、职场、校园三个领域,事发率相对较高”,作者同时还说“炎炎夏季,人们都换上了单衣薄衫,衣服穿得少了,凉快的同时却给一些别有企图的人可乘之机。偷拍裙底照、故意触碰抚摸敏感部位、言语暗示等等,这些行为都指向一种共同的侵犯——性骚扰”。(检察机关能接触到的案件数量肯定比普通人多得多)。而美国司法统计局的全国犯罪被害调查数据,从1993年到2010年,每年夏季均是性骚扰的案发高峰期,冬季的案发率平均降低了9%,秋季则减少了10%。性骚扰存在季节性模式的差异,在某些季节表现出规律性的波动,夏季一般是最高峰,春季的案发率略低于夏季。

所以,说穿的少容易被扰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在现实中,这样的案例其实非常多。比如,网上有很多专门出售在公交车、地铁等地方偷拍裙底视频的人——这也是女性常见的性骚扰形式之一。公安机关在统计后发现,在夏天如果女性穿的是裙子,那么作案人通常会偷拍裙底,而如果女性穿的是裤子,作案人通常只会隔一段距离来拍。此外,在穿裙子的受害者中,穿短裙的受害者数量也高于穿长裙的——抛开作案人心里的癖好不谈,仅仅说拍摄的难度上,拍短裙也要比拍长裙的裙底容易的多。

或者更干脆一点,直接上图。

这是在百度里直接搜索公交车偷拍的结果。在这个图中,仅有三张图片中的女性是穿长裤的(橙色圈圈),其他都是穿短裤或者裙子的。而在这些图片中,拍到女性裙底或者正在拍女性裙底的图片则有六张(绿色圈圈)。更不要说其他拍腿的部分了。另外,仔细看的话还可以发现,那三张穿长裤的女性穿的也都是紧身裤,更容易把身体的线条暴露出来。

要承认这个现实,就那么难吗?

这让我又想起了我大学时候的一位女同学。某年夏天,她有一次上课的时候穿了一件薄薄的白色纱裙,里面绿色的内衣和黑色的内裤若隐若现。我问她,你这样穿别人都看到里面了。她说,我不在乎啊,我就是想让别人看到啊……

然后,中午吃饭的时候,排在她后面的某个男生就跟她贴的有点紧……

下午她跟我说,咱们学校的男生怎么都那么恶心。

我只能呵呵。

当然,我也听过还有很多女性说“我可以骚,但你不能扰”。这话说出来也是很让人想笑的。如果你不能保证这个社会上的人都是正常人,那么请尽量不要给这些人留下可乘之机。如果你明知道这样做可能带来风险,但又想这么做,那就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

这个问题下还有人拿“不被打劫这不是正常社会的生活底线吗”这种话来反问,这种话也真是幼稚的可以,说圣母也不为过。这世界上有任何一个国家——即便这个国家再发达——能保证不出现抢劫案吗?前两天我刚看到一个美国大学犯罪事件的统计,以USC——这应该是美国非常好的大学之一了——为例,其每年平均发生抢劫案27起。难道说在美国就没有正常的社会生活了?如果你觉得美国有正常的社会生活,那就请每天半夜穿个抹胸加小短裤往黑人区或者非法移民的聚居区走一圈。

不过,最后也得说一句,骚扰也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人穿的少都会被骚扰。前面的统计数据已经说了,公共交通工具、职场和校园是发生性骚扰案件最多的三个地方,如果你喜欢穿的少而又能避开这些地方,那你被骚扰的概率就会少很多。比如,虽然你每天都穿露脐装+热裤,但你平时都开私家车,那么几乎没有人可以骚扰到你;你虽然这样穿着上班,但你公司里七八成的员工都是同龄女性,被骚扰的可能性也不大。

在这方面,我想举几个好的例子。比如《欢乐颂》里刘涛饰演的安迪。虽然我记得不太清楚,但在我印象中,安迪在工作场合应该是没有穿过裙子的,穿裤子也都是阔腿裤或者普通的长裤、短裤。同时,安迪平时都是自己开车上班。再比如《我的前半生》里的唐晶,工作场合的穿着打扮也比较正式。事实上,在生活中你也可以发现,那些通常意义上的“精英女性”在衣着上通常偏于保守或者正式,而这也为他们的生活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总之,简单来说就是,想要穿的少,先要有保护好自己的能力和条件。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生活不给你来点打击看看,你TM还真以为自己生活在天堂里呢”


user avatar   zhang-xiao-bai-14-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罗想表达的很简单:

你可以穿夜店装去面试

也可以穿高跟鞋去跑五公里

也可以穿比基尼出席婚礼

但这不能妨碍别人对你心生歹意

或者认为你是个傻逼


user avatar   bei-dou-di-ba-xing-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贾跃亭就是太炫富才被永锤太君看上,2016年永锤太君向贾跃亭借了一个亿,然后贾跃亭跑路了。

罗永锤净赚1个亿净利润。


user avatar   li-jia-89-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时隔一年把情绪化内容删除,方便阅读】

我在上一次知乎为这事吵起来的时候就研究过这些问题了,我目前知道的信息是,1.性犯罪者大多不记得自己袭击过的女性穿的是什么,2.性犯罪者往往为了减轻罪责说自己童年不幸说是女生的错,3.性犯罪者往往是欺负弱小所以穿得保守看着单纯的女生反而容易成为他们的目标。所以衣着的因素并没有实质的证据是通过改变穿衣就能规避的,也没有十足的证据是改变穿衣就会加剧的。其他因素例如时间地点环境的因素明显更大。一些实验是在正常男女进行调研得出的结论,往往跟真实的犯罪者的心态相差甚远。正常成年人的大脑是真的有能力控制自己不在公共场所做出愚蠢的行为的。

建议广大男同胞真关心女生,就请在了解了真相的基础上尊重女生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心平气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好好沟通。而不是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然后就很高调很强势觉得女生傻傻不知道危险。我们谁从小都大不是听“我都是为了你好”长大的,这样有用就见鬼了。

在说了,有些女生天天饿肚子不就是想夏天的时候有个好身材展示一下吗,去健身房一顿苦练,不就是为了秀一下马甲线吗。换位思考一下,我要是有八块腹肌,信不信,我没事就撕上衣玩,天天跑去海边浪。

当然我也建议女生要更注意周围的环境,懂的保护自己,这不仅仅是说避免走夜路,谨慎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没事少去印度墨西哥穷游什么的,还有要注意那些看似人多但是可以接触到酒精的场所,一些平常比较正常的男生在酒精的控制下还真是有可能做出可怕的事。

最后我要怒吹一波李玫瑾老师,我最近自学发展心理学,就是受了李玫瑾老师的启发,我下面写的东西多数也是听她的讲座知道的。



原回答

本来随手一答,结果竟然收到专业奖章。不得不重新梳理一下。

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 性犯罪者人物画像,心理分析

第二部分 案例举例

第三部分 关于君子不立危樯说讨论

第四部分 关于犯罪者说自己被诱惑冲动的讨论

第五部分 关于偷拍等相对轻微违法犯罪的讨论

第六部分 关于暴露操作性讨论


一. 性犯罪心理分析

穿得骚,并不会增加被骚扰的概率,相反,过往犯罪证明,男性的性犯罪者往往是针对穿着保守的女性下手。

你以为是下面这样的女生容易在公共场合被性骚扰吗?男同胞都好好想想,在公共场合碰到这种穿着的女生,绝大部分人连近前搭讪的勇气都没有。绝大多数人连拿起手机拍照都不敢(如果对方不是明星的话),上去咸猪手,不存在的。

与我们心中的那种黑社会动不动就强奸猥亵女生那种纹身哥的固有印象不同,性犯罪者以及潜在的犯罪者往往是比普通大众更加没有自信的,他对于自己在正常社交中吸引女性是不自信的,过往的经历肯定是受挫的,挨过女人白眼的,所以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但是这样的人本身自身条件不突出的,在女生面前没有魅力没有自信,外在表现就是这样的人看起来比较弱。那些气场足穿暴露衣服依然脸不红心不跳的女生往往是无法给他们想要的那种“自己是个男人是个强者”的反馈的。

比如穿豹纹热裤的女生,裸着大半个胸的女生,实际上骄傲展示自己强大的基因,对于无法正常找到女朋友的猥琐男,这些女生在性上展示出的强大气场,他们一般都顶不住。他们还害怕自己掀开大衣裸露给你看的时候,这些女生淡定地白他一眼,"这也太小了,不够看"。

此外,这样的女生一般给男人的展示是,她是有比较多性经验的,那么潜在的性犯罪也会害怕她极大概率目前是有男朋友的,可能只是去上厕所去了。这都是他们忌惮的点。

所以这些性犯罪者是喜欢对女高中生甚至小学生下手,就是因为他们怂,自卑,他们必须要感觉自己是掌控局面的强者。女生往往还有些弯腰驼背,显得不自信的,看着像是性经验很少或者没有,遇事容易不知所措不敢喊人的类型,才是性犯罪者的首选目标。而这样的女生一般穿着上也相当保守,不太可能出现衣着暴露的。甚至性犯罪者还会去找一些颜值不太高的女生。

大学校园里面也还有一些偷女生贴身衣物的犯罪者,在正常社交领域一定也是怂的,所以才会偷偷干坏事。你要是真当面给他个你的内衣,保管他先吓跑了。

【此段信息存疑,有经验的狱警私信我说,监狱里没有歧视强奸犯。不过并不确定国外的监狱也是这样】为啥在监狱里被人鄙视各种被虐,不是什么其他犯罪者是女权对女人多尊重,而是因为他们本身在犯罪这块跟其他同等级别犯罪者(例如杀人抢劫)比,是妥妥的瘦小怂。可以看看现实中的杀人犯抢劫犯往往都是有情人的,他们真犯不着去外面骚扰女生,他们自然也看不起性犯罪者这种怂货的,不欺负他欺负谁。


二. 案例举例

案例一

一个真实案例,当年有个著名的奸尸案——董文语案,犯罪者潜入女性家中,杀害女性然后再性犯罪。一开始警察都不解,说这肯定是个心理变态,所以从精神病史的角度来侦破,结果就是无法突破。

最后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老师直接指出,这个犯罪人不是心理变态,他一定是个子很小,比女生矮,因为个子小他肯定被女生拒绝找不到女朋友所以手段残忍,因为个子小所以让他强奸活的,他是控制不住女生的,所以只能先杀了。

最后抓获了之后果然犯罪人一米五几。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犯罪心理有时候就是这么反直觉,但是真相大白的时候又是这么显而易见。


案例二

引起全球华人关注的章莹颖在美国失踪案。

根据最新的信息可知,犯罪人是某美国高校在读博士生还是个助教。他二十七岁,章是他第一个犯罪目标,他也已经盯上章有一段时间了。

从案发当天6月8号,炎炎夏日下,受害人当天的穿着是这样的,如果你搜搜相关新闻的报道也会看到受害人几乎就没有穿过暴露的衣服,穿衣是比较传统的,跟暴露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可这也丝毫没有让犯罪者有任何犹豫。实际上,犯罪人交代他的目标一直都是亚裔女性,因为相比白人女性,亚裔女性看起来更加弱小可欺。想一下一个二十七岁的美国名校博士生他在成年后的十来个夏天里能看到多少穿着暴露的白人妹子,为啥最后还是对穿着保守的人下手。


所以,大家要改变观念,其实性犯罪者往往非常怂,跟受害者穿什么的就没关系。


三. 君子不立危墙的讨论

有答主提到,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上。这句话其实是说不要身处险境。

而穿着打扮这个,这个单独要素能算险境吗?在车展上穿着暴露是险境吗,在动漫展上呢,在治安较好的一线城市大型商场呢,在大周末的人民公园呢?

我认为所谓险境应该更多是指的场景,说你别大晚上一个人走夜路,也最好不要大晚上独自一人叫个滴滴打车,或者想不开非要去印度。像这样的情境,不管你穿的什么,都是极大增加你被伤害的概率,这才是危樯,这才是险境。


四. 关于犯罪份子说自己被诱惑的

看到一些答案里说,自己认识的警察朋友透露还是有些犯罪人就是本来不打算犯罪的,结果看到女生穿的暴露就没忍住。

对此,我想说两点:

1. 犯罪分子的话特么的不能信。他当然会说是女生的错,是受害人的错。实际上经过调查,大多数犯罪人被抓后根本都不记得受害人穿的什么衣服。

关于被捉获的犯罪人记不住受害人穿什么衣服这条结论,来源于华盛顿邮报的文章,链接已给出。

2. 不是所有的警察都是犯罪心理学专家。不是所有的警察愿意或者有时间去追寻事情的真相,他们也是普通人,往往听到个符合他们认知的观点就同意了,不再深究了。


五. 关于偷拍

经评论区提醒,看起来现在这个公共场合偷拍裙底什么的事情还挺严重的。

这块可能因为情节较轻,作案工具方便随身携带,使用隐蔽防不胜防。在地铁上这种案发高发区域,大家因为无聊注意力都在自己手机上。

我也没什么好的对策,只能鼓励广发女性多穿健身裤安全裤。其实对于这种情况似乎多裸露上本身比多裸露下半身来的实惠,也不易被偷拍。

此外,强烈建议各路女装大佬清凉上街,好好治治这帮猥琐男。


六. 关于不暴露的操作性

个人自由就是她们在一些她们熟悉的地区公共场所可以穿她们自己想穿的衣服,比如参加比较专业的动漫展活动。操作很难吗?

让女生不要穿得太暴露怎么操作,什么是暴露什么是骚,如何定义,裙子到哪里不合适,露百分之多少的肉不合适,衣服透视度要多少以下不行? 根本没法操作。

此外暴露和骚的定义权应该掌握在谁的手里?

是掌握在男人的手里,还是掌握在女人的手里,还是男女共同掌握? 还是学某某宗教,把这东西直接交给教义来执行?

我觉得都不可取。

我觉得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把这个事情的决定权交到女生自己手里,女生的男朋友们可以提出建议,两性多点沟通多点互相理解,比什么都强。

为了一个潜在的被骚扰的风险(我说骚扰很多针对衣着保守的,你说也有针对衣着暴露的,那这两个风险都是有),双方吵起来算怎么回事




     

相关话题

  互联网公司有哪些看似是常规操作,其实是「霸王条款」的协议? 
  面临离婚,妻子和丈母娘要求先离婚再把我爸妈要求代管的100万退还怎么办?(文章有些长,请大家担待)? 
  世界观崩塌是一种怎样体验? 
  抖音与搜狐达成合作,可对搜狐全部自制作品进行「二创改编」,此举释放了哪些信号?会带来什么影响? 
  有什么现代虐恋小说推荐? 
  有哪些道理是你慢慢才明白的? 
  如何看待苹果新发布会上,首发名单将台湾、香港和中国并列,且没有加「中国」前缀? 
  为什么每次网友们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判决提出质疑,总是有一大堆「大律师」跳出来说我是法盲? 
  女性不是性少数群体,可为何千百年来,其地位一直很低下呢? 
  外地朋友来北京,有什么值得去的馆子?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DNF中“卡拉赞(团本raid)没毕业打什么卡拉赞”现象以及MMORPG如何缓解这种现象?
下一个讨论
二战中跟中国最像的国家是捷克斯洛伐克吗?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