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13亿人口的文明古国印度,他们的传统绘画是怎样的? 第1页

  

user avatar   ggg-a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偌大个知乎,竟然没几个人介绍过印度古代艺术,我来吃个螃蟹~

南亚气候高温湿润,绘画不易保存,因此传世的印度艺术品主要以石制的建筑、雕塑以及金属制品为主。在造纸术传入之前,印度的绘画作品主要以壁画、岩画和陶器彩绘为主,将形式局限在绘画之上,会让我们错过很多传世的印度艺术作品以及印度艺术的发展脉络。为了比较全面的展现印度的传统艺术,这篇回答也会提及一些绘画之外的造型艺术~

印度次大陆是个充满多元性的地域。从印度的艺术中,你能看到印度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体会到南亚走马灯般的朝代轮替,也能感受到这片大陆繁多的族群与宗教。宗教,在印度的文化与艺术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

史前时代

印度最早的绘画大概是石器时代的岩画。考古学家在印度中央邦的比莫贝特卡(Bhimbetka)石窟中发现了印度次大陆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以及艺术作品。一些岩画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至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值得一提的是,在比莫贝特卡石窟中发现了最早的人类舞蹈形象,看来印度人爱跳舞应该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了。

公元前7000年,在巴基斯坦俾路支地区的梅赫尔格尔(Mehrgarh),出现了农业和人类驯化动物的证据,在梅赫尔格尔还出土了南亚最早的陶制塑像和彩绘陶器。驯化动植物、陶器和冶金技术的出现,标志着南亚先民即将进入文明时代。

接替梅赫尔格尔文化的是著名的哈拉帕文明。哈拉帕文明以其规划严整,标准统一的城市建设闻名,哈拉帕时代,大量人口从村庄迁居到城市,从巴基斯坦到印度西北部,大片区域使用着相同的文字以及相同规格的度量衡,被同一个文明所覆盖。

哈拉帕先民们制造了大量刻有人物、动物和文字符号的印章。学者们至今尚未破解哈拉帕文字,不过从印章上的形象上,还是可以推测出它所象征的意义。哈拉帕印章上有不少牛和牛角的形象,也有许多盘腿(被形容为瑜伽坐姿)的人类形象。一些图像的意象可能暗示了印度河谷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的交流,一些元素,则延续到了今天的印度文化(比如瑜伽坐姿、跳舞形象)。

Pashupati印章大概是哈拉帕印章中最出名的一个。印章上的男子有3张脸(或4张),戴着角状头饰,被象和虎等动物包围。考古学家推测印章中的形象可能代表着某位神灵,比如湿婆神的原型,或者火神阿耆尼等,总之,在印度教传统中,这些神都长着不止一张脸。

公元前1700-1300年间,辉煌一时的哈拉帕文明走向衰弱。我们至今还不清楚哈拉帕文明的创造者是谁,主流的说法认为,达罗毗荼人创造了这一文明。如今,达罗毗荼人主要居住在印度南部,在巴基斯坦俾路支地区也有少量留存。近年来的遗传和语言学研究认为,梅赫尔格尔以及哈拉帕文化的先民可能受到了中东-伊朗早期农业人群的影响,也许和伊朗南部埃兰文明的创造者有关。

从哈拉帕文明衰弱到孔雀王朝建立,这是印度艺术史中被遗忘的一千多年。以雅利安人扩张为标志,通常称这一时期为吠陀时期。吠陀时期奠定了印度文明的重要基础,比如印度教和种姓制度,但在物质文化上却乏善可陈。

雅利安人是发源于内陆欧亚的印欧语畜牧民,他们可能较早掌握了铁器和战车的使用。随着欧亚大陆气候的变冷,雅利安人开始往南寻找新的宜居之所,他们中的一些人来到希腊,在克里特人之后创造了迈锡尼文明,一些人来到伊朗和印度,在埃兰和哈拉帕文明之后,创造了新的文明。雅利安人的文明水平要比埃兰、哈拉帕和米诺斯都要低不少,可以很明显的从文物中感受到这种差距。不过目前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是雅利安人摧毁了这些文明。

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北部进入了佛经所说的列国时代,在考古学上,这一时期对应的是印度北方的磨光黑陶时代。列国中,恒河中下游的摩揭陀国(Magadha)脱颖而出,建立了称雄一时的难陀王朝。

古典时代

公元前321年,月护王(Candrá-gupta Maurya)在谋臣考底利耶的协助下推翻了难陀王朝,建立了印度历史上著名的孔雀王朝。月护王之后又率大军攻占了马其顿在印度河流域的军事要塞,夺取了旁遮普,并与塞琉古王朝互角短长,成为当时举世闻名的大国。一些波斯、希腊工匠在孔雀王朝时期进入印度,成为印度文化遗产的共同创造者之一。

孔雀王朝时期,印度艺术出现了长足的发展,普遍认为孔雀王朝的艺术受到了波斯和希腊艺术的影响,尤其是在建筑和雕塑领域。至于绘画,虽然希腊使者麦伽斯提尼记载了印度画工熟练的绘画水平,但可能是由于材质原因,并不能找到传世作品。

孔雀王朝创立者月护王信仰耆那教,最著名的统治者阿育王则是佛教的忠实信徒。从孔雀王朝建立到笈多王朝时期,印度尚未呈现出印度教一家独大之势。这一时期,三大宗教同时蓬勃发展,相关的宗教建筑和艺术作品也在波斯、希腊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成熟,其中,佛教艺术是影响最深远,也最广泛的一种。

孔雀王朝的统治并没有延续很久,公元前185年,孔雀王朝大将Puṣyamitra Śuṅga建立推崇印度教的巽伽王朝。巽伽王朝统治并不稳固,控制的区域也主要局限于恒河中下游地区。大概在这一时期,位于印度中北部的秣菟罗(mathurā)逐渐成为印度艺术的中心。当地出品的红砂岩雕像广受赞誉,客户遍及整个印度。

在成为艺术中心之前,秣菟罗早期的艺术作品主要是小型陶俑。这些陶俑通常是有着纤细腰身、丰满乳臀的女性形象,戴着饰有莲蓬的头饰,象征生育力和美丽。

公元前180年左右,巴克特里亚国王德米特里一世(Demetrius I)入侵印度,此后,秣菟罗可能被印度-希腊王国统治了将近一个世纪。这一时期,秣菟罗开始建造石制建筑,雕刻石像,雕像的画风变得更加生动、写实,同时出现对复杂衣服褶皱的描绘,尽管如此,和西北部的犍陀罗相比,秣菟罗的艺术风格更多根植于印度本土,而非希腊或波斯文化。

正如前文所说,犍陀罗(Gandhara)是这一时期的另一艺术中心。犍陀罗是佛经中的列国之一,位于巴基斯坦北部的白沙瓦河谷,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要道。阿契美尼德王朝时,犍陀罗被波斯帝国征服,之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入侵了此地,之后的几个世纪,犍陀罗基本都处于希腊化王国统治下。印度、希腊文化将在此融合,发展出影响深远的犍陀罗艺术。

受希腊艺术影响,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世纪期间,印度出现了拟人化的佛陀形象,以及大量以现实生活为蓝本描绘的佛陀生活场景。相较传统的印度艺术,犍陀罗风格的艺术是精细而写实的,它既为印度的艺术风格带来了不少新鲜因素,也大大突破了艺术作品的描绘范围。

公元前1世纪,印度希腊王国陷入解体,治下的领土逐渐被印度、斯基泰、月氏和帕提亚人占据。虽然在政治上,希腊人退出了印度的历史舞台,但帕提亚、月氏和斯基泰人在文化上都深受希腊影响,并没有打破这一时期印度艺术上的希腊化。

公元1世纪,贵霜王阎膏珍时期,犍陀罗和秣菟罗归于同一国家的统治之下。这一时期的秣菟罗,也出现了拟人化的佛陀形象。秣菟罗的佛像多少会令人回想起之前的药叉雕像,和北方的犍陀罗艺术相比,秣菟罗的佛像是比较规整而程式化的。

贵霜王朝解体之后,继之而起的笈多帝国统治了大半个北印度。笈多王朝是印度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被认为是印度历史的黄金时代。秣菟罗和贝纳勒斯的鹿野苑是这一时期的印度艺术中心。这一时期,印度的佛像造像艺术逐渐成型,变得更加精致、沉静,佛陀的发髻和光环也逐渐演变为大家熟悉的形式。

除了佛像之外,笈多时期,秣菟罗的毗湿奴崇拜开始变得繁盛起来,出现了有多个头和躯干的毗湿奴雕像,多头多臂的形象也被之后的印度艺术继承了下来。

笈多时期存世的大部分艺术作品依旧是宗教性的雕塑和建筑。而在这一时期的中印度,伐迦陀迦王朝的统治者在阿旃陀(Ajanta)石窟的修建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石窟的壁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时期的印度绘画风格(啊,终于说回正题了)。

可能生活于笈多时期的印度哲人伐蹉衍那(Vātsyāyana)在其著作《欲经》(Kāmasūtra,这本书也许是印度第一部关于性爱的经典)中,总结了印度艺术的原则:六支(Shadanga,或译作六肢),六支包括六项原则,分别是——

Roopa-Bheda:形别,指对形式差异的感知,以及区分;

Pramana:量,指正确的比例和结构,画面的平衡;

Bhava:情,指情感和精神状态;

Lavanya-Yojnam:美相应,指为作品注入美感和优雅;

Sadradhyam:似,指与对象相似;

Varnika-Bhanga:笔墨分,指正确的配色与笔触;

目前对六支的理解大多依照孟加拉画派领袖Abanindranath Tagore的解释而来。总之,此后的印度造型艺术(自然包括绘画),大体都追随着《欲经》中所描述的六条准则。

阿旃陀石窟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是印度现存最大的石窟。石窟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的百乘王朝,但大部分工程都修建于4世纪的伐迦陀迦王朝时期。阿旃陀石窟的壁画主要讲述的是佛陀还未成佛(本生,Jātaka)之前的故事。壁画采用干壁画的形式,绘制在干石膏表面。

如同敦煌石窟一般,阿旃陀石窟壁画也是了解古代印度社会和经济状况的重要来源。除了宗教故事以外,壁画还展现了古代印度的性别关系,皇室、贵族、僧侣和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各行各业的生活图景。壁画描绘了希腊人、贵霜人、匈那人(古印度对中亚一些游牧民族的称呼)、巴拉维人的形象,体现了这一时期印度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另一处可以和敦煌对比的是,阿旃陀石窟同样在被发现之后遭受了极大的损毁。

中世纪时代

从笈多王朝崩溃到德里苏丹王朝建立的约700年间(约600-1300年),印度并未出现像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这样具有统治力的大国。伴随着政治势力的分裂,印度各地的艺术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

自古以来,南印度就有着独特的发展脉络。这一时期,南印度出现了潘地亚(Pandyan)、拔罗婆(Pallava)、朱罗(Cholo)王朝等地方势力。这些王朝的统治者主要是泰米尔人等达罗毗荼人群,他们擅长航海与贸易,复兴了印度教文化,建立了大量宏伟而复杂的宗教建筑,也将印度文化的种子,更广泛地播洒在东南亚各地。最强大的朱罗王朝,势力范围甚至远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泰米尔纳德邦Pudukottai的Sittanavasal洞穴中,留有这一时期的壁画遗存。洞穴中的壁画可能绘制于7世纪时期,同样采用干壁画的绘制方式。表现的主要是耆那教的宗教故事。

泰米尔纳德邦坦贾武尔的布里哈迪希瓦拉(Brihadisvara)神庙中也绘制着一些壁画。这座神庙建于11世纪,高61米,是印度现存的最高的神庙。神庙内供奉着印度最大的林伽石雕。神庙中的壁画于1931年被发现,主要描绘的是与湿婆相关的宗教场景。

南印度之外,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印度文化遗迹有中央邦的克久拉霍古迹群、Bagh洞穴以及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埃洛拉石窟。这些地区在当时处于一系列拉杰普特人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Bagh洞穴开凿于公元5-7世纪,由于损毁比较严重,大部分壁画都已经被转移至附近的瓜廖尔考古博物馆中。

埃洛拉石窟建于7世纪到11世纪时期,石窟主要以佛教雕塑闻名,也保存有一些壁画,不过壁画的损毁比较严重。

克久拉霍建筑群建于公元950-1050年间的昌德拉王朝,整个建筑群原有85座神庙,幸存的25座神庙以色情主题雕塑闻名,这些雕塑细节生动而精细,体现着印度艺术的表现力。色情形象可能和印度教密宗(tantrism)教义有关。密宗认为业力和性是宇宙的根基,将性视为力量的来源,这一观念也深刻影响了西藏的密宗以及东南亚的佛教。由于神庙中的雕塑过于黄暴,在13-18世纪的各穆斯林王朝统治时期,一些寺庙遭到了人为的损毁。

10世纪末,印度出现了绘制在贝叶上的佛教、耆那教经书插画。由于气候原因,早期的贝叶经书很少能保留至今,不过学者们相信,这一时期的贝叶插画对缅甸的宗教艺术以及西藏的唐卡产生了很大影响。

伊斯兰时代

从7世纪开始,伊斯兰教便已传播至印度,历经几个世纪的奋战,11世纪初,加兹尼王朝统治者马哈茂德攻入恒河流域,焚毁了名城曲女城。13世纪,突厥-阿富汗军事贵族在印度建立了伊斯兰教的德里苏丹国,大力推广伊斯兰教的传播,标志着印度历史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德里苏丹国是对一系列定都在德里的伊斯兰苏丹国的统称,这些王朝延续时间一般都不太长。相对于古典时期的印度教王朝,德里苏丹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参与程度更高,在艺术领域,德里苏丹王朝深受波斯和伊斯兰艺术的影响。

尽管不如莫卧儿王朝出名,也没有留下泰姬陵那样出名的建筑。但正是在德里苏丹时期,印度成为了欧亚大陆经济和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印度的人口在这一时期飞速增长,并在约1500年左右,突破了1亿的大关。

伊斯兰统治时期的印度绘画,最著名和典型的代表是莫卧儿宫廷绘画。

莫卧儿王朝由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Babur)创立。从祖源上,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出自突厥-蒙古军事贵族,而在文化上,他们主要是波斯和伊斯兰文化的追随者。巴布尔时期的莫卧儿绘画并没有多少留存,传世的莫卧儿宫廷绘画,可以追溯至胡马雍(Humayun)时代。

胡马雍是莫卧儿王朝的第二任统治者。早年,在劲敌舍尔沙的威胁下,胡马雍失去了帝国的大部分领土,被迫流亡波斯萨法维王朝的宫廷之中。在这段流亡的日子里,胡马雍深受波斯文化影响。返回印度时,胡马雍带来了Abd al-Samad和Mir Sayyid Ali两位著名的波斯艺术家。此后,来自波斯的细密画艺术开始在印度茁壮成长,结出了不一样的果实。

阿克巴(Akbar)时期,莫卧儿王朝成为欧亚大陆不可忽视的大国。在皇帝的支持下,莫卧儿的宫廷艺术发展迅速,并在印度本土文化以及西方影响之下,发展出不同于波斯的艺术风格。在爱好艺术的贾汉吉尔以及沙贾汗统治期间,莫卧儿宫廷绘画进一步发展,并在形式上变得更加程式化。

波斯细密画大约起源于伊尔汗国统治时期(13-14世纪)。所谓细密画,顾名思义,它的尺寸非常小,大约和普通书籍的页面尺寸相当。在波斯传统艺术基础上,细密画受到了中国艺术的影响,中国艺术的痕迹不仅体现在云朵、花纹、神兽的描绘上,也体现在对山水风景的呈现,以及对空间的表现上。

波斯细密画以其精细的绘制技术和鲜艳明快的色彩著称,对奥斯曼帝国和莫卧儿王朝的艺术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相比传统的波斯细密画,莫卧儿细密画有这些特点——

1.自然主义的写实风格

阿克巴时代,莫卧儿细密画展现出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风格。

尽管画中的人物姿态仍受诸多规则制约(比如重要人物和马都侧向面对观众),但莫卧儿细密画中的人物要写实得多。可能是受到了西方版画的影响,莫卧儿细密画摆脱了传统细密画中圆润的,东亚式的脸型,一看就知道画的是个印度人。此外,莫卧儿细密画还热衷于描绘现实中的动植物(尤其是花卉),甚至出现了专门的写真图鉴。

2.题材与场景

尽管莫卧儿王朝主要是一个伊斯兰王朝,但不少细密画都描绘了印度宗教以及史诗中的场景。除了这些印度文化元素以外,莫卧儿细密画大大拓展了绘画的题材——帝王后妃们的肖像,宫廷的娱乐起居,帝国的征战与历史事件,远方的欧洲来客,民间的苦行僧人、身边的一草一木……莫卧儿细密画脱离了宗教的束缚,展现了生动的印度世俗景象。

3.空间表现

波斯细密画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俯视视角,通过对物体的缩放,表现它们的远近关系,建筑则通常以正面或45度角面对观众。莫卧儿细密画对空间的表现相对灵活,画面中物体的摆放形式更加多样,视角也不再局限于俯视视角,甚至出现了按照西方透视绘制的作品。

4.西方艺术的影响

很早以前,西欧商人和旅行者便来到了印度,带来了欧洲的绘画与审美取向。在莫卧儿的历代统治者中,贾汉吉尔(Jahangir)是颇具艺术细胞的一位。在位期间,他与英国王室进行了接触,鼓励宫廷画家采用欧洲的透视技法,描绘花鸟鱼生活中的场景。

莫卧儿王朝最后一位强大的统治者奥朗则布(Aurangzeb)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减少了对宫廷绘画的资助,莫卧儿的绘画艺术水平也在其统治阶段逐渐下降,尽管其后有过复兴,但总体而言,随着帝国的衰弱,莫卧儿绘画此后也日渐荣光不再。

以下是莫卧儿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

莫卧儿王朝之外,其他印度邦国也在波斯细密画的影响下,发展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绘画流派。大体来说,伊斯兰教人口占比越高,越是靠近印度西北部,绘画受波斯的影响就越大。可以按照地域划分为以下几类——

1.Pahari画派

Pahari的字面意思是山区,17-19世纪,在莫卧儿绘画的基础上,Pahari画派兴起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统治着这些地区的穆斯林和拉杰普特国王是Pahari画派作品的主顾。和莫卧儿绘画相比,Pahari画派对线条的处理别具特色。

2.德干画派

德干高原(Deccan)位于印度中南部。德里苏丹时期,这里出现了信仰伊斯兰教的巴赫玛尼苏丹国(Bahmanid),16世纪,巴赫玛尼解体为比贾布尔、戈尔康达等苏丹国。在波斯细密画影响之下,德干高原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并在16-17世纪发展至繁盛。和莫卧儿绘画相比,德干画派较少现实主义色彩,强调复杂的构图、鲜艳的色彩和奢华的氛围。

3.拉杰普特画派

拉杰普特人主要居住在印度西北部的拉贾斯坦地区,他们是印度的战斗民族,从7世纪以来,就一直身处抵御伊斯兰教进入的第一线。拉杰普特人信奉印度教,尽管在形式上,拉杰普特画师采取了来自波斯的细密画风格,但他们更强调表现人物和风景的融合,画作的内容带有更多政治主题和印度教文化元素,人物的形象相对模式化,并不非常写实。

4.帕塔奇特拉画派

帕塔奇特拉(Pattachitra)是传统的布基卷轴画的总称,这一画派主要流行于印度东部的奥里萨和西孟加拉邦。帕塔奇特拉主要描绘的是印度教神话和民间传说,以其复杂的细节著称,它最初是作为表演时的布景而出现的。帕塔奇特拉通常以家族的形式共同创作,经验丰富的画师(往往是男性)负责绘制线条,女性则负责涂色以及最后的清漆涂层。

5.马杜巴尼画派

马杜巴尼(Madhubani)绘画主要流行于印度比哈尔邦的Mithila地区。他们采用天然工具,包括手指、树枝等进行绘画,特点是醒目的几何图案。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绘画风格以外,这一时期南印度的达罗毗荼人,以及东北地区的原住民同样创造了个具特色的绘画。达罗毗荼人的绘画大多描绘的还是印度传统宗教以及民间传说。风格延续自之前南印度的王朝。东北地区原住民大多说藏缅语或南亚语,和东南亚以及云南的少数民族关系更近。

殖民时期

17世纪初,英国和法国殖民者来到印度,并在海岸建立了一些贸易据点。奥朗则布死后,印度中部信仰印度教的马拉塔人强势崛起,一度有席卷印度,建立新朝之势,而在北方,波斯统治者纳迪尔沙及其部将杜兰尼建立的王朝两度侵袭北印度,杜兰尼更是在第三次帕尼帕特之战中完全击碎了马拉塔人的强国梦。此后,南亚出现权力真空,再无强国诞生。英国统治者趁虚而入,印度进入了殖民时代。

殖民时代早期,印度绘画中出现了更多欧洲来客的形象,本土画师开始更多地运用透视等西方绘画技术。

1850年,殖民者在金奈开办了美术学院,此后,印度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西式学校,西方艺术的影响也变得日益明显。Raja Ravi Varma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印度艺术家,他的作品融合了西方的油画技术以及印度风情,被认为是第一个印度现代艺术家。

19世纪末,印度的民族主义者发起了抵制英货(Swadeshi)行动。泰戈尔家族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侄子Abanindranath Tagore被誉为印度现代艺术之父。他是孟加拉画派的领军者,主张学习印度的传统文化,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印度的精神品质,而非西方的“唯物主义”。

总结下印度的传统艺术,大概可以找到两个逃不过的主题——宗教与性。南亚是宗教的乐土,这片土地上的大部分宗教,都对性持有独特的看法。无论是崇拜林迦(原型是小弟弟)的印度教湿婆派、性力派,看重阴阳相合的密宗,还是主张禁欲的佛教、耆那教,性,在这些宗教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世界上大部分民族的传世艺术都和宗教有关,而像印度那样,公开、大量的出现与性相关形象的,则不太多见。

在形式上,印度的绘画和艺术体现着明显的外来影响,从犍陀罗时期的希腊艺术,到莫卧儿时期的波斯细密画,直到当下的西方艺术。变化的外来思潮影响着印度人的审美和绘画手段,不变的,则是这片大陆根基深厚,庞大复杂的宗教传统。

相关回答——




  

相关话题

  美术生刚刚学一星期请问怎么画画上需要注意什么方面? 
  中国为什么不警惕印度呢? 
  学校鼓励我们这些学的差的都报艺考,说是捷径,是真的么? 
  印度专家称「根据历史规律,中国能建空间站,印度也能」,如何评价印度的载人航天计划? 
  英属印度时期普通印度老百姓的生活是否比现在的要好? 
  为什么有“日本风情街”而没有“印度风情街”,是否说明更喜欢日本? 
  你画过哪些好玩儿的作品? 
  为什么印度发展得没有中国好? 
  如何评价中国与尼泊尔的关系? 
  因美术设计导致的抑郁该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卷杀到底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有没有什么惊为天人的 Logo 设计?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