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二战时的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 第1页

  

user avatar   xichuangyue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针对问题描述里的几点说一下好了,先大致比较下这两种飞机的基本特征。

二战的这些舰载机按发动机功率和设计时间来分,差不多是两档:1000马力左右是一档(比如TBD、SBD、九九舰爆、九七舰攻),打前半场;2000马力左右的又是一档(比如TBF、SB2C、流星舰攻),后半场基本上就是它们负责了。介于二者之间的,有的是前者的升级版(比如SBD-5),有的是后者的弱化版(比如梭鱼、彗星舰爆、天山舰攻)。总体看下来,1000马力这一档的俯冲轰炸机挂500磅级别的炸弹比较容易,1000磅级别的会有困难(比如SBD就需要减少载油量);2000马力这一档的挂1000磅比较容易,2000磅相对吃力。对于二战的航空鱼雷(700~1000kg),1000马力的鱼雷机只能说是勉强带动,2000马力带起来比较轻松。

在发动机水平类似、设计水平大致对等的前提下,鱼雷机的挂载能力远高于俯冲轰炸机。后者要承受俯冲时的大过载,需要很高的结构强度,死重吃掉了一大截载弹量(实际上早期俯冲轰炸机都是战斗机改的)。然而鱼雷这东西又实在是太过沉重,到了二战随便一条都在七八百公斤以上,和俯冲轰炸机的载弹量相比多了一倍(美国)甚至更多(英日),机身死重差的再多也弥补不了这个差距。所以作为代价,鱼雷机往往是编队里拖后腿的那个,无论是速度还是航程。如图(这个图其实不是特别准确)。

(题外话,日本人虽然飞机设计水平一般,但是这三种飞机的性能指标搭配还是做的相当不错的)

很自然的,鱼雷机作为载重量最大的飞机需要最长的滑跑距离,飞行甲板尾端基本就被鱼雷机占满了。而俯冲轰炸机需要的滑跑距离也不短,比如SBD-5在25节甲板风下需要570英尺的滑跑距离。二者冲突之下,一部分俯冲轰炸机往往就需要减少载弹量来缩减滑跑距离。太平洋战争前期美国航母上会有两个俯冲轰炸机中队,一个叫VB(Bombing Squadrons)一个叫VS(Scouting Squadrons),后者也就是侦察轰炸机出击时一般只会挂500磅炸弹,有时候会多挂1~2枚100磅。而VB就会占据比较靠后的位置,能够挂载1000磅炸弹起飞。比如中途岛海战中攻击赤城加贺的VB6和VS6两个中队共28架飞机,总计携带了11枚1000磅炸弹、17枚500磅炸弹和22枚100磅炸弹,从中便可看出符合上文描述的挂载情况。日本的情况其实也类似,九九舰爆可以挂载一枚250kg炸弹+两枚60kg炸弹,总计370kg,参考SBD的情况,从重量上来看如果减油的话其实可以带1000磅级别的炸弹,但由于需要较短的滑跑距离,载弹量就受到了很大限制。

【补充:二战所有的舰载机,和陆地起飞相比都相当于轻载短距起飞(用现代的类比一下就是滑跃),前面所说的带着吃力的这些东西,陆地上加长滑跑距离就轻松解决了。典型例子是JU87,1000马力级别的发动机,机体结构很强同时载弹量又很大,但如果放到航母上滑跑起飞,再加上海军飞机对航程的要求,载弹量势必大幅缩减。】

俯冲轰炸机的主要优势,一是高突防率,二是高命中率。高突防率不难理解,其攻击模式决定了这是个很难命中的目标,大口径高炮对俯冲轰炸机基本上没效果;而机枪/小口径机炮射程和威力均有限,能够开火的时候对方往往已经进入稳定的俯冲姿态,对机体坚固的俯冲轰炸机,即使能连续取得命中也很难阻止其投弹。能有效对抗俯冲轰炸机的是37~40mm这个级别的高炮,能从足够远的距离开始射击,且弹丸威力大,累积起来的伤害很容易就能把俯冲轰炸机彻底摧毁。但战争前期基本没有这种东西,日本甚至到最后也没研制出来个能用的;战争后期飞机性能也在提升,这一级别的高炮也开始显得不够用。命中率无需解释,低空投弹本就是可以极大提升命中率的手段。突防率和命中率结合起来,俯冲轰炸机可以打击海面上的绝大多数目标,航母也籍此真正摆脱了侦察舰/防空舰的地位。

【补充:这里是指广义上的俯冲轰炸,只要符合斜向靠近、低空投弹就可以算。而严格来说,只有俯冲角超过60度才算俯冲轰炸,更小的角度则可以称作滑翔轰炸,比如TBF、梭鱼这一类所谓“可以兼做俯冲轰炸机”,实际上都是后者。一般来说,俯冲角越大,命中率越高;投弹高度越大,命中率越低。标准的俯冲轰炸可以在小口径防空武器的射程之外(1000米左右)投弹,精度损失仍在可接受范围内;而滑翔轰炸必须要近距投弹才能有足够的命中率,在战争后期战舰塞满了小口径机关炮之后不啻于自杀。因此后来的攻击机实际上是由俯冲轰炸机发展而来的,后面会提到。】

俯冲轰炸的劣势,主要是对拥有较强水平装甲的战舰杀伤力非常有限(这里主要指战列舰和巡洋舰)。战争前期的1000磅级别炸弹,穿甲炸弹的最大穿深不超过4吋,半穿甲炸弹差不多减半,遇上炸弹甲板还会进一步降低(主要是会早爆)。更大的穿甲炸弹也只能勉强打击旧战列舰,对于新战列舰普遍达到6吋级别的水平装甲仍然显得无力。对航母的打击是另一个话题,我在别的回答里面已经写过了(zhihu.com/question/6614),这里就不多谈了。

鱼雷机的优势和劣势正好是俯冲轰炸机的反面。对大型水面战舰来说鱼雷是非常大的威胁,一枚就足以造成进水减速,命中数增多则更危险。与之相对,鱼雷机的突防率和命中率都很低。鱼雷其实是个非常精贵的东西,举例来说二十年代各国的巡洋舰基本都把鱼雷发射管放在中甲板,因为位置再高鱼雷落水的时候就摔坏了(英国人就没少干这事儿),其精密脆弱的程度可见一斑。航空鱼雷虽然经过结构加强,但对投放时的速度、高度和姿态还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想象一架速度很慢、低空直线飞行、机体强度又很一般的鱼雷机,将其称作活靶子恰如其分。为了有效覆盖敌舰的机动范围,鱼雷机必须集群攻击,大口径高炮是其受到的主要威胁,有了vt引信之后更是如此。另外,航空鱼雷受体积重量限制,速度不快,射程也不远,命中率注定不可能高。但无论如何,鱼雷是能够确保击沉敌舰的唯一手段。美军在马里亚纳海战中给绝大多数鱼雷机都挂上了炸弹,结果目标往往伤而不沉,最后还是得改回鱼雷。

具体的攻击战术上,鱼雷机一般分成两队,从敌舰舰艏斜向切入,两队航向互相垂直。鱼雷航向垂直于敌方航向,这是最有利的攻击位置。敌舰规避必然是让舰艏迎向其中一队鱼雷机,另一队鱼雷机就取得了最佳攻击位置;而被规避的那一队鱼雷机也可以趁着敌方规避的时机改变航线,重新切入侧向。俯冲轰炸机没有这么麻烦,其特征是横向精度高(直接由飞机航向确定)纵向精度低(因为需要掌握投弹时机),因此直接沿着敌舰航向切入并瞄准投弹即可。

攻击机往往还兼做侦察机。传统做法是以鱼雷机侦察,英日都这么做。鱼雷机在无挂载的情况下航程更远,且一般是三座,更有利于侦察观测。美国人则用俯冲轰炸机进行侦察,其俯冲轰炸机从一开始就考虑了侦察任务(SB就是指Scouting&Bombing),为此对航程做了特别要求,目的一是带弹侦察,二是优先打击航母,这与英日是不同的。

了解了基本特点之后就可以逐个分析了,先从皇家海军开始。

给出一些载机数据:

皇家方舟号:

1939年8月:贼鸥18架,剑鱼42架

1940年4月:大鹏8架,贼鸥18架,剑鱼21架,海象1架

1941年4月:管鼻燕24架,剑鱼30架

光辉号:

1940年4月:管鼻燕15架,剑鱼18架

1942年9月:野猫23架,管鼻燕6架,剑鱼18架

1943年7月:野猫24架,梭鱼12架,海火10架

1944年4月:海盗42架,梭鱼15架

1944年12月:海盗36架,复仇者21架

不挠号:

1942年5月:管鼻燕12架,大青花鱼24架,海飓风9架

1943年5月:海火40架,大青花鱼15架

1944年8月:地狱猫24架,梭鱼24架

怨仇号:

1944年10月:海火44架,萤火虫12架,梭鱼24架

1945年6月:海火48架,萤火虫11架,复仇者21架

看下来特征还是很明显的。对于英国航母来说,制空优先,鱼雷攻击优先。至于俯冲轰炸,是个可以“兼职”的东西。最理想的组合是一种战斗机和一种鱼雷机,二者都可以兼职俯冲轰炸,次一级的要求是其中一种可以充任俯冲轰炸机,而专业的俯冲轰炸机则没有必要。老实说这个思路还是挺超前的,但实际造出来的飞机一塌糊涂,这里就不黑英国人了……

英国人对于俯冲轰炸的相对轻视,除去体酿恶或是因循守旧之类的原因(……),也与战场环境有关。欧洲战场的条件本就和太平洋战场不同,对英国来说,来自水面的最大威胁是敌方高速的主力舰级破交兵力,需要动用主力舰直接反制,航母能起到的最重要作用就是进行连续不断的侦察,其次是废掉对方的航母(当然德意都没有),再次才是直接攻击对方主力舰。持续的侦察行动会大大缩减航母可用于攻击的飞机数量(所以美日都很少这么干),而前面也提到了俯冲轰炸对于拥有良好水平防护的大型水面战舰并不能造成决定性的损害,鱼雷机就成了唯一合理的选项。再加上欧洲战舰的防空火力普遍不强,我们就经常可以看到少量的英国鱼雷机对敌方战舰发动攻击,对方减速进水乃至丧失动力之后英国主力舰才会动手。俯冲轰炸就很难取得这种决定性的战果,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辅助攻击手段,加上英国航母较低的载机量,又经常是单舰行动,自然也就催生了这样的舰载机兵力组合。

然后谈谈太平洋两岸的这一对。还是先给出载机情况吧,挑几个有代表性的。

萨拉托加号:

1942年8月:34架F4F,37架SBD,16架TBF

1943年11月:37架F6F,24架SBD,18架TBF

企业号:

1942年6月:27架F4F,38架SBD,14架TBD

1942年8月:36架F4F,36架SBD,15架TBF

1944年10月:40架F6F,34架SB2C,19架TBF

埃塞克斯号:

1944年6月:42架F6F,36架SB2C,20架TBF/TBM:

1945年3月:34架F6F,36架F4U,15架SB2C,15架TBF

瑞鹤号:

1942年5月:18架零战,18架九九舰爆,18架九七舰攻

1942年10月:24架零战,22架九九舰爆,22架九七舰攻,1架彗星

1944年6月:11架零战21(战爆),24架零战52,3架九九舰爆,20架彗星舰爆,17架天山舰攻

1944年10月:16架零战21(战爆),28架零战52,7架彗星,9架天山

大凤号:

计划:24架十七试舰战(烈风),24架十六试舰攻(流星)(+1架备用),4架十七试舰侦(彩云)

1944年6月:20架零战52,1架九九舰爆,20架彗星,13架天山

以43年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来讨论。

观察前期双方的载机情况可以看出,相比美军,日军更重视鱼雷攻击。可以认为这是由九段作战直接延伸而来,接近于水面炮战的传统思路。日本航母构想中的主要对手仍是对方的常规水面舰艇而非航母,从炸弹的配置中也能看出这一点。炸弹引信问题这里已经写过了(zhihu.com/question/6614),而为了对舰(尤其对战列舰)攻击,日本航母上还会携带大量的800公斤穿甲炸弹由舰攻使用,比如翔鹤级就带了足足90枚。而对面美国航母仅携带1600磅穿甲炸弹和2000磅通用炸弹各18枚,后者又通常只用于对岸攻击,实战中这些炸弹对舰攻击的运用记录极少。对于美军航母来说,打击对方航母是优先任务,攻击主力一般是能对航母航空设施造成打击的俯冲轰炸机,鱼雷则基本上只起到扫尾的作用。

这一点从双方舰载机的具体攻击战术上也可以看出来。日军往往以舰攻和舰爆联合攻击,舰攻从敌舰舰艏的左前方和右前方进入攻击航路,舰爆同时从敌舰舰艉切入。而美军则先以俯冲轰炸机攻击,瘫痪敌舰或对其防空火力造成足够打击之后再由鱼雷机实施攻击。由于这种运用方式和美国鱼雷糟糕的可靠性(……),战争前期美军鱼雷机始终没有取得值得一提的战果。

而到了战争后期,海战的核心已彻底转向航母对决,俯冲轰炸愈发重要,舰载机也随之出现了合流的迹象。美国方面,TBF已经有了一定的俯冲轰炸的能力,前文提过了;而SB2C载弹量达到了2000磅,完全可以挂载鱼雷进行攻击。F6F可以挂载500磅炸弹,F4U则达到1000磅,已经追平了战争前期的俯冲轰炸机。而防空压力也在同步增大,迫使战斗机比例迅速上升。到了中途岛级上面,鱼雷机已经失去了位置,舰载机主力由64架F4U和64架SB2C组成。战后早期美军舰载机部队完全由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组成,后者进一步发展即攻击机,这种组织结构一直延续到了喷气时代。日本方面也是类似的,同样出现了战斗轰炸机(虽然实际运用并不怎么样),以及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的融合也就是流星舰攻。实际上,随着发动机性能的提升、机体结构的增强、有效载荷的上升,对于战术飞机已经没有必要特意强调是“俯冲轰炸”还是“鱼雷攻击”了。




  

相关话题

  公海潜射核武器,要是判断不出谁发射的,怎么还击? 
  二战英国,日本和美国的航母在甲板和机库的设计上有哪些区别? 
  为什么感觉二战航母比现代航母好看? 
  俄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困难,计划研制出一艘核动力航母,未来能实现服役吗? 
  如果最后面对《天使时代》里面2万名基因改造的飞行人的不是航母,而是核潜艇,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中国应该有几艘航母?该如何部署? 
  假设IJN拥有与USN相同的工业生产能力,那么以战列舰为舰队核心,拥有防空掩护的舰队决战会发生吗? 
  日本人看中国的军舰命名的时候是否也会有不明觉厉的感觉? 
  为什么嘲笑印度人用拖拉机牵引舰载机? 
  以后战斗机可以在海面起飞了航母还有意义了吗? 

前一个讨论
普京是否加入过共产党?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大口径火炮常用长的管状药,中小口径常用7孔药,小口径轻武器常用管状药或球状药。?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