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的。
今年清点了下自己的收入,年底把钱都结清差不多七位数。
非常不爽。因为赚钱赚得都没了花钱的时间。很怀念一个月两三万觉得很知足的时候。现在还是穿两三百的衣服,住普通的酒店,感觉生活习惯很难改变。
最近迷上了守望先锋,彻底失去了所有多余的时间。唉
谢邀。
知乎上认识的不多,但是工作和生活中接触的相当多,昨天一个创业群友面基,一桌人包括我自己,平均年龄21,平均年收入100W+,全都是白手起家,所以感触还是挺深的。
总结起来,20多岁年收入百万以上的人,有这几个特点。
1.基本上都是自己或者和人合伙(zuo)创(sheng)业(yi),很少是打工
这个基本上就不需要解释了。靠打工在30岁之前做到中层都是凤毛麟角,何况年薪百万的大公司高管?
2.做传统行业的比例比互联网多
这个事情倒是挺颠覆我认知的。之前一直以为传统行业要拼经验,所以90后创富以互联网为主,后来发现其实靠实体经济闷声发大财的也大有人在。
其实原因很简单,互联网公司大多在亏钱,依靠投资人的融资,所以估值虽然高,但是创始人本人很难获得持续的高收入(转移公司资产除外),传统行业则大多盈利。
3.学历水平很多都不高
这条其实就更反认知了,实际也很好理解。
我知道的很多90后老板都是初中高中没读完就出来了,打了两年工就和人合伙干,再后来就自己干,没有退路可走,每一次都是all in。反过来说,如果从本科读到研究生,找一份稳定而收入不低的工作,创业的动力也就没了。
另外提醒一句,还是不建议辍学。如果学历低,哪怕年轻时就年入百万,个人的天花板也不会很高。
4.花销很大,基本上攒不下钱
年轻,没什么经济压力,在没有负债的情况下,一个月十万甚至几十万的收入,很多人确实不知道怎么花。基本上要不就是买车买表,要不就请朋友happy了。昨天吃饭时,为了等一个没来的朋友,其中一个人直接对服务员说:邻桌空着,待会给我们拼过来,低消多少钱我们掏。
可能是“富人思维”又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产出吧,总之我至今还没看到年纪轻轻,收入不菲而且手里攒下大量现金的。
5.相较于高逼格的知乎会让人觉得有点low
虽说知乎年薪百万,但是许多真·年入百万er做的事情,知乎er还真未必看得上。
帮培训公司招生,招到一个返点XX%——逼格不高,但是赚钱;
做微商,做淘宝客——逼格不高,但是赚钱;
用QQ群倒卖二手包——逼格不高,但是赚钱;
开手机店,开婚庆,开健身房,一直都是打价格战——逼格不高,但是赚钱;
注意,以上方法,赚不到钱的人是大多数。所以哪怕他们真的把自己赚钱的法子写在知乎上,你也不会相信是真的。人家就是当面在酒桌上告诉你,一步步怎么干,你也照样学不来。
6.危机感很强,愿意学习
所有我见到的做传统行业的90后,见到我无一例外都会说同一句话——向互联网行业学习。
道理也很简单,实体经济的下滑一直如影随形,互联网被视为解药,尤其是对于这些年轻时就赚了不少钱的人而言,最难以接受和担心的就是自己在30岁时过的还不如22岁。他们说:现在还年轻,先解决了温饱再说。每次听到这话我都觉得自己很惭愧。
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刷知乎,有的已经成为大v,也有的看各路大v回答,自己不发声,做个小透明。
所以知乎上是真的有那么多白手起家创业几年后年收入百万的大神吗?有,很多,但是比例绝对很少。
幸存者偏差与马太效应让这群人的身影集中在知乎的时间线上,从而曝光在我们面前,而我们内心的自洽性却让我们对他们进行了选择性的忽略乃至质疑,从而实现了一种微妙的再平衡。
现在,每当读到这样的故事时,我总会选择相信这是事实。毕竟,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这本身就是一种激励,让自己变得更好总不是什么坏事,不是吗?
不是潜意识告诉我们的,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学学术研究成果。粤语属于:汉藏语系 >> 汉语族 >> 粤语。所以,粤语在学术界的级别是:Language 语言。
谁告诉你粤语是方言的?那些想立“普通话”为正统汉语的人。
那么普通话是何出生呢?是满八旗消灭明朝,定都北京后,学习北方汉语不成,形成的半吊子汉语。学术上叫“中介语”。而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 通古斯语族 >> 满语。
那么满族人入关以后学到的北方汉语是何出生呢?是蒙古灭宋后,学习中原汉语不成,形成的“中介语”,当时称作《中原音韵》,已经丧失了汉语四声中的入声。
因此,“普通话”是汉语家族里,庶出子的庶出子。立为太子,实在难以服众啊。而且这个庶出子,还在拜它心目中的祖宗 ------ 公开在满族村采集“普通话标准音”。实在是,亡我汉语之心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