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评论区指正,似乎存在翻译问题,八田原意应该是“人的未来关门了”。 @幸运星 谢谢知友指出
一次修改分界
保守估计制作能力倒退20年,不保守估计就是破产,好的话整体并购做他人的工作室,坏的话人员解散,分开打工。
但是最痛心的还是业内最著名的京都模式遭受毁灭性打击。
不同于庵野开创的staff模式,即制作委员会模式,该模式主要表现为割裂制作方,投资方,发行方的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责任,即是为了能够专注作品。
制作委员会模式是进步的,但是也是失败的。对于投资方,他们不能干涉作品的细节,但是会直接影响作品的成本,影响质量。对于发行方,他们要求制作方准时交稿,然后播出。对于制作方,他们只要专注作品就好,但是这种专注造成了制作方的严重过劳,因为按工计件,同时为了赶工和节约预算,大量外包不可避,懂细节的人,会发现部分动画的ed中出现大量外包人员。
但是京都公司是怎么做的,他们坚持固定时薪,坚持把控原作,从起点就品控,同时掌握作品内核,这样就造成京都几乎不会多开,而且请注意我们一直说的京都脸
成因就是因为京都几乎没有外包,这是主创们自己设计并且坚持,同时流传下来的传统。但是注意,最近5年,京都开始过渡,他们先是改变了大家一直吐槽的京都脸
其中的原因是,京都此时在创造一种新模式——文本,漫画,动画,电影,完整的京都宇宙,从小说或者广播剧为企划的起点,然后漫画化,动画化,电影化。形成完美闭环,实现版权的绝对自主。其优势只有一个,做自己心中的完美动画。
我真的见过太多同名作品,其小说,漫画,动画呈现三重评价的状态。首当其冲就是角川旗下的各路ip。
那么京都这种完美主义给自己带来了什么?《Violet Evergarden,紫罗兰永恒花园》。被业内业外评价为“改变动画史的作品”。白金工作室的动画爱好者把她称作“人类圣经”,新海诚说她是“真正的艺术品”。如果你看过并且看懂,有一些动画阅读量,就明白这不是吹嘘更不是褒赞。她值得被承认这一地位。
简单就是京都模式难以为继,首先是人才断档,我不知道多少参与某部京都模式作品的工作人员伤亡,也不知道哪部京都模式作品受的打击最轻,但是有件事是可以下结论的,当下正在走京都模式的作品已经走入至暗时刻。
毁掉一个生态圈只需要灭绝某一条生物链的某个生物。
生物学的这则定理直接引用到动画产业链即可,只要京都模式下的某个人员再起不能,那这么作品会下滑多少无人知晓。
然而,最可怕的是京都模式是否会销声匿迹。一个只为了做完美作品的运作模式就此消失,这首先是京都公司的产能倒退,其次是业界多样性的缺失,最后才是一部好作品的消失。
这里只提供一点参考,首先acg文化圈在刺激消费和产能产值上节节高升,在中国已经突破了全年15%,但是acg依然是亚文化圈,被传统文化圈排挤,歧视。这次的恶性事件,其影响可比当年的网瘾风波,一时间网游产业风声鹤唳,严重缩水,人人痛诉网游和相关从业者。如今,此次恶性事件又会引得多少人的痛诉和打骂,这就要看这次的acg战争如何发展了。
问题已经不是京都动画会不会没落了,而是整个2D动画业界会不会就此没落甚至消失。如果真的是如庵野秀明所说2020年业界药丸,而起因就是一个疯子的一把火,那就太讽刺了。
相信对于日本其他动画公司来说也是不小的打击。首先要加强安保工作,然后(可能)还要全工序电子化。这,都是要花钱花时间的,而动画制作是小本买卖,在这个节骨眼上增加成本,对业界来说就是2012。
对于中国,我认为这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京都动画倒下了,任何一国的动画产业并不会自动变强,而是整个行业变得人人自危,因为保不准哪天就会轮到自己。
我又去看了PA社长堀川宪司的推特,也看了一些业内人士的声音,包括山本宽的发言,我觉得京阿尼重建,并且再一次站到动画业界的顶点还是有希望的。
在动画中,京阿尼教会我们要勇敢的活下去。在现实中,人们也一定会帮助京阿尼勇敢的活下去。
毕竟,2012里也有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