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题主有没有做过饭,常规的油炸温度在150℃左右,这个温度下你会看到油面慢慢向四周滚动,偶有青烟升起的现象,这是最适合炸东西吃的温度。
150℃这个温度是什么概念?对于人体组织里的DNA有什么影响呢?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用PCR扩增过程前两分钟的94℃来说明,94℃条件下DNA已经完成氢键断裂,双链解开,实现DNA的变性(Denaturation of DNA)。
变性了就不能用来检验了吗?
当然不是,它只是使DNA变成柔软、松散的无规则单股线性结构,但因为DNA是反向双链结构,不管你是一股还是缠在一起,只需要随便拧一股过来就可以得到另外一股的信息。
因此,油锅里常规高温导致的变性并不足以让人体组织里的DNA失去其鉴定价值,理论上只要尸体没有完全碳化,都可以做DNA鉴定。(其实哪怕是碳化后的骨块部分也有检出可能,此处不多涉及)。
那么思考一下——油炸能不能实现人体组织的碳化呢?
人体内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等很多种类的有机物,平均碳化温度在400℃左右,再来看看油的情况:
葵花油(Sunflower oil) 冒烟点:107℃(225℉)
花生油(Peanut oil)冒烟点:160℃(320℉)
猪油(Lard)冒烟点:182℃(360℉)
芝麻油(Sesame oil)冒烟点:177℃(350℉)
玉米油(Corn oil)冒烟点:160℃(320℉)
胡桃油(Walnut oil)冒烟点:160℃(320℉)
大豆油(Soybean oil)冒烟点:160℃(320℉)
·····
貌似找不到什么食用油这么顶哦?
这些油烧到冒青烟,继续升温就可能会有燃烧的风险,敢这么做的一般都是大厨,他们在爆菜(比如鱼类)等过程中使用超过冒烟点的油温,要求下锅马上就要成型(否则鱼就被炸烂了),随即立刻减火或降温(不然就要烧着了)。
而哪怕是超过冒烟点的温度,也达不到碳化的温度要求,更别提油温的持续了,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一般食用油都是达不到人体组织碳化所需要的温度的。
毕竟一口锅,半桶油要是也比得了火葬场千度高温持续焚烧的结果,那才真是见了鬼。
因此,想要通过高温油炸来使DNA失去检验价值,以为可以销毁证据,实际上是真的想多了,自己找些麻烦事做,高温油炸处理导致头发焦化、皮肤受热发生紧缩,但不足以支持碳化,按我们的话来说是“半生半熟的”,仅造成焦黄和部分脱落,还有很多组织可以用来鉴定。
除此之外,部分被油炸过的头发也一样可以。
总之,这样处理尸体只有三个结果:
1·恶心侦查员
“我人晕了,处理尸体整得我几天吃不下去饭,那你们也别吃了”
2·把蛋白质加热固定,雇佣为DNA的保镖,起到保护核DNA的作用
3· 罪上加罪
《刑法》第三百零二条
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弄巧成拙,就是此理。
相关: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2125 2519/answer/543749959?hb_wx_block=0
实际上,假设现场头颅等人体组织被凶手扔了,但是从现场可以判断出凶手对尸体进行过类似破坏,我们依旧可以做DNA。
下面我们用一起现实中的案例讲解一下:
2005年的一起杀人碎尸案,凶手在杀人碎尸后企图用油炸、水煮等方式销毁物证,事半觉得不行了搞不下去了,于是将碎尸块装好抛弃,现场没有发现其它人体组织,只油锅附近找到的类似于“油渣”的东西。
我们会用氯仿、无水乙醇处理这个“油渣”,让它去油脱脂,成为更便于DNA提取和鉴定的高质量模版,也让它看起来不是那么恶心:
接下来就是DNA的提取了,我们会把一种叫做Chelex-100的试剂和一种蛋白酶加进去。
加它们有什么用呢?
简单的说,它可以自动找到细胞的蛋白质部分,将它们死死捆住,拖入水底,由蛋白酶将其抹杀。
那么一来,就只留下细胞里可供鉴定的DNA孤独的浮在水中了。
随后就是扩增,我们将提取出的DNA放进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仪器中,在其中加入像一把智能剪刀似的“引物”[1]。
这个“引物”会剪取我们已经设定的片段,让仪器进行上百万倍的复制,得到大量的目的DNA片段,这就实现了“微量物证”到“大量物证”的升级。
扩增出来了最后进行分型检测,就OK了:
说白了,无论是高温油炸还是开水烹煮,尸体都会留下很多可以检测的部分,就像 @阿一 说的 “没透”,哪怕是这些可以检测的部分被凶手处理了(抛尸等),侦查者也可以从油炸的产物中找到微量物证,你甭管有多微量,只要你有,就能给你安排清楚。
从洛卡德物质交换的原理解释,犯罪者出于自保想要通过油炸破坏DNA进而毁尸灭迹,殊不知这反而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交换过程,再次形成各种新的痕迹物证,即:
——接触必然存在结果(A和B接触后必然会产生对应的效应,这种效应也必然会使得两者原有的状态发生改变,会分别留下、增加、带走某些物质)。
莫存侥幸心理,小心弄巧成拙。
——阅读推荐——
1·Moriarty K:小谈「犯罪现场重建」之根本——洛卡德物质交换定律
3·Moriarty K:「破案那些事儿」:“二十三年未解血案”——半截烟头里蕴藏的罪恶密码
4·Moriarty K:「破案那些事儿」:刑侦实践中牙齿是如何被用于判明死者身份的?
——参考文献——
竞花兰等:《法医病理学图鉴》
哦?毛熊和鹰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要成真了?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