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感”主要由外侧下丘脑的摄食中枢与腹内侧下丘脑的饱食中枢调节,主要检测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升高时摄食中枢调高食欲)、血液中的葡萄糖(升高时饱腹中枢降低食欲)、胃部已满的信号(降低食欲,不全满时往往有数十分钟的延迟)。在神经运行正常的情况下,“依靠机器摄入每日必需的营养”维持血糖,人体不会擅自分解脂肪去升高游离脂肪酸,基本上不会产生饥饿感。
在那之前,既然要用机器提供营养,你完全可以用电击或药物刺激当事人的饱食中枢,这会迅速消除饥饿感;还可以用磁脉冲或超声波压制当事人的摄食中枢,让饥饿感不会出现。
如果谈论“假想的疾病导致患者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感到饥饿”,这大抵会让患者变得易怒、注意力不易集中、吃得太多而变肥胖,患者的胃部会在不正常的激素调节下不受控地收缩,这可能会让年轻人觉得比较痛。肥胖可以被运动和药物控制,血糖调节紊乱可以被药物控制。
“吃东西的动作、尝到的味道、吞咽的感觉”对摄食产生的微弱抑制是短暂的,只能持续 20 到 40 分钟。“胃部已满”“肠道扩张”之类可以带来稍微持久的效果。这些也都可以被特定回路中的放电替代。
1951 年,阿南德和布罗贝克实验发现,两侧的外侧下丘脑都受损的实验动物停止吃东西,在有食物供应的情况下饿死自己。这是在说“饥饿感”可以被手术基本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