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脸部有大量的肌肉和相应的神经,可以做出一些细致的活动,但是你作为一个人觉得“脸部呈现复杂的内容”“神情通过五官体现”的主要原因还是“人脑会检测脸上的特征位点并加以分析,五官在这套系统中有较多的特征位点和较大的识别权重”,而不是“面部神经多”。
功能性磁共振显示,纹状外皮层的梭状回中外侧在眼睛输入图形信号时激活,其对脸部图形的反应强度显著地高于其它图形,脸部图形引起的激活通常发生在双侧梭状回,右侧梭状回的激活强度高于左侧梭状回。实验显示,人识别汉字、鸟类专家识别鸟的神态之类也对应右侧梭状回的激活,程度与模式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人识别英文单词则激活左侧梭状回。
因此,一般认为梭状回有专用于脸部识别的“面孔区”,进而唤起知觉、奖励、决策等回路。实验显示其主要用来识别人的身份。梭状回面孔区损伤会造成面孔失认症(就是所谓“脸盲”),连家人的脸都认不出来,但患者通常能辨别他们熟悉的非人脸物体;物体失认症患者能够辨别人脸,而不能识别熟悉的物体,说明相关识别各有不同的神经基础。
在这之外,脸部识别还使用后颞上沟皮层和枕叶面孔区,后颞上沟皮层主要用来识别表情。一些研究显示,人脑识别人脸的方法是“将各个位点的信息的相互关系与模板比对,进行整体识别”,而不是“分别衡量每一件特征再组合”。这导致人脑可以从并非人类的东西上提取出模式来、觉得有张脸——例如欧洲那些“烤饼烤出个耶稣头像”“在云彩里看到了耶稣显灵”。
人这套东西不擅长识别非人生物的表情。
可以参照:
【人工智能】灵长类动物脸部识别算法被破译,大脑黑箱或根本不存在 - 数据智农的文章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