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CCTV9纪录片《高考》? 第1页

  

user avatar   linkedinling-ying-zhong-guo-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7年6月24号,在考生们填报志愿的忙乱中,一位北京考生有关高考的采访视频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火遍网络。

他叫熊轩昂,是2017年北京高考的文科状元。

这段极为“扎心”的言论,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支持者感叹他小小年纪就能有如此见识,反对者则愤怒与他对于农村考生的“瞧不起”于是在网上对他进行谩骂与攻击。
他说的话虽然不无偏激与年少意气,但其中的道理与潜台词却颇值得玩味。

这让我想到了央视一部有关高考的纪录片,在这部影片中,生活在同一个国家,面对同样的制度,同样的年纪,仅仅是因为出身不同,不同的考生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本文作者 @曹泽宇。香港凤凰卫视新媒体助理内容编辑,香港中文大学全球传播文学硕士,广院电视民工,写字的直男。微信公众号:曹泽宇(id:tudoucao),微博@广院曹泽宇。

一、两个考生的两种人生

这里是位于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镇的毛坦厂中学,该校以其连续多年的高本科达线率,加上校方极为严格的管理,和大量的陪读家长,在网上有着“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的称号。

“像疯狗一样拿下数理化”、“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累死我一个,幸福全家人” 一句句触目惊心的标语下,放眼望去全都是伏案苦学的身影。

“pub pub pub pub pub……小酒馆小酒馆小酒馆”这一个简单的英文单词,在这个叫何飞的女孩口中已经重复了无数遍,好像是某种咒语。

在这个压抑、嘈杂、拥挤的环境中与其他死记硬背的声音混和成了毛坦厂中学独特的协奏曲。

素质教育在这里是一种奢望,连老师也坦言自己根本就是在以工业化的方法“铸造”学生。

另一个全国知名的高考工厂衡水中学是这里老师们的榜样,相对于可以在全省到处“掐尖”的衡中,作为乡镇中学的毛中学生素质不可避免地远远低于前者,所以学生们的自控力往往较差。

于是,对于班主任而言,时不时地在教室后面偷看学生有没有开小差,晚上到学生家里检查违禁物品就成为了日常生活。

对于何飞而言,她全部的梦想就是能冲击“一个好二本”,为了这个梦想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她所有的欣喜若狂,所有的崩溃,都源自于成绩的起伏。

焦虑,是她的全部生活状态。

在首都北京的高中,同样的熙熙攘攘,同样的人头攒动。

不同的是两个女孩的命运,与何飞不同,这个人大附中的女孩刘云昊早早地就定下了自己未来要出国的方向,她正在宣讲会上游刃有余地与不同的招生官进行交流。

她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背完了托福单词,还自学了法语和西班牙语。

为了在申请时拥有更大的竞争力,她在打工子弟小学举办演讲比赛,锻炼组织能力。

影片的结尾,两个女孩最终的结果颇值得玩味。

高考对于刘云昊而言,更像是一个关于未来的某一种选择而非必须。

与此同时,何飞所在的毛坦厂,考生们依旧不得不在题海中疲于奔命,但这样的疲于奔命却往往并不意味着好结果。

两位女孩都没有被理想的大学录取,然而没有被耶鲁录取的刘云昊最后选择了美国名校西北大学,而只考上三本的何飞却不知自己的未来路在何方。


二、两个老师的两种人生

对于何飞的老师程晓东而言,毛坦厂“一切服务于高考”的现状是违反学生天性的。

但对此他却无力改变,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教学理想而抹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为最现实的目标就摆在那里,学校,家长,学生,都在盯着高考成绩,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毛坦厂的老师比北京的高中老师更加需要如履薄冰。

在北京某国际学校,国学老师王先意在学校尝试开办国学公选课。

虽然在这样一所高考只是摆设的国际学校几乎没有国学的生长环境,“感觉自己一个人在荒漠里”,但王先意一直在进行着尝试,哪怕面临着无数次的失败。

好在学校给予了他很大的自主权,虽然应者寥寥,但他可以去班级里分发问卷询问大家是否愿意参加国学公选课。

而与此同时,毛坦厂程晓东老师则每天要到学生的住处检查学生是否私藏与高考无关的违禁物品。

同样是高中老师,有着同样“教书育人”的教学理想,程晓东的理想主义却无处安放。

影片的结尾,王先意面对新的一届学生依旧能倔强地朗诵《天狗》,他的国学课尝试又迎来的新的土壤。

而程晓东对此则显得麻木,因为他的痛苦生涯随着一届届复读生的到来而无穷无尽。


三、毛坦厂与北京高中真正的差别在哪

几年前一段有关于衡水中学的采访视频在网上大火了起来,衡水中学校长面对外界对于学校“学生晚上要穿着衣服睡觉”“吃饭只有五分钟”的质疑选择了傲慢地全盘否定。

他在采访中甚至自豪地表示衡水中学的学生有着很丰富的精神生活——每天都会看新闻联播。

这体现出了学校从管理者思想层面的落后,这种落后也会外化在两地考生的个人素质中。

虽然有些无理,虽然不负责任,但高考状元熊轩昂清楚地明白高考于他而言意味着什么,他知道自己的起点在哪里,会通往什么的地方,这种思想格局是会在以后的人生中不断获益的。

反观毛坦厂,考生把自己的一切都赌在高考的分数上面,人的自主性被不断抹杀,整个学校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机器在飞速运转,作为其中的一个零件,久而久之人会变得狭隘。

在北京的很多学校,班级的概念很薄弱,学生们按照个人意愿自主选课,充分保证了学习的积极性。

而衡水与毛坦厂等学校,老师们轮番走场,学生们在固定的座位重复固定的练习任务。

这些都是造成上面纪录片中两个地区差别的部分原因,但真正的答案往往没那么简单粗暴。

其实当我们探讨“寒门能不能出贵子”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观念束缚,因为我们夸大了阶级的决定作用。

对于不了解的事情我们常常有很多的过于夸大想象,例如那个流传甚广的“北京小孩高考400分就可以上清华”的谣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就是除掉这样一个个的想当然。

对2017年福建高考理科状元陈汜玄而言,高考“在现有体制下看看一个人能做到什么地步”,这就是提出了另外一个答案。

我们面对高考与阶级上升等问题的时候,是需要多想想为什么,但想到了为什么之后,请再问自己一句“真的吗?”。

因为真正决定阶级与未来的永远是观念而非出身,观念是可以培养的,局限性也是可以意识到并突破的。

我曾经觉得自己没有考上名校很大的原因是我没有出生在招生规模大的省份。

但和广州的同学聊过以后,发现上面提到的格局的落后与僵化的教育形式,在教育资源优质的广东,浙江等省份也有出现。

但是那个地区的学生却能在获得很好的成绩时,也能获得很好的素质培养。

生活是不公平的,但当我们能意识到这个事实的时候生活就变得公平了,因为它对每一个人都是不公平的。

能意识到这种不公平需要成熟的观念支撑,而观念来自于家庭累积,来自于高等教育,也来自于自我积累。

拥有这种观念才是我们打破阶级固化的机会。

本文首发于LinkedIn公众平台,所有图片来自于纪录片截图与采访,侵删。作者 @曹泽宇 ,香港凤凰卫视新媒体助理内容编辑,香港中文大学全球传播文学硕士,广院电视民工,写字的直男。微信公众号:曹泽宇(id:tudoucao),微博@广院曹泽宇。


user avatar   mu-zi-yun-zhi-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衡中出来的人,我曾经很喜欢这类纪录片去歌功颂德我们日以继夜的刻苦生活。

我至今仍然怀念,因为我认为我过的还算开心,认识了还能交心的朋友,拿到了还过得去的成绩。

但,在海外做教育数年的我,已经无法抱着当初回忆青松岁月的心情去看它了。

因为真实的社会太残忍了,比纪录片中那个人大附的女孩子展现出来的,残忍的多。

有钱,这两个字,简短,苍白,但太有力了。

就不提我们现在的改革措施要从中考就开始分流,原本数年前还有三本的时候,有多少贫苦孩子都上不了,多少自我折磨的学生进不去。

而我在美国看到的,做到的,远不是普通高考赛道的孩子们能接触到的。

只要你父母有钱,你7岁就可以坐在MIT的教师里听博士讲人工智能的奥秘,你10岁就可以参加哈佛的官方项目学习拿证,你14岁就可以跟着建筑师做作品集,你15岁就可以跟着大厂高级程序员做项目,你16岁就可以去投行实习,你17岁可以去非洲参加联合国扶贫项目,你18岁甚至可以发少年类期刊。

你可以带着2页写不下的resume去申请Top20.

只要你高中成绩过硬,标化成绩达标,你很难不被录取,除非你搞错了方向或者文书胡写。

纪录片里的人大附女孩子做的,和我说的比,效果小多了。其实她的父母如果资产在多些,能给她安排的东西可太多了。而且绝对不是现在市面上猖獗的远程科研项目或者不到一个月某种远程实习。

美国也卷。

这么想想,高考,的确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当下的,较为公平的一种选拔。

我以前觉得我是个高尚的人,我的梦想是帮助满通的语言制作出既符合教学方法,又符合现代化教学技术和合理正字法的教材。我希望保留这些语言的火种,不是要研究比较,单纯的想后代们起码可以去图书馆和博物馆找到合理可用的教学资料。

我以为我厌恶这种资本染指教育的游戏。

但我现在发现,我用这些合理的规划手段帮助那些有物质条件但学习成绩不够的学生跨级别申到更牛的学校的时候,我是有很强的满足感的。

我没自己想的那么高尚,我就是一俗人。我并没有对教育做出什么贡献,我对那些没有物质条件的孩子视而不见。无视也是一种残忍。

而高考,起码保证了寒门还有机会。虽然越来越少,但每年还有。

我不是觉得衡中的制度有多好,事实上,它不好。

但,越来越少的机会,只能让学生和家长挤破头搏一个机会。起码衡中各方面运行了十数年,有积累。那些更多着拙劣的模仿者,画皮难画骨,学生更痛苦。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个问题突然好有感触。

我已经预料我的答案会带着怨气。

我的高中是模仿衡水中学的。文科生。宿舍八个人,除了我,剩下的七个人都是学霸。高三那年,学校早上五点三十开灯,但我的室友每天五点起床,然后站在操场背书,六点左右跑操,回到教室再背到七点。然后吃早饭,上课。

中午教学楼和宿舍是会锁门的,所以大部分人选择留在教室看书做题。食堂又特别远,等到饭送到教学楼就凉了。所以大部分人选择早上买两个馒头,中午就着泡面吃。

下午两点上课,上到六点吃晚饭,然后上晚自习到十点。十点半熄灯。宿管阿姨还会突击检查哪个宿舍还在聊天或者有光。高三那年我们宿舍所有人都学会了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到十二点。

当时我们宿舍,除了我,剩下的都是全班前十。其中有两个妹子,轮流是我们班的第一。

不过也真奇怪,高三那年我反而没瘦。倒是我哥哥,他在理科重点班,瘦的脸颊都有点儿陷了进去。

2013年,我在的那个省分数线创了新低。

但是我们宿舍只有三个人读了本科。一个一本,一个三本,还有我因为是艺术生,去了二本。剩下的读了专科,还有复读的。

但是那年我们高中创了达线率新高。高三加上复读班一千多人,文科达二本线一百几十个人(含艺术生),理科达二本线两百多人吧,我记得。

我哥哥班上有一个神童,那年是全县第一。不过是全省的一千多名吧。其实分数也不够,但是成功的去了浙大。因为我老家是贫困县,有优惠政策叫专项生?会酌情降分,录取到某个专业。我记得这个纪录片里面也提到了。

我哥哥也借着专项生的东风,去了一个重本。

上了大学以后,宿舍有一个同省的省会城市的妹子。我和她聊天的时候说起了我高中的达线率,她特别惊讶的说“怎么达线率这么低啊?”

那一刻我觉得有点儿心酸。我该怎么回答呢?

教育资源不平衡?生源差?学生不努力?

我听着她说她的高中各种活动各种文化节,高三了还可以各种玩儿。而我的高中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平时的娱乐就是求着老师在多媒体上给大家放一部盗版电影。

人和人是有差距的,我早就可以正视,但还是感到难过。

《高考》这个纪录片,我是每集都追着看完的。因为太亲切。我有一个像刘洋洋的经历的学弟,他父母双亡,凭借专项生政策考进了浙大。去浙大报道的时候,饭馆老板听说了他的故事,还免了他的饭钱。

好多人借此批判高考,借此批评所谓高考机器。还有像上面一个回答里面,诧异于“这么努力才考上二本”之类的。

知乎的学神很多,所以往往会忘了还是有许多普通人的,不是所有人都有天分和运气的。

我以前看过一句话,大意是如果努力就能成功的话,那么成功就太廉价了。道理我都懂,但我还是觉得难过。

有的人,他改变命运机会只有高考这一次。就算二本,也是他竭尽全力够到的一个踏板。他也许不会因此出人头地,但至少,他可以过上另外一种生活。

如果不是高考,我爸爸只能是某个村子里的农民,每天打着零时工,过着紧巴巴的生活,而不是成为一名高中教师,过着还算可以的生活。

最后说一件跑题的事儿吧。

九十年代,我们县财政赤字,老师们被拖欠工资。我的高中许多教师纷纷跳槽,学校高考达线率为零,学校一度面临倒闭。就是这个时候,一个司机跳出来力挽狂澜,他先是用自己的钱留下了一部分教师,然后又带着学生把学校的危房修缮一番,把破败的学校重新修整了起来,承担了学校欠下的外债,慢慢的带着全校师生度过难关。到现在我的高中有了新校区,达线率一年比一年高,还成了全省排名前十的高中。这个人就是我的高中校长。目前还在任。

所以有时候想想,还有这样的人在努力,教育资源不平衡的事情,也许总会解决吧。

——————————————————————————

补充。

上面有些答案,让人看了以后特别想笑。

真的,有些人,因为天真而显得特别残忍。

有些人还在说什么“高考是万恶之源,让人恶心”之类的。

你们没经历过,你们的人生除了高考还有很多途径,你们当然可以高姿态的说出那些听起来专业的词,批判那些你们觉得庸俗的低劣的东西。看过刘洋洋之后,你们叹一声“可怜”,满足一下同情心。

针没扎在你们身上,你们当然不疼。

农村教育事业这几年发展的怎样,你们不知道;教育资源不平衡到了怎样的地步,你们不知道;一个大学生跳出去能怎样改变家庭,你们不知道。

你们只需要上下嘴皮一碰,键盘一打,抨击一下高考制度,再把那些因为太过努力而显得木讷的学生称为“高考机器”,再嚷嚷一下“取消高考”就满足了。

那请问农村孩子怎么办?别努力了?反正出来了也不过“高分低能”?

真的,某些人,无知又残忍。

——————————————————————————

再补充。

其实我也觉得把获取知识说成“踏板”不太好,显得太功利。我也觉得读书最主要的是为了让自己充实有内涵。

但是前提条件是,有经济基础。

我高中室友。她是我们宿舍最勤奋的一个。每天凌晨五点起床的就是她。高三元旦那天,她匆匆忙忙回家。后来我外出艺考,打电话回宿舍才知道她妈妈去世了。那天我们宿舍的所有人都特别难受。等到她回了学校,我和她打电话,她语气平常,我在另一头都想哭。

她家里只有一个年迈的父亲,平时靠种地,闲时打零工。

她最后去了一个还算可以的大学,专科。

我去她家玩儿,那个房子又老又旧。她满心欢喜的跟我规划过年就不回来了,打个工挣个钱,然后就把她家房顶翻新修一下。

我现在想想都难受。

我知道这世上不幸的人比比皆是,也知道这样说起来显得很矫情。可是那是我的同学,一起生活了三年的同学。她的不幸我都看得到。

高考对她来说,就是一个成功的踏板。她可以去南方那个最发达的城市,有一份好的工作,撑起来她摇摇欲坠的家。

她高中三年的努力总会有回报的。

这样的人,要对着她说“高考没用”或者是“努力不会成功”?

我爸妈经常对我说“穷人有穷人的活法,富人有富人的活法。”我深以为然。

但是偏偏有人要发出“何不食肉糜”的疑问。

世界残忍,也请给他人保留一点儿善意和希望。

——————————————————————————

2月2日补充。结合中国人民大学所谓“素质教育”“自主招生”新闻,更觉得农村孩子,注定要加倍努力,而且努力也许都不会成功。那些鼓吹素质教育的,看到这个新闻,也许你们求仁得仁了吧。

——————————————————————————

4月13日补充。因为最近我的手机突然上不了知乎了,今天才登上来,然后这个回答多了几十个赞……我都不知道什么情况,才在评论里问人……上了热门?目瞪口呆.jpg

写这篇回答的本意是看到上面有一个回答觉得纪录片里的学生那么努力却考的很普通而感到不可思议,顺便抨击了高考制度的。出于气愤写了这篇。

高考槽点是很多,但是它真的算是公平的了。至少在某些程度上可以改变某些人的生活。至少我身边看到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了。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要鼓吹“读书无用论”……读书任何时候都有用,包括课外书……

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还要推行素质教育……我觉得不乐观。包括昨天看到的新闻,复旦大学要对部分农村学生取消考试直接录取,我也不赞同。也许本意是好的,但是实施下去一定非常糟糕,这种名额非常容易被有“能量” 的人拿到。还是现行的专项生政策要好一些:在高考成绩基础下酌情降分录取。我只是一个普通学生,我的看法也有限,请多多谅解。

最后说一件事儿吧。之前提到的我的室友,她成功考到了“专升本”的资格,现在正在努力打工挣钱,攒接下来读本科的学费生活费。我们整个宿舍都很替她开心,也能感觉到她现在也很高兴。生活在慢慢变好,一切都会更好的。加油吧~

——————————————————————————6月26日补充。

前文提到的我的高中室友,她最终还是没有去读本科。因为她父亲生病了。现在虽然已经没事儿了,但她还是决定开始工作挣钱。

世事难料。果然对于平凡人,很多时候只能做一个曾经英雄的梦。




  

相关话题

  美国新冠 COVID-19 纪录片《完全可控》怎么样? 
  如何看待 2017 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的言论? 
  怎么看浙江高考选择物理的人数越来越少? 
  怎么看待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今年招聘35名教师,33名清华北大硕博士? 
  如何评价2015年高考南昌团伙替考事件? 
  央视主播称熟蛋孵小鸡事件「伤害性很大,侮辱性极强」,论文发表是走了什么渠道?背后有怎样的利益链条? 
  如何评价南方科技大学2020届计算机系毕业去向? 
  如何看待今晚央视直接对美国宣布:中国5000年来什么阵势没见过,中国已做好准备!? 
  如何看待高考语文难度提高,数学难度降低?你是否赞成? 
  如果高中的各科老师一起参加高考能考上清华北大吗(各科对应)? 

前一个讨论
乐视的财务状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失控的?有哪些标志性事件?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人拎着很重的东西站着不动还会觉得很累?事实上几乎没有做任何功?





© 2024-11-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