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的人,会疑爱,会晕爱,会拒爱,也不会生爱,因此不会换爱,也就换不到爱。
逻辑链条大致如此。
突然想到《神雕侠侣》里面的杨过和小龙女。
迄今,很多人仍旧在争议杨过究竟对小龙女是不是算爱情,以及很多人认为杨过更爱郭芙,跟小龙女在一起是他自己作的,并不是发乎本心。
那小龙女的爱是不是真正的爱呢?我个人觉得是,小龙女总是对杨过好,最终也没放弃他,虽然也逃避过,将杨过让给别人。
但问题来了,有几个缺爱的人,有杨过那样的运气呢?
绝大多数人,在另一个人表现得像个刺猬一样扎人的时候就走开了,或是相处发现对方很笨,难以沟通的时候就走开了,根本没有耐心去进一步的相处,更别说引导教育。人与人之间,如果一方是缺爱的人,ta就不可能与正常的人“平等”了,而在这个社会,“不平等”是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特别是,人们往往认为物质经济的平等是有本的,做不到很正常;但往往认为情感是没本的,你无法反馈我的情感,便是心里对我不好,而不会想到对方是缺爱人士,不懂也不会反馈,或者对方的反馈,你get不到,总之必然觉得真心落空,转身离去是更常见的。
不仅仅在爱情上会这样,在友情,甚至普通人相处方面也是这样的。缺爱的人往往孤僻,因为他们不懂爱,不懂情感,不知道别人何时是在释放善意,不能分辨别人哪些话只是关怀,哪些话可以当真,有的表现为全然不信,有的人则表现为全然相信,无论哪种,都会把别人搞得不愿或不敢继续交往。现代人越来越孤独的本质原因也在这里——因为社会生产越来越相对孤立,人们与身边人往往越来越没有共同经历,也就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没共同的情感价值观,导致相处中出现不能互相理解的隔阂,举个例子,一个喝温水的家庭出来的人,若待客时真心实意的奉上了一杯38度的温水,若做客的人也是同好,自然会比较开心,若是遇上喜欢喝热水的呢?大概率会觉得你连烧水都懒得烧,搞杯半开不开的水来应付我呢。若是遇上喜欢喝凉水的人呢?大概率也觉得小气吧啦,不给瓶装水,竟然省钱倒凉白开过来……古人在这个事情上就搞出了一个社会价值观,来人待客,一律热茶伺候,不管你喝不喝茶,沏上壶茶伺候上准没错的。然而,这个通俗现在也慢慢瓦解了,因为现代小家庭参与社会交往越来越少,而资本又天天给大家上课洗脑,推荐各种新鲜花样,打破了通常标准。所以,即使公干,也会有热茶、功夫茶、饮料、矿泉水、咖啡等等的不同待遇,大抵又跟“企业文化”有关了。
缺爱的人,如果有别的价值能够被人觊觎,吸引人过来无视了缺爱这一缺点,得到耐心的对待和教导,逐渐与人产生一致的情感价值观,那么便会得到真爱,同时自身也不再缺爱吧。可是,这多难啊!而且,吸引来的人往往也未必是愿意付出爱与教会爱的人,往往只会取走他们本来觊觎的事物。
我是认为缺爱者是大概率得不到真正的爱的。所以,我总爱提醒大家关爱孩子们,因为孩子们一旦错过了爱的教育期,搞不好也会一辈子缺爱,这社会便会恶性循环一般越来越差了,非得等差到再无法凝聚的时候,洗盘重来……平白多许多苦难。不若大家都多付出一点爱,让有机会的人能够先情感健全起来,我等残缺者,也有机会不被健全者抛弃吧。而我等残缺者,被另一些残缺者抛弃的概率可是太高了!
或许其中一部分人缺的不是爱,而是发现爱的能力。Ta们无法感受到被爱,也无法相信被爱,于是给自己贴上了“缺爱”的标签。
即使真正的爱就在眼前,却也撕不下这一张黏性十足的标签。
1. 哪些人明明身边有爱,但就是感受不到“被爱”?
自恋的人格倾向会阻碍人们感受到被爱。 这是因为,这些人在关系中的关注点,始终在于对方能否增加他们自身的价值和魅力。因此,ta们在关系中一直在计算自己的得失。当一个人处在这样自我关注和利益导向的心理状态中时,ta没有能力感受、共情到对方真实、深刻的爱。 也是因此,自恋程度较高的人往往很难建立起深层且稳定的关系。Ta们可能经常陷入对不同对象的“痴迷”中(特别是当与对方在一起令ta“面上有光”时),又很快会因为觉得对方光环消失而感到失去激情,“没感觉了”。
有时,人们感受不到被爱,是因为自身有着“担心被害”的倾向。 因为总是害怕对方会伤害自己,ta们时刻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对方是否在哪一点上亏待了自己,甚至背叛了自己。
在这种过度恐惧、想要自保的心理状态下,ta们无法感受和接受到对方真实的好意。 在那些伴侣表达爱意的时刻,ta们所面对的却是一个被自己的“投射滤镜”扭曲了的现实。
比如:当收到了来自对方的惊喜礼物时,ta想到的不是“ta为我准备惊喜,好体贴”、或是“ta看到可爱的东西会想到我,我好幸福”,而是“ta怎么突然送礼物?是不是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
你感受不到被爱,本质是因为你不具备爱人的能力。
在爱这件事上,我们都是以己度人的。 当我们自身不具备爱人的能力时,我们无法以持续的、稳定的、深层的、真实的状态去爱他人。这是因为,此时,我们无法“通过共情想象出”对方真实的状态,因而也就无法感受到被爱。
举例来说,如果你从未为了成全伴侣而做出过妥协,那么,在伴侣因为爱你而委屈自己时,你也只会觉得“这根本没什么”,而无法体会到对方这一举动中所表达出的爱意——你察觉不到ta忐忑不安的心情、感受不到ta做出决定的挣扎、也意识不到ta为了爱你而做出的所有努力。
而事实上,没有人会觉得爱很简单,也没有人天生就是会爱人的。从某种程度来说,面对爱时,我们都会感到手足无措。 这是一种通过共情到对方爱意、来感受自己被爱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前文所说的“爱的共情”。
2. 为什么有些人缺乏“爱的共情”?
心理学家Winnicott认为,当一个人自己没有拥有过某种感受时,ta也没办法接收到来自他人的相应的感受。就像关于爱的“接收开关”没有被打开,此时,无论身边有多少爱意环绕着,ta都缺少一种情绪上的真实感,而没有办法真切地感到“被爱”。
其中一种解释与童年的成长环境有关。当养育者自身的情绪处理能力不够好时,就可能导致长大后我们对情感的认知感到混乱,对“被爱”感到惶恐不安。
3. 如何培养自己“被爱”的能力?
正如前面所讲,爱与被爱,本身就是同一种能力的正反两面。想获得“被爱”的能力,我们就要培养出自己“爱”的能力。 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始努力:
1)制造对伴侣的真实兴趣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伴侣抱有一种不够真实(genuine)的兴趣。 什么意思呢?在把对方当作“伴侣”来看待时,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范式的相处模式——我们默认自己已经充分地知道ta是哪种人,然后,就按照心中的这个形象与对方相处。
而分析学家Kernberg认为,“爱的能力”中核心的一部分,是对所爱之人产生真实的兴趣。
Ta今天做了些什么?心情如何?Ta的成长环境是怎样的?梦想生活是一副什么图景?那些难熬的时刻,ta都是怎样度过的?只有当我们对对方抱有真实的兴趣,我们才可能以对方需要的、并能够深化双方感情的方式表达爱意。 因此,你可以尝试与伴侣沟通,每周抽出半个小时作为聊天专用时间。你要试着放下自己的需求,好好地探索面前这个人。在过程中,你会逐渐增加对于伴侣和这段关系的真实认知。不仅如此,你还很可能因为你们之间的联结而自然产生一种深层的感恩心(gratitude),使感情变得更加牢固而持久。
2)提升对于负面反馈的忍耐力
对于那些童年时期没有被好好爱护过的人们来说,ta们很难意识到、或者说接受的一件事,是厌恶本身是亲密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Ta们难以理解,伴侣讨厌ta的某些行为,并不代表着伴侣在其它时候不爱ta了。 而越是拒绝感受“被讨厌”,我们就越无法拥有被客观厌恶的重要体验。
只有当我们确认了对方具有客观去厌恶的能力,我们才可能从内心相信,对方给予的爱也是真实而可靠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忍耐负面反馈的能力是极为必要的,它是探索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想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提升忍耐力。 在下一次收到伴侣的负面反馈时,先提醒自己不要立刻反击。你可以试着通过box breathing的方法,来帮助自己平息焦虑和怒火。操作过程十分简单,只需要在吸气时数4秒,憋气4秒,接着呼气时也数4秒,再憋气4秒,并重复这一过程就可以了。
你也可以与伴侣沟通自己面临的困境,邀请ta一起帮助你理解、确认,虽然ta对你的某个行为不满,但ta依然很爱你。 随着你积累起类似经历、对负面反馈的忍耐力增强,你有更多机会去感受“被讨厌”。而只有当你体验了它,你才会发现,它其实并没那么可怕。此时,你才能够逐渐相信身边一直存在的爱意,打开心中那个“爱的开关”。
“缺爱”的人或许可以在这样的内省和改变中撕下”缺爱“的标签,逐渐感受到“真正的爱”,去相信它,去握紧它。
愿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中感受到持久、深刻、而真实的爱与联结。
References:
Kernberg, O. F.(2011). Limitations to the capacity to lov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92(6), 1501-1515.
Winnicott, D. W.(1947). Hate in the countertransference. London: Tavistock.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保守治疗吧。
开源代码没啥可评价的。
但对RISC-V的生态有何影响还得再看,简单说把risc-v带入Android生态,就给risc-v的应用提供了不小的应用场景,但是还不清楚相关的工具链的成熟度。新闻上Android studio/NDK已经支持了RISC-v的交叉编译环境,但还不知道成熟度如何,这些实际上都会对选型有影响。Google对Android的性能调优做了很多工作,也有不少工具,这些东西何时开始支持risc-v也比较重要。
理论上RISC-v依赖Android生态,对Google是好事,但毕竟Google利用GMS还是控制了相当程度上的Android生态,当年号称不作恶的谷歌还是利用开源方案包装了一个半开放系统。依赖Android的任何厂商实际上都面临华为之前的问题。华为被迫选择了HMS之路,但其他中国厂商呢?
我觉得是时候由中国厂商联合比如欧洲或日韩厂商推出一个绕开GMS的,真正开放的andriod生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