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70 年来,教育行业有哪些重要的变化? 第1页

  

user avatar   xie-sheng-huang-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知乎校园

作为一位退休中学教师,从80年代起,我一直在中学语文教师的岗位上,亲身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学教育的变化。

我想从教材的角度探讨一下教育的变化。

50-60年代

我在1950-1960年代正在上中小学。我上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中有《半夜鸡叫》,《英雄少年刘文学》,《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等篇目。

我们这一代人对周剥皮,高玉宝的故事了然于心,滚瓜烂熟。

80年代

改革开放以后,这些篇目被取代。我感觉到是党的11届3中全会以后,新时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来选编课文了。这个变化是十分明显的。

1980年代,高中语文教材里还有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叫《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有一位特级教师用此文上了一堂公开课,教师非常卖力的教,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

很明显,如果不用阶级斗争的理论贯穿这篇文章的教学,学生是很难明白的。

而在80年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维,已经深入人心。

几篇新入选教材的新课文,不得不提。

第一篇是《鲁宾孙漂流记》的节选《荒岛余生》。

《鲁宾孙漂流记》的主人公历来被视作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

鲁宾孙意志品质坚强,生存信念执着,勤于思考,积极进取,个性突出,是资产阶级个人奋斗代表人物。

现在竟然入选了新编语文教材。怎么教?

文革结束了,思想还没有完全松绑,大部分教师都是以主人公不怕困难,克服艰险的角度去引导学生。

最后有的教师会问学生这样的问题:

如果你到一个荒岛上去,只能带一样东西,你会带什么?

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带刀,带火种,带斧头等等,还有回答带一本书。带一本书的回答居然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很少有教师从人和自然的角度去教学的。但是这篇课文的入选却是改革开放后才会出现的现象。

第二篇是《月亮上的足迹》

这篇课文记叙美国宇航员登月的事迹。在研讨与练习题还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探讨,感慨良多。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可以不再讳言。更有意思的是教材还入选了里根总统悼念“挑战者”号航天飞船遇难者的演说《真正的英雄》。可见我们教材编写的开放度和包容度。可笑的是,有的教师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在教学时居然渲染“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事件是美国人虚构的,与编者的初衷背道而驰。

第三篇是聂绀弩的文章《我若为王》。首先作者的特殊经历令人瞩目,他是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越的杂文大家。其次他在历次运动中屡屡被批判的对象。曾经的胡风边缘分子,后来又成为右派分子。这一篇呼吁铲皇权废专制兴民主行法治,呼吁去奴性讲平等的文章入选教材备受关注。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清新的政治气氛。

改革开放以后,语文学科的工具作用被再次提出。

于是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令人惊喜的局面,文学史许许多多的优秀篇目入选课本。

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蕴含对故都深沉的眷恋,同时作者的语言勾魂摄魄,把景物的细致传神的描绘出来。而昔日这些秋晨,秋雨,秋蝉等等景物都是小资产阶级情调,不能登教材的大雅之堂。

外国文学作品《音乐之声》节选的入选,也让教师大开眼界。把电影文学引进课堂,把音乐剧引进课堂大大开拓了教学的宽度,学生比较容易懂得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这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是学生喜欢的课文,古老的歌会形式,浓郁的地方色彩,还有沈从文的文字都让人兴味盎然。

而汪曾祺的文章写出来平凡生活里的不平凡。端午节风俗的细节,民间文化的气息,尤其是汪曾祺语言上的特色:平淡而有味。都是极好的教学篇目。

编者还收集了杨绛的文章《老王》,这篇文章名不见经传,不算是杨绛的名篇。文章的背景是杨绛钱钟书夫妇在落难时发生的故事。故事体现了普通人甚至贫苦人的善良。编者的原意是想对学生进行道德伦理教育吧,但是可能收效甚微。故事背景是十年浩劫时期,90后对此背景茫然无知。

不过,1980年代以来,中学语文教材的面貌已经大为改观,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新教材中保留着许多学者的篇目。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叶圣陶《苏州园林》,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等。这些文章适合阅读和写作,像《苏州园林》本来就是叶圣陶为教学写的范文。

可喜的是新入选的说明文很多是世界著名科学家写的。如法布尔的《昆虫记.绿色蝈蝈》,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阿西莫夫的《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这些篇目进入教材,显然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至于新教材对鲁迅作品的调整,有合理之处。像1984年统编教材中的《一件小事》、《“友邦惊诧”论》,估计因为与时代不合,或者意义不深,从而放弃。《阿长与山海经》更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入选了,有其合理的地方。

再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被弃选。

此文曾被伟人赞扬为是《红楼梦》之纲,就是小说中贯穿全篇的阶级斗争之纲。违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编者另选了《香菱学诗》,显然受到师生的欢迎。

以上只是人教社编的教材。他的指导思想是引导学生去广泛接触优秀文化经典,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所以这样的变化令人印象深刻。

当然新编教材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一定能进一步完善。

最后想说,改革开放以后,教材不再是全国一盘棋。各地许多出版社被赋予编写教材的任务。教材有了个性化和差异化,编者之间有了竞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我们欢迎新教材,赞美改革开放。

希望我们的教材编写走向光辉灿烂的更美好的明天。




  

相关话题

  2020 年你对你所在的行业和当下的社会生活有哪些建议? 
  大家对不允许学校公布学生成绩,不能搞排名怎么看? 
  为什么现在批判外国,吹中国就要被喷? 
  古代中国人对皇帝喊“万岁万万岁”,为什么不犯欺君之罪? 
  中国到底要为人类提供什么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老师教过你最奇葩的知识有哪些? 
  抗日剧的主题除了爱国主义教育、勿忘国耻、中华必胜之外,还可以拍出其他的主题吗? 
  第一批即将 30 岁的九零后有什么想对将满 20 岁的零零后说的? 
  温铁军老师生态资源货币化的想法该怎样解读?各位有没有对这一路径的构思呢? 
  为什么很多人对中国的未来持乐观态度? 

前一个讨论
我国动漫游戏产业是否应该暂时放下“西游,三国,武侠”这三个题材?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雅克·勒内·希拉克的一生?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