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19 年你阅读过的书籍中最值得推荐的是哪几本?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nuon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是潘金莲》

有个有意思的细节读的时候容易忽略,我们熟悉的故事,就是那个被冯小刚和范冰冰搬到银幕上的故事——李雪莲上访的故事,其实是这一本小说的序。

一共500多页的书(手机阅读),这个序占了整整470页。而真正的正文呢?只有20来页。

正文讲了一个啥故事?其实和李雪莲的上访没啥关系。

讲的是一个叫老史的人,过年的时候要买北京到老家的火车票。但没买着,偏偏这一年,老家一个打麻将的老伙计查出肿瘤,年前要是回不去,他俩就不一定能打上最后一桌麻将了。

但这个时候就算连黄牛也没有票了。所以老史想了一个办法。他找到一张纸和一支笔就地在车站写了四个字:“我要伸冤”,然后在广场上举着,没过一会儿来了四个警察把他摁倒。

结局大家都是可以猜到的,老史顺利且飞快地坐上了遣返他回老家的火车,而且还有两个协警护送唠嗑。最后他赶上了和老伙伴在温暖的除夕夜一起搓麻将,十分温馨的画面。

这就是《我不是潘金莲》的正文。和那个范冰冰主演的长达20年的漫长的序,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实老史就是当李雪莲上访了20年,被波及撤职了的基层干部,他其实也没有什么大错。撤职后在家卖酱骨架美滋滋,但他是深深地熟悉这一套庞大体系的运作方式的。甚至能够使出机灵将这一套体系为自己所用。

跟直愣愣一级级上访20年,也不知道是为了个啥,蹉跎了青春的李雪莲一比,他才是艺术,他才配做正文。

刘震云这如果不算魔幻现实主义至少也算夸张现实主义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太有劲道了,看完让我觉得妙极。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可能因为其中的阴谋论要素和对美国「霸权」的批判,而喜欢《美国陷阱》这本书,你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而不喜欢它,认为这是一本迎合民粹主义的地摊文学。本书讲述的是法国阿尔斯通集团高管皮耶鲁奇因商业贿赂罪名在美国入狱的故事,作者亲身经历了一趟美国的刑事诉讼流程,带来了一手视角。

这本书除了宣传价值之外,还有更深的东西值得去思考,可以帮助你理解一个问题:一项用意良好的制度,是可以如何被玩坏的?

比如证据开示制度。要求控方在案件开庭审理前像辩方充分披露相关证据,本来是一项具有进步性质的制度设计,可以避免具有信息优势的控方进行「证据突袭」让调查能力有限的辩方措手不及。然而本书却展现了一种玩坏证据开示的方式:这次,控方不是披露得太少,而是故意披露得太多,让辩方不知如何下手。书中提到,控方在本案中列出的 150 项证据足足用了 11 张光盘才能装下,涉及阿尔斯通公司十年间的邮件往来,完整审阅完需要三年的时间,在证据上进行攻防将会是一场看不到终点的战斗。

再比如辩诉交易。这项制度本来有助于节省司法资源,让事实相对清晰的案件,能够通过被告人自愿签订认罪协议的方式得到快速解决,但在实际中却助长了控方滥用指控进行心理施压的做法。阿尔斯通商业贿赂案中,控方足足提出了十项罪名的指控,将一系列涉嫌洗钱的行为拆分出来起诉,使得理论最高刑期达到 125 年之多。控方主张的刑期计算方式,如果进行了完整的法庭辩论和量刑听证,很有可能被法官认为是不妥当的,但在谈判桌上,这无意给被告人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迫使其为了接受刑期的「大幅削减」而认罪。

还有监狱对私人公司承包这件事,看似是一个双赢的解决方式:国家减少了财政支出、纳税人减轻了负担,私人企业从中获利,但也被无情地玩坏了。私人监狱为了最大化收益,小心翼翼地避免犯人获得减刑,避免提供「表现良好」的机会,并利用垄断地位哄抬物价,从犯人身上攫取垄断利润。

这些问题,都可以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批判不尽然是愤怒,也不尽然带有意识形态色彩。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中提到的那些被「玩坏」的制度,审视自己所接触到的制度设计,反思其脆弱性,并且警惕既得利益者滥用规则为自己牟利,这也是本书除了带来「爽感」之外另外一层价值了。

其实也可以在知乎阅读:


user avatar   yuhang-liu-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今年没看过几本书,先推一本专业书吧。。

暑假以来断断续续在读这本书:

之前因为想了解测地流所以想了解动力系统的一些基础知识,结果读着读着发现动力系统本身也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我比较喜欢这本书的一点是例子很多,很具体,而且对前置知识要求不高,我觉得大二学完常微就可以开始读了,对我这种做微分几何的动力系统外行比较友好。

至于闲书么,有印象的只有《耶路撒冷三千年》了。看到伊斯兰教时期了,最近没怎么看。不过不是很推荐这本书,读到后面感觉跟记流水账似的,人物太多关系太杂了,涉及的历史事件背景知识也很多,记不住。


user avatar   li-xin-92-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9年都要过去了。今年看得书不多,除了专业书之外,有本年初看过的最近重温的书让我觉得有收获。《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在知乎书店可以读到这本书,会员的话可以免费借阅。

这本书的内容很简单,是关于如何得到卓越的技能的方法。比如一个人如何可以打好羽毛球、写好字、做好手术、识别X线的影像;这些都是技能的一种。怎么样获得卓越的能力,达到自己所能够达到的巅峰呢?是先天的基因决定的吗?是练习的时间决定的吗?

作者认为:答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和平时的练习的不同之处是: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专注的练习;包含反馈;离开舒适区域练习。

作者认为,通过利用刻意练习的原理,进行仿真模拟训练,可以让很多职业人士获得更好的精进。

其中关于医生的教育模式的观点就让我感受很深。医学教育给了医学生太多的知识,但是往往他们要到进入工作以后才开始学习相应的技能。而技能的培训是医学教育阶段很少给予学生的。如果不在工作中保持刻意练习的态度,只是随波逐流。可能一个10年的从业人员还不如3年的新手。

这本书把这个观点点出来,但是真正的做到不断精进还需要自己努力的复出。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给医科大的同学带教的时候适当的改变的讲课的方式,感觉同学们的反响是很好的。这种读书后应用到自身的感受很不错。


user avatar   chu-zi-hang-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克劳备忘录也好,凯南电报也好,有两大共同点。首先,都是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去分析双方的关系。然后,给出的建议都是阳谋,并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执行起来需要的不是鸡鸣狗盗的小聪明,而是惊人的意志力。

而美国现在战略界现实主义被边缘化,我推测,布热津斯基,基辛格那帮人应该写过不少。不过没所谓,美国能执行大战略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这一代精英上半年能管下半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一个需要两代人以上持之以恒去完成的大战略,搞出来他们也执行不了。

冷战时期,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到肯尼迪尼克松,最后到李根老布什,个人性格和政治偏好差距不要太大,但是都忠实地完成了他们历史任务,沿着围堵政策做下去。这种战略定力和延续性,世间少见。在中国领导集团上能看见一些相似的东西,但是我们离得距离太近,反而看不清。但在美国精英层身上完全看不到这一点。

个人愚见。




  

相关话题

  为什么「我的陛下」的英文是「Your Grace」?但「我的大人」却是「My Lord」? 
  你在书中读到过哪些关于吃的段子? 
  为什么中国人说英语常常发音很标准,但是语调一听就不标准呢?如果要改进连读、爆破、重音,应该怎么练呢? 
  不出国如何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 
  为什么90后中没有优秀作家? 
  有什么非常牛逼厉害的书单书推荐? 
  有哪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论文、书籍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必读书? 
  你读过最美的告白的句子是什么? 
  母语是中文的人学习英语到一定程度会在大脑里用英语思考吗?是否经过将英文翻译成中文的过程? 
  如何评价新东方老师朱伟? 

前一个讨论
信息化技术在军事领域运用目前表现如何?此次阅兵哪些武器具有典型意义?
下一个讨论
高铭暄被授予「人民教育家」称号,如何评价他在法学界的学术贡献?





© 2024-11-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