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的编剧写不好职场剧吗?为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love-sala-94-77-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跟编剧关系不大,而是我国电视剧观众现阶段的消费习惯导致的。

中国观众和国外观众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拥有13亿人口+成熟的互联网普及+庞大的电视用户,这导致了我们电视剧市场的广度世界第一(不管是10岁的小学生,还是70岁的老年人都会看电视剧),然而,我们电视剧市场的深度很低(重复收看率低,大量“听电视剧”人群存在)。

这就形成了一个趋势:投资方、制作人一味地追求广度,忽视了深度。

什么是广度?说简单点,就是你这个剧有多少潜在的受众。

两部电视剧放在你面前,A是年轻演员拍的,B是知名明星、老戏骨拍的,你肯定先看A然后看B.因为B天天上热搜,豆瓣评分还不低。

什么是深度?说简单点,就是你对这个剧的要求有多高。

如果你觉得电视剧不好看,或者说达不到你的审美阈值,你会不会弃剧?你容忍的限度是多少?我国目前电视剧群体的深度太低了,很多烂剧,明明是烂剧,依然有人会去看,而且观众明明知道是烂剧。直观的体现就是“听电视剧”的人太多了。尤其是我国农村、三四线城市的观众,大晚上,你看电视剧,干什么?

具体如何追求广度牺牲深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医疗剧。

关于男主女主如果角色设定是医生。应该怎么写职场剧?

首先,医生是那一个科的医生?外科还是内科?区别在那里?

外科里面细分神经外科还是肠胃科,还是心胸外科?区别在那里?

院长、教授、主任、医师肯定是不同的,区别在那里?

这个科室里面的医生、实习生是如何升迁,考核机制?

把这些东西写出来,观众就会觉得,原来神经外科医生是需要这样性格、特点的人才。但是,很多时候,往往会模糊化医生这个身份。让职场剧变成挂羊头卖狗肉,本质是为了蹭医生这个职业的热度。

些投资方不是想着怎么拍好电视剧,而是想着怎么在电视剧的前几集尽量吸引观众。还是以医疗剧为例。

具体怎么办?

1、请目前最红的小鲜肉、流量、老戏骨、大IP。把明星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是否符合医生设定并不重要。

2、制造戏剧矛盾。

怎么样才能冲突起来呢?毕竟文明社会,讲道理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医生看病有什么好拍的?多设置几个奇葩人物,写医疗剧,一上来就是奇葩病人的医闹事件,病人杀人事件,把社会上的案例抄上去。怎么奇葩,怎么曲折离奇,怎么来。

3、上热搜。

钱都给演员和宣发,最终结果就是粗制滥造,出现烂尾、注水的现象。

我们很多电视剧,你把主角的背景在医生、律师、公务员、运动员、总裁自由切换,对于主线剧情是没有影响的。

因为制片方追求广度(更多人上当看几集),而不在乎重复观看率,有很多人喜欢听电视剧。

真正对电视剧能冲击的是,市场能成熟起来,职场剧写好

1、经济发展。大家兜里有钱了,大晚上不看电视剧,出去看体育比赛,出去社交活动,出去看演唱会。自然而然,“听电视剧”。

2、其他娱乐的普及,直播、体育、动漫、音乐、小说。这些行业普及了发展了,自然而言倒逼电视剧行业的发展。

我国电视剧市场规模世界第一,但是,体育市场太低了,音乐市场太小了。

我们互联网普及太快了,导致了电视剧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体育市场、音乐市场跟不上发展速度,导致了电视剧市场目前畸形的情况。

3、粉丝审美提升

烂剧就学会弃剧。


user avatar   liang-xiao-zhi-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要祭出我的库存打脸了,还是老问题。

写不好?来

创业剧

医患剧(但凡这种剧火一点,医患关系就不会那么紧张。)

文员类

前面的太沉重了,搞笑一点的也有。

这些剧拍出来你们看吗?你们看个几部?

为什么不看?我帮你们说,因为他们都在认认真真的干事业,都不好好谈恋爱。谁特么看啊。

于是中国的职场剧就变成了下面这样。

一个牙科诊所前台,在北京租着独立的一居室还自费装屋,全是高档家具,想买车买车,。每天的任务就是接电话以及和诊所股东保持着纯洁的男女关系。生活最大的烦恼就是各种感情问题。

又或者这样的

创业时代其实恰好完整的体现出了中国编剧的难处。

创业时代其实有个非常讲究和专业的内核。出生的早的观众可能知道,他的内核其实是早期talkbox,三大运营商以及腾讯争夺即时语音信息市场的故事。有比较深的现实依据性。他想走专业职称的路,但是你能走吗?你走了有人看吗?没人看怎8000万的演员薪酬怎么回本?于是谈恋爱啊,顶着专业创业的炉子,各种谈恋爱啊。我爱上了你的声音和他的身体啊~于是这下爆款。




所以啊,

不好好谈恋爱观众根本不看,那资方还会投吗?

资方不投,那编剧还敢这么写吗?

编剧不这么写,于是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中国编剧写不好职场剧。

嗨~


user avatar   zhang-zi-yi-99-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聊过很多国外编剧。
他们普遍是羡慕中国大陆的市场广度的,但是深度最后形成一种劝退的力量。

像美国和英国这样的产剧大国,最后大家会逐渐认识到分众的重要性。包括像Netflix这样的收费平台,要有力地刺激观众掏口袋,深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某一个维度上增加深度势必在另一个维度上放弃深度;那种适合‘阖家观赏’的综合剧其实只是铺了一个收视广度,放在免费区当然有人点击(或停留在电视频道上),放开收费市场会比较惨淡。

中国的编剧未必不想讨好观众群体,但是我们的投资商和制作人在策划端很容易被‘广度’迷惑住,希望在收视的前10分钟尽量多抓住更多观众,而不重视弃剧率。因此,经过数次会议,框子会溢出各种各样的需求,想要兼顾各种各样的群体偏好。然后编剧就被各种碾压和妥协,也有遇到硬气的编剧谈崩然后立刻补进一组以‘听话’为优先考量的编剧的,后果可想而知。

记得一位加拿大的室内设计师跟我聊起,买第一套房房子的业主特别喜欢全程插手设计师的方案,他们也有经常出差参观过各种美术馆、剧院、教堂,住过高档酒店的,但因为不是专业人士所以无法在头脑内有机地模拟出那些‘割裂’的美的元素组合起来的最终效果。结果呢?等成品出来就只能懊恼。不过等到第二第三套房子装修的时候会好很多,开始尊重设计师的专业,也不会因为‘想要实现梦想’过度干预。

所以,可能还有个过程。

当然,我也遇过一位台湾电视剧制作人,他说很奇妙,电视观众是很神奇的群体,拍再烂的剧总有人会看,不管他们骂得再凶。他说看‘被迫’看低品质电视剧的人大多在社会经济地位不高,而那些随时可以搭飞机头等舱或游艇全世界上山下海的人是不屑于坐在电视机前面浪费自己时间的。制作方能怎么办呢?总不能主动站出来羞辱弱势群体,就只能拿仅有的那些预算制作相对应水平的剧出来。目前中国有线电视台的收费是一刀切的吧?也很少出现公筹体制,所以,只能是资本方和制作方说了算。比如很多人会抱怨在日本NHK的收费人员有多难缠,但是来自观众的营收成本提高后品质的确不同(当然前提是资本的运用机制不出问题,比如钱是不是丢在应该丢的方向上,例如编剧的薪酬待遇)。

专业素养也很重要。像上面讲的,专业的制作团队在看到好的本子的时头脑是可以立刻做判断的,而不是一定要等到拍摄出来看到原片甚至剪辑完才能认识到什么是‘不好’,很多组里有话语权的甚至没办法做这种前期判断,都是走走看再说,到时候就只能忙于修修补补,这里面很无奈,也有给钱少那么制作团队有能力但装傻看笑话的,也有预算再多能力很差就是出不了东西但有关系踢不掉的...种种种种。总之锅不都在编剧身上,不然,其实策划阶段就应该可以喊停了。


user avatar   yongming-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剧本不是编剧说了算,是投资人,制作人,导演,大牌演员说了算。谁说了算,肯定按谁的要求去写啊,编剧就算写了,也架不住别人要改。


user avatar   long-yu-42-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的编剧:下生活,和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

现在的编剧:在房里,七天写出一万字

很多编剧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这些行业到底是什么样子。

现在很多的职业剧、行业剧;其实就一句话: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职业剧、行业剧糊弄外行还行,糊弄内行可就不好办了。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的《理想之城》讲的是造价师苏筱的故事。除了造价师这个行业和与造价有关的行业以外,谁了解造价?恐怕看百度百科都未必搞得明白。

《名侦探柯南》那些剧集,我们看看很神秘要案件。你让刑警看,恐怕他们笑笑;在他们眼里,《名侦探柯南》《金田一》的那些案子压根没有那么神秘。毕竟他们见过更厉害的案件,这些对他们来说就算个小儿科。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编辑没上过班


user avatar   hu2ge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潘粤明没有当兵的粗糙感,如果换成张涵予化妆成《集结号》中的年轻版谷子地,味道就对了。但张涵予的嗓音太磁性,开京腔儿难免出戏。目前来看,《鬼吹灯》系列改编中,潘粤明的饰演最让人入戏,较为符合我对胡八一这一角色的形象。另外,潘粤明的演技真没话说;

2,李大嘴饰演的王凯旋同志,肥胖有余,痞劲儿不足,那种跟皇帝称老子的混不吝的劲儿,没演出来。但整体还算不错,编剧相对弱化了胖子的感性,加强了胖子的理性;

3,大金牙比夏雨版就弱了太多,油滑、市侩又重情义的感觉没表现出来,表演痕迹较重。我评价《寻龙诀》时说过,夏雨饰演的大金牙最为经典,光芒盖住了厂花和黄渤;

4,陈瞎子特别特别特别超出我的预期,王奎荣老爷子的演技,在整个剧组来讲妥妥的第一。占卜时那种昂扬顿错的台词,别有一番味道。我们都知道,占卜、算卦,如果想让别人信,就得自己先信。因此,大师们给人占卜时,语气一定是坚定的,如果再加上点说书、打板的遣词造句,几近完美。王奎荣老爷子就是完美诠释了这个角色的忽悠能力,接下来就看他能否诠释陈瞎子的搞笑能力了;

5,雪莉杨这次由张雨绮饰演,还是比较意外的。演技没问题,但目前看不出什么浪花,留待后来观察,我还是蛮期待她对这个角色的诠释,除了原音刺耳外;

6,孙教授也是一名老演员了,演员在演,本人也在演,可谓不分你我的狠角儿。目前信息不多;

7,那个唱着《你到底爱不爱我》的光头周晓鸥,经过这么多年在影视界的摸爬滚打,这次亮相的演技实在惊人,能明显看到跟其他次要角色演技的一条黑河——腾冲线;

8,其他次要角色演技基本在线,李春来的演员是《让子弹飞》凉粉老板孙守义的扮演者胡明,演技没话说,将李春来的懦弱、狡黠和无能刻画了出来。给胡八一等人提供饭食的NPC陕西老爷子,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9,这部剧改编自《龙岭迷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主要是霸唱将大金牙刻画的惟妙惟肖,这本书的主角就是大金牙。在原著小说中,大金牙充当的是解说型角色,专门用来解决读者疑惑的。而且,原著小说对迷窟中的人脸蜘蛛、墓穴重叠描写的临场感十足。可惜,目前6集,大场面只有黄河水怪,其他场景三人都在跑。如果只保留跑的声音,关掉画面,不失为一部优秀的gay片;

10,仅就目前6集的表现来看,我给剧组所有演员10分,特效7分,剧情6分,服化道10分,均分8.5分。如果后续能展现原著中波云诡谲的窟中景象,哪怕仅仅展现十分之三,我就知足了,可以再给点分。反之,就算了。毕竟前作《怒晴湘西》我都没看完,实在受不了那种稀烂的剧情;

11,如果腾讯等资本在后续几部著作中,能继续加大力度给钱,让剧组人员把更多精力放在盈利之外,该系列就有望成为中国目前最成功的探险系列剧,说是扛把子一点不为过。但是,从目前来看,火候还差得远。跟奈飞等海外网剧动辄一个小时的片长来看,中国网剧依然在采取传统思路制作,钱依然舍不得多给。像AppleTV+那种,单集剧作投资一千万美元,何愁《鬼吹灯》系列不火?


user avatar   mo-yo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潘粤明没有当兵的粗糙感,如果换成张涵予化妆成《集结号》中的年轻版谷子地,味道就对了。但张涵予的嗓音太磁性,开京腔儿难免出戏。目前来看,《鬼吹灯》系列改编中,潘粤明的饰演最让人入戏,较为符合我对胡八一这一角色的形象。另外,潘粤明的演技真没话说;

2,李大嘴饰演的王凯旋同志,肥胖有余,痞劲儿不足,那种跟皇帝称老子的混不吝的劲儿,没演出来。但整体还算不错,编剧相对弱化了胖子的感性,加强了胖子的理性;

3,大金牙比夏雨版就弱了太多,油滑、市侩又重情义的感觉没表现出来,表演痕迹较重。我评价《寻龙诀》时说过,夏雨饰演的大金牙最为经典,光芒盖住了厂花和黄渤;

4,陈瞎子特别特别特别超出我的预期,王奎荣老爷子的演技,在整个剧组来讲妥妥的第一。占卜时那种昂扬顿错的台词,别有一番味道。我们都知道,占卜、算卦,如果想让别人信,就得自己先信。因此,大师们给人占卜时,语气一定是坚定的,如果再加上点说书、打板的遣词造句,几近完美。王奎荣老爷子就是完美诠释了这个角色的忽悠能力,接下来就看他能否诠释陈瞎子的搞笑能力了;

5,雪莉杨这次由张雨绮饰演,还是比较意外的。演技没问题,但目前看不出什么浪花,留待后来观察,我还是蛮期待她对这个角色的诠释,除了原音刺耳外;

6,孙教授也是一名老演员了,演员在演,本人也在演,可谓不分你我的狠角儿。目前信息不多;

7,那个唱着《你到底爱不爱我》的光头周晓鸥,经过这么多年在影视界的摸爬滚打,这次亮相的演技实在惊人,能明显看到跟其他次要角色演技的一条黑河——腾冲线;

8,其他次要角色演技基本在线,李春来的演员是《让子弹飞》凉粉老板孙守义的扮演者胡明,演技没话说,将李春来的懦弱、狡黠和无能刻画了出来。给胡八一等人提供饭食的NPC陕西老爷子,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9,这部剧改编自《龙岭迷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主要是霸唱将大金牙刻画的惟妙惟肖,这本书的主角就是大金牙。在原著小说中,大金牙充当的是解说型角色,专门用来解决读者疑惑的。而且,原著小说对迷窟中的人脸蜘蛛、墓穴重叠描写的临场感十足。可惜,目前6集,大场面只有黄河水怪,其他场景三人都在跑。如果只保留跑的声音,关掉画面,不失为一部优秀的gay片;

10,仅就目前6集的表现来看,我给剧组所有演员10分,特效7分,剧情6分,服化道10分,均分8.5分。如果后续能展现原著中波云诡谲的窟中景象,哪怕仅仅展现十分之三,我就知足了,可以再给点分。反之,就算了。毕竟前作《怒晴湘西》我都没看完,实在受不了那种稀烂的剧情;

11,如果腾讯等资本在后续几部著作中,能继续加大力度给钱,让剧组人员把更多精力放在盈利之外,该系列就有望成为中国目前最成功的探险系列剧,说是扛把子一点不为过。但是,从目前来看,火候还差得远。跟奈飞等海外网剧动辄一个小时的片长来看,中国网剧依然在采取传统思路制作,钱依然舍不得多给。像AppleTV+那种,单集剧作投资一千万美元,何愁《鬼吹灯》系列不火?


user avatar   liang-b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砸盘真的太蠢了。不如死命一搏实物买下来算了。

我知道中国银行没有交割能力,但你背后有国家,捅出了这么巨额的篓子,就算不合规,国家动用行政手段肯定也帮你把实物交割了,也不至于亏300亿啊!


user avatar   lao-yang-liao-gao-kao-zhi-yuan-tian-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对于方方日记事件很感兴趣,今日细读了一遍,想要写点儿什么,但发现复旦余亮一文基本已先得我心,转载于此,以供参考。

我补充一点个见:简单说来,由于对《日记》的评价已牵涉到立场不同的各方力量,评价《日记》本身的高下与汪氏本人的素养(或是否特权),意义已然不大。但当一切问题都变成立场问题,那讨论也就不能再继续了。我写这篇东西只是希望提出一点可供讨论的问题。而且细读《日记》,在阴历二月廿四(我看到的稿子只有阴历日期)之前,不过如她自己所言:

“有些话,你们还是得让武汉人说出来。说出来,心里会好受一点。我们都已经被封在这里十多天了,见到那么多的惨绝人事。如果连发泄一下痛苦都不准,连几句牢骚或一点反思都不准,难道真想让大家疯掉?”

她也明白自己视角的局限性:“我是一个个体写作者,我只有小的视角。我能关注到能体会到的,只有身边一些碎事,以及一个个具体的人”,也更没有说自己能代表武汉,“它就是随心所欲式的,把我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写下来而已。不是新闻,更不是小说。而这种喜怒哀乐的情感,不会跟所有人相同,也不会符合每个人的标准”。故此她也倡导让大家看新闻,也会正面写好消息

“自部队入汉后,武汉的效率似乎明显提高。这个打法,也有点军人做派,显得蛮干脆利落。我对此怀有期待。更希望,在各级隔离中的病人,能有保证质量和值得信任的治疗。”

包括对方舱医院初建时的负面报道,也有回击:

“大家关注的方舱医院已经正式开始使用。一些进去的病人有视频图片和文字出来。有人认为条件太差,亦有牢骚,诸如此类。但我想,只用了一天时间建成的方舱,仓促之处,总会有点乱。而后绪的工作,应该很快会跟上。这么多人在一起,众口难调,更何况都是病人。焦燥不安或是心烦意乱,总会有的,毕竟舒适度不如自家。下午武大冯天瑜先生给我发来信息,说阎志告诉他,他们负责会展中心和武汉客厅两个方舱医院,他会全力做好保障。‘安装多台电视、设图书角、设充电岛、设快餐角、保证每个患者每天一个苹果或香蕉,尽量让患者感到温暖。’看看,其实都有考虑。”

至于《日记》的缺点,大家也都谈得不少了,也多有中肯之语,此不赘举。总之若以寻常老妪絮语观之,倒也不必便扣上无数大帽。然而在二月廿日她写到“一地手机”被证实为虚假消息并遭到抨击之后,《日记》就转变了。大量斥骂“极左”的声音开始出现,在舆论场观察她的同时,她也被舆论场撕裂了因此现在本答案下几乎所有的回答都成为“亮明立场”而已。但立场的问题其实没什么讨论的余地。至于方方本人的背景以及往日的旧账,从就事论事的精神来说,也暂可不必追究。

我觉得真正可讨论的问题是,从伤痕文学以来的“当代文学”,事实上已经完全和时代脱节了,方方最主要的症结还不在“不真”,而是不好。“深刻”“人性”“启蒙”“揭露”“反思”“苦难”这些大词,掩盖不了作品本身的低劣、作者灵魂的单薄与思考的浅陋。读者期待的已经不再是抽象的情绪和正义感,而更需要以勇气和智慧真正切入生活,深入理解自然与社会运行各方面的深层机理和问题,在人与这些问题的相刃相靡之中,表现出伟大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人性复杂一面真正深刻的揭示并形诸文字——正如《三体》所揭示的那样。关于《三体》的深刻性,可参看一种“学院派”的解读:

而“文人”的通病恰恰就是只有抽象,不知具体,而且还凭借着对这种“抽象”概念的所谓理解,生出一种无端的自负,而蔑视所有的“具体”。晋代好虚浮,文人已如此,当时裴頠云:

是以立言藉其虚无,谓之玄妙;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㪚其廉操,谓之旷逹。故砥砺之风,弥以陵迟。

南宋的陈亮批评当时的理学家也说:

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

总之,中国古代的智识阶层就存在一种倾向,既要参与到现实政治中去,但对于支撑国家机器的各种基本因素——尤其是财政与军事问题,又不甚了解,甚至不愿意去了解。因此“书生论政”,或者夹杂个人好恶而陷入党争,或者纯以经典议事而归于迂腐,或者偏听偏信而仅成牢骚……读史早知今日事,我觉得在两晋玄言家、唐末清流、南宋理学家、明末东林党甚至晚清的清流身上都能看到这种特点。

自从当代文学产生以来,“深刻”“人性”“启蒙”“揭露”“反思”“苦难”“尊严”,这些抽象的大词,却竟也慢慢演变成了新的玄学和理学。而方方一代不也正是“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吗?况且知识阶层圈地自牢、在某一体制内自娱自乐的倾向,在今天更为突出。就我个人多年在高校的观感,许多人文学者生活常识之匮乏简直令人无语……偏偏他们对于国事还是“关心”的。作协不也是如此?王小波当年嘲笑作协,说他们居然还有例行“体验生活”的活动,难道他们自己没有生活吗?可实际上很多“文人”还真就是没有生活。包括方方,作为一个长期处于体制内的作家,她有没有自己的日常生活,换言之她能不能真正与处于生活之流中广大人民群众发生深刻的共情,事实上是很可疑的。即便支持方方的人,请你们细读她的文字,即便是在哀民生之多艰的部分,请问诸君最后能看到的是“我们的痛苦”,还是“从上面看到的你们的痛苦”?我觉的恐怕是后者罢。

不过,作为中文系的一员,要补充的一点是,即便在“学院”之内,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学生,对于上述“文人通病”也极抱不满,而且也在踏踏实实地思索与创造。因为痛感“文人通病”而把全部文科生都打倒,也不免敌我不分——况且马克思不是文科生?李德胜不是文科生?眼看着对方方的批判要蔓延成对全部人文学科的否定,说心里无动于衷,也不可能。

当然,单纯的辩解是无用的,要靠自己有拿得出手的干货才行了。

同志仍需努力啊。

文学本来是要让我们联结的,不是分裂的。




  

相关话题

  电视剧《知否》里,墨兰究竟输在哪个点上? 
  如何评价电视剧 神医喜来乐 (2003)? 
  如何评价赵丽颖说自己没看过诛仙小说? 
  为什么中国大导演很少像美国大导演那样会写剧本? 
  重庆军统和大日本双料高级特工,代号穿山甲的方言是哪里的口音? 
  如何评价杨幂 2017 年在演艺方面的表现? 
  为什么都是善良贤惠的皇后形象,秦岚饰演的富察皇后比江疏影饰演的曹皇后讨喜? 
  如何评价电视剧《大决战》? 
  你在影视作品中见过最悲凉的时刻是什么? 
  想做导演编剧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清平乐人设崩塌?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佛山公共频道报道家长控诉女儿花钱追星肖战?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