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我奋斗到 30 岁了连买个 AirPods Pro 还要纠结很久? 第2页

        

user avatar   fu-lan-ke-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你花不起那两三千块钱。

而是在你的认知中,一个无线蓝牙耳机,尤其是给手机配的标配耳机不应该卖这么多钱。

我见过很多人,收入并不算高,但因为用习惯了iPhone,他们一般会四年左右一个周期更换手机,每次换手机并不会纠结多久,最多也就是某东,某宝和某刀几个平台都看看,看有没有百亿补贴的特价能多少省点钱。

在他们的认知中,iPhone就是要花这么多钱,而自己也要定期更换,于是在到年限后,也不会纠结那么多,用得起就继续用,用不起就转投更便宜的机型就是了。

你愿意为一个物品花多少钱,取决于这个物品在你认知中所处的位置。

在K12教育还没被官方打压之前,很多大城市家庭每年给上初中的孩子花在课外辅导上的预算都高达几万,甚至十几万。

在教育机构纷纷跑路的时候,爆出来的新闻,都让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人震惊很久,很多家长冲着辅导班的优惠政策,都是几万几万地提前往账户里充值。

那课外辅导到底值不值这些钱呢?最终还是取决于最终付钱的人的认知。

对于巴菲特来说,最好所有的余钱都拿来投资,因为现在多花的每一分钱,在他看来,都是未来的一笔财富。

所以,纠结还是因为耳机在你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并没那么重要,就像同样是买付费会员,有些人买了B站会员,有些人买了QQ音乐会员,还有些人买了知乎盐选会员,各有各的理由。

最后,我个人作为iPhone用户,觉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买个AirPods还是很划算的。

买不起AirPods Pro,买个上一代的AirPods也行,实在不行,买个国产的也行,没钱就啥也别买,自己窝家里外放也不错!


user avatar   LinkinBry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答主应该收获了不少回答了,不知道有没有能够帮助到题主的内容。对我来说,我也30岁了,托家里的福,经济条件也还不错。

但是airpods pro我也犹豫了一段时间,最后并没有买。

为啥没买呢,因为我买不起哇。

两千块钱,我没有吗?我有的。我相信题主也有的。但是无非就是觉得划不来罢了。

而题主缺少的,不是花这两千块的勇气。而是对自己“买不起”的宽容和接纳,也许可能还有底气。


“我不是买不起,我只是觉得划不来”

划不来就是买不起。

我为什么觉得airpods pro划不来呢?简单的说,我有音质更好的hifi耳机,并且没有降噪的需求。对我个人来说,这就是个摆设。

我虽然经济条件还过得去,也没有到为了一个摆设花两千块钱的地步。

所以我就是买不起呀,怎么啦。


当然啊,我是个很俗的人。我能大大方方说我就是买不起airpods,是因为别人、我自己都知道这个价位的东西真的想买我没什么买不起的。虽然我明明是那种,9.9包邮的东西,都要再搜一下有没有6.8包邮的人。但是我确实会大大方方地抠门,自己还觉得挺光荣。

我不是来卖成功学鸡汤的。固然最直接的一个解法是,“当你足够有钱的时候,你不再会为买苹果耳机而纠结,或者说,就算你像我一样抠门,也不会因为纠结本身而二阶纠结”。但是这样的话术,无非是,把airpods替换成一辆车,同样的纠结还是会找上你我。

我只是觉得,你应该对自己宽容一些。

买不起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有人规定,要买得起某某东西,才是奋斗成功的标志。很多时候,没钱的人在小心翼翼的大方,而有钱的人则是大大方方的抠门。

挺早的时候,在一个关于无息分期购买airpods的争论下面,有人在追问:“买个airpods还要算无息分期蹭了多少利息的,是有钱人的做法吗”。我没有回那个人,但是在我心里,买东西就是买东西,觉得划得来就买,划不来就不买。和我是不是有钱人没关系。更不会作为我人生是否成功的评价。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吧,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咪蒙系提出的一个营销问题,目的在于制造热度。推销耳机。

问题的导向是给耳机贴上一个成功标签。

然后高赞反对消费主义的变相已经认同了这个耳机是成功或者档次的标志。


我的回答是揭露一下本质问题,这个耳机……它不值啊。

蓝牙耳机的DAC怎么做?

蓝牙本身是数字信号,蓝牙数字音频的协议就是残废。

数字模拟转换这块,蓝牙耳机受限于供电,没法做好



————分割线————

200000给你深圳一套三居室,你是不是拼命也要买?

20000让你买奔驰s600,你是不是就舍得了?

2000让你买个iPhone 11 pro max是不是也行?

2000的耳机怎么就舍不得了?

为什么

政治经济学的说法,是物品的价值是它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一辆奔驰s600,是复杂的工业品,钢材要炼出来,要冲压焊接,有复杂的功能电路,很多芯片,需要很多工程师努力开发。

所以20000能买到就太值得。你一算零配件成本,每一样零配件再往上推。

报告的社会必要劳动,各种人员的工资,一台20000太便宜了。

当然,奔驰公司不会2万卖给你。

蓝牙耳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现代工业精密制造这个外壳成本多低?那点材料多少钱?芯片多复杂?面积多大?振膜多少钱?

多少人为这个东西研发?能拿多少工资?

你不可能算的很清楚,但是你知道没苹果品牌的1比1仿造品多少钱。

你不是花不起2000,而是不愿意为一个溢价很高的东西花2000。

犹豫的不是价格,而是消费选择。

苹果有溢价不高的吗?有

ipad mini5溢价就不高,A12处理器不说研发工程师成本,7nm工艺,芯片面积在哪,成本就不会很低,高品质的屏幕模组也不会便宜。

这个东西双十一,卖2000多,如果你家里需要,你犹豫吗?


user avatar   jiang-cheng-94-43-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你被消费文化洗脑了,


他们创造概念,

于是有了钻石恒久远,其实几十万以下钻石根本不值钱;


他们创造不同等级,给人群分类,

比如普通人应该买什么车,

小资应该买什么车,

商人应该买什么车,

富豪应该买什么车,

给钻石划分等级,提高价值,

给西瓜划分等级,给西瓜浇牛奶一斤西瓜几十元



他们把节日变成消费日,甚至创造节日,

比如把圣诞节搬过来,大家要过圣诞,要礼物,

把情人节搬过来,大家要送花,蛋糕,

他们觉得这不过瘾,

干脆创造节日,消费节日,双11,


他们拉拢媒体,

媒体告诉你小资生活应该喝上星巴克,告诉你这是时尚,

结果一杯星巴克比美国还贵,

里面随便一个工艺品小蛋糕就15元,

媒体告诉你应该过标配生活,有房家有两辆车一人一辆,

中国其实1线,新1线城市根本不需要车啊,要车去租车即可,

他们让媒体贩卖焦虑,

给年轻人卖成功学,

给老人卖保健品,

给女人卖昂贵化妆品,

给婴儿卖早教,


他们拉拢各路专家,

比如某知名医生讲保健,你要买保健了,

比如某老师告诉你新的学习方法,你要买课程了,

比如某教授告诉你高级牛奶好在哪里,


他们拉拢娱乐明星,体育明星,

给他们代言,提高销量,



他们拉拢银行,金融机构,甚至小额贷款,

给消费者贷款,

消费者买车消费需要10年,

买房需要还30年,

买手机都可以还2年,

搞的消费者有时候巨额消费,要打工还近10年,


他们告诉政府,

消费有利于经济,有利于稳定,有利于发展,有利于民生,

甚至鼓励政府高预售, 高投入,


他们让人心变的嫉妒,

制造矛盾,

人们开始比较,区分高低,疯狂消费,

他们给人“奶头乐”文化,

忽悠人们要及时消费,制造消费快感,

却不告诉其实人生困难重重,

他们给人小额奖励,让人巨额消费,



其实像苹果手机,根本就不是普通人消费的,

但是商家就是可以告诉你,

买了10000条好,

不买后悔一生,


所以11月前12天我用这款手机,

88元可以砸核桃!


有人会告诉你努力可以改变很多

但其实大多数成功人并没有不同之处,

他们无非机遇好,出身好,跟对人,


张定边这位历史级别猛将你知道吗?

可以说胜似吕布,

但奈何跟错人,跟了陈友谅

最后只能出家当和尚


人间多少酸甜苦辣啊


1我意思不是不消费,

而是有节制消费,

你月光,甚至套用信用卡,借小额贷款,

假设你未来失业,家里有人生病怎么办?这很常见的。

你即使一路平安,也需要很多钱,用钱重要位置怎么办?比如养孩子。


2我没有表达清楚,我说其实我们大多数人不需要家里两辆车,

其次很多人用车真的不多,还得买车位,

最需要车完全可以叫高端专车,

一般可以叫车,

如果长途用车,也可以去租一辆好车,

其实很多车大部分时间没有用,真的有些浪费,

当然个人观点


人生需要自己独立三观,不被人左右,

建议可以看一些经典


user avatar   lzy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以前喜欢四处游玩,趁着周末把苏州300公里以内的城市都去遍了不说,还经常周五下班公交换高铁、下了高铁换地铁,赶去上海虹桥搭凌晨航班出发去远方,周日晚上再搭飞机回来睡一觉周一继续上班,把自己的薪水都花在了这上头。

可对于穿的,我就没那么讲究,除了西装舍得花大几千,其他90%的衣裤和鞋都在200以内。

而我一个同事,在穿衣上比我更苛刻——永远都是优衣库100块左右的基本款,而且同一款衣服把黑、灰、藏蓝都买了,轮着穿。

可他不是因为没钱,而是不仅不想花钱在衣服上,甚至觉得花时间和精力在穿衣这件事情上就是浪费生命。

但他一直坚持健身和养狗,每个月花在自己吃鸡胸肉、蛋白粉,健身房、狗粮、狗狗护理身上的钱就是三四千,双十一还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囤货。

还有我以前一个老板,他每年收入不多算,少说也有七八十万,可他五公里以内的地方从来不打车,自己骑;如果看到你单面打印东西,能把你批到哭;对员工抠抠索索,年底的奖金,拖拖拉拉到第二年秋天才能分期发完。

印象特别深的,是有次和他去两公里之外的地方开会,快到目的地他发现忘了带讲话稿,便让我回去办公室打印,我说我肚子疼要去拉个屎,怕来不及。

文件上午我刚发他微信,我以为他会就近找个打印店去打,没想到他居然又骑着车回了办公室一趟,来回花了二十多分钟。

可就是这样一个抠门的老男人人,在女色方面却很乐意花钱:除了定期招嫖,公司每个女员工他连小区里卖煎饼的大姐他都要撩,不是给这个送花,就是请那个吃饭,不时买个包送个手机。大家都开玩笑,说要抓紧跟他要年终奖,要不然被他都送给女人了。

还有一位大学教经济学的老师,每年除了学校发的20多万薪水,还能申请到上百万的课题经费,再就是外出讲座每次收个三五千,据我所知每年100多场,算下来也有三五十万了,收入并不低。

他经常请学生吃饭,花个几百上千从来不心疼,并不是吝啬的人。

但他讲经济学课的时候经常的一个例子就是,时代不同了,人们的消费观也不同了,他自己花钱在吃的用的上面,多一点少一点都能接受,但从来不愿意付费下载一首歌来听;但他儿子每个月为了买歌都要花掉好几十块——他一个经济学教授还不懂音乐经济价值的问题吗?可还是斗不过自己内心的那把私人的价值衡量尺度。

有的人只看到这类人抠的一面,所以片面地给你总结说“越是有钱的人越懂得节省,钱就是省出来的”,甚至像我那个老板,他自己都这么说。可把他们所有消费行为放一块来看,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儿。

这就是人,为了自己觉得值得的东西,不仅愿意花钱,还愿意花时间,花精力。有时即使没有钱,也愿意省吃俭用攒好几个月去买。

可一旦碰到自己内心并没那么渴求的东西,别说1999,就是199.9,甚至19.99,都会犹豫好久。

这和穷与富有关,但更和内心的价值认同感有关。

你看,每个月三千四的房贷你不纠结,每年花费估计1万+的异地恋你也不纠结,许多人愿意为之痴狂的车、表、烟、酒你也无感,几年前的7P你也用得心安理得,可你却因为一个1999可以用两三年的耳机纠结犹豫,到底是这东西真的超出你的购买力了,还是因为它的定价超过你的心理价位了?

活明白了这层,你再看到类似1999的耳机这样超过自己心理价位的东西,根本不会纠结,更不会为30岁的自己自怜自艾,你会像我那经济学老师看到只需要3块钱就可以下载的音乐一样,理直气壮地不付费;也会像我老板骑车从一个个最多只需要1块钱就可以打印好2页讲话稿的打印店经过一样,心如止水而不是为自己50多岁还要骑个破车花半小时省1块钱自怜自艾。


user avatar   ceciliaca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衡量一件东西「贵不贵」,不在于其绝对价值,而在于你的「支付意愿」。

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是消费者对特定物品或劳务的个人估价,带有强烈的主观评价成分;与之相对的是受偿意愿(Willingness to Accept)。这两个概念在环境价值评估的时候经常会用到。

比如,我们如何衡量一条河遭受污染所带来经济损失呢?在主观意愿调查法中,我们通常会问利益相关者两个问题:

  • 问题一:如果别人要污染你家旁边这条河,你觉得他们给你赔多少钱,你能接受?
  • 问题二:如果你家旁边这条河已经被污染了,你愿意花多少钱用于改善这条河的水质?

有趣的是,大多数匿名受访者在提到「受偿意愿」的时候都习惯狮子大开口,愿意接受成千上万的「赔偿」;但你要问他们愿意出多少钱来治理污染时,他们的「支付意愿」一般都是几百,甚至几十元。

因此,我们通常认为,按照「支付意愿」来计算,会低估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本身的价值;而按照「受偿意愿」来计算,又会高估公共物品的价值。


但是,在「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的领域,支付意愿就会开始主宰市场的供需。

比如我们常常听说的「消费者剩余」,实际上就是支付愿意和物品价值之间的差值。

比如,你觉得一件衣服价值100元,它的售价为200元,你会觉得贵;它的售价20元,你就觉得「划算」,甚至有种自己「节省/赚」了80元(100-20)的快感;它的售价100元,你觉得「合理」——但不一定会产生购买行为。

说回AirPods Pro,一对耳机售价1999元,到底贵还是不贵,取决于你对它的支付意愿——而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很多,包括:

  • 价值观

题主说:

月薪一万,房贷三千四,异地恋中,日常开销不大,不追车不爱表不抽烟不喝酒,手机是几年前的7P。

可见大多数收入都用于投资和储蓄了,在消费方面并不是追求新款、大牌的。

  • 对物品的预期

有人追求的是「品牌」(branding):只要是苹果/华为的就无脑买;

有人追求的是「功能」:耳机除了能听歌,还需要考虑蓝牙功能、音质等;

有人追求的是「实用」:都是耳机,能听歌就行。

  • 对品牌的满意度

顾客的高满意度也会带来一定的溢价,例如对某个品牌的追随(乃至狂热追随)可能会让他在价格均在支付意愿附近时,选择自己认为更可信赖的品牌。


如果你觉得纠结,可能是品牌的营销不到位,也可能你并非品牌的目标客户。

一罐普通的老酸奶8元,还有打折后低至3~4元的,如何卖出一瓶15~25元的酸奶呢?

广告语会告诉你:一杯相当于3杯。

你算个账,喔,这样等于一杯才花5~8元,和市场价也差不多——也许你就会花钱购买了。

一对普通的蓝牙耳机也就几百元,甚至还有几十元的,如何卖出一对近2000元的耳机呢?

因为它有自己的生态,它能完美适配你已有的手机,它象征着「符合年轻人的时尚」,它意味着顺滑的使用体验……

你要想买,就多听周围人说说产品的好,多看看产品的宣传和广告,提高自己的支付意愿;你要不想买,就和这些信息隔离开来,以降低或稳固自己的支付意愿。


也许,你还会有这样的感慨:不是没钱,只是不值。

我有2000元的消费预算,但我为什么要花2000元去买一个耳机?但如果一台iPhone11也卖2000元,可能我们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了。


要想在消费主义倾向的暗示中,不迷失自己是很难的。

为了购买一对AirPods Pro而纠结,不是抠、也不是奋斗失败;只是有更多比它更值得你花钱的地方——投资买房,筹备婚嫁,抚养子女,赡养父母。

说到底,你奋斗的初心,也并不是为了买一对耳机,对吧?


不定期分享各类育儿、职场干货,欢迎关注我的知乎~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得了吧,我的6s想换XR都还在纠结……


其实压根儿不是钱的问题,而是iPhone的性价比一路走低,尤其是国产手机崛起后……

iPhone 6s到今天价格都很坚挺,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后面的7、8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反而有个明显的劣势是耳机孔没了。至于X、XS、11系列则纯粹是收智商税的……


就拿XR来说吧,这个配置国产手机卖两千都嫌贵……

但是没办法啊,舍不得iOS……


我看这苹果迟早玩完……


user avatar   mei-teng-t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事故已经定则了,说明已经过了执法机关了,这时候还扯个屁?

如果事故定则你没有责任,那你咋办都可以,别说三不一没有了,你全部都没有都行。

如果事故定则你有责任的话,你三不一没有只能让执法机关认为你在抗法。


user avatar   wenmia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


user avatar   wang-jia-zhu-52-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行医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那么这份工作应该权责相等。付出大于回报的任务,或是出于个人喜好不想做的工作,可以选择不做。正是因为这个工作需要做一些不能靠报酬衡量的事情,才需要通过歌颂加强从业人员的道德约束。




        

相关话题

  你认为HUAWEI FreeBuds Pro与AirPods Pro在降噪功能上,谁更好? 
  你认为在 TWS 领域,AirPods 会像 iPad 主导平板市场一样,主导耳机市场吗? 
  airpods pro降噪效果怎么样?看到airpods pro的价格是1499可以入手吗? 
  为什么男人一到三十,就会情不自禁的油腻大叔起来? 
  步入三十岁是什么样的体验? 
  这个iPhone11被拆开过吗? 
  30 岁的男人应该达到怎样的状态?你有哪些话想告诉十年前的自己? 
  2022年618AirPods Pro会降价吗? 
  iPhone XR 和 iPhone 11 怎么选? 
  目前4300的128GB的iPhone 11和6800的128GB的iPhone 12怎么选? 

前一个讨论
男朋友的妈妈让我请我出差的同事帮忙在机场带一瓶香水,我该收钱吗?
下一个讨论
双十一先加价再打折的行为属于欺骗消费者吗?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