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印度决定不加入RCEP? 第2页

        

user avatar   fu-yi-2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印度方向解释印度为什么不加入的都说的挺好,我想说说中国这边。

一个海外项目的前辈在印度呆了10多年,现在总跟我说这是个神奇的国家,但千万别去那干项目,干了基本都是白干,还不如斯里兰卡。

在印度,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那里没有现代工业需要的任何基础条件,连稳定供电都没有。什么土地、厂房、人员之类的,和非洲差不多,甚至不如非洲比较好的国家。

政府没有统一政策和政令,进了各个邦就是各个邦的规矩,要说有啥共同点,就是都挺腐败的。

原来他刚去的时候也觉得“在哪不是干啊”,后来受到了教育,以后再也不去了。

但是不少中国企业还是蠢蠢欲动想去试一试,其实这是海外项目的通病,领导从来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决定万里之外的事情,管理外国驻点的人很可能在那个国家一天都没呆过。

没准就是听说哪个哪个企业在那中标了,卧槽?不行啊,这咱们不能落后了啊,那谁谁,你带几个人过去看看,能不能开拓一下当地市场。

但是真去了,真干了,好多年过去了,发现罪没少受,精力没少搭,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不赚不亏而已。

再一问最开始中标的兄弟单位,哎?我们也是这么过来的啊。

有哪个企业在印度业务里拿到真金白银了,恐怕凤毛麟角。

更何况莫迪上台靠的是宗教,宗教本身作为一个政治号召工具没什么太大问题,但你要是过于强调宗教,这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必然受到影响,甚至要往回倒退。

印度已经有种姓制度这个巨雷了,如果再结合上宗教,那画面实在太美。咱们发展经济靠流量,人家就靠牛量了,神牛越多,大家越安乐。

最近那个牛屎灯啥的,中国人当笑话看,但印度人应该是真的还挺骄傲的。

说了这么多,关键在于啥?印度这个国家,虽然人口多,但是并不容于现代社会的标准,是劣质市场和无效人口。

中国推RCEP的时候对印度的态度基本是没抱有太多幻想的,可能考虑的政治效应还大于经济意义。毕竟如果再加13亿人的话,占人口、GDP的比例比现在能高很多,名义上具有强大的威慑力。

至于说让印度开放市场什么的,拜托,原来又不是没有外资投资过印度,自己受不了就撤了,讲理的余地都没有。有的企业不知道,不代表国家不知道,国家大概率是知道的,而且知道的很多。

反而是东南亚和日本都在脑子里把印度的潜力抬得太高,仿佛认为自己真的能从老地主手里抢粮食,印度的钱都是锈死在身上的,做这个梦实在太年轻。

一切协议和合同都在于执行,不能有效执行就是废纸一张。碰到印度这个无赖的时候,签不签都先当废纸,才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日本不就给印度修高铁去了么,五年修了四公里好像,剩下的连征地还没弄完。

在一个民主已经是经济领域的贬义词的时代,也只有铁杆民主国家自己才反过来硬骗自己。

之前等印度,也不是中国在等,都是这些国家在等。东南亚后来不管了,反正自己在印度那没太多好处捞,有东亚就够折腾几十年了。韩国没吭声,但我高度怀疑韩国和中国的角度差不多,他们海外项目的经验还是很务实的。就只剩日本在坚持。

不管印度由于什么原因不加入吧,也不管日本留了个车门究竟有没有意义,反正印度没有加入,对中国来说是一个至少利弊相抵,甚至利大于弊的状况。

反例也有现成的:俄罗斯把印度弄进上合之后,上合到现在都不怎么正经干活了,原因无他,印度总在搅屎。

本来上合是一个稳定中亚,对俄罗斯和中国都有利的组织,然后俄罗斯自己把毫无利害关联的印度搞了进来,动机可能和日本一样吧,觉得中国太强大了,需要制衡一下。

问题是你甚至不加入上合,或者就当个观察员都好,至少上合是能发声做事的。印度一拉进来,就剩怼中国了,确实制衡了中国,然后上合组织废了,中亚五国都觉得特么你神经病。

远的叙利亚,近的土耳其,眼前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把俄罗斯一步一步往火坑里带,上合一个决议和声明都做不出来,因为印度舔着它美爹呢,有印度在,上合不可能给俄罗斯带去任何支持。

所以说俄罗斯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首鼠两端,自作自受,捡芝麻丢西瓜,毫无战略远见。普京根本没有大国领袖的视野。

RCEP面临的情况,和上合组织很相似。放印度进来,它什么贡献都没有,说不定每天就专注于搅和,它自己经济不行,看你生意红火了,犯红眼病过来祸害你,这可是印度人的种族特长。

所以它不加入挺好的,我甚至希望日本留的那个车门快点关上,别让他们有上车搞事的机会。


user avatar   zi-zai-fei-hua-qing-si-meng-10-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一定有很多人感兴趣,包括我自己本人。如今许多的国家都愿意加入,都认为能给国家带来好处,但对于印度来讲,为什么不是这样子的呢?是印度有自知之明,还是印度有致命的缺点。
我看来其中原因两个,一个是内在因素,一个是外在因素。

内因

严峻的就业问题

印度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印度的人口红利是印度最骄傲的优势之一,根据2018年的数据,16~40岁的劳动力约占印度总人口的30%,达到了4亿人口。是世界上适龄劳动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中国此阶段的人口数量仅占总人口数量的20%左右,也就是不到3亿人,印度足足比我们多了一个亿的青壮劳动力。人口红利对于制造业来讲是件好事,可以拥有足够的劳动力,可以得到更低的劳动力成本。但在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就业压力很大。

印度的农业生产水平很低,基本是靠天吃饭的,因此印度的农村、农业人口居高不下。2018年的数据显示,印度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3%,其中大部分的农民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少量的土地,未来将有大量的人口流进城市,形成了就业的压力。

现阶段印度的就业情况,一般以个体户和手工企业为主,而他们所雇用的人手一般不多,一般在10个人以下,但由于数量庞大,就业的容量非常大。因此印度的零售业也相对保护的,品牌的大卖场,比如家乐福,沃尔玛等,在印度也仅仅20余家。这些大卖场的经营方式,是“现提自运”的批发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开了个批发市场而已,并不是我们国内所看到的大卖场。其目的就是稳就业,不能让大卖场冲击个体户。

虽然有种种的保护,2018年印度的失业率达到了45年的最高水平,其中青年的失业率高达23.7%,平常的失业率也维持在10%以上,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这样的失业率都是非常恐怖的。

虽然有巨大的人口红利,但由于劳动素质并不好,大量的劳动力并不适合现代工业的生产,所以印度并不能生产出好的工业产品。农业生产水平差,工业产品质量上不去。如果把国内市场开放,在农业方面将受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农产品冲击;工业品方面将受到中国及东盟10国的工业品冲击,对脆弱的印度农业制造业。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直接就影响了就业市场,就业市场的危机很可能会引发国内的动荡。

对RCEP成员国贸易的严重逆差

印度与RCEP成员国韩国,日本,东盟都存在着双边自贸协议,从签署了双边协议以来,印度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逆差出现了高速的增长,印度感觉自己就成了受害者。


印度 !人口大需求多,但因为工业产出量比较少,所以印度一直是个贸易逆差国。根据2018年的数据,印度的出口额达到了326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9位。但在进口方面,印度排名第10位,进口额高达5110美元。贸易逆差高达1850亿美元。从2009年到2018年这10年间,每年平均贸易逆差达到1,200亿美元以上。而在中印双方的贸易上,印度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逐步扩大。从原来的每年300多亿到了2018年达到了572亿美元。其中最高的一年,2017年高达了595.7亿美元。

因此多年以来,中国都是印度的第一大贸易顺差国。印度主要从中国进口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而中国从印度进口的最主要的是矿石品和贵金属,一年达到150亿美元左右。从这些数据咱们可以看到,印度的主要出口并非是RCEP成员国,还是美国等西欧的国家,所以印度感觉有点亏了。

保护国内市场

印度农业水平非常低,能容纳非常大的劳动力。农业必须要稳住,如果开放了农业;显然会面临极大的就业问题,稳不住农业,印度就可能会发生巨大的社会危机。印度虽然占有大量的耕地面积,但人工耕种,怎么能比得上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呢?印度的农业产量甚至比我国的还要差得多,连我国的农产品都可以完全压制印度的农产品。所以印度的农业对这些国家一点优势都没有,打开了就等于一大片要倒下。印度的制造业也好不到哪里,印度制造业的增加值,仅是我国的1/10;2018年中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是2584美元,印度仅是286美元。

在世界制造业排行榜中,印度排行第六。印度应该是个不错的工业国家。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子,印度的制造业很有特点,这些特点就是印度的特点。框架大,产量大,但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都不强,他们的产品也就只能在国内用着,拿到国际市场上啥都不是。

印度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甚至是家庭作坊,这些企业在关税的保护下,还算经得起考验。如果一旦没有关系的保护,它根本经不起冲击。

所以总的来说,印度想玩自己也玩不起,不参加还可以保护印度的产业和劳动就业。

外因

外因主要是美国重组产业链,从奥巴马推行的TPP失败之后;特朗普一心想把产业移回美国, 但遗憾的是,美国已经没有做实业的环境。只能指望其他国家,印度就是不错的选择。近几年印度跟美国走得很近,美国想重组产业链,印度想借此机会发展工业;而且美国本来就是印度的主要外汇收入来源,如果要选边站,印度没有选择的条件。


user avatar   soh-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狮城人报到。阿三退出RCEP是大好事。15国逃过一劫。跟阿三签合约不会有好下场的。

15年前,我们与阿三签订一个CECA(全方面经济合作协议),试图打入印度市场。阿三太狡猾,小李蠢透顶,顺便答应开放我们的劳动市场。虽说协议要求新印双方开放劳动市场,可是老实说,狮城人哪几个肯跑到印度打工?

之前,若你是印度阿三,想跑到这里工作,那么恭喜你了,与其他外国人相较,你会更容易领到工作准证。一位日本大姨就因这向我发牢骚。

在座可能认为阿三只会干狮城人不干的行业,例如建筑,打扫,清洁之类的。的确,跑到狮城可以看到很多肤色黑漆漆,南印度,低种姓在大马路上,在工地,在海港干活。可是CECA也要求狮城向阿三开放高端行业例如金融,IT工程。这些都是本土人向往的行业。

政府中了圈套,想亡羊补牢,限制阿三来新打白领工的数量。好心请来阿三来到这发展,阿三居然这么回应。

financialexpress.com/ar

好高傲地把矛头指向我们,说我们挑战他们的忍耐极限,威胁把我们告上WTO!

很多回应说失去印度这个庞大市场很可惜。可是你得知道到印度做生意得面对官僚机构的繁文缛节,印度人素质欠佳等问题。阿三虽向新方扣除80%的关税可是阿三不是我们的最大贸易伙伴。十五年前以为印度会是下一个中国,可是至今印度只是我们排名十一的贸易伙伴。

worldstopexports.com/si

阿三把他们的就业问题推到我们这儿来,造成很多困扰:

1. 本土人就业机会就更少了。阿三侵入HR, 怎么请人打工, 你知道的。在樟宜,市中心的金融中心都是阿三。北印料理的小吃出现了。(本土印族是南印的淡米尔族)

2. 新加坡一向治安很好。可是2013年莫名其妙发生一场40多年未见的大骚乱。有人纵火,有人推翻警车。暴徒大部分是来自印度的外劳。不在工地闹,不在宿舍闹,却在购物的地方闹! 警方认为这次骚乱是阿三喝酒过多引起的。

3. 高种姓的阿三,身在国外却不知道强龙不压地头蛇。很高傲,看扁本土人。以为娶了本地妻子,拥有公民权就可以大发神威了!

scmp.com/news/asia/sout

在狮城网路,CECA像中国的"红头阿三",尼泊尔的"Dhoti", 美英的"Pajeet"成了印度国人的蔑称。

长话短说,若答应阿三的要求,估计其他15国得帮阿三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我本身对印度的前景感到极度悲观。阿三退出,大家都该高兴。

ED: 顺便说,这极有可能成为2020/2021年的选举议题。

大马联邦是狮城的回归对象,若与大马签了CECA理所当然。中国与狮城同文同种,前景比印度晴朗得多了,若签了算合理。美国在安全,经济领域上历来是狮城的大伙伴,签了还能勉强接受。

可是我们居然与排名11的印度签署CECA! 更糟的是,这15年间,CECA升级版签了好几次。看来Made in India不争气,即便向国外出口除了农产品以外没人要,他们只能出口他们的"人才"。进口方面,阿三美其名向我国银行开放金融,其实要我们银行在那儿放贷! 借给阿三的钱,他们能偿还吗?

straitstimes.com/busine

ED2: 阿三吃错药。15国花了好几年谈成,阿三最后一分钟凑热闹,最后一分钟提出无理要求,结果谈不成,阿三退。

有的阿三居然说,你们其他14国跟中国谈成一定会后悔的! 我阿三高明,我退出!

阿三就是这个这个态度,谈判绝不能双赢,一定要占小便宜。


(20-11-30 更新: 这位阿三提出中国RCEP殖民论我只能呵呵了。这是印度在贼喊抓贼。我敢说印度对狮城采取的是变形殖民主义。可能有些人觉得印度殖民狮城论有些危言耸听,可是国家敏感机构被一个忠于CECA国掌控不叫殖民该叫什么? 外国高官当上国家银行高管不叫卖国? 请参考链接。

finews.asia/people/2963

为何国家允许一个出生在印度的Odisha邦(毛共闹得很厉害那个邦),在Odisha当上高官, 在国家准中央银行的MAS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当高管? 高管名字叫Sopnendu Mohanty. 国家机构岂能容一个出生于外国,忠于外国(管他政府给他公民权)的人士掌管? 他们可是要处理国家机密的啊!)

ED3: RCEP为何拖这么久才能签订,听说是小日本坚持某南亚人口大国入RCEP。接受阿三要求开放他们所谓的服务业必定会导致大量印度国人涌入国土。劝告日本不要步狮城的后尘。

2020年1月,有位阿三对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子性骚扰,被控时居然跟法官说我们的文化允许我们进行这种性骚扰! 难道安倍要这场景在东瀛重演吗?

channelnewsasia.com/new

Meesala, a 34-year-old software engineer, had his earlier plea of guilt rejected by a judge as he denied intending to commit the crime, claiming it was part of his culture.

Meesala不是个目不识丁的外劳。它可是一个有墨水的IT工程师! 这种所谓文化冲突是任何文明的国家不能接受的!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印度一直在墨迹+漫天要价。

磨磨叽叽,纠结。怕吃亏想占便宜。

—————

短期战略上说,对印度而言,不加入是对的。

但加入不加入都有巨大损失。

一般来说,前殖民地的精英都有大量的买办文化,在这个语境下,当地人把买办视为褒义词,崇尚买办。如果印加入而并无绝对倾斜政策,其工业竞争力尚不如越南、泰国、马来,加上买办们的狂欢,对于工业化是相对严厉的打击。

不加入,过两年RCEP有成果了(这是必然的),很可能向印度洋方向拓展,海合会如果也加入的话,印度之前在环印度洋的贸易优势可能会丧失殆尽。这种局势下不是印度宣扬中国威胁的问题了,是与所有亚洲国家为敌的问题了。

RCEP对越南、菲律宾、泰国是重大利好,将来打击印度的不是中日澳,而是这三家。

RCEP如果能拓展到海合会,连印度引以为傲的劳工输出有可能都保不住,越南人缅甸人更耐热更能吃苦。

—————

不加入RCEP有个补救措施就是搞环印度洋版本的RCEP,再拉上土耳其什么的。

不过这俩个奇葩国家都喜欢占小便宜,估计谈不成。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RCEP其实是一个鸡儿贼的组织。怎么讲?说两点。

1,从宣传上看,总是说RCEP国家人口占地球40%,GDP总量占全球30%多。可是,有人告诉过你们RCEP国家的制造业占全球的比率吗?答案是:50%!

自己加加看。(中日韩分别是制造业排名全球1、3、5的国家)

如果具体要谈论手机、家电、电脑等日用商品的生产制造,数字可能要上升到80-90%。(欧美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的汽车、航空、医疗、军火等行业)

2,以前,中国、日本和韩国谈自贸区,总是谈不拢。刚谈得有点起色了,要么是日本大使莫名地车祸,要么是政客发动购买钓鱼岛,要么是韩国法院判日本企业赔偿慰安妇,然后各种互掐,最后彼此生厌,谈判不了了之。为什么?

这一次,通过RCEP,中日韩通过曲线道路实现了东北亚自贸区。其实,中国和东盟、中国和韩国、纽澳之前本来就有自贸区。所以,这一次最关键的,其实是中日之间实现了自贸


至于印度嘛,我还是那句话,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印度爱来不来。

RCEP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在目前美国搞我们的情况下,找到外贸上的突破口,站稳脚跟,向美国亮出步步为营的稳健姿态,打断美国用贸易卡死我们脖子的念想。

金毛大统领在台上之所以好,好就好在他把美国带向了世界多数国家的对立面。不但舍不得撒狗粮,而且连狗的毛都要撸一遍;同时大棒也不硬,伊朗叙利亚搞不定,沙特保护不了。更有甚者,把库尔德当尿壶一样一脚踢开。

世界充满了不确定,小国纷纷找大腿抱

在这种形式下,都不用我们费太多力,东盟和日韩自己就忙活起来张罗贸易联盟,RCEP顺理成章。这样一来,我们就把东南亚和日韩捆绑到了我们的车轮上。目前这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一片区域,制造业占了全球的一半

这在贸易上就减少了对美国的依赖。美国想拿贸易来要挟我们就要重新掂量掂量了。

至于印度,多少曾经寄望印度庞大市场的韩国、日本、中国商家,泪撒三哥这片神奇的土地,血本无归!(继浦项惨败之后 韩国对奥里萨邦的投资有了新的印象

所以,印度自己不愿玩,一边凉快去!

我把话撩在这,印度即使不签,他们也不会面临好结局。

原因在于:搞自贸区无非是了更好地卖商品。即使不签协议,印度将来也只能向RCEP国家购买所需要的绝大多数商品。

除了RCEP国家,制造业比较强的地区就是美国和欧洲。中东、拉美、非洲都是腊鸡(而欧美制造业也主要集中在汽车、航空、军火等与民众生产关系不是那么紧密的行业)。

15国版RCEP组织成立后,中日韩和东盟国家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对欧美国家同类产品的竞争优势更加扩大。

比如,印度那么多个等着要穿衣服的肉身,欧美中东非洲拉美是不生产衣服的,印度上哪儿买衣服去?

再来,全球绝大多数(说80%都不过份)的手机、消费电子和家电等产品,都来自于RCEP,印度人想用,去哪里买?横竖只能向RCEP国家买。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天,印度兄弟问我,鹰哥发生甚么事了,还发来两张截图。我一看,嗷,有几个年轻人,都在亚洲,一个是兔子,一个是东盟。他们说,唉我在自由贸易吃亏了,鹰哥能不能教教我霸权主义,我说可以。

我说,你在亚洲搞封闭没有用,他不服气。我说,小朋友,你两只手来扳我一个手指头,扳不动。他说,你这个也没用。我说,我这个有用。霸权主义讲究的是化劲,四两拨千斤。二百多斤的约翰牛都扳不动我一个手指头。

兔子说,鹰酱咱俩练练。我说可以。我上来就是一个贸易战,一个封禁令。兔子全部防出去了啊。我笑一下,准备总统大选,按霸权主义的点到为止,兔子已经输了。就在我总统大选期间,一个新冠突然袭击,我大意了啊,没有闪,在我脸上蹭了一下。但没关系,我说了普通流感过几个月就好了。

几个月后,兔子和东盟签了RCEP。我说,小伙子,你不讲武德。兔子说,对不起,对不起,鹰酱,我不懂规矩,我这是乱打的。他可不是乱打的啊,训练有素,后来他说他准备了八年,这是有备而来。

这几个年轻人,不讲武德,来骗,来偷袭我一个两百多岁的老同志,这好吗?这不好。我劝这几个年轻人耗子尾汁,好好反思,以后不要犯这样的小聪明。小聪明啊,国际关系要以和为贵,不要搞,窝里斗。

————————————————————————

谢谢各位,这是小聪明,小聪明啊。


user avatar   hao-bai-cai-du-rang-zhu-gong-l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现场,正在说这个事儿。

强调了一下,16个成员里面15个都同意了,这是15个国家共同接受的结果。言外之意这也是个挺好的结果。

现在嘴上说着还会继续努力推进印度加入,不过具体做不做就看印度了。发言人说了,印度不是和中国有问题,是和所有十五个国家都有问题,所以这不是一两天就能完的事儿。

印度担心签署后贸易逆差会太高,所以不同意。但是目前来看自贸协定是给了区域保障措施的,如果真的影响太大关税可以合法提高,也可以保障印度自身关心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印度只考虑国内目前的情况,不考虑未来如何扩大出口,也不考虑未来如何扩大内需,仅仅是安于现状,对于协议签署以后大幅的出口增长完全不感兴趣。洁别人的癖自己脏,那他不愿意做就不愿意做呗,将来谁吃亏谁赚钱自己看着办。

我是觉得现阶段退一个印度无关痛痒,印度总觉得自己是超级大国,优越感爆棚。说白了印度唯一的理由就是人多而已,这个很好理解,人多=消费市场有巨大潜力,但是人多≠国际竞争力就强。中国也是忍气吞声从让人踩在脚下一点一点站起来的,印度是刚学会走路就要跑。你不同意,剩下还有15个国家呢,可以了。

我回单位了,现在可以坐下来好好吐槽一下了。(喝口水)

我跟你们说,就印度那帮人,你们可不知道一天天的多特么跳。RCEP咱儿不说什么了,说说外交部例行发布会。这个发布会吧,每天下午三点准时开,凡是在北京的外国媒体,拿了外交部记者证的都可以去。没什么大事儿的时候三十来个人,有点儿大事儿或者新闻不让播的问题出现的时候,加上大使馆过去旁听的能有五六十人。就比如当年孟晚舟案出现之后,中国抓了几个加拿大人,这一下外国人不干了,外交部发布会连着几天场场爆满,反反复复都是这些方面的问题。

然后把你就会发现,但凡是这种时候,十个问题有八个都是A问题的时候,剩下俩B问题永远是印度问的。要么就是说边境、要么就是说国防、要么就是研究巴基斯坦。而且你丫提问就提问吧,印度提问那老头儿永远是问的比答的还多,不但问,还得阐明他们印度发言人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和中国的说法有哪里不一样。2017年中印边界问题出现的时候,恨不得拿着地图上台跟耿爽抠哪条线是怎么回事儿。

我就奇了怪了,那么大岁数人了,本身就地中海还弄一花白,怎么就没活明白?一天天的你到底是发言人还是记者?而且这个记者来北京真的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外交部对于大多数问题是有原则性答案的,不和你细说但是表明态度立场。别管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么多年了作为一个老记者应该能明白吧,就算真不懂,有热点问题的时候外交部连着一个礼拜能重复说一样的话,再傻也看出来了吧?好家伙这帮印度记者也不行,一场发布会能问三四次,答案一样都问三四次。

尤其是赶上耿爽的时候,这个比每次都要迟到十分钟左右,本身来的就晚,印度还老拖时间。举个例子哈,今天特朗普归西了,大家都在看中国的反应,外交部人满为患,美联社、路透社、南华、法新社、金融时报、CNN、BBC都问完了。耿爽答了十多个问题口干舌燥,喝了口水问还有没有问题。

然后印度记者A就举手了:“为什么北京的豆浆是甜的?”

耿爽:“balabalabala.....”“还有问题吗?”

印度记者B举手了:“我想问为什么北京的豆浆是甜的?”

耿爽:“关于北京豆浆为什么是甜的这一问题,我刚才已经给予了回答。不过你问了,我可以再重复一遍,需要重复么?”

印度记者B(点头)

耿爽:“好吧!balabalabala.....”“还有问题吗?”

印度记者A:“我问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昨天印度国防部做了《全球豆浆调查报告》,随后印度国防部发言人指出,中国的豆浆是咸的,根据印度国防部收集的资料,中国的豆浆就是咸的,为什么您的发言和印度国防部的发言人存在分歧?”

耿爽:“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我已经做了回答,我没有什么要补充的”“好,今天的记者会到此结束”

虽然我这是举了个例子,但是我真没夸张,印度记者永远问不到点儿上而且听不懂人话。那点儿小九九说真的谁看不出来呢?多问点儿问题,显得印度强势,印度是超级大国就得占用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五分钟时间,就这么厉害,对不?呸,毛病!反正现实情况就是你印度记者问的问题90%以上连CCTV13都没播过。

所以哈,RCEP印度你愿意走就走,话语权是争取出来的,总得拿出点儿实力,不是会说话就行。要那样的话RCEP带你印度玩儿干嘛啊,下次再开会15个国家代表在会场聚齐,印度那小名牌撤了摆俩鹦鹉行不行,鹦鹉比你会说还各国语言都会。

唉我去,痛快了。

去去去去上这儿点赞去!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RCEP最大的目标就是把印度忽悠进来,然后卖印度产品。毕竟13亿人的市场,下一个90年代中国一样的愿景,中日韩澳都流口水,结果印度不上钩。非常大的遗憾。其实印度没必要怕,就像当年老美忽悠中国人进wto一样,谁能想借助wto中国实现在工业化和反杀,印度人就不能重新演绎一遍这样的故事吗?

印度人算的太精了,生怕自己吃亏。但是印度有13亿年轻化的人口,怕个毛呢?签!

也可以说印度人短视,只看到了风险,没看到机遇。

也从一个角度说明印度和东亚国家尿不一个壶里去,对中日韩还有抱有很大的警惕心。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8世纪,北京话在奉天府(沈阳)、锦州府 取代了原本一直通行到明末的昌黎话(由满文《三国志》对音可证)。

奉天府的北京话,是现代东北话(哈阜片~大碴子味)的正源,当时的沈阳话是大碴子味(饿=ne),跟近代闯关东之后受胶辽官话强烈影响的“曲么菜味”沈阳话不同。

锦州府的北京话,是现代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几个区县(秦锦片)的正源。秦锦话从锦州府扩张,在卢龙(永平府城)取代昌黎话的时间应该晚于锦州,具体时间不明,可能是19世纪。秦皇岛由于形成市区的时间已经是近代,一开始就是说秦锦话。

18世纪的北京话另有两个分支:顺天府(北京)& 承德府。朝阳、赤峰的建置虽源自承德府,但近代受移民(主要是汴宋官话)影响形成的单元音化“干面子味”跟承德已明显不同。


了解了昌黎话之后,越来越发现,现代东北话虽然音系在17~18世纪被北京话洗掉了,但是词汇却可能有相当大的数量,是从明代辽宁(昌黎话)继承下来了。几个最基本的例子:

A、“没”的两个声调—— mei4来 vs mei2钱;

B、嗯呐,来自上古燕国【诺】(na:k),昌黎话最大特征;

C、唠嗑;;;D、屯里、屯下、老屯、XX屯 等等“屯”相关词汇;;

E、扔=leng,这个词原本以为是胶东话影响,现在看来是明代辽宁继承而来。

F、朝鲜朴氏=piao,这个很可能说明,丹东在明代并不说胶东话。

等等等,还有很多很多。


现在觉得,东北话的历史纵深一下就不一样了,

他全面融合了 幽州(北京)、平州/营州(卢龙/昌黎)、登州(牟平/蓬莱)的文化厚度,

近代在黑土地上,迎来了空前的爆发。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 2020 年 6 月 29 日晚,印度宣布封杀 TikTok、微信等 59 款中国 App? 
  假如英国养不起女王级航母了,印度会买吗? 
  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为什么会被贴身警卫开枪打死? 
  印度官宣喝牛尿可防新冠的出发点主要还是为了安抚人心吗? 
  俄罗斯正在准备向印度推销最新型的S500防空导弹,这是什么情况? 
  为什么以色列人不去印度做生意? 
  为什么部分中国人有些时候对于印度的崛起抱否定态度? 
  客观来说,印度空军的 su30MKI 性能究竟如何? 
  如何看待在尼日利亚中国员工因不满薪资被挪用,该项目发包方的管理调用指挥当地黑人武装保安暴力阻拦一事? 
  为什么日韩就那么的不知天高地厚?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枢纽·3000年的中国》这本书?
下一个讨论
你希望火箭少女解散吗?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