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为什么会被贴身警卫开枪打死? 第1页

  

user avatar   xiang-tian-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56年印度通过联邦重组法案的时候,印度有14种官方语言,其中13个都独立建邦了,唯独旁遮普语没有独立建邦,代表锡克人的政党最高阿卡利党在1960年发动了“旁遮普语建邦运动”。这个时候,阿卡利党强调的一直是旁遮普语而不是锡克教,采用的方式也是集会、绝食那一套传统模式。但是,尼赫鲁坚持认为,一旦旁遮普语建邦,锡克教徒将在这个新成立的邦占据多数,始终不肯同意。

尼赫鲁死后,继任的夏斯特里支持按语言建邦,换取了锡克人在1965年印巴战争中的忠诚。英迪拉·甘地上台之后,也沿袭了这一政策,将原来的旁遮普邦分为了说旁遮普语的旁遮普邦和说印地语的哈里亚纳邦。虽然也遗留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昌迪加尔的归属、水源分配问题,但阿卡利党和普通锡克民众都认为自己赢得了胜利,阿卡利党的威望提升。阿卡利党则趁此机会,在地方选举中大获胜利。

这个时候,阿卡利党和国大党斗争的关键点还是水资源分配、电力分配、农产品价格等问题,这都是可以用合法方式正常解决的。但由于分邦之后,锡克人已经占到旁遮普邦总人口的六成,国大党在选举中斗不过阿卡利党,就开始出邪招了。

为了分化瓦解锡克人,削弱阿卡利党的影响力,英迪拉·甘地选择支持锡克激进派首领宾德兰瓦里。起初,宾德兰瓦里的宣传与一般的锡克宗教领袖并无分别,反对消费主义和种姓制度,强调道德。可随着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宾德兰瓦里越来越倾向于原教旨主义,开始攻击锡克教内部的其他派别,斥之为异端,双方信徒开始冲突。

1978年,锡克教尼朗加利斯派的教徒在圣城阿姆利则召开年会,宾德兰瓦里率领二百余名部下冲入阿姆利则,双方展开枪战,十四名袭击者和两名尼朗加利斯派教徒被打死,袭击者还砍掉了一个印度教商贩的胳膊。

如此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却没有招来任何惩罚。英迪拉反而认为这是分化瓦解锡克人的好机会,借宾德兰瓦里之手扶植人民哈尔萨党。而人民哈尔萨党的宗旨是建立一个锡克教的独立国家“卡利斯坦”,一国总理,为了打击反对派,竟然和分裂主义分子沆瀣一气,这也算得上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奇观了。1980年的大选中,宾德兰瓦里公开为国大党站台,多次与英迪拉一同出席公开活动。作为交换,受宾德兰瓦里支持的宰尔·辛格成为了内政部长,两年后更成为了印度总统。

有了英迪拉的支持,宾德兰瓦里一党更加肆无忌惮。1980年4月,尼朗加利斯派的领导人在首都新德里遇刺身亡。次年9月,著名编辑贾加特·纳拉因在也因为发表了不利于宾德兰瓦里的言论遇刺身亡。此后,又有多位媒体人被刺杀。

旁遮普警察局依然在锡克温和派的控制之下,然而在国大党政府的纵容卖放之下,他们明知这些罪行是谁做的,却不能采取行动。旁遮普首席部长达尔巴拉·辛格试图逮捕宾德兰瓦里,然而印度政府居然让宾德兰瓦里自己选择被逮捕的时间。在追随者和哈里亚纳邦警察的护送下,宾德兰瓦里前呼后拥地返回旁遮普“接受逮捕”。随后,宰尔·辛格向议会说明“没有证据显示宾德兰瓦里与上述谋杀案有关”,勒令旁遮普当局立刻将他释放。

无奈之下,旁遮普警察们只能采取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以至于竟出现了警察上街保护报童,才能让报纸正常发行的奇景。

英迪拉的毒计成功了,阿卡利党不得不和宾德兰瓦里妥协,1982年8月,阿卡利党主席隆格瓦尔向宾德兰瓦里提议,两家一起发动一次游行示威,就昌迪加尔归属和水资源分配问题向印度政府抗议。隆格瓦尔强调:“让我们明确一点,锡克人没有任何从印度分离的计划,我们的诉求只不过是允许我们在印度以锡克人的身份继续生活,我们的宗教生活免遭直接或间接的干预。毫无疑问,锡克人与其他印度人拥有同样的国籍。”

然而英迪拉政府却颠倒黑白,反而宣布阿卡利党是分离主义政党,派出安全部队进行镇压,打死一百多人,抓捕三千多人。锡克人的示威运动更加浩大,甚至有五名退役将军、五名现役将军、一百七十名校官、八百多名尉官和九千多名士兵参加。

随着这种局面,宾德兰瓦里渐渐觉得玩宗教已经不过瘾了,开始玩枪,号召自己的信徒购买摩托车和枪支,并招募以参加过印巴战争的退役少将沙贝克·辛格为首的一大批锡克退伍军人加入自己的队伍。

宾德兰瓦里的膨胀达到了顶点,竟公然占领了锡克教五大圣座之一的永恒王座。永恒王座位于阿姆利则的金庙之中,保存着锡克教圣物锡金圣典。年逾八旬的永恒王座主事科帕尔坚决反对让武装人员进入宗教圣地,随后便遭到枪杀,紧接着,又连续有反对宾德兰瓦里占据永恒王座的锡克领导人被刺杀。

印度政府对此不闻不问,锡克各派领导人们在宾德兰瓦里的武力威胁下,都不敢再发声,只得默认他占领了这处宗教圣地。宾德兰瓦里囤积了大量的武器,将整个金庙变成了一座堡垒,他本人就住在存放锡金圣典的房间楼上,将整个金庙和庙内的所有文物都劫持为“人质”。

1983年10月4日,极端分子拦截了一辆公交车,枪杀了车上的六名印度教徒,全国印度教徒群情激奋。到了这个时候,英迪拉依然觉得这是打击阿卡利党的好机会,解散了温和派控制的旁遮普地方政府。

1984年2月14日,宾德兰瓦里的爪牙袭击了一处警局,抓走六名警员。之后长达二十四小时的时间里,警方都没能做出任何反应。最后,一名高级警官进入永恒王座“拜谒”宾德兰瓦里,“近乎哀求”地请他释放自己的部下,然而宾德兰瓦里只交出了一名遇害警员的遗体。多日之后,其余五名警员才被释放,他们的武器和随身装备都被扣留,当地警方不敢去索要,甚至不敢就此事立案调查。

事态恶化到这一步,英迪拉才终于意识到自己干了什么样的蠢事。她决定采取“蓝星行动”,武力消灭盘踞在金庙的极端分子。

然而,这场行动又是一场灾难。负责此事的库尔迪普·辛格·布拉尔少将亲自来了场化装侦察,潜入金庙查看极端分子的部署,然而他在印巴战争期间是沙贝克·辛格的部下。沙贝克一眼就认出了他,当然也就明白政府军要对金庙动手了。

更要命的是,他也没侦察出什么来。政府军大大低估了金庙内武装人员的数量,甚至认为只要围住金庙放几枪,里面的人就会走出来投降,上级配发的重武器都是做做样子的。对于庙内的狙击手、火力点,政府军了解得非常少,而且完全不知道庙内有地道,这令他们在之后的进攻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984年6月3日,“蓝星行动”开始,军队包围了金庙。这个时间的选择也相当愚蠢,因为5月30日是金庙的建立者,被莫卧儿王朝迫害而死的锡克教上师阿尔琼的忌日,之后的一周都是宗教庆典。6月3日这一天,庙中还聚集着上万的普通锡克教民众,都被一起困在了里面。

6月5日晚10点30分,政府军发起强攻。由于缺乏夜战训练,又不熟悉庙内情况,突击队死伤惨重,有的建筑被攻占之后,又被极端分子从地道中钻出夺回,前后夹击政府军。由于黑暗中完全无法分辨极端分子和平民,任何一个迎面跑来的人都有可能从衣服下掏出枪来,军队只好见人就开枪。

这次行动完全撇开了本地的温和派力量,完全由联邦军队承担。攻击开始时,阿卡利党的领导人和其他约三百五十名温和派代表人物都被困在了金庙东侧,他们外逃的道路被极端分子的狙击手封锁了,所以,他们在整场行动中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这个时候,印度政府的宣传工作更是拉胯至极。他们赶走了附近所有的记者,却没法把宾德兰瓦里身边的记者赶走,于是,对于此事的唯一说法就是宾德兰瓦里的说法。可想而知,此时印度政府在锡克人心中是什么形象。许多锡克人根本不知道任何前因后果,只知道政府军带着坦克大炮来攻打圣庙,于是许多锡克人带着武器赶来,要保卫金庙。

事已至此,印度军队再无别的办法,只能用重武器强攻,装甲车、坦克、直升机都出动了,并用105榴弹炮开火,经过了十二小时的激战,才攻下永恒王座,击毙了宾德兰瓦里和沙贝克,之后又花了三天时间才彻底肃清金庙。

这样靠蛮力强攻,导致了金庙遭到巨大破坏,建筑物损毁严重,大批珍贵文物被毁。而事后,印度政府的危机公关又是一片稀烂。他们逼永恒王座首席牧师贾特达尔等锡克教神职人员出来发表声明,说金庙并没有遭到破坏,政府军甚至没有开枪。于是,从此之后印度政府说什么都被锡克人当成放屁。

这之后,英迪拉政府又发动了“伍德罗斯行动”,抓捕分散在乡间的极端分子。但此时旁遮普早已被宾德兰瓦里渗透成了筛子,当地警察都担心家人遭到极端分子报复,噤若寒蝉,不肯与政府合作。当年宾德兰瓦里的部下还是一帮古惑仔的时候,警察曾经想主持正义,可当时的国大党政府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现在才想起要深入旁遮普基层需要当地警察,已经晚了。

在行动期间,印军进一步展示了他们的愚蠢无知。驻守金庙的印军士兵在永恒王座抽烟喝酒,在圣湖里游泳洗澡,大大激怒了锡克人。而且印军的抓捕行动极为野蛮,没有可靠情报,就完全靠外貌来抓人,只要是蓄长发、带发梳、带钢手镯、佩短剑、穿短衣裤的锡克人,就会被当成极端分子抓捕。而根据锡克教学者的统计,锡克人中的蓄发者至少占三分之一,有些地方甚至多达三分之二。在抓捕过程中,印军士兵趁机抢劫财物,甚至有将“可疑人员”就地枪毙的权力。

如此行径彻底激怒了锡克人,蓝星行动后,印度有八个军营的约四千锡克士兵卷入兵变,比哈尔邦的锡克士兵杀死指挥官,甚至试图抢夺装甲车,前往旁遮普夺回金庙。就连国大党内的锡克人也纷纷辞职,以历史学家库什万特·辛格为代表的一批原本反对宾德兰瓦里的锡克公众人物都对政府表达了抗议。

7月10日,印度政府发布了《旁遮普问题白皮书》,继续指责是阿卡利党和政府对抗才导致了如今的严重后果,称是巴基斯坦为宾德兰瓦里提供了武器,武装分子在加拿大接受培训。白皮书中宣称,他们打死了“平民—激进分子”554人,军队阵亡人数是92人,但不久拉吉夫·甘地就说漏了嘴,提到军队阵亡超过七百人。舆论普遍认为,金庙内锡克人的死亡数应该在1500至2500人,而且印度政府将参加正常宗教活动的平民和极端分子混为一谈的做法更令锡克人感到愤怒。

平心而论,宾德兰瓦里一伙应该为金庙遭到破坏负最大责任,是由于他们非法盘踞金庙,劫持圣典,才导致了这一结果。普通的锡克民众也对于他们残杀同胞的做法很不满,携带枪支闯进圣庙杀害神职人员,按照锡克教的教义是很严重的渎圣行为,这使得宾德兰瓦里一伙民愤极大。

然而,印度政府的宣传却并没有强调这一点。因为如果他们把这件事拿到台面上来追查到底,就不得不解释,为什么极端分子占据金庙两年,政府才出手去对付他们?为什么那么多站出来反对宾德兰瓦里一伙窃据圣庙的人惨遭杀害,政府却不闻不问?为什么警察试图逮捕这些人,为死难者伸冤的时候,政府却庇护他们?为什么英迪拉·甘地和宾德兰瓦里公开站在一起?这些问题他们都回答不了。真翻起旧账来,把英迪拉为了打击政敌支持分裂主义,支持对印度教徒进行恐怖袭击的暴徒这些事情都抖出来,那国大党如何面对全国十亿印度教徒?

所以,印度政府只是一味甩锅给阿卡利党和巴基斯坦,而这样的说法显然是锡克人不能接受的。政府纵容宾德兰瓦里一伙儿多年,默认他们占据宗教圣地,等到起初被吓跑的普通锡克群众终于对这种状态习以为常,又回来进行宗教活动,政府军却突然攻击,把他们当成极端分子来杀害,这和设个套来诱杀锡克人何异?金庙中的惨状极大地刺激了锡克人,反而使得分裂主义的拥护者大大增加。就算是那些和宾德兰瓦里毫无瓜葛,甚至反抗过他们的锡克人,也因为印军的无差别攻击而感到了强烈的屈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指挥蓝星行动的布拉尔少将的舅舅,这位舅舅原本并不是什么虔诚的锡克教徒,长年住在英国,成天抽烟喝酒烫头,也对政治毫不关心。但蓝星行动之后,他就和布拉尔断绝了往来,按照锡克教传统式样蓄须、蓄发,开始支持卡利斯坦独立运动。

在1984年之前,分裂主义在旁遮普邦并不吃香,没有群众基础,就连宾德兰瓦里本人都尽量避免公开宣称自己支持分裂主义。然而1984年后,分裂主义甚嚣尘上,越来越多的锡克人指责阿卡利党太过软弱,认为他们那套留在印度联邦内的议会斗争路线行不通。

1984年10月31日,两名刚刚结束休假,从旁遮普家乡返回岗位的锡克保镖开枪射杀了英迪拉·甘地。虽然是意料之外,但却在情理之中。

假如她没有玩弄那些无聊的权术,秉着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公心去办事,是绝不会有这样的结果的。

假如六年前宾德兰瓦里带着一群地痞流氓持枪冲击尼朗加利斯派的会场时,印度军队就尽自己的职责,立刻镇压他们,这将只是一场(对于印度来说)不起眼的小冲突。

假如两年前,极端分子杀害神职人员,窃据金庙的时候,印度政府能允许当地警察和金庙的安保人员立刻还击,保卫金庙,那么四面八方赶来保卫金庙的锡克人攻击的对象将是宾德兰瓦里。

假如几个月前,极端分子公然杀害平民、袭击警察的时候,有亲政府的锡克军人、警察出来镇压他们,这件事也不至于变成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的全面对立。

假如没有拖到实在无法解决了才动武,也不至于让事态急迫到一定要在宗教节日展开强攻。

假如蓝星行动之后能利用好锡克温和派的影响力,尽量将责任归咎于宾德兰瓦里一伙,也没有那么多对锡克人进行无差别迫害,侮辱锡克教信仰的行为……

然而这些假如都没有发生,英迪拉·甘地在最不合适的时间用最不合适的手段办了这件事。

消灭持有武器并犯下杀人罪行的极端分子当然是对的,但是对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极端分子进行黑吃黑,并借机打击政敌,以宗教信仰为罪名迫害锡克人,那就另当别论了。


可以用1988年的“黑色闪电2行动”与“蓝星行动”做一对比。“黑色闪电2行动”的组织者是旁遮普警长吉尔,他本身就是锡克教徒,非常熟悉本族的情况,他率领锡克族军警和极端分子作战也不会被普通锡克民众认为是种族迫害。

在作战过程中,印军不再执着于强攻,而是利用在盛夏中断水断电的办法来困死极端分子。他们选择在白天进攻,而且是在酷暑天气,庙中平民很少的时候。事先有情报人员冒充巴基斯坦派来的顾问打入极端分子内部,侦察了详细的情报。而且印军还邀请了媒体记者和神职人员,全程参观自己的行动。最终,极端分子饥渴难耐,大批投降。

与上次强行驱逐记者不同,这一次锡克警察们生怕有哪个镜头被漏拍了。有的记者因为买不到食物,想回到住处吃饭,警察们急忙派人给记者送饭,让他们歇人不歇机器地持续拍摄政府军的行动。

在行动过程中,锡克民众看到了政府军如何保护金庙,而且看到了政府军如何遵守约定,在停火期间不开枪射击,逼降极端分子。因此,这次的舆论反应与蓝星行动时大不相同,锡克人纷纷谴责极端分子亵渎圣地的行为,支持锡克警察将武装人员揪出他们的庙宇。锡克族出身的军警冲进庙宇抓人,也远比印度教徒在圣庙抽烟喝酒的行径更让锡克民众接受。

如果甘地家族早点明白这些道理,何至于此。


然后为了和极端分子谈判,吉尔又被罢免了。极端分子前脚被抓进警察局,后脚就放了。政府和阿卡利党签署了协议,却不执行,致使阿卡利党名声扫地,政府反而热衷于和制造恐怖袭击的极端组织谈判。甘地家族的政策就是这样玄幻。


到了1991年,旁遮普极端分子在一年之内共杀害平民、军警5265人,印度政府首鼠两端、姑息养奸的政策被证明是彻头彻尾的愚蠢行径,改弦更张的时候终于到了。

1991年年末,新的拉奥政府执掌印度,锡克军人出身的国大党人毕安特成为了旁遮普首席部长,吉尔警长被重新请回了旁遮普。这一次,没有人再对吉尔掣肘,这位生长于旁遮普乡村文化的警长一贯主张维护旁遮普治安应该靠警察、民兵和地方志愿军,而不是印度教徒组成的军队。

多年的混乱令锡克民众早已厌恶了极端分子,这些人杀的锡克人比他们杀的印度教徒更多,靠绑架和抢劫银行来筹措资金,甚至拦截火车,无差别地射杀车上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

虽然锡克民众依旧不相信印度政府,但他们还是相信毕安特和吉尔这两个遵从锡克人传统的同胞,相信旁遮普警察。此时的印度军队还需要补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级别的纪律,比如说不准擅闯民宅、不准在宗教场所抽烟、不准破坏农作物,都还是需要特意强调的事情,如果把他们分散派入农村,那势必又是一场大规模的种族冲突。这一次,吉尔踢开了军队,只让他们负责防守关键据点、封锁边境,深入基层的工作全部交给了警察。只有一些锡克士兵比例较高的军队才进入农村,他们负责修复被极端分子破坏的道路,建立农村卫生站,以挽回印度政府濒临崩溃或者说已经崩溃的威信。

吉尔坚决反对之前拉吉夫·甘地政府与极端组织谈判的政策,和民众投票选出来的议员才能谈判,和恐怖分子有特么什么好谈的。

而此时,由于极端组织本性暴露,他们也根本招募不到什么正经人,其成员大多是冲着工资和战利品才加入的投机者,而且分成了一百多个支派,为了争夺领导权互相残杀。在警察的打击下,这些见风使舵的人纷纷反水。

1981年时,旁遮普警察局只有两万警察和两亿卢比的预算,而到了1993年,则有七万警察和七十亿卢比的预算。此外,还有两万八千人的地方志愿军,一万人的特别警察,四千人的旁遮普突击队和七万人的民兵,警察的待遇大幅提高,而且没有了拖后腿的政府,他们也可以放手打击极端分子,不必担心遭到报复。

锡克民俗尚武,以从军为荣,新增加的十几万警力如果没有找到这份工作,而是在家待业,很可能成为极端组织的兵源。而现在,他们成了政府控制基层的强大助力。从警之后既体面又有不菲的收入,自然没人再想造反。极端分子都在用自动步枪了,印度政府居然还让旁遮普警察用二战时期留下的老古董。吉尔不顾反对,给警察大批配发AK47。

吉尔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在夜间也率领警察不间断地乘坐装甲车深入农村巡逻,并要求其他高级警官也这样做。警察的行动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平民伤亡,但是警察大部分都是锡克人,有着比军队准确得多的情报来源,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误伤。就算有误伤,因为他们是同胞,行动举止一直尊重锡克文化,只要处理好赔偿问题,也不至于激起民愤。

执行关键任务的旁遮普突击队几乎是清一色的锡克人,这些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按照锡克教的传统装束,戴头巾,留大胡子,这些人给了锡克人强烈的安全感。民众普遍认为这是自己族群的内部纷争,自然支持维护治安的警察而不是肆无忌惮地袭击平民的极端组织。

吉尔还使用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办法,一大批特别警察化装成平民混在人群中,不一定什么时候便掏出枪来对极端分子发动突袭,这使得极端组织和普通民众之间的关系被进一步割裂。地方志愿军和民兵都是由农村地区的本地青年组成的,对于保卫自己的家热情高涨,当地群众也相信他们,村庄不再成为极端分子的庇护所。警方斥重金收买线人,购买情报,一旦成功击毙某个极端分子头目,立功的警察和线人便拿着巨额奖金改名换姓到别的邦去居住,以避免极端分子报复。

在宣传上,极端分子也被批倒批臭,媒体大量报道他们杀害锡克群众的罪行。巴巴尔·哈尔萨的首领苏克德被击毙后,媒体把他的豪宅、情妇、私生子都扒了出来,卡利斯坦解放力量的首领古尔江特也是在去和情妇幽会的路上被警察击毙的。这些人一方面打着提倡禁欲苦行的锡克教的旗号,一面却用得自锡克民众的财富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这令锡克民众极为愤慨。极端分子再想得到民众的帮助变得非常困难,而民众则成了警察的情报来源。在过去,媒体这么做是会遭到极端分子报复的,但现在他们能得到警察的保护。

1992年时,依然有3883人被杀害,1993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871人,而1994年之后,再也没能超过一百人,旁遮普之乱终于(按照印度的标准)被平息了。经过了十六年的血腥斗争,旁遮普的治安总算恢复到了宾德兰瓦里作乱之前的水平。


user avatar   te-bie-te-shu-de-ni-c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千万不要小看一个民族的信仰。
这就是本题的答案,自从英迪拉下令军队铁蹄踏入金庙的那一刻,她的一生注定要承受来自锡克族人的怒火。
英迪拉被贴身警卫开枪打死这件事,有人说是她粗心,但我却认为这是英迪拉不可避免的后果。


英迪拉遇刺事件
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跟往常一样到花园打算会见一位老朋友,她的身后跟着最信任的贴身警卫本特·辛格。
英迪拉走到花园门口时,手持冲锋枪的警卫萨特万特·辛格朝她敬了个礼,于是英迪拉同样双手合十道:“早上好。”
突然萨特万特·辛格举起冲锋枪,对着英迪拉就是一顿猛扫,而英迪拉身后被认为她最信任的贴身警卫本特·辛格,同样也拿出手枪朝英迪拉射击。
英迪拉在中枪后倒在了血泊中,当场毙命,享年68岁。
闻讯而来的警卫立刻将两人包围,但这两人却说道:“我们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你们该履行你们的义务了”,最后两人同样毙命于乱枪之下。
从此事的种种细节不难看出,这件事很不寻常,为什么英迪拉会遭到贴身警卫自杀式的袭击?


英迪拉成长史
英迪拉·甘地的父亲是尼赫鲁,由于尼赫鲁经常搞独立运动,所以英迪拉从小就开始接触政治。
12岁时,英迪拉创建了“猴子军”,组织成员是同龄的孩子,专门负责搜集、传递周边情报,随着年龄的增长,英迪拉开始参与到政治斗争中。
后来英迪拉遇到了费罗兹·甘地,在费罗兹的全力追求下,两人终于结婚,但好景不长,费罗兹跟英迪拉的感情并不好,二人的婚姻处于崩溃边缘,后来费罗兹在1960年因病去世。
祸不单行的是尼赫鲁在4年后同样离开了人世,于是英迪拉打算全身心投入到政局中,并且在1966年成功当选为印度总理。
上台后的英迪拉对印度实施的强力的改革制度,除了大力发展核武器之外,还发动了对巴基斯坦的战争。
英迪拉还推行强制计划生育,在那个阶段出现了不少被阉割的男性,诸多强硬的改革政策,使得英迪拉一直是一位褒贬不一的总理。


英迪拉跟锡克人的矛盾
只要稍微了解过印度的朋友就知道,印度是一个不论种族、阶级、教派都是极其复杂的国度,其中锡克族就是印度人不同种族中的一支。
锡克族人跟印度人不同,他们具备骁勇善战、团结等优良特性,早在莫卧儿王朝时期,锡克族人就一直以自由独立为最终目标,所以他们内部其实已经是半军事化管理。
这些特性让英国殖民者颇为喜欢,在印度被英国殖民时期,锡克人得到了重用,到了印度独立之后,锡克人所在的旁遮普邦同样试图谋求独立,甚至还购买了大量军火,后来更是做出禁止粮食外运的行为,此举大大惹怒了英迪拉,因为锡克人所在的旁遮普邦号称“印度粮仓”。

到了20世纪80年代左右,锡克人独立运动闹得越来越大,周围已经出现了1000多起暴力事件,这些已经引起了印度人民对英迪拉的不满。
1984年,新任大选在即,支持率暴跌的英迪拉,眼看谈判无果,镇压无效之后,果断派出大批量军警直接驻进旁遮普邦,并且双方展开激战。
最后政府军的坦克甚至开进了锡克人的圣地金庙,并且开始展开炮轰,最终锡克一方576人在这场小规模交火死亡,约348人受伤,1417人被捕。
如果只是单纯的交火,锡克人的愤怒或许有限,但印度政府军直接对金庙展开了炮轰,这是激起锡克人全面爆发愤怒的“逆鳞”,因为金庙就是他们心中的圣地,类似于耶路撒冷在教徒中的地位。
所以锡克人展开了疯狂的报复,比如恐袭、暗杀等等。

英迪拉为什么遇袭?
上文说过,英迪拉为了谋取连任,发动了对锡克人的战争,除了导致战争明面上锡克人的损失(伤亡被捕人数)以外,还造成大量锡克人流离失所,用人单位纷纷解聘锡克人的情况。
当时其实有人提议英迪拉把身边的警卫换掉,因为那两个警卫也是锡克人,英迪拉之所以没换,原因有二。
其一,警卫跟在英迪拉身边也十多年了,英迪拉自信警卫已经脱离了原来的群体,彻底站在了她这边。
其二,英迪拉通过警卫的身份,向外界宣传她的包容,以此来获取更多的选票。
但英迪拉低谷了锡克人的信仰、锡克人的团结,所以在1984年的10月31日,英迪拉被锡克人身份的警卫乱枪射死。

从英迪拉的角度来看,锡克人想要独立是万万不允许的,在谈判无果之后,出动军队镇压也实属合情合理。
从锡克警卫的角度来看,圣地被毁,族人流离失所,眼看仇人如此之近,为了民族大义,牺牲自己又何妨。
所以,双方仅仅只是立场不同,没有对错。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这算是中美双方的都出现的一个战略误判,双方都没想到南越会崩盘的那么快,北越也真的敢越过17度线向南进攻。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中美两国而且对后来的东亚战略格局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这其中美国失去了在中南半岛的战略支撑点,以至于需要10年左右重返亚太时又着急忙慌的与越南政府勾勾搭搭,重新建立在越南以及中南半岛的影响力。对于中国而言影响更为深远。

越南统一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越南政府的膨胀,中越关系开始恶化,越南与苏联形成针对中国的战略同盟,同时越南不断扩大在印度支那的影响力,想要整合柬埔寨和老挝,形成一个人口过亿,领土接近百万平方公里,有着良好战略纵深的庞大国家,并且与中国北方的敌人有军事战略同盟,这样一个国家对中国的威胁是极大的。而且在那个年代,重现甲午战争中以小博大的情况不是没有可能的。

现在我们对于越南的种种看法与轻视是基于随之而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并且我们现在的所有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们赢得了那场战争的基础上。但是把时间线拉回到79年,在那个节点,我们并不是稳操胜券的,甚至可以说是这场战争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的。

这一切从当时的战略部署上也能看的出来,首先当时我们主要防备的是北方的苏联,一线精锐都部署在北部防线,参与反击战的大多是二战部队,而且当时中央的关心的重点也都在北边,时刻盯着苏联人的动向。其次中国军队的素质由于刚刚结束文革,以及10多年没有打过仗,相较于当年的步兵巅峰时的状态已经有了大幅度的下滑,而且对手是有着良好装备且有着实战经验的越南部队。第三是国际舆论上。当时中国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已经破裂,美国因为越战新败也无力参与新的争端。而且当时越南因为国家统一在国际上的声誉也是相当不错,甚至后来的中越战争中国际上许多国家都现在了越南那一边来指责中国。以上这三点就是中国当时面临的几大困难。当然,后面的事儿大家也都知道,在解放军英勇无畏的攻势下,我们取得的既定的战略目标,改善了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揭示了苏联强大外表下的弱点,将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这一切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们打赢了的基础上的,但是战争这个东西没有绝对,假设在战争中我们没能按既定计划取得进展,反而是被越南军队拖在了战争一线,等到了越南的主力从柬埔寨等方向回援正面战场,以当时我军战斗力一定能顶的住吗?万一发展成消耗战,让越南拖到苏联腾出手来从北方夹击我们,我们能扛得住吗?真到了那种情况下,没有的后来中国打赢越南的“投名状”美国和西方国家还会对中国友好吗?会不会趁机分一杯羹?那我国的改革开放大计是否会就此夭折?

换个角度来说,假如当年越南没有统一只是像朝鲜半岛那样的停战,那北越还会肆无忌惮的和苏联眉来眼去,来得罪身边的中国吗,在苏联解体之后类比朝鲜半岛的情况,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北越必然会更加依赖中国,中国对北越的影响力肯定要比现在大。两国都会对中国采取更加亲和的态度,那样的话越南未必敢侵占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同时南海问题两国尤其是北越未必敢与和中国叫板,那样我们在处理南海问题时会更加得心应手。同时越南的民族情绪不会像现在这样偏向敌视中国,更有利于扩大中国在中南半岛的影响力。

综合上面几点,可以得出,一个分裂的近邻对我们更有利,让越南完成统一,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一件亏本且有极大风险的地缘战略失误。




  

相关话题

  很多国人都能认识到的美印关系,印度高层真的不知道吗? 
  印度疫情的严重性是否被高估了? 
  如何评价印度GDP按ppp核算接近美国一半? 
  印度洋和大西洋哪个生物种类多? 
  说说你对印度人的印象是什么? 
  为什么印度敢跟中国叫嚣?是因为背后有别的国家撑腰吗? 
  印度人口将于2027年超越中国,印度将来会不会像我们国家一样强大起来呢?会不会许多人学其主流语言? 
  8 月 10 日,印度新冠病毒确诊病例累计超过 215 万例,印度疫情未来将会如何发展? 
  印度2021年3月以来的新一波疫情高峰是怎么回事? 
  印度有没有做好承受后果的准备?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阿方索十二世?
下一个讨论
山西的古建筑为何总给我一种土里土气的感觉?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