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您好,是的,但我认为这样拍也没办法。您要把导演有意的安排和导演瞎拍区分开,我愿意用善意揣测导演。
他的表现正面和负面都被低估了。第一天上午他的表现十分垃圾,算是把前几个鱼雷机中队甚至是立功的轰炸机中队送了;间接导致下午也被喷挂机,不侦查/不打击余下的飞龙号航母,除了锅要背好以外,我觉得勉强可为之辩护的就是上午送的飞机太多了,下午想往出扔牌手里牌都不齐,所以不敢往出扔余下的,但这归根结底不还是自作自受么。
从第一天晚上开始到战役结束,他的优秀表现也被低估了。这个本来就难拍,一般人理解的名将是干了一件事,这件事别人都不敢干,他敢打敢拼然后赢了;斯普鲁恩斯这个人作战风格一个词形容就是憋屈,他的优秀表现往往是其他人都劝他干一件事,干了你就sb了,而他没有干;在中途岛海战中这件sb的事是夜里盲目西进,而他凭借优秀的心理素质让山本可能的希望落空。
另外这个人没啥人格魅力,是个阴沉的参谋长式人物,很难拍好,如果照实还原,观众可能会认为这人根本除了穿的是一身美国军装,就是个反派。到时候题主的这个问题也许会变成为什么这人都打成这样了回去还没被枪毙。这个问题我顺便也回答一下:
您好,是这样的,他按预定回去后要给尼米兹当参谋长,这个是中途岛之前就定好的。如果他挂了,尼米兹就没有新参谋长了。
这个人在小说《战争与回忆》里被塑造得挺传神的,因为这个小说里边美国海军一个好人都没有,所以可以这么写他,电影这么拍那除非………:
小说里的“中途岛之战前夕”:
“好了,亨利,咱们走吧。”斯普鲁恩斯轻声谈了几句以后说。专用汽艇乘风破浪一路开到潜艇基地去,斯普鲁恩斯什么都没说,帕格也什么都没问。海军少将的脸上镇静自若,几乎毫无表情。他们上岸时,他才打破沉默:“亨利,我在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部还有点儿事。我想,你大概想马上回去跟家人团聚吧?”从他的声调听来,他明明不愿放弃一起散步的机会。
“悉听尊便,将军。”
“跟我一起去吧,要不了多长时间。”
…………
斯普鲁恩斯这次在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部待了半个小时光景,他出来时,脸上带着一种异样的神色。“咱们就要上路了,亨利。”他们走出海军造船厂,顺着一条柏油路吃力地爬坡,穿过野草丛生、灰土蒙蒙的甘蔗田。他冷不防说道:“唉,我要离开‘北安普敦’号了。”
“哦?我听了不胜遗憾,阁下。”
“我也不胜遗憾,因为我就要回到陆地上工作了,他们叫我去当尼米兹海军上将的参谋长。”
“哎呀,那好极了。恭喜恭喜,将军。”
“谢谢。”斯普鲁恩斯冷冷地说,“可是请你当参谋的时候,我不记得你马上接受了任务。”
“亨利,你看到‘约克城’号伤情报告公文了。你说修理好要多久?”
“得三五个月,阁下。”
“哈利·华伦道夫海军上校是你的同班同学不是?就是造船厂的厂长?”
“哦,我跟哈利很熟。”
“他能让这艘军舰在七十二小时之内回到海上去吗?因为他非这么办不可,尼米兹海军上将下了命令。”
摘自:《战争与回忆(1941-1945):全2册》 第二十章 - 〔美〕赫尔曼·沃克
题主,经过我对不清楚这段历史的几个亲戚朋友的无聊测试,所有人(包括当年还是个中二少年的我)第一次看到黑体字,尤其是那句翻译奇才的斜体字的时候,都认定1这个人不是正面人物,2这个人活不过接下来三章了。题主或者其他知友可以给看军事网文的好友替换人物名字测一下,在评论区说结果。
你确定你要在主旋律商业片里安排这么一位么………一句话概括的话,要给这个人的角色塑造选个关键词,我选“阴森”。但这个阴森还不能带贬义因为他真的是正方的人,这咋拍?
斯普鲁恩斯在6.4白天基本上什么事情都没干,他干的最对的一件事情是晚上决定撤退
最被低估的是以约翰萨奇为代表的战斗机飞行员和弗莱彻南云这对背锅好兄弟
你的想法是正确的,另外同意 @LtHarrySmith
片中斯普鲁恩斯戏份就只有指挥部的寥言片语,而中途岛真正缺席的他姐夫哈尔西却穿插式地出演了大半场。我现在从电影风格以及叙事手法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么拍。
简言之如果你对二战USN战史有所涉猎,就会发现战史记载和同僚回忆中的斯普鲁恩斯是一个非常严苛乃至冷漠寡恩的人;如果要以人物特质来在影像中还原人物形象,那么将斯普鲁恩斯的戏份提高,这就与电影本身要渲染的USN绝地反击气氛相容性变得很差。
另外在本片已经压缩了空袭珍珠港+杜立特轰炸+珊瑚岛+...+最后中途岛相当多事件篇幅的情况下,如果要连贯地反映指挥官的一环套一环的战场决策,那必然会把电影情节和时长拉的很冗长... 他本人相对阴沉的性格也加大了影片对他描绘的难度。要考虑到中途岛这片本来就不是专门给军迷而拍的,若将事无巨细的战场信息和指挥决策一股脑抛出来,一般的观众肯定没法有效吸收,观赏性会大打折扣。
当然重点在于:若你要展开斯普鲁恩斯在战役中的作用,那么与此对等地就是对IJN指挥官的描写篇幅也得加长;这样在片中所述的山口多闻所谓把“美军3CV引到BB炮击距离”的鬼扯就根本没法圆了;战役第一天1130、1215南云两次下令机动舰队全部聚拢回撤,山口多闻从1028开始有命不受“勇猛”突进到TF17 80nm巡弋了4个来小时就打出两个攻击波(1040小林/1340友永)并致使自己最后在1645被企业橄榄;按照这个相对符合史实的节奏来拍,一、二航战一家人如此彻底的齐齐整整,就让山口这正面了影片前面大半场的家伙又要一转反面角色(虽然按照史实他本来就要背这口黑锅),这又让一般通过观众怎么接受呢?严格依据史实的话,这片所塑造的山口多闻形象以及对南云忠一的历史偏见,显然比“斯普鲁恩斯戏份过少”这点问题更大。
最后考虑到影片比较纯粹的商业性质,从宣发和一般通过观众的观感角度出发,让相对最出名的USN Commander 哈尔西+尼米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观众欣赏和理解门槛。其实就和我之前有个问题说的一样,这个电影本质就是英雄主义人物POV唱主旋律;影片前半段铺垫了半天到了中途岛的决战正戏你不能让老百姓就看舰队CIC里演文戏,所以主要镜头当然得集中在麦克拉斯基、百斯特、林赛这些一线战斗人员迎着AA barrage的烟花对日舰丢炸弹+鱼雷,斯普鲁恩斯频繁出现反而显得比较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