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宁浩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 第1页

           

user avatar   du-she-dian-ying-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石头”,到“赛车”,再到“外星人”。

疯狂宇宙在扩大。

同样,是把一个大命题,塞进了小故事。

和外星人正面交锋的,不是人类舰队。

而是没落的猴戏继承人,和一个寒碜的酒贩子。

故事听上去天外飞仙,但你仍然能够看到种种“疯狂”的色彩。

比如,弄巧成拙的“professional”

《石头》的香港职业杀手,屡次被笨贼截胡。

《赛车》的台湾黑帮,被当成殡葬业服务人员。


《外星人》中则是C国(美国)特工,被中国的山寨景观骗得满世界团团转。

宁浩仍然擅长在洋与土的错位中,寻找荒诞和讽刺。(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港台流行文化也是内地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

还有雷打不动的“奸商”

《石头》是房地产,《赛车》是壮阳药,《外星人》就成了故弄玄虚的药酒。

每一种商品,都是当下社会某种焦虑的缩影——

既吸引着你,又刺痛着你。

三部电影,通过一个啼笑皆非的小人物勾连起来,《石头》里的黑皮,《赛车》里的耿浩。

是的,宁浩还是那个熟悉的宁浩,黄渤还是那个熟悉的黄渤。

但你仍然能从《外星人》中听出变奏。

来自于更直接地挑明了——

装逼遭雷劈

宁浩电影里的惨角色,一向喜欢装。

装,是他们的原罪。

装逼为什么就让人看不顺眼?

在《外星人》里,宁浩给出了更明确的解释——

我们所逆反的,是那条鄙视链

任何一个人物都是有价值的,不是说你觉得高级的就要怎么怎么样,你就不尊重别人。逻辑链里头千万不要高傲和狂妄,谁狂妄谁倒霉。

外星人自以为高人一等,一转眼,流落到耿浩的后院被当猴训练,吃尽苦头。

美国人瞧不起中国人,结果被世界之窗的假景,引到全世界各地遛弯,费心费力地跋涉,结果一无所获。

耿浩驯猴,各种打骂、严苛。

但最终呢?

片中有两个意味深长的笑点——

一是外星人逃跑时,熟练地运用各种训练出的猴戏本事,走街串巷;

二是外星人恢复能力,耿浩和大飞想逃跑,却被自己搭的铁丝网困住。

你看——

所有人对猴的“驯”,最终都将化为自讨苦吃。

所以说,鄙视链并不是一条单行线。

就像一种中国的传统游戏——

棒子打虎,虎吃鸡,鸡啄虫。

虫就最弱小了吗?

不,反过来虫又可以啃噬打虎的棒子。

电影中的鄙视链是:外星人>西方人>中国人>猴。

但谁也别看不起谁,因为规则随时逆转。

除了草根的视角,歧视的隐喻之外,Sir觉得这部电影,还有一层深刻——

驯化。

看过电影,很多人都会说,“巴甫洛夫效应”。

指长期的驯化会让动物产生应激反应。

但放在电影里,没这么简单。

因为驯化是双向的——

在领事馆外,耿浩与大飞决裂,在兄弟和猴之间,选择了猴。

是真的离开它吃不了饭么?

并不是。

把自己装进了耍猴人的套子里出不来的他,才是被“驯化”得最成功的那个。

宁浩通过电影中这条荒诞的鄙视逻辑,重新阐释了他对草根精神的理解——

从根本上否认,一个人(阶级)可以站在另一个人(阶级)头上拉屎。

草莽宁浩

电影里的一个重要元素——

酒。

正值春节,想必很多毒饭们都很难从酒桌上全身而退。

但这种让人深恶痛绝的酒桌文化,跨越天南海北,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

电影里,不论是让外星人倒酒,喝酒,还是把他泡酒。

耿浩和大飞,用中国特色的方式,搞定了西方人都没有做到的事。

这不就是一种反向文化输出?

荒唐,可笑,也悲凉。

再说说世界公园里的假景观。

这样的魔幻现实,曾经被贾樟柯捕捉过一次。

电影《世界》,注意背后的“小曼哈顿”

当我们嘲笑美国特工被骗得满世界跑的时候,是否再想一想——

为什么会有世界公园这种中国特有的景点?

其实过去受限于贫穷,绝大多数中国人没有机会去国外,但按耐不住想要触碰世界的心。

所以才有“造一个假景聊以自慰”的风气。

正因为有这种反讽与自嘲在,所以Sir不同意说《外星人》是星际版“战狼”——

电影中一句调侃的“犯我地球者,虽远必诛”就已经能说明问题。

还有人会质问,那《外星人》中把美国特工拍得那么蠢,是不是一种民族主义的阿Q精神?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Sir想提醒一点——

你是否留意到了宁浩的电影中,警察的角色始终处于失语的状态。

《疯狂的石头》,警察最后时刻才到场;《疯狂的赛车》,罪犯自己将白粉送上门;《无人区》,干脆是一片法外之地。

宁浩始终相信的是江湖的自组织能力,拒绝让一套自上而下的意志扰乱故事的张力。

对于权威的不信任,是电影中一种再常见不过的立场。

例如《E.T.外星人》,同样把政府和科学家描绘得又坏又蠢,最终由一群懵懂孩童拯救了和平。

所以回到那个问题:《外星人》为什么黑外国特工?

显然,现实决定了,宁浩只能把黑的对象,设定为C国(美国)。

但不变的是他相信——

权威有权威的虚假和霸道。

草根有草根的朴素和顽强。

《石头》里,郭涛只想守住责任。

《赛车》里,黄渤只想守住对师傅的孝道。

在《外星人》,延续猴戏祖师爷的香火,主题上甚至回到了宁浩的处女作——《香火》。

老实说,这些人坚持的东西,都挺傻的。

但宁浩会让他们能赢到最后。

此外,所有机关算尽的人,都会算了自己性命。

宁浩是聪明的。

他的聪明在于,知道聪明的局限,也能发现老实的价值。

在Sir看来,宁浩从来也是一个老实做电影的人。

电影里,你所见到的猴,所见到的外星人。

大多都是特效。

没错。

就算是完全认不出来,外星人的表情也是由徐峥演出来的。

而在拍摄过程中,最让Sir感慨的,其实是主要的几个演员。

黄渤,作为一个已经和宁浩合作了12年的电影人,为“耿浩”接下这部戏。

但一提这场戏,就是俩字——

吃苦。

就像开头说的。

耿浩越惨,观众越欢。

所以各种吊,各种飞,倒挂,旋转,像蚂蚱一样,怎么难受怎么来……


Sir发现“耿浩”的谐音是“更好”。

导演宁浩,一个拧巴的处女座。

疯狂系列从《赛车》至今的十年里,面对更加疯狂的社会变化,他变得更加平和宽容。

依旧是着眼小人物的挣扎,但明显又不止于小人物。

喜剧?悲剧?讽刺?隐喻?

随你解读出什么。

重新回到电影,还记得宁浩在采访中提到,和周星驰聊过外星人的形象。

本片里,很多地方都有着对星爷电影的致敬。

比如,耿浩和大飞的那段”我养你啊“的对话。

比如,被附身的欢欢,头戴紧箍咒,肩扛金箍棒的样子。

Sir想说的,大家总是在怀念他过去的经典作品,感慨着情怀落寞和星爷归来。

但真正默默耕耘的国产喜剧人,又什么时候离开过呢?

一边唱情怀已死,一边还在厚古薄今。

到头来,两头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user avatar   zenithd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疯狂的外星人》,又名,《中产耍猴记》。

宁浩不愧是国内最会玩黑色幽默,最懂本土文化的导演之一。即使是一个科幻片,也拍出了宁浩的感觉,为疯狂系列完美收官。

有些人说这是一个民族主义故事,中国屌丝把美帝精英耍得团团转。其实不是,这是一个阶级故事,外星人、美国、中国屌丝都是表象。

把三者代入成上等人(有钱有身份)、中产阶级和市井小民,其实就清晰了。

我们从美国,哦不,中产阶级视角来讲,可以考虑两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非找到外星人不可?

近年来流行贩卖焦虑,代表性的文章就是讲精英坠落的故事,比如高管突逢大难、高材生病逝等等,总能获得大量阅读。

为什么这些学历不错、收入不错、看似稳定的人群,总能有如此强烈的共鸣?这些焦虑又来自哪里?

在我看来,中产阶级的焦虑很简单:阶级上升的路口太窄,阶级下沉的滑坡又太多。

代表上等人的外星人要与地球建交,对于中产阶级的美国来讲,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所以哪怕冒着巨大的风险,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意图,中产美国也要与对方进行接触、交换基因。即使这种做法没法让自己跃入上流社会,也能保证稳坐本阶层头排。

可是出于一个炫耀心理,美国丢失了这个来之不易,与上流社会接触的机会。

试想一下,当一个中产阶级丢掉了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并知道这个机会可能会被同阶层的人捡去的时候,会怎么样?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去寻找。

约翰特工是其中代表性人物。从出场开始就时时刻刻注意门面功夫,一心想历史留名。

通过几张照片的线索就跑遍全世界寻找一个机会,看起来荒诞不经,但我们看看,如果把巴西、俄罗斯、埃及换成P2P、比特币呢?换成那些形形色色的投资呢?

或者把这些地方看成消费主义陷阱呢?你明知道这个东西值不了这么多钱,还是会咬咬牙为高昂的品牌溢价付费。

因为对于中产来讲,维系身份的办法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相匹配的icon,比如约翰特工每次关键时刻都要关注的领带。

上流社会想要挣中产的钱很简单,只需要露出一点点自己的信息,那些想要把握机会的人自然会蜂拥而上,毫无顾忌地投资。

这些看起来疯狂、没有道理的行为,不时刻在上演吗?明知道一些p2p收益高得不像话,还是选择把钱投进去,为的就是一个财富自由的机会。

二,为什么猴戏会成功?

以前说,中国的时尚杂志是一群月薪八千的编辑,告诉一群月薪三千的读者,月收入三万的人怎么花钱。

一直以来,描述富人生活的文章都尤为令人向往。譬如知乎本身,动不动年薪百万,刚下飞机。但是炮制这些文章的写手,本人可能跟富有毫无关系。

一个猴子扮成的外星人,美国人深信不疑,是因为中产对于上流这个阶层过于充满想象。一旦想象太多,就会把这些人的一切行为合理化。

所以明明是猴子在作揖,围观群众以为这是外星文明的礼仪。就连把发臭的基因球吞下去也没有怀疑,没敢把外星人的偷窥揭开看一看。

之所以有人认为民族主义,大体是因为耿浩用中国人民的小聪明欺骗了西方精英,显得特别鸡贼。

我们要认清耿浩和大飞的这个阶层。

耿浩吃饭的手艺就是猴戏,大飞想更进一步,于是做起了白酒代理的生意,这两个人代表了底层的两种方向。

虽然踏踏实实,但猴戏在商业社会是会被逐渐淘汰的手艺。于是耿浩被计算利润的资本逼到了绝境,要用更能完成KPI的火锅城去代替这些表演。

大飞虽然心里摒弃了传统想要谋求出路,其实混得也不好。最大的能力是嘴皮子,无止境讨好地位更高的人。从影片最后徐峥出现看,大飞也不过是个被上面剥削的小棋子。

影片里一直提到巴甫洛夫,只不过是通过奖励和惩罚,让动物产生条件反射。精通猴戏的耿浩,在想出办法的那一刻,其实就把中产阶层们当做猴儿了。

面对这些猴儿,耿浩抛出的就是名为阶层上升的香蕉。只要这根香蕉抛出来,中产们就会惯性地扑上去,而不会怀疑。

宁浩是一位喜欢,并且非常擅长解构的导演。这种技巧带来的荒诞感是宁浩赖以成名的招数,也是「疯狂系列」的核心根基。这部电影,其实是宁浩把科幻大片用非常中国人的方式进行了一次解构。

大部分人应该都知道这部电影脱胎于《乡村教师》,观影量稍微丰富点的大约能看出《保罗》的影子,这两部作品都给宁浩带来了灵感,但是故事上已截然不同。

一直以来宁浩关注的都是小人物的生活、市井的生活,哪怕面对外星人这样的题材,依然选择了用荒诞的方式去讲述。所以很自然地,他站在了市井这一边,这和民族主义无关。即使如果功成名就,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市井的人。

所以追求精致生活的中产们,自然成了影片里最悲催的存在。被上流社会抛出的信息东奔西走,又被市井百姓耍猴耍得团团转。

可是在现实世界里,阶层哪有那么明显的界线,谁在谁眼里又不是个猴儿呢。


user avatar   zhao-hao-yang-19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整个电影笑死我了,开头就是:西南猴王,猴戏,国粹,传统文化,还有紧箍咒、金箍棒,猴子还这样扛着棍子:——m——___——m——,你懂得。再往后一看,啊嘢,这么多老外,中美合拍啊。同志们呐,六老师说的今年年初中美合拍大特效猴戏,就是这部啊!这里面还隐含着“真假孙悟空”——真正的孙悟空是西南猴王继承人的心头肉,虚假的孙悟空就是外太空的猴子——卡卡罗特,一个髭毛乍鬼。最终被真正国粹猴戏继承人调教的明明白白,中国美国两开花,宇宙地球两开花。

还有什么犯我地球者,虽远必诛的梗,爱慕拆尼斯的梗,美国人食大便的梗。宁浩不愧为后现代朋克,这就结合了六学、京学两大亚文化,六学京学两开花,厉害厉害。

不开花了正经说两句,这是一部带有导演鲜明色彩的作品,电影的风格延续了宁浩自疯狂的石头起就有的解构主义色彩:陈旧的解构崭新的,落后的解构先进的,愚钝的解构精明的,弱小的解构强大的,本土的解构世界的。不禁让我想起红宝书中一句名言: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


电影的笑点就产生在这种解构的落差:美国精英特工被中国“山寨”建筑骗的满世界跑;有着超能力的外星人被酒文化和耍猴的技巧驯服等等,就是电影幽默的基础。所以对豆瓣上这样高亮的评价我还是很失望的,如果这种艺术表达方式都无法理解,如果这种荒诞感都无法体会到,最好别看喜剧电影了:

腾讯新闻有一篇宁浩的专稿,我觉得讲的非常到位:

很多年之后,当人们讨论宁浩导演的电影风格时,常常会说,他是一个擅长拍摄小人物故事的人。宁浩却说,他想要表现的,是落伍的人,被淘汰的人,被时代甩下去的人。
……当我们审视宁浩后来拍摄的电影作品《绿草地》,乃至帮助他一炮而红的《疯狂的石头》,以及《疯狂的赛车》《无人区》时,会发现,他想要展现的人物都可以被看作是《香火》中那位和尚的「同路人」——「他既要面对信念的问题,也要面对生存的困惑,在两者之间不断地寻找平衡。」
在一个关于人类与外星文明相遇的故事中,他的创作视角并非仅仅是展现宇宙尺度的宏大,而是用荒诞的方式去展现人类世界在与异世界遭遇时,重建内部秩序的过程。
九年前宁浩看中了《乡村教师》里对比巨大的荒诞感,这也正与宁浩一直以来想要表述的主题不谋而合。九年后,宁浩也终于打磨出了,既属于宁式特有的荒诞喜剧又符合大刘作品主题的《疯狂的外星人》,纳入「疯狂系列」的宇宙。

如果不能理解解构的荒诞感,是难以理解电影开头为什么要写改编自《乡村教师》——因为这二者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故事,但其内核和气质都是相似的。这部电影打上了宁浩鲜明的烙印,更不能忽视的是黄渤和沈腾两位优秀喜剧演员的加成,解构主义千千万,而真正有灵魂的还是要看演员的表演。

大年初一带着家里人看了这部片子,我爸平时不关注电影娱乐圈,这些演员一个都不认识。看完他跟我说,卖药的是谁演的啊,劝酒那一段演的太真了,跟你X叔(我爸一个好朋友)一个德性。然后我爸又跟我说,在外面酒局上,是能看一个人品行的,跟别人喝酒你一定要重视……然后就开始扯上礼仪啊,态度啊,话术啊……殊不知现在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中,酒文化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没想到电影里展示的割裂这样快就在我生活中展现了。

这是我这次回老家拍的一些照片,背后都是各种乡土仪式:上坟,祭祖,拜年:要怎样三跪九叩,要在什么位置放鞭炮,饺子要掰开了放到坟上等等。对于我一个城市出生城市长大的人,很难以在这种意识中付诸以感情,但这就是我祖祖辈辈都曾经历的


亚洲铜 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 父亲死在这里 我也会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 亚洲铜
击鼓之后 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就因为我爸那些话,让我体会到了一部喜剧电影背后一种沧桑的气质。再看看宁浩导演的采访,确实有这层韵味。美国人看耍猴,外星人看美国人,可能都会有这种落差感与隔离感。但这,就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在这里繁荣生长,外星人也带不走。


user avatar   xi-lou-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雨果在《笑面人》里讲了这样一段话——黄金的体积每年要磨去一千四百分之一,这就是所谓“损耗”。因此全世界流通的十四亿金子每年要损耗一百万。这一百万黄金化作灰尘,飞扬飘荡,变成轻得能够吸入呼出的原子,这种吸入剂象重担一样,压在良心上,跟灵魂起了化学作用,使富人变得傲慢,穷人变得凶狠。

雨果在这一段话里,辛辣地讽刺了不同阶层的两类人殊途同归的本性——富人为富不仁,穷人也刁民频出。而电影《疯狂的外星人》里同样设置了这样的两个阶层对比——驯化兽的人类,与驯化人类的外星人。

纵观历史,人类是在不断的驯化牲畜中成为万物之灵的。同样是动物,谁赋予了人类驯化的权力,凭什么“国粹”猴戏可以绵延千年?人类在驯化老虎、狮子等猛兽,更遑论驯化同祖的猴子。外星飞船降临,一种拥有更高级智慧的外星生物充满了主宰地球的可能,但是这种可能却被荒诞地消解了,只因为外星人弄丢了一个能拍照的神力头箍。

这是电影第一个有趣的地方——弄丢了头箍的外星人瞬间从最高级别的生物,变成最低端的可驯化的猴子。《西游记》里大圣是被可以念经的紧箍咒控制,《疯狂的外星人》里,外星生物却完全仰赖一个高级信号头箍获得超能力。

耿浩在五指山下祖祖辈辈表演着猴戏,一个头箍才认得出谁是猴王。不小心重新获得了头箍的外星人同时拥有了超能力,开始反驯化人类。把受到了凌辱借助驯化全部转嫁回去,如此粗暴而直接。在此消彼长的驯化中,谁拥有了“头箍”谁就拥有了话语权,就拥有了凌驾于另一种阶层的权力,这种对现实的映射是影片另一个有趣之处。

片中对外国特工的描摹也是不可或缺的,C国的霸权侵袭到世界各地,可以任意凌驾他国主权,只为达到自己的目的。C国与他国同样是一个阶级的对照。但这里的C国特工是愚蠢的,他们的愚蠢在于不依靠GPS,而是通过景观标志去寻找目标,也在于他们笃信只要依靠一场荒唐的仪式就可以与外星人建交。影片对这种愚蠢表达直接的讽刺,是C国特工吞下了被耿浩排泄出的基因球。

另外一个有趣的细节,是白人特工夺走黑人助手的领带、西装外套,让对方一丝不挂,自己却摇身一变,成为仪表堂堂的高端文明人士。历史是如此相似,鲁滨逊驯化星期五,白人驯化黑奴,殖民者驯化土著,夺走了对方的一切,摇身一变成为了统领,还要仪表堂堂伪饰成文明。在《迷失Z城》、《蛇之拥抱》等等影片里,都能看到相似的母题。某种程度上,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侵略和驯化的历史。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居然适用全部生物,可能这是巴甫洛夫本人也没想到的。人参蛇酒地方特产风靡整个宇宙,更是中国酿酒师不敢想象的。完全被条件反射驱使的外星人,即使带上头箍,还是摆脱不了去表演杂耍的生理驱动。耿浩和大飞后期则是完全利用这个弱点,将外星生物玩弄于股掌之间。

一个从小吃不到白馒头的穷人,即使依靠自身努力,跨越阶层变成富人,吃遍海味珍馐。当某天看到街角的白馒头时,他依然会感受到饥饿,这就是条件反射。这个是驯化的关键,也是被奴役者终身的宿命。

宁浩将故事场景设置在了一座世界乐园,这乐园拥有微缩白宫、小型神像,生长在南方的金字塔,象征着禁锢的自由女神。在贾樟柯的《世界》,李睿珺的《路过未来》都出现了这样的世界公园,这种乐园曾经风靡在90年代的中国,足不出户就能游遍世界,对当时国人来说非常诱人。《塔洛》里的照相馆背景可以从布达拉宫瞬移到自由女神,《未择之路》明明身在戈壁却能借助背景回到大海。导演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魔幻的现实,并将故事放置在这样的场景中,更添荒诞。

米兰·昆德拉说,令人反感的,远不是丑陋的世界,而是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世界公园里披上漂亮面具的微缩建筑,不过是不堪一击的混凝土。外星人虚张声势的神力面具,不过是摘下头箍后外强中干的动物。大圣落难还要在这等穷山喉顶枪尖,特工遇险继续飞跃五湖四海无头鼠窜。可怜这高等生物竟然败给了千年猴戏,这建交明珠还是走了一遍消化系统。《疯狂的外星人》嬉笑的面具背后,亦藏着一层辛辣的社会与人类的映射和讽刺。

黄金烟尘,吸入后能使富人变得傲慢,穷人变得凶狠。信号头箍,戴上后能使人类驯化动物,外星物种凌驾本土生物。电影结束,富人依然高傲,穷人仍然凶狠,生物依旧彼此倾轧,霸权继续褫夺文明。但是哪怕关于电影多一些深入的思考,或许都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user avatar   snow-6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疯狂的外星人》是我的最新一部长片电影,也是“疯狂系列”的第三部电影。今天说说为什么拍这么个故事,也顺便分享一些拍摄心得和感悟。


很多年前被刘慈欣的《乡村教师》吸引,一直找机会去把这本小说中我感兴趣的部分提取出来。刘慈欣老师是一个色彩比较多的创作者,他有很多种的味道,他有天真的部分,也有黑色的部分,也有荒诞的部分,还有那种史诗式的悲情浪漫的部分。那他荒诞的部分和我的气质非常吻合,我就想办法把它变成一个宁浩的故事。这么看的话,这部电影是先有了这么一个故事。

其实故事是和人物一起出来的,因为总要有角色去帮你填补这个故事。我的电影里,经常是这样的组合: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到了这一部电影里面,是黄渤和沈腾去承担这部分角色的功能。我在人物身上可能寄托了更多的情绪和表达,因为我一直在写落伍的人,守着很陈旧的传统手艺和信念,而且周遭的人对他很不理解。

整个系列我也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一个没有错的人改变了这个世界,而他想要的就是尊重。这个概念和创作意识,把耿浩这个角色的形象就立住了,至于沈腾演的大飞,貌似很聪明实际上是个二货,两个角色外化出来,就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对立。

这是我第一次拍科幻片,又有很多外国元素的引入。这其中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给外国人讲戏。因为我讲戏是很具象的,直接上来先演一遍。这时候文化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比如我想表达惋惜的感觉,我就拍一下大腿,整个人物的状态就出来了。但是他们理解不了这个,他们表达惋惜的情绪和我想要的有很大的出入,很难去捕捉。后来我给他们看各种短视频,让他们去看我们这里的人是如何表达情绪的。尤其是特效公司,聘请了国外的团队去完成。电影到最后,我想呈现猴子变成泼妇的状态,那种歇斯底里的感觉。但是这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很多时候,一个镜头的表达都要来来回回沟通三四十遍,一开始邮件电话,到后来我直接飞过去现场演给他们看。电影工业就是这样,你一方面去适应它,一方面去影响它。

还有一个是我想通过这部电影去分享的:狂妄是最终害死人类的品质,阶级不该成为划分人高低贵贱的标尺。耿浩这个人,他是一个落伍的人,可以说是社会底层。但是他坚持人人平等,并且用自己看似陈旧,落伍的方式,把很多跨阶级的问题给解决了。

很多观众都对电影中外星人的形象很疑惑,说为什么这样?对我来说,我的观感里面,西方的电影视角下外星人都是灵长类动物,但这些形象在咱们这边的人看来,不过是个猴儿。西方人的潜意识里,认为这个东西很具备研究价值,但在我们看来,他可能拴上一个绳子就能表演。你说这是我们的自信也好,但确实我们对待外星人的态度,更加的实用主义。把外星人设计成这个形象,其实我是想让它在戏剧层面上承担高傲的人的功能,而我想要批判的,就是这种高傲。我们需要一些文化自信,用我们的去方式解决面对的问题。


user avatar   sfhuaw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己打脸了,枉我还想帮电影澄清一下,结果走进电影院,“改编自刘慈欣科幻小说《乡村教师》”这行大字赫然出现在屏幕上。


一脸懵逼,这赤裸裸打我的脸啊!

看完电影,更懵逼了,是梁静茹给你的勇气说是“改编自《乡村教师》”而不是之前官宣口径“灵感来自于《乡村教师》”?!


观后感——这电影和刘慈欣的《乡村教师》在剧情设定人物和思想内核上一分钱关系都没有!!!完全没有!!

“改编自”这三个字至少我是没脸说的,你这不是魔改,你这是直接变性,啊不,直接变物种!



所以,以下原答案作废。

简直是逼我粉转黑,为这一行字残念!

小怨念,哼╭(╯^╰)╮



澄清一下!

《疯狂的外星人》不是改编自《乡村教师》!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和疑问,《疯狂的外星人》这种喜剧怎么就“改编自《乡村教师》?”如此沉重的现实怎么会被搞成喜剧?

(脑补一段六小龄童体)


事实上,当然不是这样,准确的说是“《疯狂的外星人》灵感来自于《乡村教师》”。也算是当年流产的电影《乡村教师》的遗产。


当年宁浩拿下了《乡村教师》的改编权,甚至都已经在广电总局备案了,原汁原味的《乡村教师》,但是,可惜或者说是万幸,流产了。那可是8年前的2010年,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欠缺,那个时候刘慈欣还没有现在这么火。



乡村教师李宝库是古井村唯一的老师,教着村里的四个调皮捣蛋的学生。2个外星文明正在发生旷日持久的战争。4个孩子被带上了飞碟,在失重条件下孩子领悟了老师教导的牛顿第一定律。老师这个职业在外星的文明当中已经消失了上万银河年。终于,碳基人考官做出了结论:地球上的人类拥有非常宝贵的文明,应当予以保留。李老师一定没想到,他本想改变几个孩子的命运,没想到却拯救了整个地球。


从剧情简介来看,这就是原汁原味的《乡村教师》。据说是怼剧本的时候刘慈欣也有参与,片方也想了很多呈现方式,最后也无法让人满意。

大概是脑洞实在开不下去了,放飞自我了,“干脆,干脆……要不然……还不如……”“真他娘的是个人才”“可是,这还是《乡村教师》吗?不管了,不管了,开新坑吧”


于是,《乡村教师》流产了,副产品《疯狂的外星人》诞生了。

所以片方一直在说“灵感来自于《乡村教师》”,刘慈欣也曾多次露面电影的宣发,只是因为这段渊源,很多人自然有了“改编自”这种误解。


所以,才有了“刘慈欣:这个春节,我和自己撞档期”的误解。


最后再安利一下,《乡村教师》天马行空又紧贴残酷的现实,那种绝望与希望并存的无力感和希望感,真的推荐每个人都去读。这篇科幻小说远比很多现实文学更残酷更真实。

远比那些自称“人文关怀”的酸腐文人无病呻吟的语句更有力,更值得一读。


user avatar   meng-yu-ling-q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部及格,甚至算是水准以上的新春合家欢,但却不是一部宁浩的好电影

从一部新春合家欢的角度来评价这部电影的话,它的格局虽然并不开阔但也不庸俗,其笑料虽然不算高级,但是比之前很多的春节档咯吱人的片儿来说,还是要有更高的趣味的。重复梗,相声叫翻包袱,脱口秀叫callback的技巧用得很娴熟,是一部可以乐,而且不完全算是傻乐,还有些小人物的文化焦虑、阶级焦虑关怀与感动的这么一部家常喜剧片

但是如果以一部宁浩的疯狂系列荒诞喜剧的标准来评价,这部电影甚至是不及格的

首先,它连一套完整的、封闭的——发现问题——出现矛盾——解决问题的故事线都没有完成。整个故事两个主角一直在耍外星人和被外星人耍之间反复摇摆,没有任何元素呈现出了故事的递进节奏,当然,外星人是一次比一次醉了,但是这一次比一次醉,非但没有推进故事,反而消解了故事本身,诚然荒诞喜剧的本质都是意义的消解,但故事本身是不可被消解的,最后歪杏仁灌着酒就回去了,请问它费劲巴拉、人类费劲巴拉,干什么了?

其次,因为主故事线的残缺,为了填满时间线,导致情节分配上使用了大量俗套、偷懒的无意义重复,耍猴就纯粹是在耍猴,后来耍人回来,一个一个细节的对应不胜其烦,更偷懒的是那个山寨多地景点的设定,一个梗如果没有递进且照应主线本身的意义,你用三次四次,难道不是在拖时间?重复梗,也就是所谓的callback不是不能用,比如隔壁地球的“两行泪”,比如岳云鹏卖吊票的“啊三天”,但它们都其实在承载着照应故事节奏和规模,或者隐喻故事内容的任务,而且只是几秒钟,一句话,你把本质上毫无差别没有递进的重复一次次演出真的没有意义。

再次,当然这是高要求了,但我觉得对于宁导来说值得高要求吧?——就是宁浩对单向的、单一的时空叙事的拆解与重排,进而呈现出的故事叙述方式的美感,在这部电影里完全不见了,完全就是三堆傻帽完全不知道怎么就干上了的强行凑局,除了我说的偷懒式的山寨多地景点梗把歪果仁强行溜着走之外,平行剪辑完全就是自说自话毫无关联,更不要说什么蒙太奇出来的火花了。

之前普遍认为黄金大劫案算是宁导最平庸的作品,但黄金大劫案至少在演出方面,人物刻画方面虽然不能说特别经典但至少是“有劲儿”的,而这部电影则在立意上就是以“讲一个平庸甚至俗套无意义但是逗乐就行的破事儿”为出发点的

恕我直言,我看不到这部电影和乡村教师的任何关联,如果说都是外星人来地球就算,那几乎8成的科幻片都是这么拍的………………

乡村教师的核心是对人类文明中社会教育与传承这个设定本身的演绎和在极端环境下的对冲与升华,原著小人物是小人物,但小人物立场和解读方式,在对核心的揭示上,可以说电影与本篇大相径庭

记住科幻的核心永远是点子——虽然包括高晓松在内的“知乎式文人”不承认这一点,非要什么深邃宏大深刻人性社会之类的词儿往上招呼

乡村教师最核心的点子是——在没有记忆遗传的人类族群中,以教育为重心的文明传承逻辑

而“接触类”题材中的小人物视角,既不是乡村教师的核心,也可以说是非常老套的,从ET开始就被无数人用过,尤其在喜剧中用得非常多的思路了,乡村教师在故事上也只是借用了这个壳子而已,它既不重要,也不是核心,如果说它在精神表达上具有重要性,那也是因为在困境下对教育的坚持和对知识的崇敬,而不是阶级焦虑本身

电影将重点放在了底层生活状态和阶级、国际地位对冲上,可以说是极度窄化了乡村教师的母题

我还是那句话,以宁浩导演的趣味和视野以及关系资源,您老再不拍《中国太阳》,王宝强就只能演水娃他爹了,而且实际上,反倒是中国太阳中,有社会层级内容方面的叙述,但这种叙述本质上是表达梦想,而不是要表达水娃的阶级焦虑,水娃甚至根本就没有阶级焦虑,就像傻根不会怀疑刘德华会偷他一样

科幻本来就是一种很纯粹的文学体裁,你们非要把刘慈欣想象成一个小资产阶级关怀的社会学者,就不对了


user avatar   chen-xiao-m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之后相当失望,我明白一旦在知乎上简单地表达这种失望,会遭致无数“你没看懂”的讥讽,所以尽可能详细地说一下。

这是一部以“三巨头”为幌子的,缺乏诚意的低成本圈钱电影。

一,表演

把这部分放在最前面,因为电影里唯一值得肯定的也只有黄渤和沈腾的表演了。

两位喜剧大拿的功力还是挺让人服气的,奈何其他角色的存在感都像空气一样。

徐峥充任了一回低配版的安迪·瑟金斯,拼命地挤眉弄眼,然而颜艺并非他的特长,我看着看着,萌生的只有同情而不是钦佩。

雷佳音和于和伟的表演让人抓不出毛病,别误会,这是因为他们的戏份实在太少了,少到连搞砸的机会都没有,这应该是不拿片酬的友情客串吧。

本片作为贺岁喜剧,居然连一个女角色都没有安置,实属罕见。估计是制片觉得有黄渤和沈腾在,票房稳稳哒,没必要做额外的投资便宜观众吧。

大多数情况下,表演是需要演员们之间互相激励,互相启发,互相助攻的,然而电影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两名主演上,在其他方面吝啬到近乎一毛不拔,两名主演凭借着单薄得像纸片一样的人物关系和冲突,用尽全力去搞笑,恨不能左脚踩右脚飞到天上去,我仿佛都能看到他们脸上写着两个“累”字。

二,编剧

知乎上有很多职业或半职业的影评人,分析能力精彩夺目。谈及剧本,他们言必称罗伯特·麦基啊,悉德·菲尔德啊,如数家珍,可一提这部电影,纷纷改了口径:文化融合啊,立意牛掰啊,这很CHINA啊!

你们为什么不拿出你们的专业本事,来分析一下这部电影的情节密度,或是人物弧光呢?还是说你们心里很清楚,这个剧本,根本经不起任何推敲,如果不是宁浩的buff,这就是个事故级的本子,甭管投到哪儿都会被扔到大街上。

耿浩捍卫“国粹”的动力是什么?他经历过什么?他的信念在哪个时刻接受了真正的考验?

单线叙事没问题,靠单线叙事把故事讲好的喜剧不乏其例。简单,是为了更加扎实,更加可控,而不是为了贪图制作的便利去偷工减料。

三,导演

宁浩毕竟是宁浩,看过疯狂系列前两部的人,绝对不会怀疑他的能力和才华。但是,他真正投入了多少心思在这部作品上,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对自己说: 这可是宁浩的作品啊,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定会有峰回路转的点睛妙笔,一定会有耐人寻味的东西。

我全神贯注,运镜、调度、转场,我不敢错过任何细节,我一直在期待,能看到疯狂的石头那样漂亮的开场,能看到疯狂的赛车中九孔“杀妻”这样的氛围塑造,能看到心花路放里黄渤徐峥和周冬雨在一片镜子丛林中互怼的巧妙用心,或者,至少能看到黄金大劫案里雷佳音藏身教堂的那种黑色的谐趣吧。

然而什么都没有。

一直等看到外星人附体猴子,大闹“世界乐园”的时候,我终于崩溃了。

四,场景

我不知道这部电影是在哪个影视基地拍的,又是去哪取的外景。我回想了一下,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哪部电影的场景能粗糙到这种程度了,何况这还是部剑指春节档票房冠军的“大制作”。

无论是耿浩训猴的院子,堆满杂物的小棚屋,还是M国大使馆里的建交仪式,仿佛在一次次爽快地承认: 对,你没看错,就是这么烂。

五,特效

宁浩导演说,这部电影在生物特效上投入了大功夫,大价钱。隔行如隔山,视觉特效的技术我确实不懂,但是我好歹见过猪跑,看过猩球崛起,也看过捉妖记,即使是跟后者相比,我也认为疯狂的外星人的特效只值五毛。

这样说也不够严谨,电影中的“水滴”飞船,还有外星人载酒而归的特效恐怕还要打个八折,四毛吧。

据说外星人的特效制作经过千挑万选,最后还是请电影中被当猴耍的M国公司完成的,让人不仅遐想在真金白银这个环节,到底是谁耍了谁。

当然还有一种更黑的可能,姑且不往这方面去想吧。

六,荒诞

这两天我看到一个广为流行的辩解: 这是一部“荒诞”喜剧,言下之意是,你不能用任何范式来检验它的合理性。

多新鲜呐?荒诞主义在戏剧和电影中早已屡见不鲜,貌似天马行空,实则有迹可循。制造荒诞,你可以给一个离奇的前提,且不假解释,但是后续的发展,尤其涉及到人的部分,应该保持自洽。

何况宁浩式的荒诞,经过那么多作品,早已自成风格,而在这部新作中,不仅不事突破进取,而是大踏步地倒退,没有铺垫,没有反差,没有结构性的笑料设计,只见外星人上窜下跳,美国特工装逼卖蠢,黄渤一口一个国粹,沈腾一口一个你爹,这是荒诞?即使是在这个路子上,冯小宁导演也比宁浩强多了,他的举起手来和追击阿多丸真是生不逢时,放在今天一定是“荒诞界”的扛把子。

“荒诞”不是扯淡,更不是扯淡的挡箭牌。

七,玩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观众把好像找彩蛋、挖梗当成了正事,一部电影只要彩蛋迭出,热梗密布,就能聚集人气,成为热议话题。

所以,越来越多的编导本末倒置,不把心思放在情节和对白上,而是各种埋梗,各种“致敬”,把电影弄成解谜游戏,而不管这些东西与电影情节本身是否有所助益。

八,人情

一个圈子,如果生态健康的话,它应该对新人耐心和宽容一些,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对老兵油子们苛刻一些,鞭策得紧一些,尽量从他们身上多榨取一些好东西。而我们的电影人和影评人圈子反其道而行之。无人提携的新人倍受冷眼,而一个导演扬名立万之后,大半个圈子都成了他的“自己人”,资源互通有无,说话又好听,有时明知道他糊弄事了,或是玩脱力了,也要帮帮场子,因为就算不是朋友,也是朋友的朋友,回头大家喝一顿,“全在酒里了”。

所以你在专业的一线影视媒体,包括自媒体,没可能看到对一个大佬导演的差评,不管拍成什么样,都是一片褒奖之词。只有我这种既不懂电影,也没几个朋友的伪影迷,长吁短叹:皇帝就是没有穿衣服,你们装什么瞎呢。


user avatar   zhan-s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说呢?

整部电影,我乐也乐了,格局挺大,演技到位,故事挺完整,服化道很精致,特效一般但不算明显短板。

黄渤、沈腾明晃晃的华语喜剧界两个扛把子,随便一位都是5亿+的体量。

宁浩的导演招牌跟他的金链子一样闪闪发光,剧本怎么着也算与刘慈欣沾亲带故,连外星人都要请徐峥做表情捕捉,这么大阵仗,仪式感话题感都十足。

有搞笑、有科幻、有特工、有枪战、有打斗、有追(自行)车,最后霹雳闪电连孙悟空都请出来了。本土风味、国际视野,大排面高规格上档次很气派。

票房也气吞山河,群众太买这套阵容的帐了。影院人头攒动,红旗招展,观众们扶老携幼,其乐融融。

作为春节的硬菜,《疯狂的外星人》绝对是足斤足量,管够管饱。可是,好吃么?

可能我预期太高,觉得不行。

作为一部贺岁电影,《疯狂的外星人》没什么大毛病,唯一的问题就是平庸。

是宁浩“疯狂”系列中成色最差的一部。

黄渤和沈腾的组合并没有产生很好的化学反应,两人一直在互相迁就也彼此压制。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沈腾在隔壁《飞驰人生》里的表现,神采飞扬得多。这不仅是赛车手与油滑老板形象的区别,而是创作空间的差距。

整个表演上,“外星人”并没有为两个顶级大咖开拓出很好的发挥空间。

一惊一乍、手舞足蹈的表演占据了电影大部分时间。但比如耿浩T恤被铁丝钩住又扯烂这样的生动细节却很少。

宁浩电影常见的各种发光配角也都不见了,更多篇幅留给了国际特工们。

整部电影最有趣的设计也在此,高大上的好莱坞式国际特工范儿与油滑的市井气混在一起,利用反差制造笑点。

那边西装领带高科技全球追捕,这边皮鞭抽着小酒喝着耍猴戏。

也可以说最后一个low得不能再low的耍猴人把一帮精英耍得团团转具有些讽刺意味和作者意识。

但这种有限的批判在外国白人吞入耿浩拉出的小球时已经被消解得荡然无存。

钱字当头,哪有那么多高深莫测。

至于科幻元素,终归只剩下了一层简白的外壳。这片把外星人换成神仙,把头脑控制装置换成什么仙家法宝,对电影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虽然一些敏感观众可能会对美帝长驱直入我国抓捕外星人表示不满。

但这也是编剧的囚徒困境,毕竟党和政府不会这么疯狂追捕友好外星文明,更不可能被两个市井无赖耍得团团转。这样一个笨蛋强权势力又是电影不可或缺的,总不能搞古惑仔来抓外星人吧?

我诧异的是,如今创作谨小慎微到连美帝俄帝都要避讳了,C国B国这种鸵鸟式的伪装,观众们看起来像美国听起来是美国连总统都要找个神似特朗普的就不承认是美国,难道真是风尖浪口怕友邦惊诧?

总之,这部电影里有50%的黄渤,50%的沈腾,5%的徐峥,我想看久违的宁浩却不见了踪影。

电影处处透露着精明计算,从商业而言是部四平八稳旱涝保收的商业大制作。当年“疯狂的石头”那种粗糙和模仿都遮盖不了的灵巧,“无人区”中那生猛犀利的创作热情,如今早已荡然无存。

成名的创作者远离了生活,便只能困顿于马戏团逼仄的环境中,再难见到真实的日常。那些发端于市井的幽默和喜感,只能被替换为更加模式化的套路,再佐以高大上的话题与格调,搀兑一些似是而非的批判态度,轻浮得让人不知所措。

倒也正应了这春节的景儿,别想那么多,一通嘻嘻哈哈,走出影院大家互不惦记,两不相欠,恭喜发财。


user avatar   hua-jun-zi-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看完疯狂的外星人。

先让我说一句“我顶你个肺!”

言归正传,看见猴子喊出那句台词的时候,我由衷感到欣慰,“我顶你个肺”还是那句“我顶你个肺”,宁浩也还是那个宁浩。

荒诞的喜剧,乖张的黑色幽默,这样的套路很多导演都喜欢,黄渤是其中的抢手货,但只有宁浩才深谙“黑色幽默”的本质,才了解“黄渤”这尊大神到底该如何去用。

在疯狂的石头之后,“疯狂”系列被一再模仿,每个导演都以为黑色幽默的关键在黑色,到最后,这些电影往往只剩下黑色,以及流于形式的幽默。

只有宁浩明白,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喜剧的表现形式依旧是喜剧。

于是,我们看见了疯狂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一部让人捧腹大笑的电影,一个实打实搞笑离奇的故事。

宁浩一如既往地擅长在日常的场景里用最日常的话说出自己想表达的事物。

(以下少量剧透请注意)

故事从一张自拍开始,人类的自拍传统从地表延续到了太空,和外星人接触中的宇航员John用一张自拍和闪光灯把敏感的外星人吓到了卫星轨道上,这场宇宙级的交通事故把外星人带到了黄渤饰演的饲养员耿浩面前。

外星人叫着“低端文明”,耿浩也叫着“人人平等”,电影里这两个概念碰撞了无数次。

耿浩倔强地不愿改变,他眼里,无数人追捧的火锅和被所有人嫌弃的猴戏是平等的,他们都是国粹,他靠手艺吃饭,给自己挣脸,凭什么是低等的呢?

但在大多数人,包括外星人眼里,他们都认为文明也好,人也好,都是分层次的,而赚的钱还不如一个许愿池多的耿浩和他的好哥们大飞(沈腾饰演)就是低等里的最低等。

他和大飞生活在社会底层,一个不愿改变,艰难维持着即将变成火锅店的猴戏场子,一个努力前进,却总被P2P、保健品一类的骗局卷走积蓄,还连带着耿浩的积蓄一起。

故事就这样开始,外星人把耿浩相依为命的猴子欢欢砸伤了,于是耿浩把被自己认定为“南美洲刚过丛林里的刚果骚骚猴”的外星人当作替代品,开始了驯猴。

骑车,走钢丝,踩高跷,金枪锁喉,斟酒作揖,没有人觉得外星人的一系列表情非常眼熟吗?

眼熟就对了,毕竟这干干巴巴,麻麻赖赖,一点都不圆润的刚果骚骚猴背后,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圆圆润润,锃光瓦亮的山争大哥啊。

宁浩没有为了表达故事的内核就放弃这些搞笑的元素,或者说他天生就有这样的才华,否则也不会从画画半路出家成了导演。

连过路的警察雷佳音都能冒出“带着你们星球有效证件找我办暂住证”这样笑爆全场的金句。

万物皆可火锅,万物皆可泡,喝过酒是好兄弟,这样接地气的中国元素简直是把笑点玩出了花样。明明是日常最普通的事情,可是当你看着一个外星人吃着火锅、和动物饲养员喝着白酒、被掰成佛祖的造型泡进酒里的时候,那种离经叛道又忍不住会心一笑的感觉实在是太让人兴奋了。

拔罐的猴子走钢丝、粤语比普通话还流利、犯我地球者虽远必诛这样让人笑到头掉的小桥段更是层出不穷。

笑点达到高潮是耿浩“找回”了那颗被自己咽下去的基因球的时候,全场都在等着那颗球被谁再吃下去。

但宁浩就是能在这样被所有人猜到套路的时候搞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吞下球的人不是沈腾扮演的大飞,而是凶神恶煞、外形酷炫的特工队长扎克(马修·莫里森饰演)。

故事就这样被推到了巅峰,一场声势浩大的外星人讨伐随即展开,宁浩所讲述的故事本质是黑的,但故事依然是在欢笑声中进行的。

“中国人已经到处都是了”明明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种族歧视分明是很严重的问题,但从一个即将吃屎的人嘴里说出来,还是让人忍不住放声大笑。

“你们想过猴子的感受吗。”明明在讨论动物表演的问题,更深层的是,当耿浩想被更高层的人当人看待的同时,而他面对比自己低层的猴子时也做出了同样的事情。但这些话从一个变成猴子的外星人嘴里说出来,实在是有点滑稽。

最终,扎克没有胜过他嘴里的低等亚洲人,外星人也没有胜过他嘴里的臭耍猴的和暴力的垃圾文明,也输给了他不屑一顾的巴普洛夫和香蕉。

伴随着“我顶你个肺”的出现,观众的情绪被带回了十三年前第一次见到那块石头的时候,回到了第一次接触“黑色幽默”的那天,一切都好像没有变过。

十三年前,国际大盗麦克和保卫科长包世宏为了一块石头折腾了个天大的笑话,今年,特工队长扎克和猴戏艺人耿浩为了一只猴演了一出小人物与大事件新年闹剧。一样的四川话,一样的黄渤,一样的宁浩,让人感觉格外亲切。

黄渤的演技是真的好,宁浩讲故事的能力也是真的好,三个人敲锣打鼓时,黄渤涨红的脖子,沈腾得意的表情给了人实打实的快乐,猴子带着龙飞上了天,耿浩在片头被打击磨灭的构想得以实现。


低等的他战胜了高等的一切,他获得了短暂的胜利。

然而最终,“热心市民宁先生”和八一八新闻眼把一切拉回了现实。外星人带着大飞的所有家产离开,他们又变回了一无所有的难兄难弟。

地球和外星文明成功建交,耿浩和大飞拯救了地球,留给他们的却只剩一张牛皮癣,他们对抗“高等”的努力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谁也说不清楚。

电影就这样在黄渤一句“我就是会耍猴”里落下帷幕,我必须说,只有宁浩才能讲好这样一个故事,只有黄渤才能演好这样一个人物,不说了,我要二刷!黄渤你把我当猴耍一百遍我也乐意!




           

相关话题

  像《华尔街之狼》的男主角那样吸毒,能活多久? 
  陈凯歌的《白昼流星》为什么被大部分人批评? 
  是否能从理论上分析一下《流浪地球》设定的可行性?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成功迫降事件。如果由你来做编剧,会如何改编成影视作品? 
  为何头号玩家国内和北美受欢迎程度差异大? 
  每天花费很多时间去看电影有什么意义? 
  最让你惊艳的电影瞬间是什么? 
  如何模仿翻译腔?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如何拍出有深度的电影。? 
  有哪些每一帧都是一幅作品的好电影? 

前一个讨论
崇祯为什么宁可哀求大臣和亲戚、最后自尽了也没有抄他们的家?
下一个讨论
《流浪地球》的票房你估计得多少、有多火爆?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