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崇祯为什么宁可哀求大臣和亲戚、最后自尽了也没有抄他们的家? 第1页

        

user avatar   meng-zhen-89-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都把自己代入崇祯视角,可是你试试勋贵文官的视角看看。

先帝爷喜欢木工喜欢的不得了,这金銮殿上就没怎么见过人影,倒是像极了他爷爷和爷爷的爷爷。

一个阉人和一个奶妈勾结的那叫一个好,隔三差五就让这北京空上几座大宅子。

隔壁老李才刚刚从北边升迁上来,好不容易过上了不用操心那群野人的日子,就再也不用操心了。只是可怜他新买的小妾,如花似玉,嫩的能掐出水来,被东厂那出来的糙汉给害的哟,据说后来还被锦衣卫和西厂都审过,倒真的给多审出了几万两。啧啧,不知道人现在成了什么样子。

先帝记性不好,所以也不怎么在意这种事情,那姓魏的阉狗也不让陛下知道这些事情。不过到底知不知道,也无从得知了。反正这天下已经够乱的了,到处都有刁民造反,听说今天又多了一个姓李的。反正进不来这北京城,怎么说也是成祖爷龙兴的地方,野人也好,暴民也好,跟咱们远着呢。

现在好了,先帝爷崩了,大家都悲痛的不得了(迫真)。那没根的东西也嚣张不了几天了,大家伙一合计,把陛下弟弟扶上了龙椅。

陛下践祚,马上收拾了姓魏的,那阉狗现在还是条落水狗,大家每个人踢上两脚心里舒坦的不得了。

又过了没多久,陛下跟大伙说国库空虚,没钱去平乱,让我们捐点。简直滑天下之大稽,他朱由检还是我们扶上去的,野人有山海关挡着,暴民年年有,也没见有成气候的,我看就是嫌宫殿小了,还天天一副节俭的样子,寒不寒碜,一点天子的风度威仪都没有。

老朱家人多,所以什么货色都有,不过找自己岳父要钱的皇帝还真是头一遭见。堂堂九五之尊,九州万邦都是你的,还惦记我们这点东抠西挖出的老本,还打算去章台骑瘦马的,哪有闲钱给你。开了这个头会被大家伙骂死的。

后来那抠门的家伙终于消停了,大家该赏曲赏曲,该喝酒喝酒,日子终于好了。

“你们听说了吗,闯王进北京以后哇.....”

“咋了?”

“把那些皇亲国戚们严刑拷打,搜出来几千万两啊”

“那群蟊虫,还真是可笑,当初给了崇祯皇帝哪会遇到这种惨事”

我擦去了额头的冷汗,还好跑得快。

“老爷,咱们去哪?”

“北边吧,虽然剃个老鼠尾怪恶心的,不过日子还是要过嘛”

“老爷英明”


user avatar   you-shan-jun-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抄啊

派谁抄啊?自己撸胳膊上门去抢钱?

胳膊腿——军队不听你的

脑子神经系统——官僚不听你的

喉舌——媒体笔杆子不听你的

细胞——老百姓听不到听不懂你的话

可能就肠道听你的,所以当你的话是个屁,放了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崇祯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基本盘了。

你下命令,要有人执行,有人监督,有人反馈不是

崇祯已经一个都没有了。


当初看明史,崇祯刚开始要钱,没多久皇五子就病重了,然后就死了

我琢磨崇祯也知道了,你再不停下,你就是下一个皇五子·········


因皇五子病,交通宦官宫妾,倡言孝定太后已为九莲菩萨,空中责帝薄外家,诸皇子尽当夭,降神于皇五子。俄皇子卒,帝大恐,急封国瑞七岁儿存善为侯,尽还所纳金银,而追恨国观,待隙而发。


当然这不算啥

主要是最后的


国观险忮,然罪不至死,帝徒以私愤杀之。


明史不愧修了一两百年·····

牛逼最后一句太牛逼了


user avatar   wang-tao-tao-91-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崇祯大帝不是不想抄,而是有人哄崇祯大帝,把崇祯大帝吓坏了,反而一刀砍了出主意的薛国观。

比如首辅薛国观告诉崇祯大帝,大明财政无以为继,必须逼迫那些富有的国戚出钱,崇祯大帝觉得是这么回事,“薛爱卿说得对,就这么办!”

于是,崇祯大帝逼迫孝定太后的亲戚李国瑞出钱救国,李国瑞被朝廷抄了一大笔钱之后活活气死了,皇亲国戚们都很惶恐。不久,崇祯大帝的五皇子生病不起,被皇戚们收买的宫人们,趁机恐吓崇祯大帝,说“孝定太后已经化身为活菩萨了,皇上您抄掠孝定太后的亲戚,菩萨很生气,要降罪于你的儿子”。

崇祯大帝一听吓坏了,因此极为痛恨出主意的薛国观,后来寻机把薛国观抄家赐死,从此再也没人敢在崇祯大帝面前提如何解决财政困难的事情了。(明史《薛国观传》)

不久,朝廷因为没钱而崩盘了,面对即将剃发易服的天下,崇祯大帝威武不屈壮烈自杀,他临死前说,“都是内外诸臣误我啊!”

“是啊,你这么英明,但是汉人就没有人才,中国怎能不亡?”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路线错误啊。

你要抄家,就直接告他们横行不法,然后夷三族。

你就说谁不服吧。

像崇祯这样,走到别人家门口,伸出手来,爷,赏口饭吃吧,家里三天没揭开锅了。人家给你个馒头都是好的。这样还指望给你几十万两去打仗?

搁读书人这叫斯文扫地,放皇帝这里叫荡然无存。

关键是他的皇权基本上是空的。忘记是不是崇祯了,曾经一度想干点正事,接着皇子就病了(是病了还是死了?),然后就不敢了。

崇祯很可能一直就没搞明白这个皇帝该怎么当。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看不进去《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也看不进去《君主论》。

那么推荐大家玩一下《十字军之王3》。

玩熟悉了,至少对古代政治有点基本概念,而不是整天当农民意淫皇帝拿着金锄头种地。

一个政治结构的均衡,需要维持统治的合法性,以及统治的规则性。

皇帝并不能随心所欲的采取行动,因为当合法性丧失,和规则性混乱的时候,皇帝会变成无人可以指挥的孤家寡人。

《十字军之王3》中的逻辑是这样,你可以抄家,甚至杀大臣,但需要正当的理由(哪怕是捏造出来的理由),否则暴政度就会上升(实际上是口碑坏了,合法性没了),这会使你失去全体臣民的支持,这时候不仅收税和行政军事行动会效率下降,还会有大臣结成同党,试图推翻你,或剥夺你的统治权。

你可以采用极限的残暴去震慑对手,成为一个人人畏惧的暴君,没人敢于反抗你,但当危机来临,你的弱小被看穿的时候,这些残暴会汇集成巨大的力量,把你和你的亲人、家族湮灭。

万事皆有规则,而崇祯的问题就是,他不是被当做继业者培养的——在他即位前没有学习真正如何引导和利用规则。

他不懂维持平衡,也不懂得战略布局,在帝王术面前他只是个文盲。当他明白了自己被众正盈朝忽悠瘸了的时候,大势已去。

所以,先玩游戏,再来讨论吧。

至少先知道1+1=2,再看数学。

不然讨论的基础都没有。


user avatar   du-du-de-du-du-xi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都不知道,键盘侠动不动就张嘴抄人家,是谁给你的勇气。


怀宗不是没搞过抄家,比如处置阉党成员时,就回敬了一招籍没、追赃的手法,另外处理有罪、犯事的官员,也会进行所谓的追赃,但这种对象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放大到所有勋戚、大臣身上,明白这点,就来说一下怀宗为什么不抄勋戚、大臣

首先,怀宗和手底下的人并不是没有打过宗藩、勋戚的主意

崇祯二年四月初七
户科都给事中解学龙上足饷十六事:
一、裁京边二操虚名,每年可省数十万;
一、各省纸赎罚穀尽行解京,每年可得数十万;
一、汰文武冗员;
一、清地亩侵占
一、开农民题授冠带之例
一、监生纳银三十两免其坐监
一、京师七十二卫,每卫留班史四名,余尽裁去;
一、勋戚赡田暂捐三年田租,以酬恩眷;
一、清州县牙税;
一、各关赢余宜输公家;
一、各省书役许其加纳考职
一、畿南有捲稍银,每县一二百两不等,合计天下可数十万,宜尽令解京;
一、各布按衙门上纳农民应尽输公帑;
一、崔魏之时,借殿工题授冠带者,合已选未选几至七八千人,有已选州同者矣,未选者捐银八百两方许其选,已选者追一半入官,余俱裁去,以清吏治;
一、开西北水利;
帝令会议以闻。


怀宗命诸臣将解学龙的奏疏会议之后报闻

但以英国公为首的勋戚将公揭发到户部,摆明了不愿意捐助,户部尚书毕自严也没有办法,捐助这种更多的是主观性的东西,很明显,怀宗这时候也不愿意死追到底,干脆说不必行。


这里要说一下怀宗本人对所谓捐助的态度

崇祯元年六月初九
工科给事中顏継祖因插警缺饷,请令百官捐俸,帝以多官禄入不多,捐助势必取偿于外,何以养廉,不允。


崇祯二年四月初一
朝臣时损俸助饷,上谕曰:诸臣果真心为国,兴利剔弊,朝廷自受其益,何必捐俸言助,其悉已之。


崇祯三年正月二十九
议中外七品以上官捐俸助饷,上不许。


怀宗对所谓捐俸助饷是持保守态度的,首先是俸禄不多,其次,捐助后必然取之于其他。

崇祯四年二月初一
刑科给事中吴执御上言:今日国势民情无如理财为急,而理财必本之经术,不可暂为苟且之计。尝考国初永乐年间最为多事,计臣夏原吉殚力经营,未尝缺乏,非有异术,惟灼知财之源在于民,而理财必先治民,不先为蹙民之事,以竭其源流耳。自是之后,如典史曾泉之治汜水,廵抚陈寿之抚延绥,叶盛之抚宣府,无不以理财著绩,无不本之于足民,然则自廵抚以下,典史以上,无一非保民之人,即无一非理财之人,司计者但当大展经术,与诸臣实求所以生节补救之方,万万非权宜苟且所能济也。又引太祖蠲卹建业、镇江、宁国故事,请除保河六府加派银二十二万,并各直省加派亦须预示停免之日,使百姓知息肩有期,庶不至于召乱。若夫捐助、搜括二事,尤难为训,并乞罢之,毋徒为贪墨有司藏奸之薮也。
帝谓:阜财必先裕民,自是正论,但加派原不累民,捐助听之好义,惟搜括虽易长奸,而得良有司处之,亦不至为厉。乃执御不实陈生节良规,仅借经史成言,沽名市德,殊非公忠体国之谊。


崇祯九年七月十四
召廷臣于平台问方略,时斗米三百钱,上忧之。
户部尚书侯恂言禁市沽,左都御史唐世济言破格用人,刑部侍郎朱大启请立营城外,方可守御,吏科都给事中顏继祖言收养京民细弱。上谕急计莫若捐助。


怀宗虽然对捐俸持保留态度,但对捐助是来者不拒的,但怀宗也有自己的底线,在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捐助不是强迫性的,而是听之好义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宗藩勋戚也不是所谓一毛不拔的

崇祯三年二月二十日
襄城伯李守錡捐资运粮,优旨覆收
崇祯三年二月二十一
成国公朱纯臣捐资运米,优旨覆收
崇祯三年三月十一
衍圣公孔胤植捐资助饷,优旨覆收
崇祯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鲁王捐禄佐军,优旨覆收
崇祯三年四月初五
郧阳抚治梁应泽报:惠王捐賚入援将士,帝以其谊切同休,嘉奖之
崇祯三年四月初十
王捐禄犒师,优旨命银到覆收
崇祯三年四月二十六
惠王捐赀犒师,复率诸宗及府属员役并行输助,优旨命银到覆收
崇祯三年四月二十八
肃王报助兵饷,优旨照数覆收
崇祯三年五月十九
唐世孙聿键捐银助饷,帝以其体承先志,输助军兴,纯孝急公,深可嘉尚,命银到覆收
崇祯三年六月十二
瑞王进节搜银助饷,优旨覆收
崇祯三年七月十五
荣王输资助军,优旨覆收
崇祯三年十二月十一
瑞王捐资助饷,优旨覆收
崇祯四年三月初九
叙捐助劳,驸马冉兴让等升赏有差
崇祯四年十月十九
以韩王助饷捐银,严约诸宗,优旨嘉其贤明,赐敕奖励
崇祯七年八月初七
旌唐王聿键助饷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初四
瑞王捐禄助饷,帝以急公嘉之。

但这种捐助,其一更多的是出于自愿性质,其二数量并不庞大,对动辄数百万的支出无异于杯水车薪,与后来薛国观所谓的搜括戚畹,带有强制手段的追比不可同日而语。


这也证明了,宗藩勋戚不是一毛不拔,而是不愿意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都捐出去,自然抄家这种最为蠢笨的方式,朱由检试过一回发现不灵后,除了在自杀前还有类似的举动,也就不再搞这种类似后来李闯拷掠式的捐助了。


另外,官员捐资助饷,带领地方士绅捐助的史料,《崇祯长编》中也比比皆是,只要搜关键词“捐助”、“助饷”就行了,由于文多,就不一一录之了


但这种捐助也多是临时性的捐资助饷,少则几千两,多则几万两,怀宗也不可能去对他们搞什么抄家式的捐助,这种破坏自己基层统治,搞得人心惶惶,会使内部离心力更强,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人人自危,谁还肯为怀宗卖命


还有一个所谓武生李璡想出的搜括天下巨室助饷的办法

崇祯九年四月初二
武生李璡奏:致治在足国,请括天下巨室报名输官,籍没助饷。大学士钱士升以首实籍没,衰世之政,行之必立致大乱,当究治,遂拟旨进。温体仁曰:上欲通言路,恐所拟太重,遂改拟。既而士升特疏参璡,上以士升密勿大臣,乃同外臣要誉,切责之。

在有些人眼里,这是个好办法,但任何正常人都知道,这是个不折不扣的馊主意

钱士升反对的理由实际很清楚了,籍没之令一下,各地无赖游棍必然打着抄家的名义与富人为难,而大量的士绅、富户破产,必然会动摇明廷的基础统治,这些士绅富户与大量依附于这些豪右之人也会变为无赖游棍,到时候如果铁了心加入流寇怎么办,地方上要维持治安,必定还要添兵加饷,又是一笔巨大的支出,最后的结果就是得不偿失。


还要说一下,李闯的大顺之所以能搞拷掠式的抄家捐助,除了自身的政权属性以及大顺政权高层没有及时改变政策外,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他们拷掠的是敌对明政权的勋戚、官民、士绅,所以他们自然可以比朱由检更放开手脚的干,但朱由检不行。正如同如果让朱由检去拷掠大顺政权的勋戚、官民、士绅,他下手不一定比李自成来的轻。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西厂,东厂,锦衣卫,驿站

眼睛没了,手也没了,脚也没了。

崇祯就是个瘫痪在床的瞎子。

还想着救这个家,怎么救???


苦!


user avatar   xuan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凡是肯用心给他办事的人,都被他杀了。

凡是暗地里给他扯后腿的人,都被他升了。

崇祯这种皇帝,就算是张良韩信这样的智慧,关羽张飞这样的勇猛,岳飞于谦这样的精忠,海瑞包拯这样的清廉,都是没办法拯救的。

而且崇祯被儒家教育偏了,好面子简直比性命、比社稷更加重要。为了好面子,很多该做的事情没做,不该做的事情做了。别的不说,就算你自己不跑路要硬钢到底,好歹把太子早点送出去吧。结果他呢,祸害了自己,祸害了自己一大家子,祸害了整个江山社稷,乃至于祸害到整个民族。

虽然大臣里面的确很多人不是东西,但是谁叫你好面子的弱点被人抓住了呢,谁叫你只读蠕家经典不知道读一读韩非子呢,谁叫你自己做皇帝无能,除了无能狂怒就没别的办法呢?

对比下明宪宗,虽然很多人骂他或者鄙视他喜欢大妈,但是我觉得明宪宗是明朝最被低估的皇帝。他即位的时候,情况不比崇祯好多少。由于英宗这种货色倒行逆施(想想某本明吹小说竟然给这种人洗地我就有点哭笑不得),宪宗即位的时候,整个国家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外部有各种鞑子入侵,和后面的满清一样,动不动都是“入寇千里”。内部有两广暴乱和荆襄流民起义,都已经闹了十几年,对比崇祯上位的时候,至少内部还没大的叛乱吧。

结果人家宪宗是怎么做的?收付河套,成化犁庭,平定瑶乱,安定荆襄。而且成化对付文官也有一手。成化朝有所谓的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我认为这恰好是成化朝君权稳固的象征,总比万历皇帝搞不定文官只好躲着不见人要强得多。

如果说成化帝有什么缺陷,大概就是他本人虽然能力很强,但是在制度建设上没有建树。相反,成化朝的传奉官过多,反而对用人制度有很大损伤。另外成化帝宠幸后妃,大兴佛道,这种行为同样被人诟病。如果成化帝能够利用自己的有利形势,及时对明朝一些弊政做出改革,后面的几位明朝皇帝会轻松很多,而且明朝的国祚也会长一些。然而宪宗虽然是个好皇帝,但是太重感情,这点上他不合格——真正合格的皇帝应该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政治机器,类似嬴政刘邦这种。

回到崇祯来说,他最大的问题就是从小没有接受过帝王教育,自己又不是嘉靖那种天赋异禀的天才。上位的时候才十几岁,今天高中生这样的年龄,又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一上来就面对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问题这么老奸巨猾的朝臣,他搞不定很正常,搞定了反而不正常。崇祯后面的各种行为,只能说明他是一个没经验、没天赋、性格有些急躁其实骨子里面软弱动摇的普通人。就和我们很多网友一样,今天发誓要振作起来,要学习读书,要锻炼健身,或者要写个公众号成为大V,但是最终我们坚持不到几天就颓废了,觉得还是躺床上刷抖音比较开心。崇祯也是类似的情况,他也想摆脱祖制的束缚,文臣们的钳制和相互纠纷,摆脱清流舆论对他的干涉。然而他没有坚持和意志,面对明末这样的超级难题,崇祯自始至终是被推着走的,即没有自己的战略规划,更没有坚持到底的意志,也没有甩掉坛坛罐罐重起炉灶的勇气。

自古以来,世界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成就大事,一种是天赋极其牛逼的,比如霍去病或者李世民这种先天开挂的;另外一种就是极其善于学习读书的。比如刘邦和朱元璋;还有一种就是极有天赋外挂又爱学习读书的,比如毛主席。上面我已经说了崇祯这人没啥天赋,关键是他后天也不愿意学习——大概是太忙了,明末哪个烂摊子,只看到史书上面崇祯瞎忙,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然而并没用什么卵用。崇祯如果不是各种瞎忙,不要花那么多时间看那么多没什么卵用的奏折,而是早点抽出时间来学习读书,我觉得反而会磨刀不误砍柴工。重点钻研《资治通鉴》《韩非子》《荀子》《管子》《商君书》《武经七书》《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书,虽然不如咱们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政治教科书,但是总比读一大堆四书五经要强得多。

既没有天赋异禀,又不爱读书学习的崇祯皇帝,面对明末纷乱的局面,面对积弊已久的朝政,面对财政破产的现状,当然给不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只能凭借本能在规则内被人牵着鼻子走。所以他也只会哀求大臣和亲戚捐献,因为他没有办法搞定他们,甚至找几个典型杀肥猪吃肉都没办法;面对李自成的起义军,他只能自尽,因为他心中已经绝望,丧失了求生意志。这方面他还不如完颜构,你看看完颜构在金军搜山检海的追捕下,虽然被吓得阳痿了,但是依然顽强的坚持逃跑,最终稳住了南宋的盘子。假如崇祯能够逃跑出去,稳住南明的盘子,没准后面还有机会和西方加深交流,等满清的军力腐化之后(这是必然的,而且速度非常快),明朝最终还有通过海贸和火器翻盘的一天。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崇祯并不知道皇帝可以想办法抄大臣们的家。

他以为世界是这样运转的“大臣们做错了事,犯了原则性错误,皇帝可以合理合法符合规定的做出惩罚。大家都会心服口服的称颂皇帝的行为。”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没钱了,你可以去抢你爸你妈的钱啊,有什么拦着你么?你爸你妈报警能对你造成很大的伤害吗?且不说他们会不会真的报警,就算真报警了,这个世界上欺负年老父母的人有的是,有几个真正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的惩罚?被网友骂两句,被民警教育一番,很可怕么?

唯一阻拦你的就只有你的良心而已,可问题是你的良心也是多年的社会生活和从小的教育培养起来的,你可以说这是天性,也可以否认这是天性,成为一个自豪的反社会人格。

对于崇祯来说,不去网罗犯罪记录擅杀大臣就是他的“良心”,是这么多年他所受到的教育以及生活经验给他塑造起来的价值观。

人是不会逆着自己的人格做事情的,即使有的时候他们明知道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是错的,他们也不会改变,一定会一条路走到黑。

因为People Don't Change!

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观点,那恰好证明了我的观点,因为人是不会改变的。




        

相关话题

  满清用剃发易服和圈地把自己开到了全国人民对立面,为什么还能坐稳江山两百年? 
  明朝府的划分以何为标准? 
  明朝自朱元璋时期就和文官斗争,为何明朝皇权斗争多年还是亡于文官? 
  为什么灭明的李自成没有什么出名的手下,而灭秦的刘邦和灭元的朱元璋手下那么多名人? 
  如果崇祯剿灭李自成,收复辽东,荡平蒙古,中兴大明,后人会怎么评价他? 
  回到明末变成崇祯,你该如何拯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不说假大空,人均985,能不能说点有建设性的东西? 
  同样是决死突击,为什么真田信繁相比曹变蛟要出名? 
  如果明朝遇到了晚清的世界局势, 会是怎么样一番结局? 
  你们有没有觉得明朝的皇帝被文人和清朝抹黑的很厉害? 
  在明朝最后二十年,君王怎样做才能根本上重朝超纲,挽救大明社稷,实现中兴? 

前一个讨论
我是女生,为什么我觉得看了咪蒙的文章觉得很励志呢?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宁浩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