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会有清朝夺天下全是摘桃子这种说法? 第1页

  

user avatar   chang-tiao-raplan-qiu-music-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明朝跟一般大一统王朝的死法不同

他没有经历”垂死挣扎“和”回光返照“的过程,直接猝死了

对比下其他朝代:

汉:黄巾起义——军阀割据——三国——统一

唐:黄巢起义——藩镇彻底失控——五代十国——统一

清:太平天国——地方团练——军阀混战——统一

明:农民起义——崇祯上吊——满清入关——统一

看出来了么,明末没有经过中央威信崩溃,各地方势力做大,军阀混战的过程

直接就被张、李为代表的农民起义整死了(张、李对标的是汉之黄巾、唐之黄巢、清之太平天国)

这就导致崇祯活着的时候,明朝的中央集权尚未失效,政府还能将就着运转

地方势力在官僚体系的制约下没有坐大的空间(李、张都能只能做流寇而无法占据一方)

等崇祯上吊了,吴三桂马上领着满清无缝衔接

地方上又没有建立稳定的财政税收、物资供给、军事军工体系的时间

只能被此时唯一有组织度的割据势力——满清,一波带走

这就是即使满清“九进十连环”的战术体系在同时代含金量并不低

但清朝时人们的共识依然是“本朝得天下太易,有天下太巧”的原因

根源就在于它入关的时间点卡的太准了

其对手要么是一盘散沙的南明,要么是没有根据地的流寇,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就没碰着过像样的割据势力

(清碰上的真正的割据势力,应该是后来的三藩和台湾郑明。虽然最后满清都赢了,但从这几场战争的时间跨度、资源消耗、战场烈度、人口损失上就可以看出来,应对它们比入关困难多了)


PS:清初军事技术和军事组织制度并不落后,在同时代世界范围内也处于上游水平

九进十连环,是一种极为依赖火器的战术,几乎是片面追求投射化

火枪步兵以营为单位间隔分布,每行5-6人的纵深。整体呈横阵部署在第一线,前方是鹿角和长枪的掩护,左右两边是火炮与火枪骑兵的队列

阵线完全由火器构筑,火炮营阵的后方会有藤牌和鸟枪的护卫。使用弓箭、枪刀为主的冷兵器部队被部署在后面阵线。

主要战术是鸟枪兵以大纵深多排队列进行近乎永不间断的轮射,直至将对手射崩后才由藤牌兵和马队进行冲击

所谓“国语骑射,满洲之本”是个类似于武士道的东西,培养血性罢了

真打仗日本人不会拿武士刀砍大炮,八旗也不会放着枪不使专门射箭

这句话的背景是清中晚期,八旗腐化堕落到了极点,以至于剿灭白莲教时,满人指挥官上书乾隆,要求八旗与绿营分开行军,以免被汉人看出满洲兵太烂,生出不臣之心

于是乾隆痛定思痛,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满洲家风”运动

至于结果吗,后来白莲教、天理教和英国人都告诉你了。。。。。。。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个笑话:其他朝代统治崩盘,有人上位,叫开国雄主。明朝统治崩盘,满清上位,叫摘桃子。

满清很坏,不等于它弱。连敌人的强大都不敢承认,囿于自卑敏感,逃避现实,为维护脆弱可怜的自尊,连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都不敢面对,所谓阿Q精神,莫过于此。

如果你不想看抖机灵,那严肃的回答下面已经有了。


user avatar   ma-lue-de-bai-fu-c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是,你看南明宁与友邦,不给闯贼的态度,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如此愚蠢的?好意思笑慈禧。


user avatar   gao-guo-jin-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的平均寿命是78.5岁,是唯一平均寿命不足80岁的发达国家。比如德国平均寿命81岁,英国平均寿命81.43岁,韩国平均寿命82.66岁,加拿大平均寿命82.81岁,澳大利亚平均寿命82.9岁,法国平均寿命82.95岁,日本平均寿命84.17岁。为什么会这样呢?

1.垃圾食品摄入量大。

美国的垃圾食品大家都知道,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因此许多美国人就每天以汉堡薯条炸鸡作为一日三餐,餐后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这就是英文单词couch potato的由来。

当然有人问了,难道加拿大澳大利亚人不吃垃圾食品吗?可他们的平均寿命也比美国长好几岁啊?

那就要说到另一件事。

2.贫富差距大。

下图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美国的基尼系数是发达国家里最高的,意味着美国的贫富差距是发达国家里最大的。


这和之前的问题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那些吃垃圾食品躺沙发上看电视的人主要都是低收入人群,中产阶级和富人是非常注意养生的。

美国的贫富差距远大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所以美国低收入人群占比远高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所以美国吃垃圾食品躺沙发上看电视的人群占比也远高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3.肥胖率高

由于前面提到的两个因素,美国的肥胖率高居世界第一。如下图所示。相信去过美国的人都能在街上看到许多胖子。


这些就是美国平均寿命比其他发达国家短的原因。


user avatar   zhang-zhi-zhao-34-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初中时,我在我表姐身上观察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表姐平常不怎么学习。但每次成绩下来时,她总是特别伤心难过,责备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学习、考试不够细心等。等过了两天,一切回归正常,该玩玩她的。

后来,我在很多人身上都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们自责,但却总是反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我慢慢领悟到,自责有时候是一场“作秀”。不仅做给别人看,还做给自己看。

做给别人看很好理解。展现自己的愧疚,博取同情,减轻别人的责备。

做给自己看就耐人寻味了。

一方面,自责虽然让人不适,但却可以转移注意力,减少我们直面错误的痛苦。

另一方面,自责还会给人一种“吸取经验教训”的错觉:看,我都这么自责了,以后肯定不会再犯这个错误了。

但请记住,自责和吸取经验教训是两码事。

自责只是告诉自己“我再也不这样做了”,而吸取经验教训是思考“我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避免重蹈覆辙”。前者只是试图平息内心上的痛苦,后者却是提出解决方案,力图做出改善。

而通常来看,前者只会让悲剧重演,后者却能真正避免同样错误的再次发生。

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里牧师对其做了极佳的诠释:“我去布道,心里就说,’天哪,这回我可不能干这种事了。’可是就在我这么说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又打算那么干了。”

此外,自责还会让我们错过吸取经验教训的最佳时间。

比如,当考试失败后,很多人会陷入愧疚之中,情绪好几天都萎靡不振。等他们情绪好了一些,他们却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正错误。因为他们不仅错过了老师讲解试卷,而且还把很多做过的题给遗忘了。

究其原因,我们的记忆是个非常“不靠谱”的家伙。时间过得越久,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记忆越具有概括性。这就会导致很多重要细节被遗忘。有时候,你甚至觉得那个错误只是无心之过。

这向我们传达的一个质朴的道理是:错误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恰恰是吸取经验教训最为宝贵的时间。

接下来,让我通过一个例子来向你展示放弃自责的好处:

假设,你现在在备考考研,你学累了,忍不住开始玩手机、刷视频。显然,这是一个错误。

半小时后,你抬头看了一眼本来正在写的数学真题,感到十分自责。而自责恶化了情绪,你变得更加消极。为了摆脱这种情绪,你不得不通过一些能快速得到奖励的东西。你很可能会继续刷视频,情况严重时甚至去暴饮暴食。结果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但如果我们能在错误发生后放弃自责并选择直接吸取教训呢?

嗯,刚才我自控力不足,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为了避免我再玩手机,我要帮它关机,放在书包里。等学习任务完成后,再痛痛快快地玩。

然后你继续学习。等晚上你回头看这一天的时候,你依然会觉得很充实。你不会因为玩了半小时手机而责怪自己。因为你从错误中成长了。这份经验还会让你更好地应对其它错误。而这才是真正宝贵的东西。

所以,在生活中,你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错误发生就发生了。我不需要自责。关键是要想想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避免重蹈覆辙。


有不少知友听说我办了一个读书会,想加入进来,在此我表示热烈欢迎。读书会已经创建两年半了,成员活跃,氛围很好。但同时,我们也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到我的公众号“大明白”了解详细信息。


user avatar   xiao-duo-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其他答案,3年前的事情现在翻出来。

“聚众******罪”都能洗,我是没想到的。反而对维护**的横加指责。


user avatar   zhi-de-ju-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其他答案,3年前的事情现在翻出来。

“聚众******罪”都能洗,我是没想到的。反而对维护**的横加指责。


user avatar   xue-yu-12-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其他答案,3年前的事情现在翻出来。

“聚众******罪”都能洗,我是没想到的。反而对维护**的横加指责。


user avatar   ding-yuan-j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行车记录仪视频以后,很多人都会为女司机感到冤屈:是应该转弯让直行,可是我这左转弯都转了一半了,摩托车才开始通过路口,我怎么让啊?

其实,这起事故完全可以避免,还是因为轿车司机行车不够规范,忘记了左转转大弯的原则。

我们看视频就会发现,司机在车辆完全出路口之前就已经打方向盘左转了,这就是典型的左转转了小弯,这样就会造成汽车转弯时,同时处于从左往右的车道和从上往下的车道交叉的位置,造成占用车道时间和距离过长,增加了与对向车道驶来车辆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

如图所示,A线转小弯,看似行车距离短,但是在路口里走出了一条大斜线,车辆斜向行驶,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占道转弯状态,这就导致了虽然转向时摩托车还没有驶入路口,但是直到碰撞发生时汽车仍然没有完成转弯。B线转大弯,虽然行车距离长,但是车辆大多数时间都是位于原车道或待驶入车道直向行驶状态,真正处于转弯状态的时间较短,客观上减少了与对向车道车辆发生碰撞的可能性。

左转转大弯与转小弯的对比图(来自网络)


上面那张只是大弯小弯对比图,有人质疑B线画的不好,再补一张。手机答题不好画图,所以都是找的网上的图,侵删

而且在转小弯的时候,如果过早的切过去,那么你的视线就会早早的看向左前方你要驶入的车道,从而忽略了对向车道的来车,视频里面女司机说没有看到对面驶来的摩托车,也正是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左转还是要转大弯,虽然看似路程远一点,但是视野比较广,也就不容易分心,在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有更多的时间调整车辆的状态。

大家以后开车时,还是多想一想这些行车规范,毕竟: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相关话题

  有少数民族抗清起义吗? 
  世纪之交的下岗工人潮为何没有引起大规模的社会动荡?而明末精简驿站就引起李自成起义? 
  吹明朝阉党的都是什么心态? 
  为什么和明朝有关的电视剧那么少? 
  明朝中晚期,有没有可能向辽东疏散人口,缓解内地的土地兼并问题? 
  戚继光、王阳明、张居正、孙承宗哪个能够改变大明朝,延缓它灭亡呢,或者有没有起死回生的可能性? 
  奥斯曼大约是和明朝大约是同一时期兴起的,为何奥斯曼能扩张300年,明朝300年就灭亡了? 
  同样是重文轻武,宋朝和明朝的差距怎么这么大? 
  为何英国可以灭亡莫卧儿帝国却不能灭亡同为大国的清王朝? 
  如何激怒一个宋朝粉丝? 

前一个讨论
写日本战国的落木寂无声去哪里了?啥时候出新书?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著名的史书是写欧洲中世纪历史的?





© 2024-06-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