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你莫哈赤战役之后的几百年间奥斯曼跟几个国家有冲突?我想问你维也纳战役有几个神圣罗马帝国邦国参战? “邦国林立”只是你的想象,真正抵抗奥斯曼帝国而不被毁灭的欧洲国家不多,有些欧洲国家甚至与奥斯曼帝国结盟。
把整个欧洲看成一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整体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从结果倒推原因,很容易出错。
奥斯曼征服小亚细亚那些散成一团的贝伊国容易,还是跟塞尔维亚、匈牙利这样的王国硬刚容易?前者的战例你甚至都举不出来,而后者塞尔维亚报销了穆拉德一世,匈牙利搞得穆拉德二世心灰意冷。
你看到的奥斯曼在中欧举步维艰,已经是他达到扩张极限的结果了,如果奥斯曼面对的是中央集权成熟的中欧大国,根本就不会被“挡下来”,而是被反推。
这个问题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早就谈过,他举的是法国和奥斯曼的例子:法国诸侯林立,奥斯曼则由苏丹集权统治。得出的结论就是法国“易攻难守”,奥斯曼“易守难攻”。
按照这个思路,基辅罗斯在蒙古入侵前碎成一地的状态应该是“最强时期”:平时各过各的,互相打打架保持战斗力,竞争发展,真正的外敌来了就拉上钦察人一起打一波防御。结局就是被蒙古人打得跪地求饶,以当金帐汗狗圈里的狗王为终生奋斗目标,几代人接力奋战,就为了当狗王。
后来莫斯科崛起了,痛定思痛,别问,问就是吞并公国,问就是全俄沙皇。
至于你说的这个问题,他明显不能只用国家大小来解释。就中欧那个样子,换成集权状态在蒙古入侵时期也基本如同纸糊;而13世纪的蒙古军队面对苏莱曼大帝时期中欧的那些城堡,肯定会束手无策。
科技水平、生产力、统帅能力、甚至是君主的个人魅力,这要考虑的点太多了,千万不可一概而论。
幸存的中东欧小国?
你说的是塞尔维亚、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吗?
他们不是都沦陷在奥斯曼的铁蹄下了吗?
而奥斯曼在维也纳之战被欧洲联军挡住脚步的时候已经是手握整个巴尔干整个小亚细亚两河加埃及的超级大国了,硬要强行类比也是乾隆朝或者雍正朝啊,不是说大清入关之后战绩不佳吗?这才是正确的类比啊
怎么看这也是十全老人远征大小金川失利的剧本而不能比拟入关啊?黑屁大一统也要讲究基本法嘛
为什么庞大的哈布斯堡王朝会被奥斯曼帝国步步紧逼,而弱小的多的葡萄牙人则能够威胁帝国最重要的造血器官以及统治中东合法性呢?
一名出生在波斯尼亚的斯拉夫裔的苏丹亲兵,为了“保卫伊斯兰世界”在万里之外的亚齐苏丹国和已经在此地经营百年的葡萄牙人血战时,他是很难感觉到自己帝国的强大国势的。
他所使用的每一桶火药,每一块面包都要从鲁米利亚运来,然而在之上,那位深处后宫之中,至高无上的帕迪沙还要和帕夏、大维齐尔甚至是自己的母亲勾心斗角,以及无数人的中饱私囊,而他收到的前线信息可能永远只是“小小的挫折”。
同样,一位出生江南或者蜀地的大明士兵,不远万里来到辽东的苦寒之地,他们每一块银饷,每一件军械,每一颗稻米都是要经过无数人之手的,它们或者在消耗在大运河百万漕工的口中,或者消耗在官员的的雕花阁楼之上,帝国越庞大,它需要应付的麻烦就更多。
陕西的饥荒民变、西南的叛藩土司、东南的郑氏刘香、吕宋和澳门佛朗机人、爪哇的红毛夷,更别说那场在朝鲜的大战了,即使是大清入关之后,整个明帝国纸面上的军事实力依然碾压他们,明军还是整个东亚无可置疑的最强军事集团,为什么他们输了呢?
欧洲也不是每次都能抵挡住。
主要还是看进攻方的实力。
也就是说,所谓欧洲抵挡住奥斯曼,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不是欧洲抵挡住了奥斯曼,而是奥斯曼自己撑到了极限,衰败了。
明朝也是同理,不是清朝拖垮了明朝,而是明朝自己到了极限,衰败了。
灭亡了明朝的可不是后金啊,李自成表示没我名字的么?
就算是被李自成灭亡了的明朝,大清还不是被挡在山海关外。
就算是被自己拖垮了的奥斯曼,还不是牢牢地掌握着君士坦丁堡。
你欧洲牛逼,你怎么不把圣都抢回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