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出版社《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的译后记里这样解释片名Blade Runner和中文翻译名的来源:
有趣的是,据记载,Blade Runner这个片名其实来自另一部完全不想干的科幻小说
一九九四年,美国科幻作家艾伦·诺斯(Alan Nourse)出版了一部名为The Blade runner的长篇小说,主角是在黑市上倒卖医疗器械的走私商。在这个书名里,blade用来指代手术刀。一九九七年,美国作家威廉·伯勒斯( William Burroughs)受雇把艾伦·诺斯的原著改写成一个适合拍电影的中篇小说,改写之后的题目叫Blade Runner(A Movie)。但后来这个故事并没有被拍成电影。
随后,一九八零年,在这本书改编成电影的筹备阶段,因为原书名又长又绕口(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有六个单词,九个音节),制片方想要换一个简短响亮的片名,曾先后考虑过“Android”和“Dangerous Days”。但编剧之一汉普顿·范彻( Hampton Fancher)正好看过上面说的那篇Blade Runner(A Movie),觉得“Blade Runner”这个说法很酷,就向制片方提起。制片方如获至宝,买下了“Blade Runner”这个标题的所有使用权。于是,片中追杀仿生人的那些猎手,就有了Blade Runner这个头衔。当然片中的打打杀杀要么是赤手空拳,那么用热兵器,并没有谁用刀,所以,这里的blade是虚指。要是按字面来翻译,说成是刀剑上行走的人,也很符合那种九死一生的危险职业。同一个blade,在另一个故事里是指救人的刀,在这个故事里却成了杀人的刀。
另外,片中并没有长翅膀的鸟人,因此,台版翻译为什么把Blade Runner翻译成《银翼杀手》,一直是个令观众困惑的问题。一个可能是:因为世界上许多地方的警徽图案都是张开双翼的雄鹰,片中那些杀手也是警方雇员,也会随身携带警徽,所以当时的电影译者就顺手把这个标签打上去了,凑成一个听起来很酷的四字头衔。另一个可能是:因为上面提到的那部Blade Runner(A Movie)小说的第一版封面上,有一只长了翅膀的跑鞋,而电影的台版译者正好看到过这个封面画,就不管故事内容有关无关,直接把翅膀借到译名里了。
虽然有点八竿子打不着,但我个人还是蛮喜欢《银翼杀手》这个翻译的哈哈哈,有一种灰暗,冷血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