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既可以用科学理论来解释,又不能通过科学理论来解释。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粒原子,那么我们是有自己的原子特性的:原子核,运行轨迹,以及外围电子。那么,社会就是一个由所有原子构成叠加在一起的大块物质。原子在这个大块物质叠加世界里,既有独立按照自己轨迹运行的时候,又有参与别的物质反应的时候。
而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原子外围电子之间的耦合反应。你的原子属性没变,但你的电子与别的原子的电子发生了反应了。这个过程,当然不尽是美好经历,有些物质相遇,是长久而紧密的结合,那样的结合就构成一个稳态物质,在社会上就变成了好夫妻,好朋友,好家人或者好同事。有些物质的结合却是不稳态,有毒的,甚至是毁灭性的。一些原子之间的电子相触仅仅只是短暂的一瞬,然后就又各归其道,各走各路,这种短暂相遇,就仅是轨道相交,比如有人相遇就仅仅是留下一个孩子的缘分,过后互成陌路,再无交集。更惨更差的是,彼此相遇的结局不是复归陌路,而是产生毒性或者毁灭性。在物理上,化学上都有很多原本稳定无毒的物质,但两种无毒物质结合之后却会产生剧毒或者不稳定性,这样的人就是那两种物质的悲剧反应。
精通星象命理的人,要是对社会大样本进行研究的话,会发现一个很有趣并且很神奇,无法通过科学理论解释的现象。理论上,每个人都有非常适合自己命运的对象,比如什么星座与什么星座搭配最好,什么八字属相配什么八字属相和谐,但现实往往会与理论相背离,你遇上的人,都是不合的星座或者对冲的属相,对方明明是克你的星座,偏偏和你搭档成为同事,对方八字明明和你相冲,你却与对方成了夫妻恋人。而那个最适合你的星座,要么压根没在你认识的人当中出现,要么在现实中与你根本没有合作的机会。
所以,人生也好,社会也罢,从微观世界看上去,每个看起来活泼或者不活泼的原子物质,总会或多或少地参与到与其他原子物质的相遇,交换,碰撞,耦合,衰变等环节里,有些耦合成了稳定态,有些蜻蜓点水般的蹭了一下,有些碰撞出剧烈的火花,有些生成了有毒物质。但从宏观层面上俯瞰,这堆物质又似乎毫无反应,它还是一座山,一块石头,或者一滩水。
上天渴望看到奇迹,然而他们俩都很固执。
不要盯住人,要盯住事。
人与人之间长久的关系,不是你喜欢我我喜欢你、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不是说那些不好,只是那些本身就不具备可持续性,因为它们依赖的是人,而人又是极不可靠的。
真正能赋予关系可持续性的,是在一起【共事】。
一份客观存在的事业、一个共同奔赴的目标、一些需要彼此扶持的使命,这些都比寄托于一个个体变化多端的情绪喜好来得更稳妥。
共事的意思不是说一定要做同一个工作,而是在更深更本质的层面上,你们做的是同一件事,而且真心认可那件事的意义。
比如医生和护士。
医生为什么很大几率找护士?因为本质上他们做的是同一件救死扶伤的事,更容易彼此理解、接纳。
再比如党员和基督徒。很不可思议的组合吧?但不是随随便便名义上的党员和基督徒,而是真正认可他们所信奉和所追求的,本质上都是爱人和服事人,那么在一起也比较能够互相理解和扶持。
做同一件事,也可以让你们有很大几率相遇并被彼此吸引。
因为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总是少数,这就自然而然形成了某种筛选机制。你遇到ta而不是别人,因为追求精进的路是一条越来越窄的路,路上的人也少,看到彼此的几率也会更大。
所以要遇到合适的人,就要多去与那些与你价值观一致的地方,不要在违背你价值观的地方认识人。
比如被朋友拉去夜店,但你本身不是喜欢夜生活的人,就不要在夜店结识人,无论偶遇多么浪漫,也不要给自己找麻烦。
遇到可以共事的人,是极大的幸运。
而且因为你们拥有同一个信念和目的,即便不能相守,你们也是与彼此同在的。
知道在世界某一个角落,有某一个人,在做着与你同样的事,即便不能在一起生活,心里也是踏实的,也是有安慰的。
什么是走到一起?
这就是走到一起。
我知道有一个阿姨,喜欢了我爸爸很久。
在爸爸的葬礼上,阿姨哭了好久,刚开始在人堆里哭,后来走到旁边石台阶上蹲着哭。
后来,再也没见过她
我叫她敏姨。敏姨个子高高的,不瘦,有点壮,她一直喜欢我爸爸,包括爸爸跟妈妈结婚后。
妈妈跟我讲敏姨是爸爸的中学同学,敏姨家在当时好穷,家里爹爱喝酒,爸爸当时每天放学都和爷爷开三轮去卖酒,碰到敏姨出来买就多给半杯,这是商人常用的手段。或许是因为半杯酒,敏姨从那个时候开始喜欢爸爸。上学时敏姨和爸爸不是一个班,但是镇子不大,年龄相仿的孩子们都会一起玩,敏姨爱和男孩玩,所以和爸爸关系也不错,但当时只是还是朋友。后来爸爸考学念书当了大夫,在我们区医院和另一个大夫谈了朋友。敏姨看见爸爸和朋友看完电影出来,应该是心里气,跑过去握着爸爸胳膊,怎么都不撒手,成功拆散了爸爸那段刚建立起来的友谊。敏姨和爸爸谈朋友的事情不知道从哪里传起来,敏姨爸爸来找我爷爷想问爸爸的意思,爸爸讲:不喜欢她。
从那之后爸爸没在谈朋友,后来托关系到了市里的医院,再后来经姥爷介绍认识了我妈妈,然后结婚。结婚后的一个礼拜,敏姨搞到爸爸电话号,问我妈妈对他好不好,爸爸气急了,撂了电话,告诉妈妈以后这个号码打进来就挂掉。爸爸到了三十五岁才有了我,我出生之前,敏姨每年都来看爷爷,说是替自己老爹来的,老爹在家走不动,还惦记,让她来看看爷爷。妈妈怀我的那年,爷爷告诉敏姨明年不要来了。九八年奶奶去世,我第一次见敏姨,印象很模糊,只记得那个高高大大的女人一直站在爸爸身后,仿佛她才是爸爸的妻子,我问妈妈,你为什么不站到爸爸的身边去,妈妈把手指放在我嘴上,示意我不要讲话。我妈妈是什么事都全听爸爸的,她也完全放心爸爸,爸爸把任何事都考虑的周全。奶奶去世后,爸爸妈妈带着我回到了沈阳,爷爷跟着大爷去了成都,我们整个家都离开了黑龙江,爸爸和朋友们渐渐断了联系。
再次和敏姨见面是我15岁的时候,也是我生命中最低沉痛苦的时刻,爸爸的朋友凑了钱给我妈妈,谁谁谁多少钱,敏姨给了好多,当时的我认为至少应该是她积蓄的一半,妈妈从里面抽出几张,剩下的还回去了,‘都不容易的,好意心领了,谢谢她’,那次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敏姨。我知道的是她没结婚,没有小孩,也没有稳定的工作
后来妈妈说,从敏姨的那叠钱里抽出来一张,上面写了一行字:妮的衣服钱。
我们那里有个习俗,女儿出嫁时娘家要给买一身贵衣服
很久之前的习俗了
大约是爸爸妈妈年轻的时候
之前也在别的回答上写过,后来觉得这个题目更适合它,所以放上来了
~~~~~~~~~~~~~~~~~~~
2019.12.1
刚才谈起了这件事,出乎我的意料,妈妈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愤懑或排斥,而是像聊天一样平和。
“你的那个阿姨是个痴情的人喔,但是很多事情有缘无分嘛。”
“她是坏人吗?对你来说。‘’
“不算嘛,又没有做杀人放火的事。当时以为她过几年就结婚了,没想到她一个人就挺过来了。”
“你觉得那个钱上的字是敏姨的嫁妆钱吗?”
“那不记得了,但是她当年应该没赚什么钱吧。她对你还是挺好的。你要出生那年人家还给包了红包,说是论的孩子他姑,我没敢要,怕你爸爸生气。”
“那爸爸为啥不喜欢她?”
“缘分嘛,总不能随便一个就喜欢嘛。你爸学习好,自己有自己的想法。”
之后我没在接着问,聊天换了话题。
各位的评论我都一条一条认真看过了,我尊重并且认同每一个观点,也谢谢各位把故事读到了最后。
其实写这个故事的初衷并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仅仅只是单纯的记录。在我人生的前十五年生活中并没有打扰和争吵,时过九年我的生活依然和之前一样,平凡且温暖。
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你走完一生。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有很多人或事经过时间的塑造打磨就会变得没有那么尖锐了,我们其实也是一样。70年代没有微信微博,想见一个人实在太难,那通电话里的关心是她离雷池最近的一步,也是之后我们一家三口与她之间的一堵篱墙。
评论里有提到我的妈妈,她是个很温柔且乐观的人。她教会我如何待人处事,帮我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我自认为人生灰暗时能够细腻的引导我,她和爸爸是我人生的灯塔,在我乘风破浪时给予我明确的指引。
正是这样温和的她告诉我,有些事情并没有必要一定给它盖上坏的印章。当年那个二十多岁的姑娘,硬着头皮做了最后一搏。现在回想起来,那通电话是她唯一后悔的一件事吧,但是已经发生的事我们就让它留在回忆里吧。
写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鼓吹爱情或批判底线,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
只要是在道德范围内的
我都举双手赞同
也希望大家都可以爱有所得
补习班:
上课了,上课了。
老师巴拉巴拉讲课。
下面认真听讲的,吵的,闹的,听睡着的。
然后就没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