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湖南2020年新出定向选调生公告?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回答我放在了最下面。

更新15:

很多人一直问我湖南选调生怎么样。成年人吗。自然明白做选择都有风险的。我提前把我所知道的告诉大家。让大家心里有个底吧。

1.收入风险。湖南这里,收入极化非常严重。整体上是北高南低,东富西贫。但话也不能说的太绝对,比如东边的湘潭那边债务风险很严重,要债务重整,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动了吧?(经湘潭朋友告知,能发得动,只是会拖。)比如长沙的绩效,肯定是超过张家界一大大截的(张家界债务也非常严重)。选调生有笔安家费,说是统一发,有的地方可以立刻就发,有的地方现在拖着也不发。中组部有笔针对选调生的经费,有的地方落实政策,把钱给你,有的地方甚至都不知道有这回事。你选择在哪里,决定你头俩年的遭遇。

2.培养风险。选调生说是组织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但是全省各市县的政治生态、zzb水平可就一言难尽了。有的确实按照政策对选调生进行了相应的培养、培训。有的可能阳奉阴违把你撂在乡镇两年不闻不问。有的希望你去当鲶鱼,卷活全局。有的把你视为眼中钉,认为你破坏了格局,挤占了资源。乡镇也一样,有的把你当牛马使,榨干你俩年。有的把你当螺丝,哪里需要去哪里。有的把你当接班人,注重对你的平衡培养。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没必要隐瞒的。所以,你被分在哪里,两年后的格局可能真不一样。

3.堕落风险。这就是前面的结合了。当你得知其他乡镇的选调生伙伴做出事业而你因各种资源受限而无所事事时,你的心情如何呢?当你得知其他乡镇选调生吃香喝辣而你连工资都发不出时,你的心情如何呢?当你得知一个省里市里一个针对选调生政策出台别的县市迅速落实而你的县市按下不表时,你的心情如何呢?你会躺平吗?当你在基层面对一次次诱惑,不假思索的接过一包包烟和槟榔,接受外人的宴请,终于变得和书记镇长一样,吃的脸庞浮肿时,你会想起当初清秀的你?你会堕落吗?

所以一定要正初心。报考选调生的初心是什么?是为了升官发财?是为了社会地位?是为了躺平?还不是在求平稳的同时追求仅存的那么点理想。

所以一定要少抱怨牢骚。客观原因确实无法改变。湖南这边政策确实很多不足。很多地方的政治生态确实很差,zzb确实水平不行。但那又怎么样?路明明是你自己选的啊?

所以一定要乐观生活。无论遇到什么绝境,一定要保持乐观心态。和几个选调生聊天,都很悲观。我就说。多看书,多沉淀,多培养兴趣。

所以一定要事业身体兼顾。基层做事,讲究的就是灵活,你是选调生,不是老妈子,该拒绝的事情自然可以拒绝。多注意身体,很多选调生,包括前期的我是经常熬夜加班。但是熬坏了身体,又能得到什么?

更新14:

要提拔我做副科实职领导干部了。。。

我一下子由低级打工仔变成了高级打工仔。。。

做的事情还是和原来一毛一样

更新13:

1.为什么按照大学生村官管理?

答:中组部《组工通讯》2020第41期,《关于选调生到村任职、按大学生村官管理有关问题的答复》。明确选调生到村要“三不准三不得”。并且选调生到村任职有专项补助经费。

2.为什么基层锻炼改成三年了?

我个人猜测:

1.两年确实短。有些选调生,两年时间,半年在培训,半年被上级借调,半年时间在去借调和培训的路上,哪有时间在基层,根本达不成锻炼的效果。

2.缓解编制不够的情况。选调生数量年年在上升。要兑现回省直市直诺言,就得拿出好些编制。编制就那么多,一部分还需要用于遴选。改成三年可以有效缓解。

在基层三年不是坏事。17年那批在基层三年的,混的都更成熟了。

3.为什么限制遴选了?

中组部《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2021年9月17日实行)。

第七条省级机关和市(地)级机关公开遴选,原则上面向本辖区内下级机关(含相应层级中央机关直属机构)公务员进行。因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等需要面向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进行的,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当事先与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沟通。

举个例子,你是衡阳县的普通选调生,你只能参加衡阳地区的遴选,湖南省直遴选和中央遴选。再也不能参加长沙市直遴选了。所以报考第一选择一定要慎重,别指望报长沙外市曲线救国回长沙了。

这里有个邪念,双一流学校学生报考长沙乡镇 。将来是可以参加长沙市直遴选的。而且双一流学生肯定比普通学校有竞争力。毕竟组织部自己都说了,

乡镇选调对象鼓励“双一流”高校应届毕业生报考。

个人感觉今年长沙乡镇会爆炸。

另外,中组部《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2021年9月17日实行)。

第十二条报名参加公开遴选的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三)一般应当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四)一般应当在本级机关工作2年以上,年度考核没有基本称职以下等次;

小弟给各位大佬翻译一下,

乡镇岗,参加省直市直(本市内)遴选时间得两年了。

市直岗,参加省直遴选时间得四年了。

所以五年服务期都是小意思。考进来了,基本上都是服务湖南一辈子的。最怕人的是遴选。一个人被限制了上升渠道,最可悲。再次劝阻,外省的,选择长沙以外的,还是乡镇的,请慎重。

更新12:

教育部怎么还不更新新一轮双一流名单呢?以湖南为例,湘潭大学这轮估计能进双一流。老是不公布,对考生伤害大啊。

更新11:

没想到我在基层也工作一年了。这一年心态发生了无与伦比的变化。真是印证了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

今天湖南省2022年选调生的招考公告也出来了。哈哈哈。没想到两年都过去了。。。

hunanpea.com/Article/0c

大略看了一下。最大的变化就是

1.时间更长了

最具体的表现就是

“选调到省直、市州直机关的,先在乡镇(街道)锻炼3年(含试用期),其中到村任职不少于1年。”

这一表述反应了时间上的变化。可能是影响今年报考人数的最大公约数。

“选调生录用后,在湖南最低服务期限为5 年(含试用期),5年内原则上不得调到湖南省之外工作。”

开始有服务期了,不能参加省外遴选了。

2.“土”味更十足了

“选调生录用后,统一安排到乡、村锻炼。在村任职期间,履行大学生村官的职责,按大学生村官管理。”

这一表述反应了地位的相应变化。大学生村官取消后,终于有后继军了。

“其中,省直、市州直机关选调对象为“双一流”高校应届毕业生,乡镇选调对象鼓励“双一流”高校应届毕业生报考。”

双一流鼓励你考乡镇岗了。

“鼓励省直、市州直机关的选调生锻炼期满后留在县、乡基层工作,对志愿留在基层的,组织部门将重点管理、跟踪培养。”

开始鼓励大家留在基层了。

哎。太忙了。有空再和大家分析一下动机。

更新1:(陆续回答一些问题和一些自己所思所想)

1组织部已经在官网更新名单了。想看哪些学校被组织部青睐的可以看看。

做了一张图,仅统计五人以上进公示的学校。感谢大佬提供数据。

主力仍然是本省的中南湖大,隔壁的武大华科。人大和华南理工人多是因为组织部去了这两个学校宣讲。

清北共15人,人大13人。是当之无愧你想来组织部就要的人。

名单没有公布哪些是省直,哪些是市直,所以不好做进一步分析。但可以预计,清北人基本上全去了省直、长沙市直。

2今年因为疫情湖南拖沓加上江浙粤沪京津捞人,很多人放弃了。所以今年捡漏机会多。总招600实际录了520,入职前估计还要溜一批。明年竞争是个什么样子,不清楚。可以说,我今年能进省直,算是个幸运儿。

所以别问我你能去哪这种问题,完全在于在于自己梭哈。学校不算好去省直的今年也有,学校还行被调剂到偏远市直的也有。钥匙在组织部手里,也在我们手里,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和冲。

3很多人问量化加分项。总结了一下,大概如下:

国家奖学金(励志据说也算),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这种综合性竞赛,

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这种优秀xx类别的,级别越高,加的越高。

本科研究生的都算,研究生本科不好的也别怕,加的一样的,组织部只看有没有证,不看什么学校的(独立学院除外)。

今年政策更新,已作废。

更新2

这几天在省委党校培训。得到以下讯息:

1.以后不会再有普通选调生单招,湖南的所有选调生考试合并。分为定向市直省直类和乡镇类。

2.从今年开始,所有定向类(回市直省直)一律分配到偏远地区乡镇。乡镇类选调生可以向主城区、城关镇的岗位倾斜。

3.从今年开始,严格落实中组部驻村的要求。定向第一年不再安排乡镇职务,全部到村部就职工作,有条件的选入村班子成员。第二年开始在镇机关工作。

4.又跑了一批,最后实录不到480人。


更新3

湖南21年选调生招考公告已经出来了。

今年省直招一百人哦。

公告这个星期会挂在湖南省人事考试网上。

今年的量化政策变动有点儿大。

最近比较忙。晚些时候出一个政策解读。


更新4

大家好。周五了。忙碌了一周。终于有空给大家讲一下今年的选调生政策的变与不变。

1.政策的延续性。

如我在更新2所言。

首先是湖南选调生政策基本上和去年保持一致。定向选调生还是面向全体双一流(整体建设和学科),还是全体双一流可以“分蛋糕”,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显示了湖南不拘一格选人的好政策。双一流学科高校的同学可以抓住机遇。今年名额更加偏向乡镇岗,显示了湖南省委向基层选派更多青年才俊的决心。与此同时,乡镇岗(原普选)的要求提升,不再让独立学院参加。

其次是考试方式基本上保持了一致。考试内容可预见和去年一样。就是行测申论一张卷子。卷子不会很难,比国考简单很多。认真准备国考,想必也不会很差。至于考试地点今年多了十几所学校可以直接在本校考试。说明省组干规处这半年没少和各大名校就业部门沟通走访宣讲。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
(组织部间接透露了船票学校)

其他的得去长沙。。。有人吐槽为啥不像去年设置五个考区。一个原因可能是疫情原因各大学校禁校所致。长沙考点大概率在湖大中南,毕竟没围墙。。。但还是要吐槽一下,现在教育部都要求各地开放校园。各种国考省考也是有用的各地校园。组织部都已经和这十几所学校商量好了学生可以自己在学校考,为啥不让其他同城的没设考点学校的学生也能就地参与?为啥让他们从全国各地涌入长沙?这样是不是增加了长沙的疫情传播风险?

让同城学生定在一个学校考试这样既能降低成本也能提高效率。还方便考生。我要是在湖北江西的学校还好,不远。举个极端例子,我是新疆的学生,去年我跑去西安考点。今年我得跑去长沙。。。这得多远。。。

到底是疫情考量还是。。。?

其中角力不得而知。大方向觉得还行,但细细想来总觉得有失偏颇。有点感觉不欢迎这十几所以外的学校学生来湖南似的。

这14所高校的考生可在校本部参加笔试,也可以到长沙市参加笔试,到长沙参加笔试的,请在报名推荐表上的“考试地点”栏内注明“长沙”。其余高校考生统一到长沙市参加笔试。

尤其是这句话。太踏马冷冰冰了。

2.回应了考生的所有吐槽

首先,效率上今年会得到很大提升。往年都定选是省组干部规划处自己去干,特别是今年,普选定选合并,人数一下扩大了2倍。省组干规处忙不过来了,所以效率很低,时间冗长无比。2021年的省组只负责全体笔试和省直岗位招聘,量化面试考察其他交由市州负责。具体的大家不用担心各市州的一些“猫腻”,基本上是市州轮着互相考评。

其次,“公平性”会得到很大保障。如我前文所吐槽,而今年量化部分得到了巨大的改进。

(1)学生干部不再纳入量化加分范畴,只作为报名的一个门槛;

二、资格条件
学生干部职务以公告规定的为准。公告外的,不在此列。
高校下辖的二级学院如再下设系,其系学生会、团总支学生干部职务,不在公告范围之内。
军事院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团委的学生干部职务名称比照其他高校,大队团总支、学生会等同于其他高校学院团委、学生会,区队等同于班级。
具有参军入伍经历的,须符合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有关规定。否则,不符合资格条件。
七、量化加分
对考生在本科、硕士、博士就读高校(不含独立学院)获得的省级(不含校级)及以上奖励荣誉进行量化加分,最高加10分。

但是预计学生干部职务在深度谈话(面试)、考察期间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2)只承认省级奖项以上的加分项目,并且更新了可加分奖项清单,更加清晰了然;

量化加分的奖励荣誉为:
1. 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和年度人物提名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和自强之星;
2. 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共产党员;
3. 国家奖学金;
4.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赛一、二、三等奖,“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赛金、银、铜奖;
5.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一、二、三等奖,“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金、银、铜奖。

预计大部分人0分入账。大部分人起跑线相同。重点会更加落在笔试、面试上。

(3)量化独立体系,直接以十分总分加在综合分上,改变了去年百分制占比20%的奇妙现象。省组干规处应该有专门监控舆情的人员,而改进显示了他们重视舆情不断改进的良好作风。所以同学们,湖南还是很靠谱的!选它!

然后,对于专业不做要求了。只是说了一句

“报考省直、市州直机关的,须为“双一流”高校应届毕业生,优先选调经济、金融、法学、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城乡规划、财会审计、农林水利等专业应届毕业生。”

这句话传达出两个信息,第一,乡镇岗不再限制专业。第二,省直市直也不再限制专业,只是优先某些专业。优先两个字你自己细品。对于这种选拔性考试而言,分数相同专业才作为优先的理由。想想去年很多人因为专业不符合被淘汰了,甚是可惜。

最后,过程也预期会变得更加透明。你看目前,各市州省直报名人数都进行了公开,并且按时更新。这在过去都是没有的哈。可以预期未来的每个环节都会得到更加合理透明的体验。

3.但是带来的变化也需要重视。

(1)对于省直的来说,

省直招录为什么人数增加了?

首先,计划数和最终录取数是两码事。

其次,拿出一百人省直方案,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特别是在今年几个选调考试都撞车的情况下,显得额外有竞争、诱惑力。可以有效吸引公告所提到的那十几所学校学生的广泛参与。扩大湖南选调生招考在这十几所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加“源头建设”的质量。

最后,报考省直的也要打个预防针。省直并不是什么特别高大上的地方。省委省政府有多少个部门,厅局,机关。。。并不是两年以后所有人都能分到组宣省委办政府办这种高大上的部门的。据反馈,去冷衙门的人也不少。特别是湖南的定选并不是先定岗再基层的。而是两年后综合考量。那就说来话长了。。。另外,省直的待遇也不是特别好,去省直的无非是涂个高大上的表象前途。

所以报考省直之前。我劝你慎重。能不能上是一码事,上了以后后不后悔也是一码事。

(2)对于长沙市直的来说

长沙市直为什么减少了,很简单。编制不够了。

长沙的好处就是作为省会,收入最好。在全国二线城市,房价不算高的地方,生活,很惬意。

前两年,去下面锻炼,星沙别说了,那是十强的。望浏宁再偏也不算差。都是过千亿的县区。

长沙的乡镇到手据说也是全省最高的地方。

但是高收益与高风险也是并存的。长沙市直今年缩招,预计报录比会超过省直,但是不代表竞争比省直大。

以上,省直、长沙,建议对自己笔试有信心上70的、拿过省级以上奖励的、学校自认为还挺不错的去报考。因为去年省直真的是挑学校的,研究生一样就看第一学历。长沙如果今年竞争也很激烈,估计也会效法。。。

(3)对于其他市州报考的人来说

笔试、面试变得无比重要。甚至也可以说得笔试者得天下。

量化不重要了吗??至少报考其他市直的大部分人不能满足所谓省委组织部定义的省级以上奖励(没有瞧不起各位的意思)

里面我觉得最好拿的就是挑战杯省赛和国家奖学金这种了(因为我拿过。。。)。其他的在我们学校下面学院拿这种奖的都是个位数或者直接零头了吧。所以预计其他市州大部分人的量化加分为0。

所以在其他市州不会太看重学校次位的情况下,各位的笔试面试显得格外重要。如果你恰好又有量化加分。那么恭喜你,稳了。

4.选调的时间“撞车”

学长,20日是XX省选调生招考,撞车了。我该怎么选择?

这种问题我这几天都听的耳朵烦了。

都是成年人了,如果这种人生大事都整天还问别人。那。。。

我就给个小引导,是不是想建设湖南,是不是励志去基层服务,能忍受孤独寂寞吗,工资低能受得了吗?

每天问自己几句,问烦了你就知道自己的选择了。

更新5

很多人问我省直能不能回去。请看下面一个新闻。

今年,共有84名选调生基层锻炼期满,其中硕士56人,本科28人,担任乡镇正职的1人,乡镇副职的51人。这批选调生中83人安排到全省42个省直单位工作,其中一名选调生主动申请留在基层。

这句话两个信息,

1.湖南对选调生很重视,提拔很快。

2.知乎其他答案中所谓的湖南定选回不去,选而不调是以讹传讹。


更新6

有一些很没头脑的问题就别问我了。本人拒绝回答,比如:

1.2021年公告里已经明确的问题;

2.上文已经说了的问题;

3.自己基本条件什么都不说上来就我能去哪我该去哪的问题。

问这些问题只能说明你压根没诚意,对不起你在名校读的那么多年。还有,你自己想去哪里?能去哪里。自己没点数吗?没数你还考干嘛呢?


更新7

重大利好!

广东选调生招考和湖南选调生招考时间撞车啦!

为啥说是重大利好呢?比起江苏山东而言,广东是湖南最重要的分流省份。且广东选调的报名门槛不高,对量化无要求。珠三角地区待遇极好。所以更多人会把广东作为第一目标。


更新8

最近遇到了很多烦心事,基层事情吗,当然啦也都是小事儿。你问我过的好吗。

其实我想说过的并不好。

相比于刚进来时的意气风发,新鲜感已经不复存在。苦闷烦躁充斥了我近两个月的生活,一种悄无声息的落差也在我心中持续酝酿。这种苦涩难以言说。基层,是真踏马的苦。

和几个好友聊了聊天,有时候羡慕他们可以在城市自由自在的穿梭。羡慕班上的同学们纷纷找到了爱情在近期结婚。自己也许比他们多的,就是可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和另外一个选调朋友聊了聊,他发现他的处境更惨。整日吸着雾霾,就着浊水,也许连我这样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惬意都没有罢!

对了,开始发工资了。不敢透露,怕暴露自己坐标,只能说很低 还是长沙最棒啦哈哈哈哈

更新9

2021选调生拟录用公告已经出来了,大家自行去湖南人事考试网上查看。

今年公告800,拟录用799(虽然最后还会溜一些,但和去年相比,已经说明一个问题和趋势,那就是湖南选调生招考也迈入了“卷”时代。

在疫情还未消弭的2021,体制内无疑成为最优良的避风港,而选调生成为进入体制最容易和向上升跃最快的方式。

以本年初开始的换届而言,以本人所在的地区为例,大批90后走上科级干部领导岗位,不乏很多优秀的选调生。

选调生正在走上湖南的政治舞台,但是红利还能维持多久,不得而知。今年大换届,既得利益者无疑是幸运的。青黄不接的档子已经补上,后来者,越来越多的后来者难免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我们拭目以待。


更新10

今天应该是21级选调生下乡的日子。也是我到乡镇九个月的日子。

吐槽一下省委组织部。政策年年变。听说今年长沙安排了近七十人。原因不详,但我猜大概是怕跑路吧,把种子选手安排在长沙。

这我心里还是不爽的,八个月最大的感受就是,长沙和其他。长沙的两年和其他的两年各个维度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光工资差距,就损失一大笔钱。更不要说长沙对选调生的各种培养措施,我都是羡慕的。

最近有点浮躁,对未来有点迷茫。到了这里九个月了,组织没有任何关怀,一度让我怀疑选调生于我的意义。我现在就是个普通的乡镇公务员。处境可能要比乡镇公务员还要惨一点。各种活都压给了我,责任很大。也不自在,因为选调生的标签,撂担子就会被扣帽子,所以很累。

自己变成了机械的人,只知道干活,视野眼界全无。没有列席过一次党政会,没有被书记一对一培养,没有县领导联点,有的只是自己的一点点坚持,你是选调生,你是要回省直的。

我在基层,我学到了啥?九个月的生涯愈发让我想离开基层。没有话语权的基层生活,是很苦闷的。可是,我回了省直,我能做啥?


原回答:


2020年湖南定向选调生参加者,某北方985硕(本科武汉某211),已录省直。

1.笔试很公正。占比30%。首先笔试这就是靠运气+平时训练的。我第一次裸考没特意训练过,但是运气好一点,试卷不难,考了将近70,分不高,但是进面了。

2.面试很公正。占比50%。然后就是面试,因为局部又爆发了疫情,在五个月后,湖南终于下定决心搞线上面试(真够拖的)。虽然面试题目比较狗血,比如第一题就问你是什么学校的之类的,但是最后分数出来还是不高。很多211的90多,985的照样也有80多,比如我,刚刚80露头。

3.量化很公正。今年特意多了一个量化环节,占比20%。就是比任职、荣誉。本来我以为985会在这上面会有优势,结果发现所有学校加的分是一样的。比如985的和某211的某个相同名字的奖,相同名字的任职,含金量肯定不一样,但是组织部认定加分是一样的。比如我们学校,优秀团员,一个学校就一百人左右,但是我听到某211优秀团员一两千人左右我眼睛都掉下来了。但是没办法,规则就是规则。这个环节很多211优秀的学子可以加很多分,超过985不是梦。

4.过程很迷惑。整个过程,可以看出组织部没有什么倾向性,也很公正的样子,但是过程一直不公开、不透明,组织部也很少和学校、考生沟通,造成各种谣言满天飞。而且组织部很拖沓,1月考试,二月出笔试成绩,七月中旬面试?八月底考察,九月中旬体检。现在十月中旬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在等组织部的入职安排,但是也没任何人来联系我们。

5.递补、调剂什么鬼。可以充分感觉湖南的不自信,整个过程一直在递补,在递补,在递补,无时无刻不在递补,笔试完了整递补,面试前整递补,考察前整递补,体检前还要递补。。。递补按照什么原则来?也不说清楚。加了一个QQ群,有人说学校好,就会递补;有人说主要看分数。但是我们学校(不算差的985)的兄弟最后也没被递补进去啊。再说调剂,出面试名单的时候说省直1:10,人心惶惶让我们调剂。下面报市直的又说凭什么你们省直的可以调剂我们不行,挤占我们名额。我们也不想啊。鬼晓得为什么你们市直是1:3我们是1:10啊。

6.考察很佛系。一开始让我们填一张表,表上四个老师,十个学生,你知道吗,居然让我们填问卷星??但是因为疫情和暑假八月份,老师、学生根本不可能都在学校。又和我们说,不是表上的也可以。。。。我学校因为在北方,疫情防控很严格。考察组根本进不了我们学校,最后又说视频也不是不行。天呐,都没预案的吗。反正,这是我遇见的最佛系的一次考察。

总而言之,这次洗礼真让我成长不少,还好结果还算满意。回到正题,这是湖南第一次面向所有双一流开放定向选调。真的是很难得的一次机会。至少985没在这上面占多大的便宜。只要是双一流,都可以去“分蛋糕”。甚至,有211本科进了省直、某刚划入双一流学科的原双非学校的学生进了心仪的市直的例子。这在其他省的定向都没这样的机会(比如四川、湖北定向只针对985和本省拔尖211)。所以21年如果还是这样的政策,强烈建议双一流学科的可以试一试。大家一起建设大弗南。

至于以后怎么样,我还不知道,现在都还在等公示、入职。等入职了,再回答大家的问题。




  

相关话题

  江苏名校优生选调的苏州岗位如何分配?何时知道分配结果? 
  如何看待山东2021定向选调生公告? 
  县直的公务员和乡镇的选调生哪个好? 
  公务员这条路我走不通了吗? 
  定向选调考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地级市值得去吗? 
  女儿想辞职选调生 我该同意吗? 
  浙江定向选调生和浦发总行科技部如何选择? 
  在省厅做公务员是种什么体验? 
  如何看待湖南2020年新出定向选调生公告? 
  税务局的公务员和人民政府的公务员哪一个前景好?两个单位间的区别有哪些? 

前一个讨论
我起诉离婚四次了,法院还不判离婚,该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如何理解带有两倍或三倍杠杆的 ETF 基金?





© 2024-06-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