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RN舰艇都会被转交给RIN和之后的IN,但是在游戏里往往不体现这一点。
由于抱上了小樱帝国的大腿,印度在帝国时期“印巴孟缅-印度帝国”的框架下过的实际上滋润的多。第二次大战结束时,事实上RIN的规模比起在战争中已经倾家荡产的蒋公海军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尽管46年爆发了兵变恶化了印军在帝国的形象,这个差距仍然随着印度一步步走向独立,RN开始加大力度增援新生的印度海军而有增无减。
举一个小栗子:
阿基里斯号最终的归宿就是“德里”号。
然而半人马从来都没有送去过印度。印度获得的是赫丘力号和竞技神。
RIN和IN,PN的足迹非常广泛,远至地中海。他们在战争中同样作为帝国成员贡献了力量。然而究其本质而言,因为印军的人员短缺,尤其是技术人员(印度人口≠愿意为帝国而战的可靠兵员),大多数RIN的舰艇都是轻护舰以下的ML,MGB,MTB之流。就帝国小型舰队的总量而言(数以千计),其规模可能对不起印度的国家地位和体量,但是仍然,他们现在得到的关注(在印度和英联邦国家之外,显而易见)更加缥缈。
IN担负的是传统的“苏伊士以东”广袤的印度洋防卫任务。这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无论新加坡要塞如何固若金汤,战前RN对IJN有多少优势,在1942年上的印度洋掠袭时,经过了挪威灾难,损失了半沓航母和主力舰的帝国舰队都只能靠运气和讽刺性的“天命”幸存。而印度面临的情况与之类似:帝国联邦化和去殖民化以后,西半部分的CAD和UK对印度洋越来越不可能进行决定性的投入,而AUS和NZ,这两个离心化更不明显的国家显然在联邦防卫系统里有高得多的重要性。失去了直接干预建设新加坡一线的机会,香港回归之后的印度只能在印度洋中与可能出现的强敌对抗:印尼,俄国···和我们。
IN自视为古印度水上武装和RN远东舰队的精神传人,跨过曼德勒以东的海峡,远望古老的泰国和中国,看分舰队在夕阳下下锚··· ···尽管去对印度抱有偏见,也无疑必须对他们抱有戒备,但是印度文化在一次次融合中堪称熠熠生辉。对于游戏而言,实际上是很好的卖点。
Come you back to Mandalay,
Where the old Flotilla lay:
Can't you 'ear their paddles chunkin' from Rangoon to Mandalay?
On the road to Mandalay,
Where the flyin'-fishes play,
An' the dawn comes up like thunder outer China 'crost the Bay!
不过当代舰娘类游戏(R和B,不包括C)对英联邦舰艇背景知识不到日舰的百分之一或者美舰的五十分之一,许多优秀的战役毫无提及,许多有趣的故事也不会去讲,还有不少常见的误区踩进去。这倒也是正常,就市场份额而言,没人希望关注一个早已逝去的,远在天边,除了大学和演员没什么特点,又学不来正统茶道的小岛和他的帝国。(仔细一想还有堵车和官僚主义)
印度风评被害.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