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
我觉得结尾并不是走过场。沈腾特别轻松自然的说出来“给你留着位置,p上去”,就说明他和他的上级没少干这事,否则肯定是请示的语气。
我理解的结尾的意思是上级比沈腾做的更严重,而群众举报的只是底层官员沈腾,因此他作为替罪羊被领导抛弃了罢了。出事了,下级背锅就完事了。
好作品。即使被阉了,也好到无与伦比。
看完这个小品,有三个感叹:
1、沈腾演技真好啊,好到令人感到恐怖;
2、这种题材这种演绎这种现实贴合度也被春晚允许了?那还真的挺值得玩味;
3、正值武汉爆发新肺炎危机,这时机撞得的确很真实了。
从前面的差点千篇一律的上下属之间的对话发展到后面沈腾快出场的时候,节奏起来得挺自然挺顺利,慢热却又急促。后来走向慢慢激烈起来了,马丽那句“词穷”让这场《走过场》变得尖锐、响烈、粗犷,而沈腾前后两次演戏以及最后的被“弃车保帅”也都非常顺畅光滑。戏很明显是有被改过的痕迹,但也正是因为敏感而被凝缩得更加简练尖锐,没有多余的心理活动和无谓的反转,也没有对时事的枯燥附会,更没有脱离主题矫饰不自然的笑点来转移观众注意力。
我想,这最后的戛然而止应该不是沈腾团队最开始的设计想法,但这种呈现最终也反而只是加强了作品的戏剧张力。
那么,这是不是上面大战略的一部分?
其实我挺奇怪,有些人为什么会认为沈腾能因为这种题材而被封杀?都能上春晚让他演出来了,能允许十四亿国人和数不尽的华侨华裔各种外国人在如此特殊时期看到沈腾这样的特殊演绎,还谈个锤子封杀不封杀呢。
这样的呈现对于任何一方的人都真的太需要勇气了。
沈腾好样的!马丽好样的!开心麻花好样的!以及,如果这种安排真是有运筹帷幄的深远思考的话,真的是一种出于勇气和责任感的安排——
2020,中国也一定是好样的。
虽然来迟了,但因为大家都在夸沈腾的表演,很少有人提他作为导演,所以想放上这张图,还是来了。
如何评价?在我这里是:
导演沈腾牛逼!演员沈腾牛逼!
很多人第一遍看完都会觉得这个小品好短啊,事实也是如此,如我所想,像2017年春晚他的节目一样,这次他的时长也被压缩了。
↓
对于传统段子相声来说,这几分钟靠删包袱还是容易的,但小品由于节奏和完整性,匀一点时间都很难,这就很考验导演和演员的能力。所幸沈腾和带的几个信任的开心麻花演员,是真正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第二次压缩节目,比上一次更为成熟。
删掉了一点小细节,可能还加快了整体的节奏,但没有2017年那次节奏稍微有点被打乱的情况出现。不过根据彩排观众的说法,小品结局基本是没有变动的。意味着沈腾从最开始给这个小品安排的结局就是一个干脆有力的结束,无意义正能量煽情?在他这里不存在。
说回内容,这个小品除了都是真实新闻改编之外,更妙的是结构,即普通观众都能看出来的反转:
基层手下和上一任主任的形式主义被马主任否定,马主任批评完了转头就是另一种形式主义,郝科长厉声斥责马主任的形式主义,转瞬自己却演绎了更为华丽的形式主义。
厉害就厉害在结尾,郝科长给以魏翔声音出演的更高层领导点头哈腰报备的时候,高层领导义正言辞地给了他的不正作风一记重击,郝科长落马留在故事后,闹剧收场。
但事实上,从郝科长为上级办这档子事的熟练程度来看,这位高层才是最大的形式主义贯彻者,但最终被处置的,从来是郝建这样替罪羔羊的中层。
这一出上行下效,不知在现实中上演过多少次,和马主任反复说的那句台词“肩带肘,肘带腕,腕带手”一脉相承。同样的话也可以用来形容这个小品的结构。
可能观众第一次看反应不过来,但细想就会觉得,尺度在这个舞台的极限边缘,虽然因为不可抗力稍显仓促,也极尽讽刺之力。
我文笔不行,只能说得出“沈腾牛逼”。
保留了郝建性格的小动作,但升官后更有气场,能瞬间切换领导风范的演员沈腾牛逼。
不使用网络段子、热词和热梗,永远都在创造的,勇于打破边界的导演沈腾更牛逼。
(关于2017年沈腾的小品压缩时长可以参考https://www.zhihu.com/answer/143733350(←你怎么还给自己宣传啦!
(对了,沈腾的音乐审美也很好,郝科长进门仙女跑的bgm是电影出埃及记的主题曲The Exodus Song,版本众多,也名This land is mine)
不得不说,徐峥是中国最没创意的导演。
首先依旧沿用囧这个字,继续拍电影,国内徐峥属于首例,而谁又能记得,人在囧途的导演并不是徐峥,而是香港导演叶伟民,而这位香港导演也没想到,自己当初拍脑子一热的电影,竟然在后来被一直沿用下去,在徐峥的导演下,获得了12.67亿票房。让演员徐峥蜕化成导演徐峥,并且一跃步入了亿元票房俱乐部。
但,我们回过头来想想,不管是人在囧途还是如今的囧妈,剧情与人设是否雷同。
同样的商业精英,同样的中年危机,同样的要孩子核心,同样有个把男主折腾到崩溃的男二或者女二。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一看到冯巩,就知道对方会说我想死你了,看到蔡明就会联想到恶毒老太太。
一个系列电影拍的没有任何新意,甚至让人摸不到头脑,为什么一定要坐六天六夜的火车到俄罗斯,为什么当妈的控制欲那么强,为什么儿媳妇会毅然决然的要离婚。全部没交代。
很多情节极其牵强,这种问题从泰囧就已经出现了,而且一直沿用至今,而且老梗不停的玩,手机一定掉水里,绝对没信号,走错房间被打,男主一定是科技研发者,但绝不说明研发什么。
2020年了,徐峥的电影如同那个囧字一样过时。且很多创意,还都是人在囧途玩剩下的。
徐峥给人的感觉就是中年版的郭敬明,他把自己的精明隐藏了起来,用自己的一招鲜经验加以包装,最后再加点烂鸡汤,炖巴炖巴端到大家面前。
你喝第一口会觉得是那个味道,出门还在想第一次喝它时候的感觉,时间一久,你会幡然悔悟,“呀,这老小子怕不是骗我钱吧!”
没错,他应该也明白,囧这个系列,到囧妈也就到头了,再也不会有什么新意了。
如果放在春节档,肯定能收割一波压岁钱,但谁曾想到今年肺炎闹得人心惶惶,所有贺岁档均已下架,公共区域全部关闭。
但徐峥就是运气好,这一点从泰囧开始就凸显出来,当初泰囧为啥高票房,真是得益于同行的衬托,同期上映的不是苦大仇深就是发人深省,唯有一部泰囧脱颖而出,在大家报复性观影中,它夺得了当年票房冠军。
这次也是,在春节档全面撤退的情况下,竟然版权卖给了今日头条,既不用被大家吐槽江郎才尽,也不用担心票房,估计这片真上映,连6亿都达不到,大门不出,就赚得盆满钵满。
除了说徐峥是当代锦鲤,实在找不出别的形容词。
至于为什么选择网络平台,实话实说,这一点倒是不怨,看过电影的均知道,这基本上是个网大,甚至还到不了我和我的祖国中的质感。
但谁让人家免费,要饭还嫌饭馊可要不得,毕竟我国人民薅羊毛还薅不过来。
大过年的,看个乐得了,谁让我们不能出门呢?
在《奇葩说》《圆桌派》《十三邀》等这类节目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甚至,在电视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更甚,在电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想想上面三个问题,就知道您的问题的答案,就是两个字,不会!
那些节目又不是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甚至,就是孔子本人,也达不到这个效果。更别说几个节目。
提升思想,提升认知的方式有很多种,看电视节目,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高效,最难以替代的途径。
比如,读书。
比如,求学。
比如,行万里路。
实践出真知。
思辨出真知。
电视节目出真知?这个,存疑吧。
所以,认真读一本好书,认真听一堂名校的网课,不见得比看一群人在节目里聊天收获少。
错过那些节目,无需太过焦虑。
把那些节目的作用看得过于巨大,反而会降低自己的思维深度和认知能力。
因为,真知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思辨,来源于探索,倒很少来自别人的价值观输出。
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哦?毛熊和鹰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要成真了?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