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日本在近代以前,就是个穷山恶水、物资极度贫乏的蛮夷小邦。
即使是贵族、诸侯(大名)们的一日三餐,也只有小鱼干,腌萝卜,酱菜,梅子,海苔,和大米饭、汤泡饭等等,还因此发明了寿司(梅子腌饭团),茶泡饭等独特食物。
虽说日本是四面环海的岛国,然而其古代的捕鱼和保鲜技术都十分低下,(一直到近代化以后,才能靠捕杀鲸鱼补充蛋白质。)
鲜鱼不易保存,容易变质,统治大半个日本的织田信长,就因此痛责其部下明智光秀,间接导致影响了日本数百年历史的“本能寺之变”。
统治日本关东地区的诸侯北条氏政,只因为用酱汤泡饭时,多放了一勺调料,就被他的父亲叹息:「北条氏要灭亡了。」
要知道,日本关东平原的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 疆域已经相当于如宋国、郑国这样的春秋中等国家了。如果是任何一个正常的古代国家,一个统治地域不小的贵族领主,吃汤泡饭……哪怕就算多加十碗汤,又算什么?
这居然也值得当成事来说?这也值得特意记挂于心?这也值得父亲用来教训儿子?哪怕是千年之前的中国春秋小国的国君,也不至于这么寒碜,大块的熊掌管够,大口的鱼汤乌龟汤随便喝。
至于天妇罗(炸面糊,包裹鱼虾)、生鱼片,对日本贵族们而言,更是难得才能吃到的顶级美食。
江户幕府的建立者,德川家康除掉心腹大患丰臣氏,统一日本之后,终于可以惬意地大吃天妇罗,因为活到70多岁,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油腻食物,肠胃受不了挂了。
他的子孙、德川幕府的将军们从此引以为戒,谁也不敢再品尝美食,甚至当成了其重要的祖训。于是上行下效下,人人都只好守着贫乏的食谱了。
至于被幕府、诸侯、贵族、武士们,敲骨嗜髓盘剥到极致的平民,更是只有野菜、杂食可以勉强裹腹。因此,「吃一碗白米饭」带来的幸福感,对米饭的偏执喜爱,成了一代代日本人最大的偏执,即使到物资丰富的现代,依旧保留在其民族记忆中。
至于中国观众看日本古装剧,会讶异于即使是日本贵族的饮食如此贫乏,只因为我们太习惯于用“天朝上国”的本能去类比他国了。
殊不知在近代以前的数千年时间,中国华夏文明皆是当时世界最高度发达的文明,物产丰盛,衣饰精美,文华风物,地灵人杰,诸子典籍,诗词文章,礼仪冠裳,全都是远远领先于世界的存在。
无需用明清时期成书的《金瓶梅》《红楼梦》,所罗列的各种日常饮食来对比。哪怕是更早之前的两张菜单:
唐朝宰相韦巨源的烧尾宴食单:
笼金乳酥(酥油饼)、曼陀样夹饼(炉烤饼)、巨胜奴(芝麻点心)、贵妃红(红酥饼)、婆罗门轻高面(笼蒸饼)、御黄王母饭(盖浇黄米饭)、七返膏(蒸糕)、金铃炙(酥油烤饼)、火明虾炙(煎鲜虾)、通花软牛肠(牛肉香肠)、生进二十四气馄饨(二十四种馅料生馄饨)、生进鸭花汤饼(面片)、同心生结脯(风干肉)、见风消(油炸糕)、冷蟾儿羹(蛤蜊肉汤)、唐安锬(唐安盒子饼)、金银夹花平截(蟹黄点心)、水晶龙凤糕(枣糕)、天花铧锣(手抓饭)、赐绯含香粽子(蜜淋)、白龙腥(鳜鱼片羹)、葱醋鸡、红羊枝杖(烤全羊)、八仙盘(剔骨鸡八只)、分装蒸腊熊(蒸熊肉干)、暖寒花酿驴蒸(烂蒸糟驴肉)、水炼犊(清炖小牛肉)、缠花云梦肉(云梦肘花)、遍地锦装鳖(清炖甲鱼)、汤浴绣丸(浇汁大肉丸)等等。
南宋大将张俊宴请宋高宗赵构的食单:
菜品分三轮,每轮花样不同,还上细垒四桌,次细垒二桌,内有蜜煎咸酸、时新脯腊等件。
这些距离明朝几百年前的中华美食食单,虽然缺少了地理大发现后,从美洲引进的大量的香料、食材,但也足以令工业化之前、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帝王膳食为之自愧不如,何况是日本这样的穷饿小邦呢?
诚然统治阶级的奢靡生活,固然是千万百姓的民脂民膏之上,但是中国古代,长期普遍实行十一税制,十五一税制,普遍税负6%~10%,有的朝代(如汉景帝时)甚至三十一税制。
而日本呢,上文提到的北条氏,在自己统治土地上,搞“四公六民制”(40%税负),就已经是日本难得罕见的善政,更让自己成为其他普遍搞“六公四民制”(60%税负)的诸侯们的公敌,终于被丰臣秀吉铲除了。
甚至有些时期、有些诸侯,比如德川幕府时代,搞“七公三民制”(70%税负)同样也很普遍。
所以,对比日本这种穷极困甚的小国,古代中国当然是神仙一般的梦幻国度,名副其实的天朝上国。
也就是这种物资极度贫乏的环境下,日本人才会养成极度内卷、轻视生命的民族性,一方面是大量溺死新生儿,一方面是老人一上年纪,就主动到山林饿死,或者葬身野兽腹中,减轻子女负担。而且,「不能给别人添麻烦」,惧怕社会性死亡远过于生理性死亡,一出现棘手问题,就自杀谢罪,更成为日本人的本能。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个基本常识,中国的农业税自古就是世界古代各国最低的。每个合格的皇帝,都懂的最浅显的道理,就是轻徭薄赋,方为明君。
但是低下的社会生产力,导致【自耕农】们往往抵御不了大规模自然灾害,不得不出卖土地,沦为佃农,给地主种地,和自己有土地只需和官府交税赋比,自然是过得苦了。
因此,每个王朝崛起初年,大量自耕农存在,自然政治清明,太平盛世,等到王朝中后期,时间推移,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出卖土地,沦为豪强地主的佃户后,朝廷的轻徭薄赋,好处全归了地主,自然民不聊生,群起反叛,诸侯割据,直到通过兼并战争,火并出一个新王朝,这就是所谓的【三百年王朝周期律】。
然而,这种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三百年王朝周期律的周而复始,吐故纳新,也确定了华夏文明相对于欧洲中世纪贵族文明的先进性,更非崇尚“天子万世一系”而洋洋自得的东瀛井蛙之地可比了。
事实上,【日式料理】所谓的风靡全球,则是日本近几十年努力向欧美、向东亚去文化输出的结果,一如日本战国历史通过游戏和动漫产业的推广普及,本质如出一辙。
类似梅子饭团、炸面糊这种东西,哪怕表面雕琢得再如何精致异常,也难改其量少无味的本质,至于其中蕴含了多少“工匠精神”,谁当真了谁傻。
能天天吃上白米饭已经很奢侈了好吧……
不说古代,离咱们不远的60年代,仅仅一两代人之前,世界上大部分地方的大部分人口是做不到每天吃白米饭的。
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山地丘陵比例大,落差高,因此水流速快,这种情况使得日本的大部分耕地都很适合水稻种植。
举一个明治时期的案例:
明治7年,全国总产值换算石高为6756万3261石,农业总石高为4124万6154石,占61.05%。
·稻米产量2591万4013石(占农业62.8%)。
·大麦产量812万4891石、小麦产量173万3440石,共折算石高455万0132石(占农业11%)。
·大豆产量181万9138石,折算石高134万3717石(占农业3.3%)。
·粟产量98万4594石、稗产量93万5262石、蕎麦产量45万8814石、小豆产量33万7252石,折算石高157万9321石(占农业3.8%)。
·甘薯、萝卜等根茎类,折算石高211万5608石(占农业5.1%)。
·果实类折算石高39万9430石(占农业1%)。
·烟草等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折算石高共计534万3935石(占农业13%)。
可见稻米的种植在明治时期仍然具有压倒性优势,依次排名是:
稻米62.8%、经济作物13%、麦11%、根茎5.1%、杂谷3.8%、大豆3.3%、果实1%。
然后呢,在日本影视里的常客——战国时代,还尚未兴起烟草等经济作物(再说这也不能当饭吃啊!),也没有占根茎类接近一半的红薯,可以想见稻米的比例就更高了。
这样的话,最有可能的食物顺序就是米、麦、杂谷、萝卜……咦,为什么没有大豆呢?因为本就不多的大豆你还得省给战马吃……
鱼类不在农业之列,排除北海道之后,鱼类的换算石高仅有58万2136石,仅仅是农业的1.4%(为什么这么少?)——要知道日本的航海业一直是非常落后的,以前的日本人也不太吃鸟兽肉。
在日本江户时代中期大量开垦旱田的情况下,日本的旱田也仅有水田的8成左右。
稻米在日本的农作物里属于产量较高的,单位提供的卡路里也较大,价格也是比较高的。在战国时期稻米的价格普遍是麦的近两倍,以一石为准(同体积下米要比麦更重),15世纪时米折价930文,麦折价458文,明治7年也差不多,米一石平均5.51日元,麦一石则只有2.54日元(那时候的日元购买力可真够强的)。所以只要是水田,种植稻米无疑是最优解。
那么为什么日本人不种菜呢?这也是因为日本多山,河流的流域面积小,能使用的土地并不多。在极有限的耕地里要种植出养活大量人口的作物,就必然要优先种植谷物等便于储存的作物,容易腐烂的菜当然就不在此列了。话说回来,日本对“便于储存”这个概念真的是有十足的偏执,凡是食物都习惯性的腌渍晒干。日本多山的地形导致交通很不发达,马车基本没有,走路基本靠腿,所以大多数食品都要方便携带。
不过日本的农民并不能总是吃到白米,用一个例子解释:
你是一个平均的日本雇农,有1.5反田地,今年产了2石米,假如税率是四公六民,一下子给你收走0.8石,剩下的1.2石就不够你吃了(每人每年平均要吃1.46石)。这个时候你可以把米按品相分为两类,比如今年米的均价是1贯,1石品相较好的米卖出1.2贯,用其中800文交税,剩下400文买0.5石品相不太好的米(或者更便宜的杂谷),今年这口粮就算够了。再稍稍一打工,零花钱就大大地有了。这种情况就导致品质较好的白米最终会流到上层武士那边,而农民总是依靠品相不好的玄米和杂谷充饥。
最后,讲个与一般认识相反的事:日本绝大多数时候都很核平(划掉,和平),即便作战也是武士之间的较量,极少杀害平民,并且也不会毁堤淹田,因为日本的农业产值之高,打仗本来就是掠夺耕地和劳力(负面案例,织田信长喜欢在别人家作物成熟的时候派军队去抢,好的大名可不要学哦~)。这最终就导致了日本的平民人口总能在很贫穷的状态下不断增长。
@叶盛开 兄的引用和 @腓特烈招谁惹谁了 兄所写的内容其实把问题解释的很完善,我再对稍微补充几句。
伊达政宗对身边的伊达成实和鬼庭纲元说的实际上是:
“有朝一日天下太平了,我要吃红豆饭、芋头萝卜炖肉汤(芋子汁)和新鲜的沙丁鱼!”
实际上是发生在带孝子之战后,与佐竹、芦名家爆发的“人取桥之战”期间,倒不是初阵。而且这个故事还有后续。
后来天下太平,伊达政宗的一个儿子元服,鬼庭纲元(已改姓茂庭)的负责宴会。宴会结束,伊达政宗心情还挺不错的回城了。
过了一会伊达成实跑来对鬼庭纲元说:“殿下说有能乐看有好茶喝还很不错,就是吃得不太好。我问了之后殿下说是吃得红豆饭、芋头萝卜炖肉汤和烤沙丁鱼。你怎么可以拿这么粗劣的饭菜来招待殿下?”
于是,鬼庭纲元便去城中拜见伊达政宗,说:“殿下当年在人取桥之战的时候,不是说天下太平后就想吃这个吗?”
伊达政宗便对鬼庭纲元表示道歉,原来自己忘了初心,辜负了老臣的一片好意。
其实从上面这个故事可以看得出来,伊达政宗成为仙台藩62万石大名的时候已经很不满足吃这些了。甚至作为家臣里最有实力的伊达成实都表示不好吃。
这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也就是战国时代因为连年战乱,商贸不便,市场经济不发达,加上生产力上不来,所以即便是伊达家有二三十万石,但是由于住在远离海边的米泽城,没有专人卖或者送,是吃不到新鲜的沙丁鱼的。
之所以独眼龙对沙丁鱼这么执着,据说因为十七岁的时候,他爸爸伊达辉宗带他去位于海边的亘理城造访亘理元宗,伊达政宗第一次吃到了不是咸鱼状态的烤沙丁鱼,因此才念念不忘。
后来他被移封到了距离海边很近的仙台城,什么鱼都能吃到,就不觉得新鲜的沙丁鱼是什么稀罕食物了。才有了鬼庭纲元以饭劝谏的故事。
另外,伊达政宗当初想喝的“芋子汁”里其实是有肉的,但是是什么肉不好说。古代日本禁止吃兽类的肉,所以专门用于宰杀的猪和羊在日本没有饲养,日本人和古代中国一样,不会考虑吃用于农业生产的牛和军事资源的马,用于狩猎和看门的狗以及抓老鼠的猫也不会吃。
因此想要天天喝肉汤,肯定要频繁宰鸡或者去山上打野鸡、野鸟、兔子(古代日本把兔子当鸟可以吃)、野猪、鹿、羚羊、貉之类的野味。在战乱的时期还是稍微有点奢侈的。
伊达政宗这样的山里出生的大名吃得都不太好,一般的百姓就更不要说了。
像叶盛开兄提到的驰骋所著《活,在日本战国》里说的,农民大多是吃小米和食用稗的。另外还有一种红米也是日本农民的主要食物。所以说战国时代“只吃米饭”都是稍微有些地位的人才能办到的,比如中级武士往上或者大商人。
下级武士主要吃“雑炊“,也就是一种放上各种蔬菜或野菜的大米稀饭,相对来说比较好消化,营养也比较均衡。
日本因为水资源相对丰富,因此在优先确保粮食生产的情况下,优先种植大米。但是由于年供是六公四民、五公五民,加上因为自然灾害,所以一般百姓最后能到手的大米少之又少。对此,日本农民会在旱田里种小米,在水田里种食用稗或者红米。
小米:
小米的话是因为抗旱能力较强,也不需要水利设施,所以在远离河流、降水较少的地区会种植较多。
稗子:
有朋友说稗子是给牲口吃的,但是实际上在日本、朝鲜、古代中国东北、云南等都会种一种专门用于食用的稗子,大概是下面这个样子:
实际上云南摩梭人的“苏理玛酒”就是用稗子酿的,网上是另一套说辞,毕竟直接说用稗子酿估计很多人都不想去喝了……
食用稗虽然需要水田,但是特别耐寒,而且就算是遇到旱灾也还跟杂草似的生长,战国时代的水稻也没那么抗寒,所以古代日本奥州地区种水稻和食用稗的比例是1:4。当时大部分东北地区的日本人都是主要吃稗子的。稗子最大的问题是脱壳超级困难,比小米和大麦还难许多,所以现在日本市面上基本上见不到卖稗子的了。
收成好的时候,战国时代的农民或许能够吃上搀着大量小米和稗子的米饭,但是遇上灾年的时候大米全被收走了,那就只能吃小米和稗子了。总之,因为有稗子垫底,所以除非是特别重大的灾年,战国时代农民还能勉强活下去。
红米:
红米,在九州的梯田种植的比较多。相对于以上两种谷类最大的问题是比较鸡肋。红米比水稻更加抗寒抗旱,吸肥能力也较强,不怕虫病害。但是红米比水稻还容易倒伏,产量还要低,最关键的是还味道难吃。
因此收粮食的时候大名们也会强调“不要红米”,红米的价格也更低廉,所以如果战国时代的农民吃一碗不掺其他谷物的米饭的话,十之八九吃的是红米饭而不是白米饭。
战国时代中后期虽然新大陆已经开辟,但是毕竟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也没搞明白一些目前常见的蔬菜的价值,所以带到中国再传到日本,或者直接传到日本的时候战国时代差不多都已经结束了。
所以在战国时代的电视剧里肯定看不到原产自美洲的红薯、马铃薯、玉米、南瓜、辣椒、青椒、西红柿等这些日本餐桌上的常客。当然此时中国人基本上也吃不到,虽然一部分在明末也传到了中国,但是传到全国各地要到清代了。
战国时代日本人估计能吃到的蔬菜有:
芜菁、萝卜、牛蒡、芋头、芋茎、山药、莲藕、紫苏、黄瓜、茄子、大葱、韭菜、生菜(莴苣)、野蘑菇、蕨根、还有各种野菜。
想要吃个笋?
现在日本吃的都是孟宗竹的竹笋,这个是18世纪萨摩藩引进的,在此之前只能吃超小个的笋。
想吃菠菜?
这玩意传入日本战国时代都结束了,当时叫唐菜。伊达政宗仗着活得久倒是吃过。
想吃芹菜?
加藤清正在侵略朝鲜的时候带回来的旱芹,都到桃山时代了。想吃水芹大概率会误采到毒芹,吃了就扑街…
想要吃芸豆?
不好意思这是隐元隆琦法师明末渡海到日本的时候带来的,你还是吃不到。
想吃胡萝卜?
才刚刚传入日本不久,叫“芹人参”,比药用的高丽人参还少见,找起来恐怕没那么容易。
想吃油菜?
这玩意主要是用来榨油的。秋天收了种子的时候你觉得叶子还能吃吗?
想吃小松菜、水菜、野泽菜这些日本培养出来的专门食用的油菜?
不好意思江户时代培养出来。
想要吃花菜和西兰花?
这玩意在欧洲才刚刚变异出来,你肯定吃不到。
想吃大白菜?
不好意思明朝的牛肚菘才刚刚培养成结球的大白菜,想吃大白菜那得到甲午战争之后才引进。
换成小白菜(青菜)?
不好意思这个更晚要到中日建交才传入日本……
想拿生姜、大蒜、藠头(辣韮)做调料?
虽然有了,但是大家都表示这位居然天天吃药膳,怎么这么奢侈?
想吃绿芥末?
那得去远江、伊豆的山里,德川家康吃过一次都说好的东西普及性能有多大呢?
大豆和红豆在日本战国时代倒是很常见。
大豆会用来发酵做味增,红豆虽然常见还经常用于甜食,但毕竟不是个菜。
萝卜、牛蒡、芋头、山药、莲藕、竹笋会经常被加在汤里,但毕竟都长得灰不溜秋的,影视剧里常常看不清,这种汤调色主要是靠胡萝卜,但是战国时代又没普及。
黄瓜和茄子很难储存,古代没有大棚蔬菜的情况下,除了刚成熟的几天能吃到新鲜的外,估计大部分时间吃到的都是咸菜。到了江户时代,有句俗语就是“秋茄子は嫁に食わすな”,一般是认为秋天的茄子太好吃了,婆婆舍不得给媳妇吃……
不过归根结底,上面的战国时代能吃到的菜除了生菜都不是叶菜。叶菜也多是时节性的野菜。
日本人又因为技术和缺少油料所以没有炒菜的习惯,所以吃得远比中国同级别的人物吃得单调,而一般吃的蔬菜都是炖汤或者做成咸菜(一汁一菜),颜色黯淡没有蔬菜的感觉,又不可能让演员们拿起一根大葱或者韭菜或者生菜狂啃,
所以影视作品里的日本大名给人一种不怎么吃菜的感觉吧……
看到这个问题突然想起来之前看过的大河剧《秀吉》了
里面为了表现织田信长放浪不羁,演他去见老丈人前赤膊出行,还啃着不知道什么瓜
田下面是偷萝卜吃的丰臣秀吉,这会儿还是老百姓
就莫名很喜感
更新于3月28日,信长宴席全部更新完成,开始更新江户时代,更新了德川赖宣招待德川秀忠的御成宴,伊达政宗招待家光的御成宴,以及伊达家的正月料理三篇。
日本作为一个稻作为主的岛国,其饮食种类基本上是依托当地的出产为主,这是比较好理解的。平安时代康保4年(967年)颁布的《延喜式》(律令施行时的细则)中记载着伊予的主要税目,这是伊予的农夫与渔民为了供贵族而需要上供的物产。其中关于各种食物的名目,主要包括:
舂米,经过脱壳的米;苏(用牛奶经过煮沸浓缩后的乳制品);大豆、酱大豆(加入盐发酵后加工成调味料酱的大豆)芝麻、芝麻油;盐;海藻(裙带菜)、海藻根(裙带菜)的茎状部分;那乃利曾(马尾藻)、鰒(一种类似鲍鱼的贝类)和鰒鮨(贝类寿司)、煮盐年鱼(用盐煮的香鱼)、胎贝鮨(海螺寿司)、鯖(青花鱼等)。这些食物都是伊予的农渔民为了供贵族等都人的餐桌而捕获、生产的产物。也是当时贵族阶层能够享受到的食物种类。
同时延喜式的内膳司供 奉雑菜条也记录了内膳司需要各个月份需要进奉的瓜菜类别
生瓜(5~8月)、茄子(6~9月)、莧 (ヒユ 5~8月)、薊(2~9月)、蕗(5~8月)、蔓菁 (正~12月)、莖立(ククタチ 2~3月)、薺蒿(ヨメ ナ 正・2月,11・12月)、萵苣(3~5月)、葵(5・8~ 10月)、羊蹄(4・5月、8~10月)、韮(2~9月)、葱 (正月、4・5月、9~12月)、蒜(正~4月、11・12月)、 生薑(6~8月)、蜀椒(葉3・4月、根5・6月)、蓼(4 ~9月)、蘭(正~12月)、大根(正・2月、10~12月)、 芹(正~6月)、水葱(5~8月)、芋茎(6~9月)等。
同时『延喜式』漬年料雑菜条还记录了腌渍瓜菜和水果的类型,共分6种:
①塩漬…蕨・薺萵・薊・芹・蕗・蘇羅自・虎杖・多々 良比売花搗・蒜房・蒜英・韮搗(以上春菜) 瓜・菁根・茄子・龍葵子・水葱・山蘭・和太 太備・舌附・桃子・柿子・梨子・蜀椒子(秋 菜)
②糟漬…瓜・冬瓜・菁根・茄子・小水葱・茗荷・稚薑 (秋菜)
③醤漬…瓜・茄子(秋菜)
④須須保利漬…蔓菁(秋菜)
⑤ …龍葵(春菜)・菘(スズナ)・蔓菁・蘭・蓼(秋 菜)
⑥その他…蔓菁黄菜・荏褁
而在平安时代兽肉食大幅度减少,据说其起源于天武天皇4年(675年)的杀生禁绝令,之后也屡次发布同样的禁令,随着佛教思想的渗透,忌食肉食的风潮也逐渐蔓延开来。结果到了平安时代末期,贵族们几乎不吃兽肉,渐渐地扩大到全国和全阶级。一直持续到明治维新。
而作为都市居民的都人日常的饮食,从奈良到平安时代食物种类不断增加,烹饪方法也不断进化。大米大多是蒸熟后做成强饭,或者加入水煮成固粥(也就是现在的米饭)或汤粥(现在的粥)。蔬菜除了放入羹(热汤)之外,还有煮菜、腌渍菜和酱菜等料理。肉是用烤、煮、蒸等方法烹饪或腌制的。这个时代主要的调味料是盐和醋,各种酱料(在谷物和肉中加入盐发酵而成的)也经常作为调味料使用。在《万叶集》中一首和歌说:在用酱和醋拌好的鲷鱼肉中加入大蒜会更好吃。而作为武家子弟的饮食则简朴得多,一般只是玄米饭和一两个菜就是一顿丰盛的饭食了。平民阶层则更是简朴,有麦饭和野菜果腹就算不错。
贵族文化的鼎盛时期是平安时代中期的摄关政治时代。这个时期,朝廷内每年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每次都会举行会客宴会,摆出华丽的大会客料理。
而当时的宴会食物可以参考《厨事類記》中所记载的献立(菜单)
①調味料(酢、盐、酱、酒等4种)
②醤類 鯛醤(たいびしお)等4种。
③乾物,被称为干鸟的雌鸡肉干等4种。
④鱠(なます)鯉鱼等6种鱼脍。
⑤干菓子(ほしがし)(干枣(なつめ)等4种干果。
⑥木菓子(きがし),栗(くり)・杏(あんず)等木本果树的果实
⑦唐菓子(からがし)(被称为“八种“的8种中国传来的唐菓子(面制点心)
⑧粉餅(もち),赤蘇芳等四种饼。
⑨汁物 鲍鱼贝类的汤
⑩焼物,雉足(きじあし)等三种
还有各种酒类
而更进一步的情况可以参考平安时代摄关家的家司藤原亲隆在其《类聚要抄》中所记录的,保元2年(1136年)12月9日藤原长者藤原忠实在东三条殿举办的正月大饗(一般大臣的升进都安排在正月,因此正月大饗是作为大臣升进的庆功宴存在)
而发展到镰仓时代武家政权抬头之后,武家政权崇尚简朴的饮食文化也被提倡。在镰仓时代武士家庭的日常饭食一般以一汁一菜(一菜一汤)或者一汁二菜(一汤两个菜,一般荤素搭配)的简单模式成为传统。
同时武士阶层有被称为「椀飯」的礼仪,即正月期间御家人需要向主君献上料理。最初椀飯只是一条鲤鱼而已,但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椀飯的内容也越来越丰盛,最终成为了全套的宴席。
而在镰仓时代由于大量学问僧从大陆东渡日本,同时日本也有不少僧人来宋元访问,促进了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引入了中原地区的饮食文化到日本,包括素食为主的精进料理,以及心地覚心(法燈国師)于1254年从宋朝的金山寺学得味噌制作方法,归还日本后于紀州由良鷲峰山兴国寺传入的金山寺味噌,在当时用于料理的酱汁调味,室町幕府之后则汤都是以味噌汤为主了。
同时镰仓时代也确立了僧侣的用餐习惯,一般称为”粥座”的早饭是粥和咸菜。被称为斋座的午饭是麦饭和味增汤以及咸菜。而晚饭(“药石”)则是以是白天剩下的食物和咸菜加一起做成的。
到了室町时代,被称为本膳料理和怀石料理的两种料理方式被建立,与后来作为正式招待的怀石料理不一样,当时的“怀石”指的是非招待的日常用餐,而本膳料理则是室町时代以后的正式会席料理(宴席料理),也是武家礼法的组成部分,该礼法一直延续到了江户时代。同时所谓的“献立”(菜单)这个说法也是在室町时期被发明的。
本膳料理的组成形式主要是三献、杂煮、本膳、二の膳、三の膳、硯蓋几部分组成。
其中三献是开席前的祝酒仪式
而配合三献的杂煮则是一献配海月、梅干、鲍鱼,二献配鲤鱼团扇(生鱼片),三献上鱼。
本膳、二の膳和三の膳是三次上菜的形式,配膳有一汁三菜、一汁五菜、二汁五菜、二汁七菜、三汁五菜、三汁七菜、三汁十一菜等不同的配膳方式,一般大家最认可的正式形式乃是所谓的“七五三”,意思是本膳7个菜、二の膳5个菜、三の膳3个菜的宴席形式。
而战国时代的配餐方式基本延续了室町时代的礼法,我们可以从天正10年织田信长在安土城招待德川家康的酒宴清单,陪客是穴山梅雪,酒宴负责人是明智光秀,这顿饭好出名啊……
提供链接。
5月15日中午的接风宴
5月15日晚餐
5月16日中午的宴席
5月16日晚的晚宴
开更江户时代的吃法,德川赖宣招待德川秀忠的御成宴。
伊达政宗招待德川家光的御成宴(还会有些修改补充,先放上来吧)
伊达文书中的伊达家正月料理
顺便发个琵琶湖八珍的介绍链接,3月15日写的。
关于前面 @绿皮工业 所说的黄瓜的问题基本上是错的。但是发现无法回复,难道是被他拉黑了?无所谓了。这里先说一下黄瓜的事。
黄瓜是奈良时代传入日本,有1500年的栽种历史。
安土桃山时代前吃黄瓜并无禁忌,如平安后期的来往物《新猿乐记》中主人公右衛門尉爱好美食的第7个女儿“七御许”所列举的爱吃的东西之一就包括“胡瓜黄”。
当时日本的黄瓜品种是从缅甸传入中国再传到日本的南传种,这种黄瓜水分少所以到江户时代为止日本主要是熟透后食用,所以被称为“黄瓜”。战国时代耶稣会传教士弗洛伊斯在著作《日欧文化比较》(1585)中分析说:“日本人所有的水果在不成熟的时候就吃了,只有黄瓜完全变成黄色,只吃成熟的。
而黄瓜在日本也被称为木瓜,所以你织田信长家的木瓜纹,那其实是黄瓜片的纹路。
而在江户时代开始流传黄瓜有小毒的说法,则是因为受战国时期医学者曲直濑道三的《宣禁本草》书中关于黄瓜有毒性的记述的影响。
江户时代确实有德川家的三叶葵纹与黄瓜横切的纹路相似的说法,所以当时出于谨慎,料理黄瓜的时候都会避免轮切。
但禁食黄瓜的说法跟家康无关,而是水户黄门徳川光圀的命令:「毒多くして能無し。植えるべからず。食べるべからず」(有毒无用,禁种禁食)。
顺便给自己的专栏打打广告:
今天更新了一下日本江户时代日本人特别是町人饮食的情况,顺便贴上几个小菜的做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下,最近看了北岛正元的《江户时代》增加了一部分江户时期农村的情况。由于最近努力奉公,拿了扶持米如下图所示。
我来写一下同时期中国的饮食情况吧,这里要推荐一本书——《老乞大》。该书是元代高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较好地反应了元明之际中国幽燕地区的风土人情。
书中写到前往大都贩卖马匹、布匹高丽客商在旅店休息,吃的是面饼和炒猪肉。
“我五个人,打着三斤面的饼着,我自买下饭去。你买下饭去时,这间壁肉案上买猪肉去,是今曰杀的好猪肉。多少一斤?二十个钱一斤。你主人家就与我买去,买一斤猪肉着。休要十分肥的,带肋条的肉买着。大片儿切着,炒将来着。”
具体做法是“刷了锅着,烧的锅热时,着上半盏香油。将油熟了时,下上肉,着些盐,着箸子搅动。炒的半熟时,调上些酱水、生葱、料物拌了,锅子上盖覆了,休着出气,烧动火,一霎儿熟了。”
至于猪肉的价格“你称了三斤面,每斤十个钱,该三十个钱。切了一斤猪肉,该二十个钱。四个人,每人打火、房钱十个钱,该四十个钱。黑豆六斗,每斗五十个钱,该三百个钱。草十一束,每束十个钱,该一百一十钱。通该五百个钱。”猪肉的价格并不算特别高,属于普通食物。
再看一般农家的饮食,商队继续向大都进发,路上受到农家的款待,“教客人们则这棚底下坐的吃饭。淡饭胡乱吃些个。有甚麽熟菜蔬,将些来与客人吃。怕没时,有萝卜、生葱、茄子将来,就将些酱来。别个菜都没,只有盐瓜儿与客人吃。”
这里可以看出与日本一样,一般的农家也是以腌菜、酱为主要配菜。这里没写是什么米,联系书中上文客商请求籴米,应该吃的是糙米饭。
此外也吃羊肉,“我四个人,炒着三十个钱的羊肉,将二十个钱的烧饼来。这汤淡,有盐酱拿些来,我自调和吃。”
而明代中后期,伴随着商业的发展,美食越来越多。《儒林外史》虽成书于清初,但距离晚明不远,也可参考。第二十五回南京城内鲍文卿请倪老爹吃饭,“走堂的叠着指头数道:‘肘子、鸭子、黄闷鱼、醉白鱼、杂脍、单鸡、白切肚子、生炒肉、京炒肉、炒肉片、煎肉圆、闷青鱼、煮鲢头,还有便碟白切肉。'”与我们今天的菜色已经很像了。
另外很多朋友习惯用清末到民国的情况概指整个封建社会。然而从清末到民国,国家机器是在逐步失控的,经济发展也是极其不稳的。总体而言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平民吃的好不好实际是看天,如果当年风调雨顺没有大的动乱,那么伙食还是不错的,反之会饿死。
很多人感觉日本战国的饮食单一,一方面是赵元老 @赵学浩 所言,此时日本仍在战乱之中,饮食尚不考究。另一方面日本确实缺乏家养肉畜,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才大规模引进羊,直到今天日本人也不喜羊肉,家猪在江户时期才逐步引进,牛马太重要不可轻易宰杀。不过日本人也吃野猪和家禽,此外一些切支丹大名也吃牛肉。 @不懂战国 不懂老师曾提到过高山重友吃过牛肉锅。
稍晚再补充一点清初日本人对中韩两国饮食的记录。如果可以再贴点日本江户时代饮食的发展。
1644年在明清鼎革之际,一伙儿倒霉的日本越后国商人出海遭遇大风,漂流到了图们江口以北的海岸。他们在此遭到了清朝治下瓦尔喀人的袭击,五十八人被杀的只剩下十五人。但这十五人很幸运地被清朝官吏发现,并先后在沈阳和北京居住了一年多,由于清朝刚刚入关,急于塑造自身上国的形象,对这十五人颇为优待,并让他们经朝鲜半岛回国。这批人回国后,按照惯例向幕府写了报告,是为《鞑靼漂流记》,里面保存了很多清初满洲人与北京地区汉民的风俗资料。本人日语基本还给老师了,再加上原文是侯文体,所以贴的是辽宁大学历史系的《清初史料丛刊第八、九种》版本,若有讹误,敬请见谅。
首先猪肉占据肉食的重要地位,这些日本漂流民在北京期间受到较好的招待,所以每人每天都有肉供应,但毕竟只是平民而不是官方性质的使节,所以吃的都是猪肉。此外,当时日本是养鹅的,但恕我寡闻,没听说日本有什么出名的鹅肉料理。
猪牛羊肉都有,此外把肉弄熟再加盐酱调味的做法让我想起了东北老家的烀肉。满洲人喝高粱酒,应该类似东北的烧锅酒。
等他们到了朝鲜吃的就更好了,此时的朝鲜虽然内心思明但毕竟是清朝的属国,再加上此时朝日关系已经恢复,所以招待这些日本漂流民很上心,宴席极其丰盛。可能是为了摆盘美观,鸡和鱼都是整个端上来,而不像日本人习惯细切。吃的还有牛、羊肉、虾、贝,主食则有馒头烙饼点心,这个在今天都可以算是“席”了。而且看叙述中这些越后漂流民吃的很高兴,说明日本的平民阶层对肉食接受度还是很高的。此外朝鲜好像是以牛肉为上品,据说之前有朝鲜使者在日本询问壮牛为何不宰来吃肉,遭到日本僧侣深刻鄙视……
此外,1615年元和偃武后日本国内经济得到了发展,物产更丰富了,此时的烟草也不是单纯被上层社会垄断的奢侈品。在东莱(釜山)对马藩的藩士送给这些归国的漂流民很多礼物,除了酒和食物以外,还赠送他们十斤烟草。
如上所述,此时的清朝应该是按较好的标准供应这些漂流民,但他们毕竟是白身,所以他们享用的食物可以视作当时富裕平民的伙食。总的来说,农耕时代越是在大城市吃肉相对成本会低些,因为市场大可以专门供应。而一般的地主甚至大地主也不可能没事自己杀猪宰羊来吃。而漂流民在朝鲜享受的宴席规格就更高了,结合文禄—庆长之役时朝鲜使节曾抱怨日本伙食不好,看来朝鲜贵族吃的一直不错。
有时间写写江户时期日本饮食的飞跃,今天我们熟知的很多日本料理,都是在江户时期迎来了发展。
终于到了江户时代,其实以我个人的看法,江户时代对塑造日本文化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城市的繁荣和交通的发展使得日本开始转化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道路的整修、治安的好转让宗教巡礼、商贸、私人旅行变得频繁。一些早期的共同体观念开始在庶民的心中生根发芽。此外虽然通说日本在佩里叩关前处于“锁国”状态,但实际上日本与满清一样属于贸易垄断制,外来事物一直在进入日本、而除了官方的朱印船还有活跃的走私贸易。伴随着外贸的活跃烟草、甘薯、玉米都传入了日本。味噌成为了最重要的调味品,而用昆布和鲣节熬制高汤的做法奠定了现代日本的口味。
大米依然是最重要的食物,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地区不同阶级的人食用大米的情况是很不一样的。武士阶层自不用多说,如果是江户、大坂的町人,由于这两个城市汇集了大量贡米,粮食交易活跃,这两地的町人经常食用大米甚至食用精米。而农民就很悲惨了,大米要用来缴纳年贡。许多生活在山区或非稻米产区的农民,甚至在新年也吃不到米饭。只能吃小米饭或麦饭。
那么一般的平民大概能享受什么样的菜肴呢,日语比较好的朋友们可以阅读《东海道中膝栗毛》。我本人没有读过原文,但有一些国内的日本史书籍截取了该书的片段,列举了一些菜肴。书中的主人公弥次郎兵卫的人带着他的跟班喜多八沿着东海道从江户出发前往伊势神宫参拜。两人在神奈川的宿场,吃的是乌冬面、白米饭、煮鲜鱼;户眆到藤泽的路边旅店里,吃的是板蒸鱼糕、腌姜和大虾,还有酱汤;在藤泽的茶店里,茶店老太婆端上来的是米粉团子,也有茶店供应鲷鱼、海虾、鸡蛋、慈姑等食物。
当然一般的町人日常肯定不能吃的这么豪华,一般的町人会吃两顿,由于大部分町人居住的长屋很小,又为了防火,烹饪一般会比较简单,配菜一般是萝卜和豆腐以及味噌汤。豆腐这种食材有多火?日本人专门撰写了《豆腐百珍》,这里试举几道菜肴和做法,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试一下。
散豆腐——把豆腐用布包住,用石板压到二分之一厚,切成小方块,在笊篱里滚成球形,用高温油炸。(感觉是口袋豆腐)
酥豆腐——用研钵把豆腐碾碎,加入用开水冲成的蛋花汤,再加入用昆布和鲣节、酱油、盐煮成的高汤。把以上混合物加入锅中加水加热,再放入酱油和胡椒。
味噌豆腐——把豆腐压缩到原有体积的二分之一,用纱布包好,放入豆腐总量二分之一的味噌中,腌制一晚后切成小块即可。
八杯豆腐——六杯水加一杯酒煮再加一杯酱油,煮沸后倒入豆腐煮至浮起,然后捞出来盛入碗中,上面浇上萝卜泥和碎海苔。
油豆腐——油炸豆腐,经常作为汤荞麦的配菜,不过江户时代的油豆腐是一种街头食物,无他,防火需要。
萝卜即大根堪称日本的国菜,下面列举江户时代常见的几种萝卜料理。
萝卜饭——据说流行于越前,洗米加水放置半小时,米和水的比例为1比1.5。萝卜去皮,切成5毫米的方块,过水,再切成细条。将米和萝卜条混合,加盐后一起煮到米饭熟了即可。
萝卜杂炊——就是在生米里加上磨好的萝卜泥,加盐煮成粥。
炸萝卜——把萝卜切成长条去皮,用芝麻油炸,炸到中心部位略硬时取出,浇上萝卜泥和酱油。
鱼的话,鲷鱼依然是最上品。鱿鱼、鳗鱼、章鱼、沙丁鱼、鲭鱼也很受欢迎。而鳗鱼据说能增加男性力量而受到江户子的青睐。由于鱼获的增加,沙丁鱼在一些地区成为肥料。萨摩人在入侵琉球的过程中引进了家猪。野猪和马肉还有熊则会被做成火锅。
作为对家庭厨房的补偿,江户的路边摊登场了。所谓江户三味者,荞麦面、天妇罗、握寿司是也,这三者最早都是流动摊贩在售卖。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冬天一般吃汤荞麦面,用柴鱼片熬汤,加上二分面粉八分荞麦做成的荞麦面,还可以搭配鸡蛋和油豆腐等配菜。此外由于食用油的产量增加,炒饭也是颇受欢迎的食物。油盐炒饭上浇上豆腐、酱油就是极好的宵夜。江户人夏天喜欢还喝糖水,不是广东人的糖水,就是加了糖的白水,一杯的价格大约4文(看来糖还是比较奢侈),与之比较一碗荞麦面大约16文。伴随着城市的繁荣,追求美食不再被视为一种粗俗的行径。1643年也就是甲申之变的前一年,第一本庶民饮食手册《料理物语》刊行。
不过,此时的日本依然是个农业国,农民依然占据人口的绝大多数(大约八成多),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税负如何?
江户时代通过检地形成的新型农村,其主体由小农构成,小农拥有年贡负担地“高请地”的持有权。一般情况下,他们被称为本百姓,祖祖辈辈依附于土地,并且世代相传。
江户初期的村吏多为在地的前朝名主和浪人。村吏首席(关东地区称“名主”,关西地区称“庄屋”)领导组头、年寄等村吏处理村政。这些人大多与江户初期的村吏一脉相承,在土地的所有以及山林、水资源的使用上拥有优先权。
当检地确定好一村的石高,再乘以一定的租率“免”,便可得出该村的贡租额。贡租额一旦确定,领主便会向村子下发年贡租额文书“年贡割付状”。村中大小农民聚集起来,无论身份贵贱,一律按照土地收获量“持高”来分担贡租。不过实际上,很多村子的相关事宜都是由村吏一手包办。江户初期不识字的农民很多,这些农民会把自己的印章委托给村吏来缴纳年贡。这样一来,村吏很容易徇私舞弊、在年贡上做手脚。幕府直辖地的最初租率为“五公五民”或“六公四民”。此后,该租率逐渐变为“四公六民”,至1728年(享保十三年)又提高到“五公五民”。一般来说,大名领地的租率要高于幕府直辖地,但有些答主夸张了,租率高达“八公二民”是非常非常极端的情况,不具有普遍性。
一般情况下,租率按照每年的收成来确定,这种方法称为“检见法”。但江户中期以后,各地开始施行“定免法”,取过去几年的产量平均值,以此定下五年甚至十年内的租率。 贡租以水田年贡为主,旱田租率一般低于水田,因此很多旱田会以大豆及其他农作物来代缴年贡,或直接缴纳货币。还有很多地方不论水、旱田,直接用货币缴纳三分之一或一半的年贡。在山村中,很多地方直接用货币缴纳全部年贡。
幕府天领的百姓要活得舒服一些。因为各藩的税率要更高些。此外,幕府规定年贡米为一俵三斗七升,但有时年贡米的基础上会加上口米、込米、欠米等附加米,因此有时一俵贡租会提高至四斗以上,远远超出一开始的租率。
一般而言名主、村吏有时可以吃到大米,中农以下的农民主要以杂菜粥——用麦子、粟米、稗子中掺和切碎的蔬菜、萝卜煮成的食物为食。在山地地区,只能吃稗饭、荞麦。在离海较远的山村,只有在盂兰盆节、正月或者农忙季节,为了“补充精力”才能吃到鱼类。
提名1919席卷美国的猩红之夏。
图示是一名被处以私刑的黑人,他的尸体正在歧视的火焰中毕剥作响。
迫害黑人似乎并不那么残暴,但是这是发生在黑人解放后将近六十年之后的全国性迫害热潮。其残暴不仅仅在于对黑人的残暴迫害,更是对民主,对法治,对平等,甚至对人理的残忍暴凌。所谓的政治精英与民主卫士,正是迫害的最大推手。
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脸面去说民主与平等。
(给文章点赞时麻烦给这个回答也点个赞同吧,如果能点个关注就更好了。祝各位新春快乐。)
哦,还有美国人在瘟疫时期的鬼才操作
外加一个加拿大的
那些评论烦死了!之前因为评论还被知乎制裁了,现在评论区封闭!
男生也不扯那些“内调美白”什么的了
不然就是大型虐狗现场了
有女朋友的还好,女朋友可以帮助来
没女朋友的……
我可不觉得你们会给自己榨个美白果汁
做个美白养生粥什么的,估计做也做不熟,别再食物中du了
说了也是白说,我也是趁着午休1个半小时写的,没时间码那么多字
就不讲内调了
直接说说怎么有效护肤美白吧
对于男孩子来说,这个似乎更容易坚持下去~
护肤美白其实很简单,就是尽量用些含美白成分的护肤品
但是要知道,现在市面上很多护肤品打着美白旗号
实际上里面没有任何的美白成分
所以,买护肤品之前建议先看下成分
不知道怎么选的,直接看着这些美白成分来吧:
1、烟酰胺:抑制黑色素沉淀,加快黑色素角质细胞脱落,双效美白
2、传明酸:抑制黑色素细胞的活性,防止和改善色素沉积
3、维生素C:天然抗氧化剂,淡化已生成的黑色素,改善暗沉
4、果苷:淡化顽固黄褐斑,但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不可长期使用
5、曲酸:强效淡斑,抑制皮肤黑色素形成,注意敏感肌慎用
6、谷胱甘肽:击退黑色素沉淀,美白提亮,改善暗沉,应用广泛
7、377:活性最高的酪氨酸酶抑制剂之一,浓度在0.2%——0.5%之间,就能达到不错的美白效果~!
分享下有真正有美白效果的护肤品,仅供参考哈~
英N原型vc.,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品牌,我也是朋友推荐的,是122年的医美级品牌,有独立的配方号,也有实验数据验证过功效的。15%的原形维C粉+视黄醇+AE,美白抗氧化,浓度比较高,但是不怎么刺激,后续会有点拔干,可以搭配肌底液用,美白提亮真的不错~!!
谷胱甘肽美白精华,这是我了解到的性价比最高的美白精华,里面不仅有谷胱甘肽,还有烟酰胺和熊果苷,三大美白成分,而且含量黄金配比,成分良心,而且简单温和,不挑肤质,美白效果很给力,我们科室一个男护理,用了一个月左右,面部肤色明显要比脖子白个度,建议用的时候捎带着抹下脖子,不然脸白脖子黑的,真的很搞笑哈哈~
城野XX377,377超过中国法规的限量0.5%,然后还有个维生素C的衍生物APPS,ve,积雪草,白藜芦醇等,推荐给皮糙肉厚的。搭配的话没什么限制,连最难大牌的VC都可,美白效果很给力,白天晚上都能用~!
john XXXX的377+烟酰胺精华,又一款平价中的战斗机,是很良心的国货牌子,成分精简又安全,我入手了她们家不少产品,对比to家的话,使用感好太多了,很适合学生党想节约预算的,连烟酰胺都一起省了,不要太划算。美白不算惊艳,但是好吸收不拔干,成分安全,入手不亏
修丽K发光瓶,猛yao型美白精华,1%曲酸+3%传明酸+5%烟酰胺+5%磺酸,强效美白成分都用个遍~浓度很很很高了,还多种复配,抑制络氨酸酶活性,阻止黑色素生成,且加了5%的烟酰胺(超高浓度了),阻断黑色素传递,建议晚上搭配A醇用
☞补充下一下刷酸美白的方法
加速表皮层细胞脱落,刷酸,水杨酸,果酸,增强代谢~
方案可行性:还原剥脱白得快,只需要在表皮层作用,不需要深入基底,如果耐受的话,搭配原型vc还原黑色素,然后酸代谢掉,是个不错的美白方法。
如果是敏感皮,角质层很薄的话,可以试vc衍生物,温和些,当然效果肯定也没有那么好。
☞好啦,分享结束,我要开始上班了,有问题评论区找我,看到就回~
许多类似的游戏,总希望用种种的道德悖论让大家对统治者产生一种错觉:原来剥削我24小时工作都是迫不得已,原来让我的孩子去冒险工作是迫不得已,原来他派我们去送死是在下一盘大棋………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感谢寒霜朋克,感谢11bit,让我们在这个游戏中明白了,其实没有什么大棋,
小人们被冻死,被饿死,被抛弃,绝望的呼喊,愤怒的抱怨,甚至怒而破坏、叛乱,
都只是因为你菜!
原来,我们本可以让我们的人民,有饭吃,不受冻,勇于探索,积极乐观,活的,像个人一样。
我们本可以做到,我们本就应该做到。
领导者们,本就应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