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现场看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真本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yi-tiao-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东京国立博物馆


“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展览现场

2019开年第一大展,

当属刚刚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的颜真卿特展,

展览还没开幕就已经上了好几次热搜,

各路人马吵翻了天,

只因为其中的一件展品: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整个展览汇聚了177件中国和日本的书画珍品,

除了颜真卿早、中、晚期的书法代表作,

宋四家“苏黄米蔡”全都聚齐,

八十年来以为早已毁于战火的北宋《五马图》

第一次惊现,

还有为真伪辩论了大半个世纪的

“天下第一草书”《自叙帖》。

一条摄制组独家采访了

获邀参加此次大展开幕仪式的月真法师,

第一时间观摩了全部展览。

在月真法师的现场解说中,

我们不禁感叹:

这的确是每一个华人

有机会都该来现场体验的展览!

撰文 成卿






颜真卿《祭侄文稿》

展览的第一天,早上9点,距离开馆时间还有半小时,观众已经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外排队等待。长龙一般的队伍里,有将近一半的人都是中国人。

这次特展,是《祭侄文稿》第一次来日本。半年多以前,日本人已经公布了这件展品将要参展。作品的局部被放大,印在了展览海报最显眼的位置上,下面清晰地标明了借展方是台北故宫。



展览所在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平成馆”

177件展品按照历史朝代演进的顺序划分为六个篇章陈列。一共两个展场,占据了东京国立博物馆整个平成馆的二层空间,每个展场中展出三个篇章。

一开始,介绍了中国书法从篆书、隶书到楷书的变迁,然后是安史之乱前后的唐代书法,以及颜真卿的书法。

第一展场以《祭侄文稿》做终结,穿过平成馆的中央楼梯厅再进入第二展场的陈列。这一部分包括唐代书法在日本的接受情况、宋人对颜真卿的评价、颜真卿对后世的影响。

可以说,整个展览梳理了中国书法史,画出了一条理解颜真卿的历史文化地位的清晰脉络。



颜真卿《颜勤礼碑》


颜真卿《马璘新庙碑》

唐人崇尚王羲之,对颜真卿的重视不如后世。颜真卿地位的上升自宋人始。

日本人把这次展览直接命名为“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可见其深受宋文化的影响。在他们眼中,颜真卿有着与王羲之并驾齐驱、乃至超越的地位。



唐玄宗书《纪泰山铭》在展览现场

整个特展里,除了唐玄宗的《纪泰山铭》外,禁止普通观众对作品进行拍照。现场的管制非常严格、甚至可以说到了严厉的地步,一旦拿出手机,展场中的工作人员便会走上前来制止拍照,或引导去一侧的角落位置使用手机。

展品都封存在玻璃展柜中进行展览,部分重要作品的高清放大翻印图被挂在原作旁边。所有的解说版上都配有日英中韩四国语言的解说词。展方更为多个书法家有心地设计了可爱的人物形象配在解说板上。






展厅外的文创区

展场外搭起了红色醒目的特展文创区,展览书作中截取出的文字做出了纸胶带、明信片,笔记本,帆布包等文创产品,其中收纳了所有展品的展览图册最得观众欢迎,来来往往的翻阅者无数。



展出的王羲之《 大报帖》

除去《祭侄文稿》,展览共展出颜真卿作品共有26组,以及同时代的多位唐朝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等的代表作。也有宋、元、明、清以及日本受颜真卿影响的后世书家名作。

展品中有从台北故宫长途跋涉而来的怀素和尚的《自叙帖》,而褚遂良《孟法师碑唐拓孤本》、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卷》等多件来自日本各大博物馆的收藏。

展览主办方东京国立博物馆更是拿出了本馆多件“压箱底的宝贝”— 颜真卿《千福寺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以及近八十年来、众人都以为早已在二战中被毁的北宋李公麟的《五马图》。



《祭侄文稿》展厅现场

在第三章“颜真卿的活跃”里,展品背后的展墙一律变为浓烈的红色,表现出颜真卿表达自我情绪的书写状态。

在王羲之的年代,书法重“韵”,崇尚自由、奔放的书风。初唐书法,进入一种规范的演变,及至颜真卿,又一次回归到写“意”、抒情。







东京上野地铁站 展览海报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毫无疑问是这次展览上最受关注的展品。它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排在第一的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但是,《兰亭集序》的真迹早已不存。对它爱不释手的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把它带进了棺材,现世流传的只有摹本。《祭侄文稿》则是书法家本人真正的手稿。

《祭侄文稿》写于公元758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是颜真卿对在安史之乱中遇害的侄子颜季明的悼文。



颜真卿书《祭侄文稿》

公元755年十二月,安史之乱爆发,河北诸郡纷纷倒戈,唯有文人出身的颜真卿率先勤王。他在安禄山势力范围的腹地集结20万大军,誓死不降。

当时,颜真卿是平原郡太守,他的堂兄颜杲卿是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县西南)太守,兄弟二人遥相呼应,牵制敌军。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才十几岁,常常在两郡间往来,通报消息。

没想到第二年,叛军史思明攻陷常山,颜季明被斩首,颜杲卿被肢解,颜氏一家30余口被灭门。

这件惨案发生两年之后,颜真卿才有机会派人去河北为亲人收尸。结果只找到了堂兄的一只脚,和侄子的头颅。他悲愤难抑,面对着侄子的头骨,奋笔疾书,写下了这篇名垂千古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部分细节图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全文23行,269字(涂改30余字),仅七次蘸墨,第一笔蘸墨后连写53字,可谓激情汹涌,一气呵成。

颜真卿写《祭侄文稿》的时候,只为了抒发心中悲痛,根本没有把它当成一次创作。文字排布时疏时密,情绪激越的地方,行书直接变成了草书。写错的地方便随手涂去,墨干了也不管不顾,全文多次出现枯笔,更让人感到悲壮苍凉。

更令人唏嘘的是,《祭侄文稿》并未为颜氏家族忠烈之举画下句号。26年之后,唐朝发生另一次叛乱,颜真卿已经74岁高龄,毅然前往叛军阵营劝降。后来被叛军吊死,享年76岁。




《祭侄文稿》让我们见到的,不仅是大书法家颜真卿,而且也是忠烈名臣颜真卿。不仅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也是那段历史独一无二的见证。

它后来进入宋徽宗内府,又被清宫内府收藏。如今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文物,上一次公开展出已是十年前,2008年台北故宫的“晋唐书法展”。

展览上,东京国立博物馆给了《祭侄文稿》特别的待遇,将其放在单独的展室内展出。为保护展品,除了指定媒体之外,参观者不能拍照。



展览展厅

展柜上方配有高清翻印的图像,空间顶上垂下数片约一人来高的红绸,上印《祭侄文稿》墨迹,书写者所经历的锥心泣血之痛让看展览的人感同身受。

关于为什么一定要看原迹真品,“中国书法家启功先生曾经说过,印刷和拍照时失去的东西就是书法最宝贵的部分。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所具有的正是印刷和照片所不能展现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学艺企划部部长富田淳说。

有人说这是一种“绝美经验”,“这样的审美经验书家本人也无法再次重复,后来者的刻意‘临摹’往往只能得其皮毛。”





展览第一展场入口


李公麟作《五马图》 真迹局部

一、《五马图》

北宋 李公麟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古代书画中,历来宋代画作称绝,传世的1200多件宋画,件件是珍宝。《五马图》的作者李公麟,更是被推为“宋画第一人”。

《五马图》与范宽《溪山行旅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并列,是历史上最出名的三件宋画。它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



《五马图》黄庭坚题跋

每匹马后有黄庭坚的题字,写清马的年龄、进贡时间、马名、收在哪个马厩等。

这幅画自从民国初年被溥仪盗运出宫后,近百年来没有人见过。据张伯驹记载,此画流入日本,后来据说变成私人收藏,毁于二战战火。多年来,人们只能通过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黑白珂罗版印刷品来一窥它的面貌。



《五马图》在展览现场

此次东京大展,《五马图》首次现身,位于展览的第五章节“颜真卿在宋代的评价”中。我们惊喜地发现,此画并不是完全的白描,而是“浅设色”。不仅人物有着色,第二、三匹马也有着色。其中名为“好头赤”的第三匹马,马如其名,全身充满赤黄色。

颜真卿的书法大展中为什么出现一件李公麟画作呢?或许是跟画后有黄庭坚和曾纡留下的两段题跋有关。

这件作品作为藏匿八十年不见的神迹重现人间,得之一观皆是福报!



怀素《自叙帖》 部分

二、“天下第一草书”《自叙帖》

唐 怀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怀素和尚的《自叙帖》,也是十年未见的藏品。它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通篇为狂草,人称“天下第一草书”。

怀素学书法以勤奋著名,曾经游历京师,向颜真卿等高手请教。公元777年,怀素摘录部分他人赠诗并且自叙生平大略,写成《自叙帖》。

《自叙帖》在宋代相传有三本,展览中展出的台北故宫藏本是现今仅存的一卷,历经各朝各代的公私收藏,在乾隆皇帝时收入清宫,定为“神品”。

在过去的几十年来,有关这件作品真伪的争议从未停止,近代参与讨论的学者,多认为《自叙帖》并非怀素真迹。台北故宫还曾请了日本的专家到场进行科学检验。

地位如此之高,争议如此之多的不朽名迹,在中国书法史现存的名作中,很难再找出第二件。但无论是真迹,又或者是摹本,《自叙帖》都早已成为中国书法史中的一部分。

中国古书画鉴定的权威傅申先生曾经评论道, “它仍然是怀素‘狂草’作品的唯一‘样本’,是不可或缺的‘狂草’代表作。如果没了它,唐代的‘狂草书史’将会苍白无力,大为失色!”



怀素《小草千字文》

三、“一字一金”《小草千字文》

唐 怀素 台北故宫博物院寄存

“草圣”怀素传世墨迹不多,展柜中紧邻着《自叙帖》的是怀素的另一件作品《小草千字文》。

虽然草书,章法上却没有荒率、急躁的感觉。字和字的直接连接很少,用笔轻松自然,却又讲究法度谨严。每行文字都在12字到15字之间,字距没有强烈的变化,全篇给人静谧、平和的美感。

作品中的每一个字放大了看,都值得细细品味,因而有“一字一金”的美誉。《小草千字文》有个更直接的名字--《千金贴》。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唐拓孤本

四、《孔子庙堂碑》

唐 虞世南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虞世南是王羲之七世孙书法家智永和尚的弟子,继承了王羲之的书风。

他69岁时所书的《孔子庙堂碑》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作品中笔法圆劲秀润,笔势舒展,有着宁静肃穆的气息。

碑原来是在贞观年间的唐碑,不久后被毁。据说唐太宗对原碑“仅拓数十本赐近臣”,北宋时期,原刻的拓本就已经不多见,而展览展出的这件唐拓本更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拓本中最早、最完整的唯一一件。

黄庭坚曾写到:“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宋拓本 部分

五、《九成宫醴泉铭》“天下第一楷书”

唐 欧阳询 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

唐太宗李世民设立了弘文馆作为国家藏书并且用来招纳文学人才的地方,所收的学生如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名臣子弟,而欧阳询和虞世南一同在弘文馆教授书法。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一生中最重要的楷书杰作之一,也是他七十五岁晚年的得意之作。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宋拓本

铭文中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发现醴泉的事情。笔力刚劲清秀,字体结构险绝瘦峻,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

原来的碑立于贞观年间,由于频繁的捶拓,字迹几乎磨灭殆尽,虽然有做过重刻,但原有的风采已经消失。

现存的原石拓本最早的是宋朝的拓本。展览中展出的这件日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所藏就是宋拓,因而弥足珍贵。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唐拓本

六、《雁塔圣教序》

唐 褚遂良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虞世南去世后,深得王羲之风范的褚遂良被推荐给了唐太宗。在初唐书法中,褚遂良是非常关键的人物,他上承接欧、虞,下开启颜、柳,在风格上以“遒逸”见长。

《雁塔圣教序》被评价为最有“褚家之法”,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有五十八岁,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在字的结体上改变了欧,虞的长形字,创造了看似纤瘦,实际上劲秀饱满的字体。

原碑的两块石头被嵌在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入口处的两边。展览中展出的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是珍贵的宋拓本。




褚遂良《黄绢本兰亭序》

七、《黄绢本兰亭序》

唐 褚遂良 台北故宫博物院寄存

虽然王羲之《兰亭序》已经在世间不得见,但好在唐太宗当年得到《兰亭序》后命当朝的书法家勾摹了书本,因而留下了一些著名的传世摹本,这其中褚遂良所摹的唐摹本格外珍贵。

而个性怪异,恃才傲物的宋代书法家米芾见此书作之后欣喜若狂,在卷后留下题跋。


颜真卿《千福寺多宝塔碑》宋拓本 部分

八、《千福寺多宝塔碑》

唐 颜真卿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碑文内容主要记载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塔的原委及修建经过,44岁的颜真卿被选中来书写碑文,当时的他正值壮年,碑中书法整密匀稳,秀媚多姿。书法中,唐人崇尚法度,《多宝塔碑》便是其中的代表碑刻。

自古以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学子描红、士子举业、居士写经、坊间印书,都竞相仿效。至今都是适用非常广、影响十分巨大的书法作品。

展览中的这件是相当重要的一件宋拓本。传世的多个版本中,宋拓最为珍罕,其中影响最大的两件,一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另一件便是此次我们可亲眼目睹的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本。清代的书法家伊秉绶为这个拓本隶书“宋拓仅存“四个大字。


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卷》

九、《行书李白仙诗卷》

北宋 苏轼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宋代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十分推崇颜真卿。宋代书法更在乎抒发意趣和宣泄个人情感,更接近于艺术的本质。宋四家的实践,标志着宋代书法的复兴。

苏轼取法于颜真卿,因为习惯伏案写字,字形形成了宽扁的风格。《行书李白仙诗卷》是苏轼58岁的作品,用记录李太白两首诗的方式写出对李太白的崇敬。

“颂太白此语,则人间无诗,观东坡此笔,则人间无字。”


空海《金刚般若经开题残卷》 部分

十、《金刚般若经开题残卷》

平安时代 空海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日本的空海法师,是日本书法的祖先、日本的书圣,有“日本的王羲之”的称号。他跟随时代的潮流,学习奈良以来传统的王羲之的书法,并加入唐朝书法的韵味。

《金刚般若经开题》是空海四十岁左右所作的流利草体,是他草书的代表作,更是日本被标记为国宝级的文物。

作为空海草书的代表作,书风可以同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相媲美,展览中两件作品同时出现,更觉惊喜。




空海法师画像

文物交流的意义

这样高规格的中国书法展览在日本东京举办,网上爆发了不少诸如为什么中国传统的字画拿去日本展览,中国人书画大家的真迹先被日本人看了的争议。事实上,自古以来,中日两国就保持着书法交流上的密切联系。

唐朝佛教传入日本,大量的出家人东渡后也把书法和绘画作品带去了日本,为中日书法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后,日本也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唐文化,平安时代更是日本书道史的黄金期。

在这个阶段,日本在吸收中国书法特点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特色,涌现了像空海、桔逸势等一批书法家。

其中空海曾来唐取经,学习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他的成名书法作品《灌顶历名》草稿,有着明显的颜真卿《祭侄文稿》笔意。

展览中专门开辟出第四篇章,展出空海、嵯峨天皇的作品,突显了日本对唐代书风的理解。

正是在中日文化不断地交流中,书法艺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业内专家告诉我们说,“这些展品的文化源头,都是来自中国大陆。只要做好保护,适当展出,对观众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第二展场入口

与月真法师的Q&A:

颜真卿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Q: 颜真卿的书法,历史上有什么样的意义?

A: 颜真卿最为世人所熟悉的是楷书。学书法的人都知道,颜体是启蒙。他44岁时写下的《多宝塔碑》,从古至今都被作为正楷入门的模板。

颜真卿和柳公权并称“颜柳”,来自宋代范仲淹的总结:“曼卿之笔,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宗元、欧阳询、赵孟頫并称“颜柳欧赵”,从唐楷四大家的生平来看,欧阳询最古,但是颜真卿的地位排在他的前面。

而这次的展览,不是一个颜真卿的个展,是一个中国书法史,以及中国书法史对日本影响的全方位梳理展。




颜真卿书《颜氏家庙碑》

Q: 颜真卿的书法为什么能在后世获得那么高的评价?

A: 两方面原因。一个是他身出名门。颜氏一族,家传有序。其祖先可上溯到鼎鼎大名的颜回,位居孔子七十二弟子之首。南北朝时期诞生的《颜氏家训》,号称“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是中华文化历史上第一部成体系的家教范本。颜真卿本人曾经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师。

其次,我们常说“字如其人”。颜真卿的人品忠烈,非常受到后世赞赏。他不幸遇害后三军将士为之痛哭,遗体后来被恭迎回朝,为表悼念,唐德宗废朝五日,追赠其为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自身告示贴》在展览现场(摄影:曹敏)

他寄情翰墨,书艺精湛,正书端庄谨密,行草奇绝生动,忠义之气都横溢于字里行间,他的书风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宋代最为显赫,苏黄米蔡都十分推崇。

尤其苏东坡,几乎是不加掩饰的赞美:

“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 ”

“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




颜真卿《逍遥楼》三大字

Q:您研习颜真卿的书法有什么样的体会呢?

A:我自幼习书时先接触的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因为结体规范,用笔整饬,凝炼,比较适合初学,后来陆续临习过《麻姑仙坛记》,《自书告身贴》等,喜欢他的结体开阔,宽博,用笔沉雄,浑厚。

所谓“多力丰筋者圣”,用来形容颜书也是非常合适的。“颜体”的“筋”,不仅表现在楷书上,更在于颜真卿把“筋”贯穿於他的整个书法生涯,辐射于他的行、草、楷几乎所有书体,而成为千古典范。

除了技法上的学习,我更在意他由笔迹传达出气象,格局的宏伟。“笔所未到气已吞”,这也是颜书最难,最高贵的地方。


图片来源:《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画册和网络

部分图片摄影:曹敏

附录:展览展品全目录


user avatar   zhanwan20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公众号原文发布于2019年1月18日) 颜真卿《祭姪文稿》被单独陈列在一个血红色的展厅中,以一超长独立展柜全卷展示。 两名工作人员专门看护着这件作品,并持续提醒观众,在《祭姪文稿》前“不得驻足,不得停留,请持续往前走”。 观众从名迹前匆匆而过,依依不舍,有人看完又直接回头再次进入了等候的队伍。好在队不长,不过数十人。 按照官方维护的节奏,每位观众必须在步行经过《祭姪文稿》全卷时完成观赏全过程,目测整个展柜长度不过六、七米,经过时间仅数十秒。除去卷首卷尾的题跋,真正观赏颜真卿墨迹的时间,只短短数秒。一次,只能扫到个大概,要细细欣赏笔墨是不可能的。

1月16日开展首日展玩团队反复排队三次,才算将墨迹部分大概看完整了——因为秩序井然,这个过程也并不长。 大概是意识到这样的观赏方式令部分观众有所遗憾。17日开始,工作人员举起一块粉色牌子,汉字部分尤其大,除了不得停留,请持续往前走的字样外,还增加了第二排可以驻足观赏的说明。 由此,你可以和墨迹静静地待上一会儿,或者细察某些细节。 没有人会在这样的展厅里喧哗吵闹,这不仅是日本一贯的观展秩序使然。 此刻,血红色的展墙与背景,一如颜真卿在面对亲人尸骨时写下此作的浓烈情绪,展柜上方,23行文字被一一裁剪开来,置于红色绸带上,如字字泣血,悬落在观众头顶。 这便是颜真卿《祭姪文稿》在东京国立博物馆所得到的尊崇。

2018年7月18日,展玩第一时间报道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即将举办“书圣之后──颜真卿及其时代书法特展”的消息,此后数度持续跟进,反响强烈。 1月16日开展首日,我们抵达现场,足足细看了两天。 这场大展,专家和艺术爱好者期待了半年。接下来几周里,全球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史学者几乎都会赶来观赏。而整场展览的筹划,已耗时整整六年

177件(组)展品,来自20余家海内外机构及私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全部展品都可被称为“真迹”——在中国书法史中,许多名家墨迹早已失传,仅留下最接近于真迹的摹本与碑帖,本次展览中有大量孤本和珍本,同样具有珍贵的价值。 比如说,展览的颜真卿部分,27件展品仅有两件墨迹,即《祭姪文稿》《自书告身帖》。而其中,《祭姪文稿》自然是毫无疑问的名迹,但《自书告身帖》则存有争议——自宋代起便有学者认为或为颜真卿后辈所书,其余25件皆为碑帖。 还需要多提示非专业观众的一点是,许多珍贵碑帖的原石,就在中国。颜真卿部分的25件碑帖,东京国立博物馆还有心制作了地图一一标识了其原石在中国的具体存放地,可以发现,西安碑林是最集中的存放地,共有七块原碑。其他章节中,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唐太宗《纪泰山铭》等等,都用照片、文字说明了原迹在中国的所在地。 ▼

看完这样的大展,我们如何来重新看待并珍视我们身边的古迹,今天的我们是否足够懂得它们的价值、懂得该如何珍视它们?你又有没有去过西安碑林?是否知道这座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去年曾为如何保护展示的问题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辩? 相信有心人于此都能心领神会。

1. 放眼全球博物馆界,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展览无论在策展理念、展陈方式观展氛围上,都堪称典范。 东京国立博物馆于1872年开馆,是日本最早最大的国立博物馆,位于日本东京著名的上野公园。 很多人都曾读过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所写的:“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

博物馆本馆建筑建成于1937年,举办特别展平成馆是一座相对比较新的建筑。 ▼ 此次颜真卿大展同样在平成馆

历史上东博曾举办过许多全球知名的重要展览。201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真迹也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东博展出,同时还有大量珍贵书画、青铜器、瓷器、漆器等珍贵文物展出。

这一次,看完颜真卿大展的人们都在感慨,这是一个关于中国书法史的展览,无论是否懂得书法,观完皆能获得教益——而其中一个篇章,说明的是日本最受尊重的三位书法家人称“三笔”的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势是如何深刻受到唐代书法的影响的。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东博第一次筹办这样的书法史大展,2013年东博在世间不存一件王羲之真迹的情况下,经数年筹划,推出了规模宏大的《书圣王羲之》大展。此后数年间,大阪市立美术馆、九州国立博物馆等陆续推出了王羲之相关大展。 他们说,王羲之在日本的影响太大了。几次展览筹划前后,东博专家反复惊叹于日本的先祖是何其认真地在吸收唐朝文化。而如今在日本,任何人学习书法都是从王字开始,包括中学生的书法课,这是毫无疑问的。 只是当时的那场大展,在中国的关注度远不如今天之广泛。好在2013年1月,我们也曾亲赴现场观展,当时的人流可谓摩肩接踵,远超这几日的颜真卿大展,日本观众又极其讲究排队,几乎是被队伍推着往前走往前看,当看到晚清部分吴昌硕心经十二条屏时,已整整花了四个多小时,几乎要长出一口气——终于看完了。

遗憾的是,日本的特别展览一向不让拍照,即便是在欧美可以随便拍的全球巡展,到了日本一样不给拍,所以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但如此规则,却又令观展安心而专注。 本次颜真卿大展,依然是同样的规则。仅有一件展品供拍照留念,那就是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的唐太宗巨幅《纪泰山铭》。而且,展厅不得使用手机,查资料也会被劝阻。如需记录,可在展厅入口处取一张详尽目录,并向展厅工作人员借用铅笔(圆珠笔、水笔不得使用)

唯一可以拍照的《纪泰山铭》

如果你需要图像,厚约360页的大展图录,仅售2800日元,折合人民币不到180元。若嫌图录太沉不好拿,再加700日元便可购买多宝塔帆布袋+图录套装

2. 说回到《祭姪文稿》。 整个展览占据东博平成馆二层以《祭姪文稿》为节点,分为两大会场

展厅内,你所见能的远远不止展品本身。 《祭姪文稿》呈现于整场展览第三章“颜真卿活跃时期的唐代书风”位于第一会场的最后部分。 进入这一展厅时,展墙信息首先会简要地告诉你——颜真卿是谁。 接下来,你会读到“安史之乱”——安禄山兵变,大军势如破竹,唐玄宗出逃四川,太子在灵武即位,靠着颜真卿等重臣的带领,才暂时解救了唐王朝。那一战,“颜氏一门死于刀锯者三十余人,其状惨绝人寰”。 这些惨死的亲人里,就包括了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侄子颜季明。 待战事稍平,哀恸万分的颜真卿派长侄泉明前去善后,并寻找家人尸骨,却只找回杲卿的一只脚,和季明的头骨。 悲痛之余,颜真卿为侄子写下祭文,这便是著名的《祭姪文稿》——作于唐乾元元年(758年)九月三日,距今整整1261年,当时颜真卿五十岁 唐 颜真卿 祭姪文稿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卷 纸本 纵:29.2公分 横:59.6公分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当你从展墙上了解了这些背景之后,顺着展线能看到清晰列出的“颜氏系谱”——此时,关于颜真卿与其《祭姪文稿》所书写的对象,在脑海中已是非常清晰了。 在说明的图版中还特别截出了作品中能说明二人关系的两处字迹——“亡姪”指的就是颜季明,而“第十三(従父)叔”是颜真卿对侄子的自称。

颜真卿本人又度过了怎样的一生? 在“颜氏系谱”旁还能读到以表格形式梳理的颜真卿一生的主要事迹,并配有以地图形式标明的一生足迹,观看至此,我们对颜真卿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都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 无论你此前熟知颜真卿或是对他完全陌生,这些关键的个人信息与其所处时代的梳理,都足以为你进入《祭姪文稿》的正式观看之前,提供一个清晰的背景铺垫。 而在抵达《祭姪文稿》展柜前,为排队所设的围栏特地在拐角处打了弯,为的是让观众在等候观看原迹时,进一步了解颜真卿书写的内容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一块展板上以中日韩英四种语言列出了《祭姪文稿》的现代语释义;另一块展板特别总结了《祭姪文稿》的“四大精彩看点”,以便观看时有的放矢。 而《祭姪文稿》真迹被妥善安置于独立展柜,完全展卷书心上方配有每行对应释文。展柜内与展墙呼应的红色布纹柜面,低光,加之斜面高透玻璃几乎没有反光,观看时如同亲手展卷,纤毫必现——也难怪此前竟然有《祭姪文稿》被“裸展”的误传…… 看完之后才会切实理解东京国立博物馆专家的感慨:“关于书法到底有什么好处,生活在北京的启功先生(中国书法家)给出了很好的解释。他说,印刷和拍照时失去的东西就是书法最宝贵的部分。”

看完全卷真迹并非结束,从展柜出口出来的墙面上,进一步以图版的形式解析了整卷《祭姪文稿》的构成,以线条框出标识了书心部分,并放大指示了卷后不同人所写的跋文。 一旁屏幕中的VCR播放的是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修建的三道城墙中二道城尚存的两段,曾经这里是“唐平原郡”,颜真卿在此任职四年,如今是山东陵县颜真卿公园。 展厅最后,以中日历代各家对颜真卿的评价结束。

3. 再来看更多的颜真卿作品。 依照主流的学者观点,颜真卿的书法可以分为前、中、后三期——大致是56岁前为前期,57岁至71岁为中期,72岁以后为后期。 包括《祭姪文稿》在内,展览总共展出27件墨迹与碑拓,从33岁时所书《王琳墓志》晚年《裴将军诗》,除《祭姪文稿》和《自书告身帖》为墨迹外,其余皆为碑帖。 27件展品藏地主要来自日本、台湾香港。除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祭姪文稿》,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也提供了《麻姑仙坛记》何绍基藏本展出,其余都来自日本,包括刚刚在上海博物馆董其昌大展中短暂亮相的《自书告身帖》。 如果你已经被《祭姪文稿 》所深深打动,那么还可以了解到颜真卿的另外两件名稿《祭伯文稿》《争座位稿》,合称为“三稿”,可惜后两稿真迹早佚。 《祭伯文稿》同样是悲怆的,帖主颜元孙颜真卿父亲的哥哥,即他的伯伯。也就是颜杲卿的父亲,颜季明的祖父。在这篇文章中,颜真卿提到“甥侄季明、卢逖等被贼害者八人”“嫂及儿女皆被拘囚”者,都是他的子孙辈。 《争座位稿》在宋代时甚为世人所重,苏黄米蔡宋四家都曾临仿摹习。

而颜真卿楷书代表作《千福寺多宝塔碑》,展出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件宋拓本。《多宝塔碑》传世多种版本中,以宋拓最为珍罕,其中影响最大的两件,一件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另一件便是此次展出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本。

不仅是书法,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更多的历史信息值得我们细作功课。比如说,郭虚己墓志,1997年10月出土,原石现存河南省偃师博物馆,碑主郭虚己是颜真卿的宪台上司;极著名的千福寺多宝塔碑原碑现存西安碑林,碑主为主持兴建多宝塔的楚金禅师。此碑的撰者叫岑勋,是李白的朋友,李白的诗中可见他们的交游;颜勤礼碑,碑主颜勤礼是颜真卿的曾祖,原碑现存西安碑林等等。 你也需要了解,在专家学者的研究中,其中的部分作品是存疑的——这在书法史研究中很常见,如果你对研究有更进一步的兴趣,可以查阅。当然,这次大展也为更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1 王琳墓志 唐开元29年(741)33岁 埼玉淑德大学书学文化研究中心 2 王琳墓志——天宝本 唐天宝元年(742)34岁 埼玉淑德大学书学文化研究中心 3 郭虚己墓志 唐天宝8年(749) 41岁 埼玉淑德大学书学文化研究中心 4 千福寺多宝塔碑 唐天宝11年(752)44岁 东京国立博物馆 5 千福寺多宝塔碑 唐天宝11年(752)44岁 东京国立博物馆 6 东方朔画赞碑 唐天宝13年(754)46岁 东京 · 三井纪念美术馆 7 谔金天王神祠题记 唐乾元元年(758)50岁 东京 · 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 8 祭姪文稿 唐乾元元年(758)50岁(1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 9 祭姪文稿 唐乾元元年(758)50岁(1帖) 东京 · 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 10 祭伯文稿 唐乾元元年(758)50岁 东京 五岛美术馆 11 争座位稿 唐弘德2年(764)56岁 东京 · 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 12 鲜于氏离堆记 唐宝 元年(762)54岁 东京 · 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 13 郭氏家庙碑 唐弘德2年(764)56岁 东京国立博物馆 14 臧怀恪碑 唐 大历3-5年(768-770)60-62岁 东京国立博物馆 15 逍遥楼三大字 唐 大历5年(770)62岁 东京国立博物馆 16 大唐中兴颂 唐 大历6年(771)63岁 东京国立博物馆 17 麻姑仙坛记——何绍基藏本 唐 大历6年(771)63岁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北山堂寄赠) 18 八关斋会报德记 唐 大历7年(772)64岁 东京 · 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 19 与蔡明远帖 唐 大历7年(773)64岁 东京 · 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 20 宋刘太冲序 唐 大历7年(773)64岁 东京 · 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 21 元结碑 唐 大历8年(773)64岁 东京 · 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 22 干祿字书 唐 大历9年(774)65岁 东京 · 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 23 颜勤礼碑 唐 大历14年(779)71岁 东京 · 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 24 马琳新庙碑 唐 大历14年(779)71岁 东京 · 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 25 颜氏家庙碑 72岁 唐建中元年(780)72岁 东京国立博物馆 26 自书告身帖 唐 建中元年(780)72岁 东京 · 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 27 裴将军诗 唐 8世纪 东京 · 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 4. 最后再来说说整场展览,大致根据时间线共分为六个单元,力图呈现书法史源流

  • 书体的变迁 书体进化的秘密
  • 唐代书法——安史之乱前 对王羲之书法的继承与楷书的完备
  • 唐代书法——颜真卿之活跃 王羲之书法的形式化及情感表露
  • 日本所承袭的唐代书风 三笔三迹
  • 颜真卿在宋代的评价 个性的崇尚与理想的追求
  • 对后世的影响 王羲之神话的崩坏
  • 正式展出的第一件作品,其实并不是展览目录中所列的甲骨文,而是《说文解字》的唐写本残卷,在日本被定为国宝——《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体现了展览对汉字的尊崇。 在进入第一章“字体的变迁”时,展柜对面的墙上也梳理了清晰的字体变化史,非常易读。 值得注意的是,碑帖部分被重点标识的清李宗瀚旧藏“临川四宝”,四件皆有独立展柜展示。四件分别为唐拓孤本丁道护《启法寺碑》、唐拓孤本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唐拓孤本褚遂良《孟法师碑》、宋拓孤本魏栖梧《善才寺碑》四种孤本,唐拓被视为接近王羲之时代的书风,非常珍贵,流散后更是首度齐聚一堂。

此外,台北故宫还借出了唐怀素《自叙帖》,以及兰千山馆寄托的怀素《小草千字文》褚遂良《黄绢本兰亭序》。这些作品为何要细细看,我们在此前的推送中有详细谈到过。

宋代文人对颜真卿书法评价极高,苏黄米蔡继承发展了他的书风,更在乎抒发意趣宣泄个人情感,尤其苏轼的评价“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影响甚具。 本次展览中的来自大阪市立美术馆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卷》、米芾《草书四帖卷》、东京·永青文库出借的黄庭坚《行书伏波神祠诗卷》等也极为难得,加上东博上佳的展陈条件,若不是展览后半段体力不支,实在是很想在展柜前多驻足一会儿。

当然,据传消失已久的北宋李公麟真迹《五马图》卷重现人间,也是吸引学者们前往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对于本次展览而言,展出重点其实是卷上黄庭坚与曾纡的跋文——曾纡,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侄子,其墨迹非常稀见,这段跋文的图像此前也甚少见到。

展览人流中,有大量的中国年轻人,有些很内行,也有一些听讨论也并非资深爱好者。 许多日本观众一边看一边轻声赞叹。当你听到这样发自内心的赞叹声,当你看到中国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带着孩子,一件件地认知作品,告诉孩子“这是2000多年前的汉字”“这位书法家叫米芾”时,纷纷扰扰都消失了。 什么是书法最宝贵的东西?什么是我们该珍视的?当你面对真迹,一切不言自明。 此时,当你步出展厅,想到颜真卿这般人物竟会于76岁高龄时被派赴叛军阵营宣召而被缢死,心中是很难平静的。尽管《祭姪文稿》所带来的影响自然因人而异,但今天我们如何看待书法,如何看待人,那些曾经历史洗练的标准,中国人在书法中的寄托,必然更为清晰。而再看到身旁赞叹的观众,亦会感慨我们的文化在东亚的影响之巨。 接近闭馆时分,我们从东京国立博物馆离开,穿过起风的上野公园到达上野站,沿着陡坡的路灯上,一页页印着《祭姪文稿》的展览宣传旗在夕阳里飘动,不禁想,这样一卷千年前的文稿能被保存至今日,实在令人庆幸、感念。

参考资料 东京国立博物馆《顔真卿 王羲之を超えた名筆》 朱关田《颜真卿书法评传》 朱关田《颜真卿书法艺术及其影响》 部分图文©东京国立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

公众号原文发表于2019年1月18日 © 展玩图文消息版权已交由版权机构代理,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违者必究 书圣之后颜真卿及其时代书法特展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回顾更多颜真卿特展推送日本颜真卿大展全目录! 传消失于战火的北宋李公麟「五马图」真迹图像来了 颜真卿「祭姪文稿」即将展出 中国书法史最高峰墨迹名品,天下第二行书 高清还原颜真卿书写「祭姪文稿」全过程! 天下第二行书的诞生

书圣之后:颜真卿及其时代书法特展 东京国立博物馆(平城馆) 2019年1月16日-2月24日

展馆信息:

东京国立博物馆(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13-9)

开馆时间: 9:30~17:00(周一闭馆) ※星期五、星期六及11月2日,21:00闭馆。 ※截止到9月的每星期日、节假日,18:00闭馆。 ※9月22日、23日,22:00闭馆。

交通信息:

从JR上野车站公园出口、或JR莺谷车站南出口出站后,步行10分钟 从东京Metro地铁的上野车站、根津车站,或京成电铁的京成上野车站下车后,步行15分钟

门票价格:

成人:620(520)日元/人、大学生:410(310)日元/人 颜真卿特展门票:

一般:1600日元/人(团体1300日元/人)

大学生:1200日元/人(团体900日元/人)

高校生:900日元/人(团体600日元/人)

※中学生以下免费,团体为20人以上

展览官方Twitter上每日实时更新排队信息(twitter.com/ganshinkei2),展玩已将网址转制成了二维码,长按识别即可进入,观展前请提前查看。(如何连上Twitter,请百度。)

颜真卿特别展排队实时状况


twitter.com/ganshinkei2 (二维码自动识别)




user avatar   abyann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烘焙,刚开始,偶尔做做蛋糕,面包。我的建议准备如下就好,其他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慢慢添制。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相关话题

  中国和日本的爵位问题? 
  日本人如何看待横田空域? 
  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哪个会最先进入老龄化全面危机? 
  在现场看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真本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如何看待英国媒体报道日本每月1万英镑收买英国智库制造渲染“中国威胁论”? 
  如何看待浙江男子街头戴日本军帽,警方通报系初中生「出于好奇」的行为?对于该行为该如何进行教育? 
  要不要在日本继续读博士? 
  不会日语,在东京生活会不会比较麻烦? 
  如果我说我爱XX国(例如英国,美国,日本)会收到怎样的评价? 
  中国和德国、日本的区别在哪里?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新婚老师课上按点名方式发奶茶查出逃课学生,被记旷课扣了分?你经历过哪些出其不意的点名方式吗?
下一个讨论
新中国有什么著作比肩明朝永乐大典和清朝四库全书?





© 2025-0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