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侵华日军有没有看过《论持久战》?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论持久战》在当时是公开的出版物。日本人如果想看,其实是很容易看到的。

《论持久战》的核心不是具体的作战战略,而是告诉中国人为什么日本一定会失败、为什么中国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如果日本人信了《论持久战》,那最应该做的就是老老实实收兵回家,而如果日本人想通过研究《论持久战》琢磨出新的作战战略,那还是没办法改变自己最终的失败命运。


user avatar   cheng-cai-feng-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

《论持久战》不仅被侵华日军看过、研究过,还直接策反过日军的情报人员。

之前中央台军事频道有个节目,里面一个嘉宾介绍过,有个日军情报人员因为长期负责收集中共的抗日情报,其中就包括认真读过《论持久战》,时间久了认识到日军侵华是错误的,而中国的抗日是正义而伟大的,后来,这个人就变成了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的一员了。

《论持久战》的厉害就厉害在完完全全是阳谋,敢在报纸上直接发表,就不怕让侵华日军看。越看越研究越有效。就是要告诉你,接下来你会怎么做,我会怎么做,而你还不得不按照我说的做,走我的剧本,最终到我写的结局。


user avatar   zhan-lan-4-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意味着日本在二战中是以战败者的身份结束的。但实际上,当时有很多日本人并不服气,他们认为自己只是输给了美国和苏联,而不是中国。

日本原陆军航空兵中将远藤三郎就是其中的一位,不过他后来因为读到了一本书,才改变了这种想法。

远藤三郎,由于当时官职不算高,所以在诸多日军将领当中不算什么起眼的人物。但他在中国战场中多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1940年8月曾亲自带队突击蒋介石的官邸,最后炸弹在离蒋介石几米远的地方爆炸,当时吓坏了国军一帮高级将领。

而让远藤三郎名声大振的是后来的宜昌战役。1941年10月,国军将领陈诚率领15个师围攻宜昌,当时“驻防”宜昌的日军第十三师团长内山英太郎因顶不住,都准备投降了,远藤三郎知道后只身一人乘坐轻型轰炸机飞临宜昌指挥战斗,之后又突破国军的包围去搬救兵,最后靠着自己的狂轰滥炸才“保住”了宜昌。

4年后,日本投降,远藤三郎作为战犯被关在监狱一年,出狱后被送到崎玉县从事农田耕作,但已归深林的远藤三郎,仍冥顽不灵地认为日本之前“中间突破、两翼齐飞”的战略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是很完美的,最后失败是由于美苏这两翼没有起飞导致的,而不是败在中国的手上,他认为中国战场已经几乎完成了突破。

直到后来,远藤三郎读到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这本书,才改变了自己一直坚持的想法。

远藤三郎最后明白,是中国军队“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作战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广泛发动老百姓,使日本陷于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无法自拔,从而导致了日本的失败。

而令人惊惊讶的是,远藤三郎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曾经的军国主义思想消失了,转而主动当起了中日友好和平大使。1956年,远藤三郎访问中国,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并把家传的日本武士刀交给了毛主席,表示日本军人从此永远不再和中国打仗了。毛主席回赠了一幅齐白石的画作,并说是日本教育了中国人民,让本是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迅速地团结了起来。

访问中国后,远藤三郎成立了中日友好军人协会,并把自己在战争的所见所闻和对中国的研究写成了《旧军人所见之中共》、《日中十五年战争和我》等书,在书中还大胆揭露了日军的种种罪行,包括臭名昭著的七三一部队和贻害无穷的细菌战。

远藤三郎的所作所为,是致力于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但在日本右翼分子的眼里,他是卖国贼,是“赤色将军”,最后几乎所有的日本前陆军同僚都和远藤三郎断了交。但远藤三郎并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现在做的才是对的,才对得起自己的内心。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笠宫崇仁亲王,昭和天皇裕仁最小的亲弟弟。

1943年三笠宫化名若杉参谋,广泛考察从内蒙到湖北的中国战场,并派员广泛收集中国各方各党派的论著,由专人翻译后认真阅读学习,其中就包括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经此大开眼界并深思熟虑后,三笠宫思想发生巨大转变,1944年1月5日,三笠宫对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干部发表了一个专门的讲话:《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在讲话中坦陈日本自甲午战争以后对中国历次侵略的事实,痛斥当时日军在中国的残暴行为,对中国是“无所不取,掠夺殆尽”,导致中国人民怎么可能不反抗,特别指出共产党的军队“男女关系极为严肃,强奸等于绝无仅有;对民众的军纪也特别严明,决非日本军队所能企及”,在这种情况下,中共若不“猖獗”,那将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中的第一大奇迹了吧。他由此得出结论说:“在我看来,这样的日本军队,是无法与中共对阵的。”这份惊世骇俗的讲话,当时作为“危险文书”被日本军方没收并控制不许传播,一直到1994年才被日本学者从档案中查找出来,经三笠宫肯定后予以重新发表。

三笠宫当时毕竟年轻,中二少年加上皇弟的身份,即使出格,军方也奈何他不得,然后他最出格的行动,是组织人员刺杀东条英机,事成之后亲自上阵去做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然后去和中国商量讲和,退出大陆结束战争,当然最后被侦破流产了,东条英机恼怒之余,一查到竟然是天皇的弟弟要自己的命,吓得倒抽冷气,临了也没敢找皇家的麻烦,吃了闷亏了事。


user avatar   gu-lao-pu-fu-hun-d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斋藤邦雄。《陆军步兵漫画物语》的作者。

这个为了逃避兵役妄图靠喝酱油搞坏身体的电影公司青年社员,在喝了一年酱油成功把自己的身体评分由“甲等”喝成了“乙等末位”之后,“皇军”也把征兵标准下调了……



作为一个如此立场的侵华文艺青年,他那带有戏谑性质的回忆录也格外生草。

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回忆录里日军是个什么卵样呢?

来中国第一天,训练营长官抓了一个老百姓来让他们训练刺刀杀人。

等级森严,老兵打骂侮辱新兵常态化。因为天灾休假不能外出,老兵便逼着这位斋藤喝了一痰盂的屎尿痰混合物来取乐。


主角给一位“阁下”牵马渡河时遇上了八路军伏击,这位佐官居然受惊坠马,落入河中溺水。挣扎着居然一边高喊撤退一边朝八路军阵地方向跑了过去……

进村扫荡,在一面桌子上发现了自己部队的花名册。上面不但有部队人员名单,连籍贯都详细无疑。唯一的错误是斋藤在几天之前终于靠服役年限混成了上等兵,而这份花名册上面自己还是一等兵,对此作者十几年之后仍然“耿耿于怀”。虽然如此,可是八路军给的慰问袋真是太好吃了。

后面,这位文艺青年终于因为有文化被调离了前线到后方做了一个记事员,借着研究敌人的名义看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


然后他就变成个精神共产党了。还私放了八路军的侦查员……你们说“蝗军”冤吗?

注:在作者看来,八路军相较于日军,伪军,国军甚至是后面疯狂抢手表的苏联红军都具备难以置信的优越性。以至于他怀疑:一支军纪严明的军队或许存在,可是如何做到不出现一个败坏的士兵呢?

都是共产党的军队,为什么苏联红军就军纪如此败坏呢?作者就是怀着这样一个问题在西伯利亚挖了三年土豆。


user avatar   jiang-meng-shan-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论持久战》早就是日军各个司令部、情报部门的常备材料乃至必读物品了——


侵华日军斋藤邦雄回忆录《陆军步兵漫画物语》就提到他在华北日军情报部门工作时阅读毛泽东《论持久战》和其他共产主义著作的经历:

司令部大楼背面有座小仓库。这座仓库里像小山一样堆满了以前驻扎在这里的日本110师团遗留下的文件。当时整理这些文件的时候,发现里面居然有从敌人(八路军)手里扣下来的文书。对此我觉得挺有意思,就以整理文件为借口仔细阅读起来。

这些扣留的文书都是逃离日军,或负伤被俘的日本籍士兵随身带的“日本兵反战同盟”宣传资料。此外也有敌人出版的画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等各式各样的材料。关于这个反战同盟,以前攻入敌占区(八路军根据地)的时候经常看到他们散发的传单和宣传物品;但真正认识他们还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我本来就不太喜欢军队,但又没有反战同盟的人那种想要彻底摆脱军队的想法。因为他们不仅仅只是脱离了日本军队,而且反过来还要从敌人那里朝着日军射出名为“反战”的箭矢过来。

对当时的日本军队来说,这群反战同盟会员简直就是叛徒。他们宣传自己的观点说:“现在这场战争是为军阀和财阀的利益而发动的,士兵只是他们的牺牲品。因此我们要尽早结束战争,早一天回到家乡去。为了这个目的士兵们必须要团结一致,把枪口指向后方。”

很不好意思,我那时根本还不懂财阀、军阀的意思。但对他们提出的“早一天结束战争,让世界恢复和平”的口号却是赞成的。

此外我还看了敌人(八路军)的画报和报纸,上面的东西和大本营发表的战果完全相反,日军的损失写的很多,比如海战被击沉的战舰、航母的名字也都有记载。

一开始我还觉得敌人的宣传手段还挺不错的,后来随着时间流逝看到日军的形势越发恶化,逐渐感觉似乎他们也不都是乱写的,莫非真的……

就在这时候我读到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有关八路军的文字资料。看着看着,以前对八路军模模糊糊的印象渐渐明晰起来。

过去在前线时,经常从保安队的中国人队长那里听到关于八路军的事情;现在看了这些资料,和当初他说的一模一样。

而这名日本兵从伪军军官那里听到“关于八路军的事情”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这个日本兵斋藤邦雄还没有调入日军司令部情报机关的时候,他曾经和一名伪军的军官队长一边喝着白酒一边讨论中国和日本的未来:

“日中不战”——中国和日本同文同种,相互之间不该打仗,这是他的(伪军军官)论点。
但蒋介石总统的部队也都是些“好人不当兵”的部队,所以会失去国民的支持,无法长久。
于是我问:“那么谁可以治理这样一个中国呢?”
“只有八路军,毛泽东。”他立即回答。
当时,日军势力正盛,八路军和日军打仗多数会是逃跑,所以听到这个我很惊讶。再继续问他理由,他说:“因为八路军是‘好人当兵’。”
和目前其他中国军队完全不同,八路军纪律非常严明,哪怕拿村民一针一线都当成重罪,而且士兵和军官没有差别,给养都是一样的。因此中国人们都欢迎八路军,信赖并协助他们。虽然现在实力还很弱,但终究会夺取中国的政权。
他平静地说出这么一番让日军感到刺耳的话来。
一开始,我不断反驳他;后来把战斗及其他情况综合下来考虑后发现,他对八路军的想法是正确的。保安队的训练停止后,我和其他几个人又找刘队长谈了话。没有翻译在,自然就用生疏的中国话和笔谈来交流。这点真是多亏了同文同种啊
——以后我被调到司令部从事情报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了解到的关于八路的信息起了很多作用,给我帮助很大。
不久,部队被重新编成,这里就被后继部队接替,我们也就离开了这个村子。离开村子那天,保安队在河滩上列队,来向我们三十多个人送别。刘队长骑着白马,并列和日军队伍走在一起,最后还是到了分手的时候。
“日本朋友天见(貌似天津方言,意思是再见——译)”说着紧紧我了我的手。
以后我就再也没回到这块土地上,刘队长的保安队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我想所有的保安队在日本战败的时候都该会反水、逃亡、解体了吧。他们的命运估计也是这样。
不论刘队长的保安队后果如何,但他去当个土匪杂牌军的长官也太屈才了;这个刘队长一定会被八路军带走,说不定还会成为八路的军官呢。
又可能刘队长本来就是八路,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他特地隐瞒身份混进保安队,是来套取日军情报的。
不管怎样,中国人和日军比起来,政治上的认识的确领先许多。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是有人看的。

《论持久战》发表时,日本政府的高层,其实也已经感觉到支撑不下去了。战事的发展和文章里的描述是一样的。

日本内阁多次开会,如何应对。

日本当时首相一职已经多次频繁换人,谁也当不下去。因为无法为军老虎筹够军队和军饷。

而军队呢,刚开始1个月取胜;后来要求增兵,说半年取胜;再增兵,几年过去了,还是胜不了。

军方要求在现役250万的基础进一步增兵240万,制造坦克1万辆,飞机3万架,军舰9000艘,航母150艘。

首相近卫文麿表示:你丫的疯了吧!

东条英机说:你无能,办不到就不要当首相。

考虑到有前任首相犬养毅被年轻军官们刺杀而军官们被轻判的先例,近卫文麿主动辞职,东条英机自己上台,日本彻底沦为军政府、战争机器。

东条英机上来后,果然进一步扩军,并且决定南打菲律宾、越南、泰国、印尼、缅甸,东打美国,西打印度,彻底进入魔障状态。

实际自从文官首相犬养毅被刺杀、又没被追责后,日本一路向前已经是无法刹车了。

谁看《论持久战》都没用。

教员在论述中其实也指出来了,军国主义一旦战争受挫或扩张停止,死期就不远了

日本从走上军国主义的那一刻起,就只有死路一条。


user avatar   xie-nan-39-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位将军级别的法西斯分子,就被这篇文章改造成了“反战斗士”

日军里有个叫远藤三郎的,关东军参谋长,海军航空兵司令官,战败后他就很不服气,觉得是日军在大陆政策和海洋政策上犹犹豫豫,才输掉了战争。


直到他机缘巧合之下,看到了《论持久战》,这篇文章摧毁了他对战争的认知,让他心服口服。

他开始大力反战,揭露日军过去的战争罪行,包括731部队和细菌战,日本右翼分子说他是卖国贼,不少同僚就此和他断交。

1957年,远藤三郎访华时,就把自己祖传的宝刀送给了那个让他心服口服的文章作者。


这篇在抗战时就公开发表、允许日本人随便阅读的文章,为什么被称为“不可战胜的阳谋”?为什么会被当做他军事思想的集大成者?

今天我们来详细说说:


​亡国论阶段

1941年,有个叫波多野乾一的日本人,出了一本神书,叫《延安水浒传》

里面把共产党的各个领导人和梁山好汉一一对应起来,什么玉麒麟卢俊义对应朱老总,智多星吴用对应总理,大刀关胜对应彭老总,等等等等。

不知道的以为这书是闹着玩的,然而,这本书可是日军那边严肃的军事情报,将领进入中国之前的必修书,冈村宁次还给这书提过词,作者波多野乾一被称为中国通。


在我们看来,拿这种东西当情报,你这开玩笑呢,日本人情报水平有那么次吗?

港真,日本人搞情报的水平是高是低,那得看跟谁比了,跟运输大队长比那高了不是一点,但要跟共产党比,那日本人的情报工作实在是不敢恭维。

比《延安水浒传》更离谱的,是日本人给士兵发的共产党领导人的照片,照片是这样的:

照这照片抓得到人就有鬼了。


咱们的抗日神剧里,经常把日本人塑造得过于傻缺,被大家狂喷,因为真实历史上的日本鬼子很聪明,也很讲究战术,我们的前辈们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把日本鬼子赶跑的。

但如果因此就觉得,日本人就天下无敌,强得不可战胜,那也是和事实不符的。

中国人一度也把日本人看做不可战胜的。

1938年的国人,是非常绝望的。

因为在全面抗战开始不到十个月时间里,北平、天津、上海、太原,一座座大城市都在战火中沦陷了,那接连传来的消息让国人极为沮丧,相当于地球人得知他们苦心经营的舰队被三体人一个水滴全灭了,游戏开局就打了个0-20,不知道怎么赢。

胡适一度主张放弃东三省,还建议南京政府承认“伪满洲国”,说“我情愿亡国,也不能对日作战”。

著名的史学家钱穆,开始修起了《国史大纲》,他说,这是“中国人写中国的最后一本史书。”

作为史学家,钱穆难得的在记载历史时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在序言里他很明确地鼓励大家,不要因为我们现在暂时不如人,就反过来全盘否定我们的传统文化,认为我们历史上处处不如人,把传统文化当做万恶的东西,去讨论什么“劣根性”,要对我们自己有信心。

他把自己写这本书的意图概括成了平静中透露出绝望的八个字——

“保留文萃,以期复国。”


国际上,国联根本不顶事,列强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也懒得管中国,幻想中的“国际干预”根本没出现,哪怕表演战打得再好。

运输大队长作为国家领袖,自己的心态已经崩了,那时候警卫员经常听到他在卫生间里一个人哭爹喊娘,声音凄厉,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但就在这个时候,1938年5月,在一个窑洞里,有一个人写了一篇彪炳史册的文章,在文章里他不仅自信地告诉大家,这场战争我们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而且连如何取得胜利都写好了,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

“学会了哥的运营,剩下的只要平A过去就赢了。”

这就是著名的——《论持久战》。


要是不说作者,某些公知知道了这事,说不定会写篇文章阴阳怪气地挖苦——《小县城的中年粉红:在混吃等死中研究世界局势》。

但是,后续的发展证明了,《论持久战》是提前预测到了战争的走向,写了一个剧本,全世界都按照这个剧本走了一遍。

诸葛亮未出隆中,已知三分天下,身在窑洞,一样可以精准预知未来!


战略防守阶段

200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60周年那天,有个博物馆请了很多抗战老兵来参观。展览中有这么一句话:“战士们与日寇交战不久就打光了子弹,他们开始用石头、木棍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

结果很多老兵却说:“你们这段介绍写得不对”


馆长向老兵们请教说是哪里不对呢?老兵们说:“我们当时没有多少枪,战斗一开始我们很多人就在用石头、木棍与日寇搏斗。”

的确,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劣势,让我们一度以为日本人不可战胜。

但其实,很少有人能像《论持久战》中那样意识到——日本人表面的强大之下,藏着深深的危机。

在918之前,日本就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数百万人失业,高层吃香喝辣,底层肚子都填不饱,很多日本兵是参军之后,才第一次吃饱饭,所以到了中国后,有不少日本兵喜欢抢农民的鸡吃,那张日本鬼子胸前挂着鸡的图是那个年代不少日本鬼子的真实写照。


当时日本政府忽悠老百姓参军,都说“中国东北盛产大米、苹果,想吃的就来报名参军吧!”

就算是之前在B站火过一段时间的《啊!海军》这种昭和味爆表的给军国主义招魂的片子,你也可以从电影里窥探到当时日本国内平民生活的艰辛:

主角平田一郎为了给家里省点钱,给地主家女儿补习功课的时候会故意留下来蹭饭吃,给家里省粮食。

他想考一高却不敢跟家里人说,因为怕昂贵的学费吓坏家里。


平田的小伙伴本多的未婚妻,因为经济原因去了青楼谋生。


一句话,那时候的日本,是贫穷的,“快要死亡的帝国主义”,是一个得了重病的野兽,现在最正确的方式是去看兽医,但是日本选择去侵略其他国家杀人,吃肉喝血,以为自己肚子吃饱了病就好了。

所以一开始,日军的进攻非常凶残,别说打赢了,那时候我们想抓到一个活的鬼子都难。

在这种情况下,是战略防守阶段,日军四处攻城略地,想要迅速灭亡中国,企图攻占广州、武汉、兰州三点,把三点联系起来。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日本至少要出50个师团,150万左右的兵员,要花上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深入中国各地。

所以在这个阶段,应该采取运动战为主,阵地战、游击战为辅的方式,避免和日军主力决战。

打个比方就是日本一个六神装的怪物,你就不能跟他正面打团,要找机会带线牵制,时不时控他一手,放几个技能消耗他一下。

可惜,运输大队长错误地以阵地战为主,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连连失败。

但好在,日军的残忍暴行使得国人大范围地团结了起来,各路军阀都愿意为了保家卫国暂时放弃以往的恩怨,一致对外。

随着日本占领中国国土越多,日本的兵力就越是分散。

很快,不可一世的日本人遭遇了失败。

日军每天打下几座城市、兵多将广、武器先进,都只是表象,战争本质上拼的是:钱、地、人。

中国有广袤的国土和遍地的爱国民众,“地”和“人”占绝对优势,也是日本没办法复制的优势。日本唯一的优势就是“钱”,也就是武器和物资这些工业资源。

别看日军打下了小半个中国,但因为前期太猛,战线又拉得太长,原有的工业资源已经透支,如果不能从中国马上搞到资源,他们那些先进的飞机大炮和士兵,没了能源、金属和粮食,就是废铁和摆设。


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人很快就发现,短时间灭亡中国已经不可能了。

所以日本人就改了策略,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的伪政府成立,搞什么所谓的“和平救国”,到处帮日本人搞奴化宣传。

日本人成立了各种部门搜刮中国的资源,在正面对运输大队长进行诱降,在根据地搞扫荡、清乡,想要以战养战。


这也就是《论持久战》所写的“此阶段内,敌之企图是保守占领地,以组织伪政府的欺骗办法据之为己有,而从中国人民身上尽量搜刮东西。”

“这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经济困难和汉奸捣乱将是两个很大的问题。敌人将大肆破坏中国统一战线的活动,一切敌之占领地的汉奸组织将合流组成所谓的‘统一政府’。”

你40年要做什么,我38年就看透了。

那应对的方法也就很清楚了,日本人越是想从中国汲取资源,我们就越是得让他无法补给,敌进我退,敌退我出,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在运动战中集中优势兵力,攻其薄弱环节,打敌人措手不及,迅速解决战斗,也就是“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

很多老鬼子的回忆录里都写到,自己宁愿跟国军痛痛快快地打大会战,也不愿意在占领区跟八路打治安战。

因为打大战,日军有武器和训练优势,打完就能烧杀抢掠,吃喝不愁,还有慰安票。万一运气不好挂了,也就是那么一下子的事。

可共产党游击队的战术,那是钝刀子割肉,精神折磨。

日本有个人,叫斋藤邦雄,他写过一本《陆军步兵漫画物语》,里面介绍了很多从普通士兵视角看战争的细节。

斋藤邦雄是41年入伍的,之前为了逃兵役喝了半年的酱油,体检的时候只有53公斤,分类在“第二乙种”里面,但日本太缺人了,哪怕他很瘦,还是一样给他强行拉上了战场。


根据斋藤邦雄的回忆,那时候日军一个大队,就一千多人,要管五个县,一个中队一个县,兵力非常稀薄,而八路军又特别擅长打游击,情报工作做得到位,对日军的动向了如指掌。

斋藤邦雄有一次晚上行军,结果突然看见一个中国人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给侦查小队递了一张纸条。

结果他们发现,这纸条上都是日军的情报,从扫荡人数到弹药数量到行军路线应有尽有,准确无误,只是因为天太黑,他把日本侦察队误看成了八路军,情报递错了。

但这也侧面看出游击队情报能力有多强。


日军去扫荡,经常是村口看见有人,一追进去就发现整个村子都是空的,日本人知道他们是钻到地道里了,但是怎么找也找不到地道入口。

等他们丧气地想要回营的时候,莫名其妙就被打了伏击,损兵折将。


晋察冀边区骑兵团创始人范昌标回忆,自己侦察敌情时只带一个卫兵,就在敌人眼皮底下转悠,甚至去日军占领区附近住宿,老百姓都是八路军的耳目,根本不怕敌人来抓。

有人会说那日本人打不过不会调整战略吗?

无法调整战略,《论持久战》是公开发表的,是针对日本问题制定的阳谋,日本人想要不发动战争解决问题,只有变成共产党一条路可以走,可如果日本国内共产党掌握大权,那侵华战争也不会发生了。


日军不敢出击,伪军就更不积极了,因为有的伪军自己老家就在根据地。

根据范昌标的回忆,日本人让伪军设卡查抗日分子,但伪军也看出来了日本人怕游击队,遇到老百姓,他们就敲诈讹钱,但看到带着武器的真游击队,反而不敢声张。

有的根据地的战士们甚至给伪军们设置了公分制度,表现好就加分,表现不好就给你扣分。

得分不错的伪军,可以被允许回家探亲。

日本人搞“清乡”、“扫荡”,想“根治”游击队的骚扰。游击队就带着老百姓们坚壁清野,一点东西都不留给鬼子。

敌后战场虽然打仗场面不大,但是在日本人看来,自己身边是今天死一个,明天死一个,不知不觉间周围的人就已经死了一圈了,都不知道啥时候会轮到自己。

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还不如一枪崩了来的痛快。


根据斋藤的回忆,他们的队伍里,时不时就有人熬不住自杀,有人站岗的时候拿枪打自己左手,有人上厕所的时候用脚趾扣步枪扳机打自己心脏,还有人趁人不注意就拉响手榴弹。


后来,斋藤邦雄被调去情报室工作,负责处理日军搜集过来的各种情报,其中就有《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结果他越看越觉得有道理,写得好。

然后他就找机会偷偷放了有特工嫌疑的俘虏。


占领区长期的治安战,打得日军很头疼,中国战场被拖住了,日军就去东南亚扩张,继续侵略。

这就是“日本威胁南洋和威胁西伯利亚,将较过去更加严重,甚至爆发新的战争。”

最可怕的是,在《论持久战》发表的1938年5月时,日本军部自己还没想好要不要扩大战场,是要北上还是南下?

但形势比人强,39年日本人发动诺门坎战役,打了下苏联发现不好打,41年就大举进攻东南亚。

如果日本人提前看到了《论持久战》,他大概只会有一个想法——“鼠标,鼠标不受控制了。”


战略反攻阶段

战争越是扩大化,日本自己的经济就崩得越快,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虽然短期让自己喘了口气,但美国入场,进一步加快了日本资源的消耗速度。

到了1944年、1945年,日军兵力不够,要把国内的娃娃都骗上阵了,甚至连底层士兵的吃饭问题也管不了了。


平时,后方日军的亲人会不时给前线的鬼子寄慰问袋,里面放着慰问信杂志食物啥的。

斋藤邦雄就发现,到了战争的后期,慰问袋里的东西越来越少,而且袋子从上级手里转一圈,里面的食物就全被拿走了。

斋藤有次站岗的时候,有一个中国老农给他递了一个大袋子,说是八路托他送的,他打开一开,里面是三个带樱花花纹的慰问袋,慰问袋里装了花生、核桃、毛巾、肥皂,旁边还有几张反战传单,告诉士兵你们家里人正在受苦,不要打仗了回家去吧。

队长知道以后很气,说以后不许收这种东西,但斋藤把花生跟队友分了,还自己调侃自己说:“敌人居然连慰问袋都送过来了,看来我们日军还真是落魄啊。”

这就是“日本为解决这个困难而发动战争,结果将因战争而增加困难,战争将连他原有的东西也消耗掉。”


在一些八路军控制得很牢固的地方,到了战争的后期,日本鬼子基本被堵在炮楼里不敢出来。

1944年,美国《纽约时报》有个记者哈里森·福尔曼,从延安去八路军前线根据地采访,想给全世界展示一下神秘的敌后战场。

结果,负责接送他的八路军晋绥八分区司令员王长江,给他来了2场“直播打仗”。


福尔曼这趟要穿过的日军防线,被敌人自夸为“昭和的万里长城”。

福尔曼认为,自己这队人应该偷偷地绕路过去。

结果第二天刚出发,福尔曼就看到远处燃起了滚滚浓烟,他不知道怎么了,还以为自己行踪暴露了,结果翻译淡定地跟他说:

“首长说,要保证记者朋友绝对安全,冒烟那是王司令在端鬼子的碉堡呢。”

对啊,把敌人碉堡炸了,那不就是“绝对安全”了?思路清晰。


福尔曼赶紧追问王长江:“八路军是怎么炸碉堡的?”

王长江不懂外语,翻译小战士也吃力地连说带比划,半天没说清楚,闹到后来王长江大手一挥:“这事说不明白,干脆我现场给你端一个看看吧!”

福尔曼扛着摄影机,兴奋地拍下了八路军攻打楼烦镇碉堡的行动。

只听一声哨响,两个连在王长江的指挥下老练地左右包抄,摸到了碉堡附近开始佯攻。

另一群战士们趁鬼子没注意,按事先测算的结果找到了碉堡的地基附近,飞快地挖起埋炸弹的坑洞。

炸弹埋好后,八路军撤离、引爆一气呵成,碉堡在巨响中土崩瓦解。

碉堡刚炸掉,一群被武工队带来围观的老百姓,还会把碉堡废墟的石材用推车运回去盖房子,光盘行动,不要浪费。

等日军侦察兵闻讯赶来时,这个据点已经被完全摧毁,无法重建,只能就此放弃。

回去后,有个美国记者感叹:这一仗打得真好,可惜没抓个日军俘虏。

一听这话,王长江和战士们立刻响应说:走,走!咱们去抓两个来玩玩。

结果,八路军真就组织了协和堡战斗,抓了几个日军俘虏。这一次,早有准备的美国记者也把八路军奋勇作战的场面拍了下来,八路军揪猪一样把日本兵从碉堡里揪出来的场面,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游击战的成果。


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发生在战争后期,那时候日军高层不管士兵吃饭了,日本鬼子就只能饿肚子。自己种菜也不行,因为老百姓会趁着晚上赶羊过来把他们种的菜吃了。

鬼子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只能用手头边仅有的东西去换吃的,卖军火换粮食,甚至去找地主当上门女婿。

江淮地区的新四军,办过香烟厂,搞过江淮银行,非常有钱。


他们有一支浙东纵队,是海上游击队,浙东有个庵东盐场,日军在这里掠夺食盐,船工只管饭,一分钱的工资也不给。

1944年4月,浙东支队就找到机会把日本人的运输船队给截了,卖的钱给船工买猪肉、白酒,一人发3块大洋。

运盐船被截了好几次,日本那边的管理主任小林很气,就让日军派汽艇过来,结果被新四军埋伏了一手。

日本人想着那就让战船护送运盐船,新四军就拦腰出击,还是把盐船抢了,整得小林没有脾气,给新四军缴了300万“抗日捐”,希望四爷高抬贵手。

新四军当然不会因为日本人给了钱就放过他,他们是拿着日本人给的钱买日本人的装备,再开着日本人的汽艇,四处收日本商人的“抗日捐”。


这样此消彼长打到了后期,鬼子的日子可想而知。

日本没了石油,坦克汽车飞机跑不起来,就烧松油,他们发动国内的学生不上课去挖松树枝,说是“只要200个松树枝,飞机就能在空中飞一小时”。


仗打到这个地步,稍微有点脑子的人早就明白了,日本人输掉只是时间问题。这时候赶紧反水还来得及。

根据《战斗在淮南》的记载,这时候新四军去争取伪军投降,那是功勋卓著,光是汪精卫的御林军伪三师,就有三千多人反正。

汪精卫有两架专机,一架建国号一架淮南号,飞行教官周致和就秘密联系到共产党,开着“建国号”飞到延安去投诚。

唯一可惜的是,美国的原子弹一丢,日本就投降了,战略反攻阶段才刚刚开始,还没有把鬼子揍得七荤八素就结束了,导致现在还有人觉得中国只靠自己的力量打不过日本,说什么美国是中国的恩人。


尾声

巧了,战败之后,不少日本鬼子也是这么想的,有很多人不服气,觉得日本不是输给中国的。

但不少日军将领读了《论持久战》后,还是像开篇的远藤三郎一样,彻底心服口服了。

《论持久战》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魔力,不仅仅是因为它精准预言了抗日战争的整个走向,给出了打败日本的方法,更是因为它对于战争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层次。

《论持久战》的稿子当初写了8天9夜,5万多字,21个问题,每个都有透彻的解答。

有的地方看上去是在说抗日战争,但似乎又不仅仅是在说抗日战争,拿到今天的舆论战场上也其实一样成立:

表面上西方的舆论霸权非常牢固,但在帝国的边缘地区,他们对阵地的掌控能力远不如大家想象得强,比如某个被一幅画破防的国家,在负面舆情上的公关能力就很差,一些拿了钱的“伪军”,战斗力也大不如前,在人人都可以成为广播站的今天,在广大的网络战场上,我们同样可以在局部打出优势。

正如他的很多思想,也不仅仅是在当时适用,而是到今天还在影响着全中国人的一言一行一样。

我们现在碰到不少问题的时候,有时候下意识就会引用他说过的话,很多问题要扯上一大堆才能解释清楚的,用他的话两三句就说明白了。

比如去年疫情期间,网上总有人说“为什么圆圆这样的作家还没有人处理她?”

在那套书的第五卷里有篇文章里有这么一段话:

“在一个期间内不登或少登正面意见,对错误意见不作反批评,是错了吗?

其目的是让魑魅魍魉,牛鬼蛇神‘大鸣大放’,让毒草大长特长,使人民看见,大吃一惊,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些东西,以便动手歼灭这些丑类。

有人说,这是阴谋。我们说,这是阳谋。因为事先告诉了敌人:牛鬼蛇神只有让它们出笼,才好歼灭它们,毒草只有让它们出土,才便于锄掉。农民不是每年要锄几次草吗?草锄过来还可作肥料。”


还有什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封锁吧!封锁它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个个都是经典,时时被人拿出来引用。

时至今日,不少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很多问题的本质规律却依然相通。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喜欢不断重新翻看起他的那几本书的缘故吧。

当东方的太阳升起后,世界再也不需要什么灯塔。


user avatar   qian-zi-er-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某教员的水平高就在于我会按照以下一二三四步骤来对付你,给你看到了也无所谓,因为你学不来,为什么你学不来?

你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你不可能学,这个根本点限制住了一切,不是你没有脑子,不是你不会思考,而是你要学我就要彻底背叛自己所在的阶级,到时候根本就不用我动手,你所在的阶级首先把你天诛国贼了。

就算真让你学成了,你就变成了我一部分,你都成我了,我还用对付你吗?


user avatar   wan-li-dao-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教员在战略上就是一拳超人的路子,直接告诉你,我会正面打你一拳。但这一拳有阶级斗争十级功力、依靠群众光环护体、99度廉洁奉公硬化骨骼、党指挥枪武器化皮肤、统一战线写轮眼让你无所遁形、工农联合100倍强化肌肉。。。保证你接也接不住躲也躲不开。

《论持久战》作为战略思想还不算是最凶残的,《十大军事原则》则是把战术都公开发表了。胡宗南看了之后居然觉得自己也可以掌握,结果发现根本使不出来。

教员如果比作武林高手,最低是张三丰级别的,在他无比深厚的内功驾驭下,什么平平无奇的招式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种神仙级别的对手,就是一边和你聊天一边和你过招,把每一步阳谋都告诉你,你也一样一筹莫展。

教员写的东西,最不怕的是被敌人看去,看了也没法照办,因为如果照办了你就不是教员的敌人,而是教员的同志了。因为教员所有的内功必须先把自己变成无产阶级先锋队才能修炼,如果不是根本就无从入手。

所以做教员的对手是非常痛苦的,他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战略全盘告诉对手,然后让对手绝望地看着这个他的战略一步一步的实现,没有任何办法。




        

相关话题

  我怎么觉得余程万是不是有点问题呢? 
  如果你穿越到1936年,成为日本天皇,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日本人对中国做了那么多不可饶恕的事情,还是有中国人喜欢日本? 
  第二次中日战争中,日本帝国陆军运用了哪些有借鉴意义的战术或者方法,来攻占中华民国的领土? 
  如何看待国粉和蒋粉? 
  中共在1944年国民党惨败于日寇的豫湘桂战役之前,忽然军队异常调动。这是真的吗? 
  二战时期唯一伪军数量超过入侵者的就是中国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如何看待哆啦A梦中台词反战? 
  如果抗日战争中国战败那我们现在学的历史会是怎样的? 
  淞沪会战最后打的那么惨,孙元良为什么还有心情去跳舞?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人对狗比对父母儿女还要好?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很多人觉得网络小说毫无营养不堪入目?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