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现在台湾艺人在大陆怎么都不火了? 第1页

  

user avatar   bruno-figh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少数人比如周杰伦,大多数本来就不应该那么火。只不过占了当时台湾娱乐产业发达,以及两岸关系比较好时大陆单方面对台湾开放文化娱乐产业的便利。


user avatar   dong-lin-shi-d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早就想diss一番旧香港的遗老遗少了,借这个机会一股脑说出来吧。

这几年来我发现网上有一拨人,总是以各种形式怀念回归以前的香港,其主要表现就是整理发布那个年代香港影视歌作品片段,或者在评论区各种追忆。这本来没什么问题,毕竟当年香港的确有不少文化精品;但认真一看,不少作品和评论都是“项庄舞剑”,各种明示暗示阴阳怪气,本质上都是同一个意思——是97回归影响了香港的文化事业发展。

事实是否当真如此呢?上文已经说过,回归以前的香港的确出产了不少文化精品,有些我个人也很喜欢甚至推崇;但我们应该看到,当时香港的文化繁荣更多是一种历史的巧合。新中国成立后,香港处于极其特殊的政治、经济、地理空间,其文化产品不用受到中国大陆、台湾当局乃至英国政府的严格管控,却又能同时辐射上述区域(甚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以至于区区弹丸之地、文化却空前繁荣。

为什么回归之后的香港给人一种“文化没落”的感觉呢?除了上述特殊空间不复存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大陆各方面已经迎头赶上,大陆观众特别是新生代观众不再“唯港是尊”,港圈文化逐渐失去了其能影响的最大市场。也就是说,97之后的香港并非“文化没落”,而是逐渐回落到正常状态。

上述道理其实一点都不难理解,奈何有些人要么蠢、要么坏、要么又蠢又坏,他们置历史原因于不顾、把正常审美丢在一边,一边倒无脑吹“旧香港”,反正只要是97之前的作品都是经典、演员都是戏骨(其中女演员都是绝世美女,倾国倾城永不再现的那种),然后把“没落”的责任一股脑地推到“回归”头上,仿佛只要香港不回归,九龙城寨的春秋大梦就能继续做下去。

97之前的香港真有那么多“经典”吗?其实,旧香港的文化繁荣总体上是畸形的,几乎一直处在野蛮生长状态。这种状态的确能产生一些精品,但各种糟粕更是数不胜数,“烂片”远远多过“经典”,演艺圈各种奇葩事更是超出正常人的想象:以成龙、刘德华等人在当时圈内的地位,居然被黑社会强迫拍摄电影、电影还能堂而皇之地上映,这在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是很难想象的事情;刘嘉玲因为推掉片约惨遭绑架凌辱、至今也未见有人为此负责,居然还有人吹当时的香港“民主”“安全”,真是莫名其妙。

恕我直言,即使是一些70后、80后心中的“经典”,也多少带有些“滤镜”性质,其本身质量未见得多高。比如周润发、刘德华等人主演的“赌片”系列,拿现在的眼光来看几乎全都是无脑的“爽片”,男主耍帅、女主卖肉,内容逻辑失真、不少表演过于浮夸;TVB在行业剧、改编武侠剧方面颇有建树,但只要一涉及国家、历史、民族等厚重题材大多就开始扯淡,把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历史规律简化成帮派争斗甚至是家庭伦理。至于女演员的颜值,我不怕得罪人说点大实话:舒淇没有多好看(按,舒淇生于中国台湾但演艺生涯发迹于香港)、张曼玉也就那么回事,什么“绝世美女”,听听也就算了,可不能都当真。

实际上,即使香港没有回归,香港文化也不可能继续“繁荣”下去,道理我前文已经说过——中国大陆各方面已经迎头赶上,大陆观众特别是新生代观众不再“唯港是尊”。

这个逻辑也可以拿来回答题主的问题:随着中国大陆的迅速发展,台湾演艺圈此前的“先发优势”已经日渐消退。时至今日,港台仍然有一些艺人和作品能在大陆掀起波澜,但总体来说已经江河日下。

就像陈冠希事件敲响了港圈文化没落的钟声一样,《康熙来了》停播以及罗志祥、王力宏等艺人相继“暴雷”也为台湾演艺圈的失势开启了先声。如果站在港台的视角,这的确是一种没落;但如果站在整个大中华文化圈的视角,你就会发现他们不过是逐渐回归正常状态而已。


user avatar   jian-xi-xi-xiao-hai-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港台的娱乐业和其他产业没落基本上一个原因: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以前能繁荣,无非两个原因

第一是特殊年代下的娱乐供给严重不足。这个问题现在变成过剩了。

第二就是中间商赚差价了!以前的欧美日韩娱乐业无法直达大陆,需要被港台过一遍。你可以扒一扒日本乐坛养活了多少港台歌手。


还有娱乐圈是一个正循环的过程,如果没落,也是不可挽回的,王晶对于香港娱乐业算居功至伟吧,在没落的大环境下,尽量开工保住香港娱乐业的种子。

可以说以后会越来越没落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台湾香港在70年代,80年代,90年代。

50年代从大陆过去的人还活着。

文化传承在。

价值观认同在。

香港拍的精武门,也是民族主义。

乱神怪力也是文化,所以大陆人看倩女幽魂,不会看不懂。

慢慢的,老人都不在了。

新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完全两码事。

世界观不能互相理解了。

文化也就不能沟通了。

80后,90后,00后之间都有代沟,况且港台和大陆。


你认为正确的,对方认为脑子不好。

对方认为正确的,你认为大逆不道。

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面。


我们现在其实错位,看一下老片子,反而能理解。

当年你听郑智化的大国民,在有公房的时代,不会理解什么叫一辈子辛苦连个房子都买不到。

现在你就明白了。


user avatar   blackwarrior-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台湾的艺人要想火,必须得有个前提就是台湾的电视剧,电影,歌在大陆火,这些艺人才会顺便火。

艺人离开经纪公司,脱离剧本塑造的人设,离开滤镜和美妆,她/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和千千万万早上挤地铁的打工人在资质上差别并不大。

如果你多关注点韩国娱乐的消息,会发现其实韩国的偶像团体非常多,大火的明星和不火的明星容貌人设差距没有那么大,除了林允儿这种很漂亮的,绝大多数明星长得只能算是各有特点,就像现在大火的Lisa,泫雅,离开造型师,离开身材管理,离开形象管理,她的近身照也就和一般的年轻妹子差不了多少。

或者换句话说,韩国的造星工厂可以把任何一个长相普通的男性/女性打造成明星,找整容医生花个几十万针对性的整容,每天节食加大量运动,打造一个精致的发型,专业的化妆师把容貌打理好,形象管理给你找当前流行的衣服,只要不是太歪瓜裂枣的人,都会变成明星,在电视机前再打造一个人设,说什么话都有台词,自然就会那些迷弟迷妹们喜欢。

所以重要的从来不是明星这个人,明星只是造星工厂加工出来的一个产品,重要的是包装能力而不是这个明星本身。

你用韩国的滤镜,丑女也成明星,让他们来大陆怼脸般的拍摄,你会发现没几个长得好看的。


当然不是说大陆的明星也像韩国那样纯靠经纪公司包装,毕竟大陆还没那么商业化的公司,都是影视学校毕业的学生,天生漂亮的大陆明星圈很多。

但大家也可以看看一些参加选秀节目的新人形象,和后来真正出道成为明星后的差别,那也是天壤之别。张艺兴小时候,鞠婧祎以前也都是相貌平平,后天的包装和努力也是非常重要。


所以这里首先就要说,台湾的艺人离不开台湾娱乐产业的打造,离开这些经纪公司,艺人到另外一个环境能不能红,那可就不一定了。

所以台湾艺人最具有优势的时候,就是台湾的影视作品,歌曲在大陆火的时候。小李飞刀里的焦恩俊,老版倚天屠龙记里的孙兴,包青天里的展昭,新白娘子传奇里的赵雅芝等等等等,他们为什么在大陆家喻户晓,捧为一代男神/女神?

因为当时港台的电视剧火啊,所以电视剧的片头曲片尾曲火了,所以台湾的明星火了,台湾艺人的黄金时期,就是台湾作品的黄金时期。


如果脱离了台湾这块土壤,台湾艺人就不再是台湾艺人,鱼离开了水,是活不了多久的。


举个例子,之前看西红柿首富,这个片子其实很搞笑,沈腾和一种开心麻花系演员的各种梗非常有趣,但是女主角一出场,她一开始念台词,我就尬的抠脚。

为啥?一个大陆偏北方语言的笑话故事里,这个台湾女生太尴尬了,她融入不进故事,她认真的表情和台湾琼瑶感情系的台词,与北方大开大合拿一切东西来调侃和笑话,用表面的欢笑来讽刺社会的人和事,是格格不入的。

这个姑娘一整个表现都像是走错了剧场。


台湾艺人在大陆发展就是有这种文化和水土不服的问题,大陆人的笑点也和台湾人不完全一样,台湾艺人就算再努力融入大陆,他能有大陆人融入得好?

你毕竟是念大陆水深火热十几年的教科书长大的,对升国旗,对国歌,对中美关系,对抗美援朝,都和大陆人有不一样的理解,参加综艺都未必懂得大陆人讲的梗。


所以台湾艺人在失去了台湾影视这个土壤之后,没落是必然的。现在大陆还火的台湾艺人多是十几年在台湾就出名的,那会是台湾娱乐的黄昏,过了那段时间,后面就彻底被大陆甩开了。

周杰伦,庾澄庆,林心如,言承旭,大小s,she都是以前火过的,这些年唯一还算新生代的台湾艺人也就欧阳娜娜。

以后估计大陆能火的台湾艺人只会越来越少,原因很简单,就是台湾娱乐产业不行了,台湾艺人失去土壤了。


user avatar   wang-xiao-ban-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支持。因为匿名是网络环境差的万恶之源。


知乎做得好。与此同时,头条和抖音也上线了IP属地。


根据 @新浪财经 报道:

据悉,今日头条、抖音展示的帐号IP属地均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文或评论时的网络位置,境内展示到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境外展示到国家(地区)。而且帐号IP属地以运营商提供信息为准,相关展示不支持手动开启或关闭。

在公告中,今日头条和抖音均提出,展示账号IP属地是为了维护真实有序的讨论氛围,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快手则表示是为了防止部分网友在热点事件中出现蹭流量、传播不实信息、冒充当事人等干扰正常讨论的行为。

实际上,在字节跳动和快手的产品上线该功能之前,微博已经于今年3月先行一步。3月17日,微博官方账号称,因发现个别冒充当地网友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微博将上线“用户个人资料页展示近期发帖所在地”的功能。

据悉,微博也是在个人主页中展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布微博或评论的IP归属地,而且IP归属地显示规则与评论区此前显示规则保持一致,国内显示到省份/地区,国外显示到国家。


2、

几乎所有的网红产品,都是利用人性的七宗罪所达到的。


而匿名就是网络环境的万恶之源。


匿名,意味着一个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无论你是咒骂那个普通人去死,还是问候他的十八代祖宗。


在网络平台上,我们看过了太多这种悲剧。


为什么女权的“权”会被污名化成“拳头”的拳?


我个人是支持女权的。但是里面有人在故意把水搅浑。


为什么有人被人肉和网暴?


因为在屏幕面前可怕的那个他,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很多明星粉丝对普通人群起而攻之,所倚仗的,不过如此。


为什么微信上的环境要比微博等好得多?


因为微信是实名化的。喷他,意味着他可能能找到你的真实身份,如果他想的话。


当然,做人是需要互联网树洞的。在BBS这种场景下,所有人都可以匿名化。

而在如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我支持全面实名化。


但愿天下不再有网络暴力。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小说来说,单位制是反映时代风貌的。比如英国有英制到公制的改革和更复杂的币制改革,单位制反映了时代,而改革后特定人物使用单位的习惯也会对人物塑造起作用。殖民时期,殖民地使用的单位制也可以反映宗主国的影响。

单位制换算也是和精度相关的。一英尺左右和30.48厘米左右,精度是不一样。当然也可以考虑翻译成30厘米左右,但不是每个单位都是那么好处理。

这其实涉及怎么看待翻译的问题。我个人是希望,翻译能尽可能地保留作品原貌,而不是加入过多的译者主观创作。

至于题主提到的对长度没概念的问题,其实也很好解决,加个译注就好(不过得写成页脚注,有些出版社喜欢加章节尾注,翻起来就很麻烦)。我自己做翻译时,也会这么处理。但问题时,写译注得去算,得去查啊。现在英语书籍翻译,也就给千字七八十(听说有的出版社这个水平都给不到),译者选择“事越少越好,能不查就不查”也就可以理解了。




  

相关话题

  绝色和普通的美人,区别在哪? 
  如何评价沈逸拿100年前李宗吾的《厚黑学》暗示知乎用户库尔沃塔森林是台湾同胞? 
  现代国际政治框架下蒙古存在回归祖国的可能性吗? 
  白狼(张安乐)是谁,有什么故事? 
  你喜欢的第一个明星塌房了吗? 
  如何看待影评人谭飞曝光明星片酬下降假象:明星会要求挂名其他职务以补充片酬? 
  如何看待台湾派人硬闯ICAO? 
  刘浩存的风评还有翻身之日吗? 
  接种疫苗后台湾 62 人猝死,在台日本人称感受到了「愤怒」的迹象,这将对台湾防疫造成何种影响? 
  如何评价环球时报 2016.12.12 对特朗普的驳斥? 

前一个讨论
张九南出轨实锤,你脱粉了么?德云社还能捧他吗?
下一个讨论
有多少医生会给自己的子女开中药注射液输液?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