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我比身边的很多人都优秀,但是却依然很自卑?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在稳定社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普遍现象。

所以金玉其外的败絮,自卑是可以理解的。

平常所评价的【优秀】,绝大多数是假象。

1,一般人很难在自己专长的领域认可别人优秀,但很容易在自己半懂不懂的领域认可别人优秀。这就带来一个谬论,没有资格认可优秀的评判家在认可优秀。

2,当前的教育体系的功利性,使得受过正规教育的人,从很小就会包装自己,包括夸大长处,隐藏短处,锻炼话术和肢体语言等,这就使得,一个人刚被陌生人认识的时候,会有很大的滤镜效应,很容易陌生人认可为优秀。写过求职简历的人都懂。

3,如果是一个封闭小圈子,比如学术、高端艺术等,在传承时会形成相对固化的利益团体,互相吹捧优秀,但内里其实已经烂透了。

4,很多高大上商业大平台公司,是平台的光晕效应,导致了内部的人自以为/看起来优秀,我说过多次,热力学第二定律会逐步使得这些平台腐化、任人唯亲和腐败,假以时日,内里看上去级别很高的一些人,很多是欺世盗名、尸位素餐的碌碌之徒。

以上。

自卑与否,无需用优秀来证明,更无须用别人认可的优秀来证明。

自食其力,不求人,不贪,则人格独立,则自尊自爱。

不自卑,很简单,就是在人格上是完整的,不会放弃人格去干任何事情。

就这么简单。

希望对你有用。


user avatar   tinaliut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你好,这个症状的心理学的学术名词是"冒名顶替综合症/骗子综合症"(imposter syndrome),由 Clance and Imes (1978) 首次命名。之前我也是此综合症患者,还是重病患者。虽然深感毕生治愈无望,但是我想如果能让其他患者们知道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如下症状,你们会不会感到宽慰些呢?


患者纵然功成名就,也依然无法内化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他们自命为名不副其实的骗子,将成就归功于命运的垂青或是机缘巧合。似乎眼前的辉煌并非最终结果,意外终有一天会降临。

新鲜热词:骗子综合症 (资料来源:xinli001.com

Pauline Clance与Suzanne Imes这两位来自佐治亚州立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花了五年时间采访150多位“别人眼中的”优秀女性。她们来自各行各业,经历迥异,然而她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是,其实大家心中都有一个不为人知、却又大同小异的秘密。那就是,她们的内心中并不认可这些所谓的“成功”

那么,她们是如何自我否定的呢?对此,Valarie Young博士曾在《成功女士的秘密想法》一书中做过一个不错的总结(Young,2011)。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通常是如何找借口否定自己成就的呢?


- 其实我只是运气好。然而人品是守恒的,说不定下次我就不行了呢?

- 正好碰上天时地利人和。这事儿居然做成了,正所谓机遇捉摸不定,可遇不可求。碰上一个是一个吧。

- 此人肯定是偏心于我。比如这个老师为什么就那么喜欢我,每次都点我回答问题,哈哈哈。

- 如果我可以的话,换了其他人也一样可以吧。我现在的工作一点都不难,还要死要活的做不完,是不是随便换个人都能胜任现在的工作,还比我做得又快又好呢?

- 是不是有硬指标,一定要招满多少人。这个岗位是不是今年申请的人数巨少所以才降低标准把我招进来?

- 这就是个美丽的错误。拿到硕士/博士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有多少人想过会不会是因为招生委员会把你的材料和别人的弄混了?

- 因为我爸是李刚。走这些形式都是过场吧,我能走到今天肯定是因为…… (呵呵,你懂的!)

- 他们只是同情我。最近家中诸多不顺,公司上层一定是很理解我的处境,非常同情我一边兼顾工作和一边奔波于医院,并没有将我辞退。等这件事过去了我一定会努力工作的!

- 我真的没有简历上看起来那么好。记得我们领域一位大神总是说自己只是简历看起来比较厉害,平时情商和社商都超低,如有冒犯希望大家不要太介意。

是的,一般来说,越需要被他人肯定的职业,这类患者越多,比如学术圈、演艺界、文学界等等。我们来看看世界的宠儿——英国演员艾玛·沃特森(Emma Watson)是怎么评价自己的:

“我努力取得的成绩并无法增强我的自信,相反令我倍感自己的无能。进步越大,这种自我怀疑越是强烈。这就像一个怪圈。我时常忧虑,生怕别人发现其实我是个‘骗子’,我不配拥有眼前的一切。
(引自2013年5月29日的英国《每日邮报》)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冒名顶替综合症的现象深入到社会方方面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受众基础 (Gravois, 2007)。 在Clance(1985)的The Impostor Phenomenon: Overcoming the fear that haunts your success一书中,这位首次为骗子综合症现象命名的临床心理学家也提到,你并非得异常优秀才会得骗子综合症 —— 当你发现自己无法认同外界所认可的成就、或者认为自己配不上大家对你的期许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觉得自己是一个“骗子”了


比如敝人老觉得自己是空心人。虽然博士期间有幸师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但因为平时的工作语言是第二语言,所以总有一种输在起跑线的感觉。不过可能也因此格外努力上进,至少现阶段在西方科研体系里的评价还不错。然而,每每学术会议毫无悬念地拿奖和国际期刊投稿波澜不惊地通过的时候我都会想,这只是导师名气大的光环效应吧,总有一天大家会发现我其实没什么特别的科研能力。另外,偶尔帮导师代课的时候也是惶恐不安,虽然已经是熟悉的课题还是早早就开始备课,每试讲一次都会不断把补充的信息加进PPT备注,生怕上课时有所疏漏,害怕学生们不喜欢我教课的方式或者内容。

去年艾玛·沃特森在联合国关于性别平等的演讲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是我近几年看过的特别好的演讲之一。听的那时我就在想,Emma,就算当年你那么怀疑自己,你的演讲真的做得非常好,把自己有血有肉的故事自信地表达出来,实在令人动容。尤其是艾玛说起她的导师的那段,真的让我感同身受、噙满泪水(唔,泪点较低请勿嘲笑)。

这些权利,我认为是人权。但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我的生命纯粹是一种特权,因为我的父母没有因为我是女孩儿而不爱我,我的学校没有因为我是一个女孩儿而限制我,我的导师没有因为我有一天可能会生孩子而认为我没有多大发展。他们是性别平等的大使,让我成为了今天的我。

These rights I consider to be human rights but I am one of the lucky ones. My life is a sheer privilege because my parents didn’t love me less because I was born a daughter. My school did not limit me because I was a girl. My mentors didn’t assume I would go less far because I might give birth to a child one day. These influencers were the gender equality ambassadors that made me who I am today.

英文原文:

Emma Watson Gender equality is your issue too

中文翻译:

艾玛·沃森联合国演讲全文~~

演讲链接:

艾玛・沃特森联合国演讲:谈性别歧视

图片来源:

Emma Watson Gets HeForShe Trending


说回"骗子综合症",直观一点我们看个图。作为"骗子综合症"患者,我们认为自己知道的仅仅是小小的蓝圈,而这个蓝圈完全被其他每人都懂的大黄圈所覆盖。然而事实上,你不禁低估了自己所知(蓝圈)的真实大小,而且你不知道的是,其他每个人懂的黄圈其实和你的蓝圈大小差不多。只是因为各圈组成了经典的"文氏图"所以你就觉得自己懂得好少啊好自卑呢。

图片来源:

Pushing Through the Doubts: Imposter Syndrome in Academia


最后,作为一名从来不给人打鸡血的科研人员,今天我要破半例,来做鸡血的搬运工。确实挺好的“药方”,我自己都有在用。

下文链接: xinli001.com/info/10001

译者:Natalie_the_Obscure

作者:Douglas Eby


来源:psychcentral

原文:Feeling Like A Fraud


第一味:相信他人评价
客观能力的强弱并不是自我评价的全部,“骗子综合征”患者容易戴着有色眼镜看自己。还需多多参考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小组评议的结果、上司的提拔、给自己推荐信的内容,这些通常都更为客观、公正。
第二味:抓住竞争机遇
别总觉得自己资质平平,做起事来也会变得畏首畏尾。该出手时就要大胆出手,让大家看到你的才能。
第三味:拒绝孤立无援
人都是需要陪伴与分享的,常与信任的朋友、同事聊聊心事。找到工作中相信你能力的导师和同盟。
第四味:坦然面对成就
取得成就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允许自己“沾沾自喜”,大胆享受成功与褒奖。
第五味:切莫盲目谦虚
对于他人的赞美,何必推辞?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表示感谢。
第六味:无需高估他人
那些看来自信满满的人,也有可能腹中空空,他们未必就懂的比你多。人类容易高估自己,这点已得到研究证实。

以上"药方",请拿去不谢(反正也不是我开的,大家随便用~)



参考文献:

Clance, Pauline R. Imes, S. A. (1978). The
imposter phenomenon in high achieving women: Dynamics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 Practice, 15(3),
241–247.


Young, V. (2011). The secret
thoughts of successful women: Why capable people suffer
from the
impostor syndrome and how to thrive in spite of it
. New York: Crown Business.


—————————————————————————————————————————

2015年12月11日《更新篇》

看了大家的评论和分享,答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正如题主的补充说明里提到,这个话题一开始并没有收到很多关注,我往宽泛一点的方向写也是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万万没想到引起这么广泛讨论,不过看到评论区大家真诚的分享与互相帮助,至少从现在来看这类讨论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另外,关于评论中问及如何药物或者其他方法治愈,我只想强调一下"骗子综合症"本身只是一种症状,无需过度解读,更不必专门为此就医。然而鉴于这种症状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轻者往往体现为自卑心理和社交焦虑,严重者甚至可致抑郁症,影响自己与家人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那么如何界定是否严重呢?自1978年Pauline Clance及 Imes第一次将此现象命名为imposter phenomenon (Clance & Imes, 1978),之后也有出相应的"自我能力否定倾向的自陈量表"(Clance Imposter Phenomenon Scale: Clance, 1985)。以下我翻译的简易版的骗子综合症自测量表。

注:如翻译略有偏颇,请以英文原文为准 :-)


【使用说明】:

1. 现在请备好纸笔,或打开Excel,记下您对以下五道题的选择。

2. 每题中,请选出最能描述自己的选项。为了确保量表的效度和准确度,请以您的日常生活的表现作为参考如实回答,而不是按照您所期望的理想表现作答。

3. 请尽量避免过多思考,以您的第一反应进行选择。总回答时间以不超过一分钟为宜。


Q1. 当别人表扬我取得成绩的时候,我害怕自己在未来会辜负他们对我的期许。

When people praise me for something
I've accomplished, I'm afraid I won't be able to live up to their expectations
of me in the future.

1. 从不

2. 很少

3. 偶尔

4. 经常

5. 总是


Q2. 有时,我觉得我的成功只是归功于运气。

At times, I feel my success
has been due to some kind of luck.

1. 完全不同意

2. 比较不同意

3. 不确定

4. 比较同意

5. 完全同意


Q3. 我害怕对我来说重要的人发现我其实没有他们所认为的那样有能力。

I'm afraid people important
to me may find out that I'm not as capable as they think I am.

1. 从不

2. 很少

3. 偶尔

4. 经常


5. 总是


Q4. 我经常将自己的能力与周围人的进行比较,并且觉得他们往往更聪明。

I often compare my ability to
those around me and think they may be more intelligent than I am.

1. 完全不同意

2. 比较不同意

3. 不确定

4. 比较同意

5. 完全同意


Q5. 对于现在所取得的成就,我感到很失望,觉得自己应该能够得到更多。

I’m disappointed at times in my present accomplishments and think I should have accomplished much more.

1. 从不

2. 很少

3. 偶尔

4. 经常

5. 总是



【计分方法】:

请将每道题的分数相加,然后将总分对应至以下四项区间之一,用以检视您对应的骗子综合症程度属于何种水平。

  • 0-10:无骗子综合症倾向
  • 11-15:轻微骗子综合症倾向
  • 16-20:中等骗子综合症倾向
  • 21-25:严重骗子综合症倾向

  • 【友情提示】:

    如果您在这个简易自测中的分数在20以上,建议参考完整版(20题)自我能力否定倾向量表(Clance Imposter Phenomenon Scale, CIPS: Clance,
    1985)进行后续评估。







































    前往完整版自我能力否定倾向量表的网址链接:paulineroseclance.com/p


    参考文献:


    Clance, P. R., & Imes, S. A. (1978). The imposter phenomenon in high achieving women: Dynamics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 Practice, 15(3), 241.

    Chrisman, S. M., Pieper, W. A., Clance, P. R., Holland, C. L., & Glickauf-Hughes, C. (1995). Validation of the Clance imposter phenomenon sca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65(3), 456-467.



    —————————————————————————————————————————
    2016年2月3日

    今天在朋友提醒下看到神似本文的1)知乎文章一篇, 以及2)果壳文章一篇。虽然不是百分百抄袭,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思路神巧合,连我参考文献中某个页码错误也照搬,唉= =╬

    鉴于个人修养就不具体点名了,那么本扫地神僧的态度已经摆在这儿了,请"借鉴者们"好自为之。


    —————————————————————————————————————————

    2016年3月3日:

    最近刚好讲了一节关于Carol Dweck「固定型思维模式」与「成长型思维模式」理论(Fixed vs. Growth Mindsets)课。Dweck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备课的时候正好有在读她的《Mindset》一书,深深觉得她提出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与「成长型思维模式」减轻骗子综合症的心理负担很有启发。简单的说,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一个人的素质/智力是一成不变的,成功来源于证明你的优秀,若遭遇失败则说明你不聪明。而表面的成功和看上去的优秀更会加重骗子综合症负担。相反,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个人素质/智力是可以通过努力而提高的(注意,这里说的是对智力提升的"信念"和"态度",并不等同于智力量表测量的IQ)。下图总结的不错,以后有机会继续说说如何从固定型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

    图片来源:

    agenda.weforum.org/chin


    参考文献(关于Carol Dweck理论)

    Dweck, C. (2006).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Ballantina Books.

    Mueller, C. M., & Dweck, C. S. (1998). Praise for intelligence can undermine children's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5(1), 33-52.


    —————————————————————————————————————————

    2016年5月27日【新书发布】

    致读者的一封信:

    听闻新书上架已有几日,后知后觉地赶来展开一下完全体 ——

    知乎电子书荐序: 如果我可以的话,换了其他人也一样可以吧 - 知乎电子书

    购买链接: 亚优秀症候群 - 「一小时」系列 - 知乎出版

    这本小书酝酿了很久,主要是因为对其的定位并不是简简单单对一个高票回答的扩充,而是希望以「骗子综合症」现象作为切入点,带领大家系统地了解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对自我概念的探讨。再次感谢知乎心理方向运营和电子书编辑在选题和写作过程中对我的帮助,特别感谢知乎男神兼男友

    @杨钒

    的用心校稿,使得拖延症晚期的这本电子书依然可以如期面世。

    这也是一本有意思的小书。如果您读着读着,发现书中提到的某些现象完全可以在自己或周围人身上对号入座,某些道理和建议让您觉得很新鲜、很有帮助,并想要亲身实践或与他人分享,那么这本书便有了存在的意义。希望你们喜欢。

    笔者

    敬上




      

    相关话题

      为什么有的人生来顺风顺水,而有的人却多苦多难? 
      有哪些经济学理论可以用在谈恋爱上? 
      在工作上,你是否曾经仅凭感性处理过问题? 
      《最强大脑》中的 Dr. 魏(魏坤琳)的学术造诣如何? 
      如何修复神经元异常放电呢? 
      作为一个初学者,如何从入门到系统地学习心理学? 
      食堂大妈不愿给同学们打肉,食堂的肉去哪了? 
      为什么游戏玩得越差越容易上瘾,但学习学得越差却越不让人上瘾? 
      为什么中年人的快乐会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孩子那么容易对游戏上瘾,为什么人类面对丰富的世界,会更容易对游戏产生兴趣?从生物学角度解释下? 

    前一个讨论
    怎么评价徐静波文章里提到的日本?
    下一个讨论
    天津和青岛相比哪个好?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