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何为外高加索三国,其历史及地理政治位置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ggg-ah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冲突日趋激烈,原本默默无闻的外高加索成为了这两天的热门地区,简单介绍下这块地区的历史罢~

现状

外高加索或称南高加索,位于高加索山脉以南,小高加索山脉以北,黑海与里海之间,面积约为18.61万平方公里(大约与河北省相当),人口约1680万。这片土地山脉交错,地形复杂,是欧洲与亚洲,东方与西方的分界之处,也是东西方之间重要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外高加索便是希腊-罗马、波斯、两河-阿拉伯和草原文明的交流(或冲突)前线。

目前,外高加索包括亚美尼亚(Armenia)、阿塞拜疆(Azerbaijan)、格鲁吉亚(Georgia)3个受联合国承认的主权国家,阿布哈兹(Abkhazia)、南奥塞梯(South Ossetia)、阿尔札赫(Artsakh,也就是这次阿-亚冲突热点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3个宣布独立的非联合国会员国,以及纳希切万(Nakhchivan,属阿塞拜疆)和阿扎尔(Adjara,属格鲁吉亚)2个自治共和国。

阿塞拜疆是外高加索3国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人口和经济总量都大于其余两国之和,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阿塞拜疆这一名称起源于阿契美尼德王朝末期的波斯总督Atropates(意为火的守护者),原先居住着说伊朗语的古阿塞拜疆人,信仰祆教(又称拜火教),中世纪时受伊斯兰教以及突厥系移民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说突厥语的阿塞拜疆人。

基因研究表明,与格鲁吉亚或亚美尼亚人相比,阿塞拜疆人和伊朗以及土耳其人的关系更为密切。阿塞拜疆人是伊朗的第2大族群,伊朗的阿塞拜疆人与库尔德人基因最为相似,突厥成分很低,与临近突厥语族群相比,伊朗阿塞拜疆人身上的突厥成分可能主要来自于比较遥远的土库曼人。

亚美尼亚是外高加索3国中最有历史存在感的国家。今天的亚美尼亚地处内陆,面积狭小,而在历史上,亚美尼亚人曾建立过濒临地中海与黑海的大帝国。亚美尼亚的本国语名称Hayastan来自于传说中亚美尼亚人的祖先,诺亚的曾孙Hayk,而亚美尼亚这一外来语名称,则可能起源于阿卡德王国纳拉姆辛统治时期提到的Armanî(具体位置未知)。

亚美尼亚人说印欧语中的亚美尼亚语,信仰基督一性论的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基因研究显示,亚美尼亚人主要来自于上古时代亚美尼亚高地的土著居民,他们是新石器时代中东农人的近亲,和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人相比,亚美尼亚人与古代高加索土著最为接近。

格鲁吉亚是斯大林的故乡,也是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英语中的格鲁吉亚可能来自于11-12世纪波斯人对格鲁吉亚的称呼Gurğān,这个名称可能来自于格鲁吉亚人对圣经中的圣乔治的崇拜,也可能来自希腊语中的土地耕种者,或波斯语中的狼。格鲁吉亚本地人的称呼Sakartvelo则来自于格鲁吉亚古代的卡特利王国。

格鲁吉亚人信仰格鲁吉亚东正教,说南高加索语系的格鲁吉亚语。18世纪的人种学者布鲁门巴赫认为格鲁吉亚人是最美丽的种族,并以此将欧洲的人种命名为高加索人种。基因研究认为,格鲁吉亚人主要是上古时代高加索人的后代。

历史

外高加索地区的人类史非常悠久,早在180万年前,这里就出现了直立人的痕迹。约45000年前,在高加索地区出现了一群被称为高加索狩猎采集者的人群(Caucasus Hunter-Gatherer),这是与南高加索人(尤其是亚美尼亚人)关系最为密切的石器时代人群。大约14000年前,近东和高加索地区的人口开始向欧洲迁徙,成为现代欧洲人的祖先之一,现代欧洲人的浅色皮肤和蓝眼睛基因就可能出现于当时的高加索地区。

约8000-6000年前,在外高加索和伊朗北部出现了Shulaveri-Shomu文化,这是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Shulaveri-Shomu文化的先民已经懂得种植谷物、饲养家畜、烧制陶器,他们使用黑曜石和骨制工具,居住在圆形的泥砖建筑中。Shulaveri-Shomu文化的先民可能最早驯化了葡萄,并酿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葡萄酒。

约6000年前,在亚美尼亚的亚拉拉特平原,兴起了Kura–Araxes文化,从亚美尼亚开始,这一文化逐渐传播至除了格鲁吉亚西部以外的整个外高加索以及伊朗西北部、土耳其东部、东北高加索和叙利亚。Kura–Araxes文化主要植根于外高加索的传统,也受到了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从考古遗迹推断,Kura–Araxes人可能没有很明显的阶级分化,不过他们已经能够制作面粉、冶炼青铜、饲养马匹、建造土丘状的大型坟墓,一些学者认为,他们把葡萄酒的酿制技术传播到了新月沃土。

同时代的北高加索和格鲁吉亚西部,兴起了Maykop文化。Maykop文化同时受到了北方的颜那亚文化(被认为可能是印欧人的先民)以及南方的Kura–Araxes文化的影响。Maykop文化的先民制作了大量带有动物形象的金银器物,比之后的斯基泰人、萨尔马提亚人和凯尔特人要早一千多年。他们还建造了世界最早的梯田之一,可能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货车车轮、青铜剑和弦乐器。

尚不清楚Kura–Araxes文化和Maykop文化的先民使用何种语言。大多数学者认为,他们可能说胡里特-乌拉尔图语(已经灭绝)或者安纳托利亚语(早期印欧语的一种,使用者包括赫梯人,也已灭绝),也有人认为他们可能说某种高加索语或者闪米特语。

大约5000-3600年前,在今天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土耳其东北部出现了繁荣的Trialeti文化,Trialeti文化与同时代地中海沿岸的其他文化,例如两河流域以及爱琴海文化都有着密切交流。当时已经出现了复杂的丧葬仪式和社会分化,人们开始制作彩陶,锡青铜成为青铜器的主流。一些学者认为Trialeti文化的先民可能说印欧语,并认为南高加索地区是印欧语的发源地。

Trialeti文化时期,两河流域、埃及和安纳托利亚高原已经出现了强大的奴隶制王国,在阿卡德、新王朝埃及以及赫梯帝国的文献中,都出现了对当时高加索地区文化的记载。为了获取高加索地区的矿产和人力资源,两河流域的阿卡德、亚述等帝国先后入侵了外高加索。

公元前16-12世纪期间,外高加索各地相继出现了一些强大的部落联盟。公元前1500-1340年间,Hayasa-Azzi联盟兴起于凡湖周围的亚美尼亚高原和土耳其特拉布宗地区,通常认为Hayasa-Azzi联盟的创立者是亚美尼亚人的先民,也是亚美尼亚本名的来源之一。Hayasa-Azzi联盟与赫梯帝国频繁交战,曾经攻占了一些赫梯城市,俘虏了不少赫梯士兵,不过最终还是在穆尔西里二世时期沦为赫梯的附庸。

从公元前13-12世纪的亚述铭文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些高加索的部落联盟,例如位于亚美尼亚的Nairi联盟、说胡里特语的Shupria联盟、位于格鲁吉亚和土耳其东北部,可能说亚美尼亚语或南高加索语的Diauehi联盟等,这些联盟的具体位置和历史都比较模糊。

同一时期,亚述铭文中还出现了对乌拉尔图联盟的记载。乌拉尔图崛起于以凡湖为中心的亚美尼亚高原,被广泛认为是亚美尼亚的祖先,亚美尼亚人的圣山亚拉腊山(也就是圣经中诺亚方舟停靠的那座山)就得名于乌拉尔图。

早期的乌拉尔图国王也自称Nairi国王,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大约公元前9世纪,乌拉尔图崛起为中东地区的强权之一,成为新亚述帝国的主要对手。公元前8世纪,新亚述帝国陷入数十年的内战,在此期间,乌拉尔图迅速扩张,成为中东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Argishti一世统治时期,乌拉尔图步入巅峰,势力范围西达幼发拉底和源头和格鲁吉亚南部,东至伊朗北部,成为赫梯帝国之后小亚细亚最强大的国家。

乌拉尔图的霸权并没有维持多久,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统治期间,亚述对乌拉尔图发起了持续的进攻,乌拉尔图从此一蹶不振。之后,在北方的斯基泰、辛梅里安游牧民和南方的亚述人的轮番进攻下,乌拉尔图持续衰弱,最终在公元前590年左右被伊朗高原的米底王国征服。

乌拉尔图整合了亚美尼亚的各个部落联盟,但并未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具有统一面貌的乌拉尔图文化。他们的语言属于胡里特-乌拉尔图语系,和今天的印欧语、亚非语都没什么关系,不过据信,现在的亚美尼亚语保留了不少来自乌拉尔图语的成分。

从乌拉尔图的铭文中,我们了解到了另一些外高加索部落联盟或王国的存在。比如格鲁吉亚的科尔基斯王国。公元前1000年左右,格鲁吉亚陆续出现了一些王国,到了公元前8世纪,格鲁吉亚形成了东西两个政治中心,即西部沿海的科尔基斯王国和东部的高加索伊比利亚王国。科尔基斯发源于格鲁吉亚沿海,被认为是格鲁吉亚历史的开端。在希腊神话中,科尔基斯是一片异常富饶的土地,它是伊阿宋和阿尔戈英雄们寻找的金羊毛的所在地。

同时代的阿塞拜疆西部和达吉斯坦南部,形成了被称为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的族群或部落联盟。高加索阿尔巴尼亚人可能使用各种高加索语言,我们对这一地区的史前史知之甚少,除了名字以外,他们与巴尔干半岛的阿尔巴尼亚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谜。总之,高加索阿尔巴尼亚人的土地连接了伊朗高原和南俄草原,从斯基泰人时代,就常常受到草原民族的影ru响qing,在之后的历史中,这片土地也将陆陆续续迎来一批批草原上的客人。

乌拉尔图衰弱之后,发源于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王朝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三大洲的普世帝国(第一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将除了格鲁吉亚部落以外的整个外高加索纳入统治。此时,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成为波斯帝国治下的几个行省,起源于伊朗的奥龙特家族世袭统治着亚美尼亚,他们常与波斯皇室通婚,以强化其统治合法性,这便是亚美尼亚历史中的奥龙特王朝。

阿契美尼德王朝期间,整个外高加索和安纳托利亚经历了数百年的波斯化时期。伊朗血统的君主成为了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统治者,波斯的祆教成为外高加索大部分人群信仰的宗教。虽然格鲁吉亚的一些部落依然保持着独立,但也受到了波斯文化的影响,比如高加索伊比利亚王国就开始使用波斯的官方语言阿拉米语(阿拉米字母也是阿拉伯、印度等各种字母的源头)。

早在波斯帝国征服之前,外高加索就存在着与黑海和爱琴海沿岸希腊文明的交流(比如金羊毛的传说)。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之后,虽然继业者塞琉古王朝曾将亚美尼亚纳入势力范围,但高加索地区还是保持着相当程度的自治权。

外高加索波斯总督的后代们延续着统治,同时在文化和政治体制上,受到了希腊和波斯两大文明的影响。比如,亚美尼亚原本使用波斯帝国官方用语阿拉米语作为行政管理语言,而在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化时代,政府体制逐渐希腊化,王室也开始使用希腊语。格鲁吉亚虽未并入希腊化国家,但沿海的科尔基斯也开始使用希腊语(伊比利亚继续使用阿拉米语),靠近伊朗的高加索阿尔巴尼亚地区,则继续保持着部落林立的状态。

高加索阿尔巴尼亚之南,波斯总督Atropates建立了Atropatene王国。Atropatene的统治区域大体相当于里海沿岸,今天的阿塞拜疆南部和伊朗西北部的部分地区。总督名字Atropates的波斯语意为火的守护者,阿塞拜疆的国名也由此得来。

在充满雄心的安条克三世统治时期,塞琉古强化了对外高加索地区的控制。他迫使Atropatene成为塞琉古王朝的附庸国,介入亚美尼亚几个王国之间的纷争,罢黜了大亚美尼亚奥龙特家族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将土地授予其部将阿尔塔什斯和Zareh(两人都自称为奥龙特家族后人)。阿尔塔什斯随后建立了亚美尼亚的阿尔塔克西王朝。

安条克的野心引起了地中海对岸罗马人的注意。马格尼西亚战败之后,原先被安条克征服或附庸的外高加索国家纷纷宣布独立,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亚美尼亚的阿尔塔克西王朝。从阿尔塔什斯一世起,亚美尼亚便不断向周围的高加索阿尔巴尼亚、Atropatene等地扩张。到了公元前95-55年的提格兰二世统治时期,亚美尼亚步入其历史中最辉煌的时代。

提格兰二世即位之初便将大小亚美尼亚重新统一,同时向Atropatene和伊朗西部扩张。他与一代枭雄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结盟,从衰弱的塞琉古王朝手中夺取了叙利亚与奇里乞亚。提格兰时期的亚美尼亚领土从里海延伸至地中海与黑海,是罗马以东地中海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亚美尼亚人称其为从海到海的亚美尼亚,tsovits tsov Hayastan,讽刺的是,今天的亚美尼亚是个内陆国),但这样迅速扩张的多民族帝国,注定是不稳定的。

本都和亚美尼亚的扩张引来了罗马人的干涉。尽管足智多谋的米特拉达梯给罗马人带来了很大麻烦,但最终还是难逃失败。罗马先后派出了苏拉、卢库鲁斯、庞培等名将参与战争,公元前69年,卢库鲁斯率军攻占了提格兰建立的新都提格兰诺赛塔。之后,提格兰的儿子小提格兰与帕提亚(也就是中国史书中的安息)国王弗拉特斯三世合谋,试图夺取亚美尼亚的王位。行动失败后,小提格兰投奔庞培,并在公元前66年与庞培一起彻底击败了亚美尼亚军队。战败后,亚美尼亚撤出所有新占领土,赔偿大量白银,成为罗马的附庸国。小提格兰被任命为Sophene统治者,但没有统治多久便被送往罗马囚禁。

大小提格兰的故事预示着亚美尼亚以及外高加索之后数百年的历史——成为罗马和波斯之间的缓冲地带。

米特拉达梯战争期间,曾被本都征服的科尔基斯成为罗马领土,亚美尼亚和高加索伊比利亚成为罗马的附庸国,庞培一度征服了高加索阿尔巴尼亚,将罗马的领土向东扩张至里海沿岸。罗马人在此地的统治并不十分稳固,他们既要面对伊朗高原强国(先是帕提亚,后是萨珊)的渗透,也不得不与向往独立的彪悍山民作战。罗马人很快便从高加索阿尔巴尼亚撤出,而在格鲁吉亚的群山之中,也一直都有一些保持独立的小国和部落。

阿尔塔克西王朝末期,亚美尼亚陷入亲罗马派和亲帕提亚派的长期纠纷。为了获取优势,罗马和帕提亚不断扶持亲信派系上台,为此甚至不惜兵戎相见。最终,来自帕提亚皇室旁支的提里达特斯成为亚美尼亚国王,建立了阿萨息斯王朝。根据协议,亚美尼亚国王来自帕提亚支系,但需要到罗马加冕为王,这份协议保证了罗马和帕提亚在高加索地区约半个世纪的和平。趁着亚美尼亚的内乱,高加索伊比利亚也夺取了一些土地,并且从罗马人手上得到了更多自主权。

罗马与波斯之间的和平始终只是暂时的。公元110年,帕提亚国王奥斯罗埃斯一世入侵亚美尼亚,将其侄子Axidares立为亚美尼亚国王。以此为契机,罗马皇帝图拉真向亚美尼亚进军,将亚美尼亚并为罗马的行省。哈德良继位后,罗马放弃了亚美尼亚行省,此后,高加索地区又陷入了帕提亚和罗马的长期争夺中。

公元224年,萨珊家族推翻了游牧色彩浓厚的帕提亚帝国,建立了更加集权的萨珊王朝。萨珊王朝以祆教为国教,试图将亚美尼亚并入帝国统治。波斯皇帝沙普尔一世击败了罗马人,入侵亚美尼亚,将其儿子Hurmazd立为亚美尼亚国王,征服了高加索阿尔巴尼亚、高加索伊比利亚和Atropatene,通过直接或间接统治维持着波斯在外高加索的霸权。

之后的历史与罗马-帕提亚时期并没什么本质不同。萨珊王朝与罗马以及后来的东罗马帝国断断续续的开战,外高加索各国的宗主权也像走马灯一般不断变换,直到公元363年。这一年,罗马与萨珊王朝签订条约,将亚美尼亚西部划归罗马,其余大部分地区划归波斯,两国在此建立行省,独立的亚美尼亚王国暂时消失。高加索阿尔巴尼亚成为波斯的附庸国,来自伊朗七大家族之一的Mihranid家族成为高加索伊比利亚王国的统治者,建立了柯斯洛伊德王朝,格鲁吉亚沿海的科尔基斯(罗马人称Lazica)则继续以罗马附庸国的身份存在。来自Mihranid家族的贵族同时也统治着高加索阿尔巴尼亚和亚美尼亚的Gugark。总体而言,外高加索的大部分地区都成为波斯的领土或势力范围。

在沦为大国擦脚布的同时,宗教信仰的变迁,也深刻的影响着外高加索的未来……

在基督教传入之前,外高加索主要信仰源自伊朗的祆教和密特拉教。公元1世纪,基督教传入外高加索。如同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遭遇那样,早期的基督教徒经常受到外高加索统治者的限制和迫害,不过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播,基督教逐渐从竞争中胜出。公元301年,圣格列高利促使亚美尼亚国王提里达特斯三世皈信基督教,于是亚美尼亚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亚美尼亚教会的信仰与传统非常古老,可谓基督教各教派中的活化石。基督教的神职人员还创造了亚美尼亚字母,这种字母可能对格鲁吉亚和高加索阿尔巴尼亚字母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世纪,萨珊沙汗沙伊嗣俟二世强行在帝国全境推广祆教信仰。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多次发动起义。起义军在瓦坦.马米科尼扬领导下,使波斯军队遭受了重大的损失。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波斯人

除了亚美尼亚国王,圣格列高利也成功地让高加索阿尔巴尼亚国王Urnayr改信基督教。Urnayr宣布基督教为高加索阿尔巴尼亚,不过由于王国离伊朗较近,受萨珊王朝影响更深,直到伊斯兰征服之前,基督教也未成为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的主流宗教。

格鲁吉亚的情况有所不同。公元327年,高加索伊比利亚国王Mihrān三世(柯斯洛伊德王朝的创建者)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之后,格鲁吉亚沿海的科尔基斯也改信基督教。不久后,波斯势力深入格鲁吉亚,将格鲁吉亚东部并入萨珊王朝国土。在波斯人的大力推广下,祆教在格鲁吉亚东部继续保持着与基督教分庭抗礼的地位。

公元7世纪,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借着伊斯兰教的催化,迅速崛起成为欧亚大陆的重要势力。趁着波斯和罗马鹬蚌相争之际,阿拉伯人渔翁得利,在数十年内征服了整个萨珊王朝,也让东罗马遭受重创。公元639年,阿拉伯军队到达亚美尼亚,东罗马在亚美尼亚的Theodore Rshtuni经过长期抵抗最终还是接受了阿拉伯人的宗主权。Rshtuni与阿拉伯人签订条约,以贡金和提供士兵为代价,半独立的统治着亚美尼亚。

阿拉伯人入侵的同时,外高加索也受到了北方游牧民的入侵。从公元4世纪开始,一些突厥语游牧民族来到欧亚大陆西部的草原。其中的某个分支(可能来自于西突厥的阿史那氏族),在公元7世纪建立了包括突厥、伊朗、蒙古和西伯利亚部落在内的强大部落联盟,也就是之后的可萨汗国。东罗马曾与西突厥结盟,以应对波斯的进攻,在公元627年的第三次突厥-波斯战争期间,西突厥属国可萨汗国进军高加索,洗劫了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的要地杰尔宾特要塞,此后,可萨人多次进攻高加索阿尔巴尼亚。为了抵抗可萨汗国的入侵,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统治者向阿拉伯人求援。于是,阿拉伯军队进入高加索阿尔巴尼亚,处死了Mihranid家族在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的最后一位统治者。

从6世纪中期到10世纪初,东罗马、阿拉伯与可萨汗国这三股力量相互竞争,左右着高加索局势的发展。力量相对较弱的东罗马与可萨汗国结盟,应对阿拉伯的扩张。阿拉伯帝国先后与可萨汗国发生了3次大规模战争,整个外高加索则成为两国争斗的主战场。直到基辅罗斯灭亡可萨汗国之前,双方时有冲突发生。总体而言,除了格鲁吉亚沿海和大亚美尼亚西部,外高加索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阿拉伯人的控制之下。7世纪末,阿拉伯人加强了对外高加索的统治,将亚美尼亚、高加索伊比利亚和高加索亚美尼亚合并为一个大型管区(Arminiya,阿尔明尼亚),首府设在亚美尼亚的德芬(Dvin,在今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附近)。

*.一个小插曲。阿拉伯人统治时期,亚美尼亚既有来自阿拉伯帝国的总督(ostikan),也有出自亚美尼亚本土望族的亲王。其中有几位亲王出自马米科尼扬(Mamikonian)家族,这个家族据说来自东方,根据某个不靠谱的传说,他们可能是马超的后人(也只是传说而已)。

高加索本地的人们自然不会安于接受阿拉伯人统治。在此期间,外高加索各地时常发生针对阿拉伯帝国的起义。趁着东罗马帝国复兴的东风,9世纪末,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先后从阿拉伯人手中获得独立。

885年,来自巴格拉提德家族(Bagratuni)的阿硕特一世(Ashot I)登基,他与东罗马结盟,促使其他亚美尼亚王公承认其权威,建立了新的独立的亚美尼亚王国。961年,巴格拉提德王朝迁都阿尼(Ani),阿尼逐渐发展为亚美尼亚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9世纪时期,格鲁吉亚的巴格拉季昂家族重建了高加索伊比利亚王国,在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高加索伊比利亚不断扩张,并逐渐摆脱了阿拉伯和亚美尼亚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高加索伊比利亚曾分裂为几个国家,但都由巴格拉季昂家族统治。1008年,巴格拉季昂三世通过继承合并了阿布哈兹与高加索伊比利亚,加冕为格鲁吉亚王国的第一任君主。之后,巴格拉季昂三世合并了卡赫季王国,统一了格鲁吉亚。

9世纪后期,整个阿拉伯帝国都陷入混乱,一系列伊朗王朝交替崛起,中东地区进入了所谓“伊朗间奏曲”时代。萨拉里王朝、Sajid王朝、Shaddadids王朝都曾统治过今天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东部部分地区。在阿拉伯帝国和伊朗诸王朝统治期间,阿塞拜疆地区逐渐伊斯兰化。

重获独立的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先后与复兴的东罗马帝国发生冲突。解决完保加利亚人的威胁后,东罗马皇帝巴西尔二世( 获得称号保加利亚屠夫)将高加索定为扩张方向。1021年,东罗马入侵格鲁吉亚并获得胜利。1045年,东罗马占领亚美尼亚都城阿尼,将其并入东罗马的军区。格鲁吉亚则在东罗马的入侵中幸存,逐渐崛起为外高加索最强大的国家。

在抵抗东罗马人入侵的同时,老熟人突厥人也回来了,谁能想到,他们会在四百年后终结屹立千年的东罗马,成为东地中海的最后一个强大的普世帝国呢?


待续……

希尔万王国

塞尔柱帝国

格鲁吉亚的黄金时代

奇里乞亚的亚美尼亚

突厥走马灯

蒙古人

帖木儿和黑白羊

萨菲与奥斯曼帝国

俄罗斯的高加索


user avatar   chi-ban-ling-tai-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泻药,这个题目很大,一时半会讲不完,我主要谈谈近代和现状好了。

0、地理位置

外高加索三国指的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

三国大体位于大高加索山、亚美尼亚高原-小高加索山、黑海和里海之间,以山地为主,五分之三地区海拔600米以上。

黑海沿岸低地为亚热带气候,年降水量达2,500毫米(巴统);里海沿岸气候干燥,仅200—300毫米。主要河流有库拉河、因古里河和里奥尼河,水力资源丰富。

三国主要的人口,就分布在两海沿岸低地以及上述主要河流的河谷之中。

尽管这一地区交通如此不变(也因此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民族),但却也是两河-阿拉伯、希腊、波斯、俄罗斯、土耳其等多个文明和列强势力交汇的地方,因此自古以来亦属兵家必争之地。

1、古代史

外高加索地区的文明史,非常之悠久。早期这一地区受到亚述等两河流域文明的压迫,成为一大奴隶产区,但在公元前9世纪(也就是西周中期)崛起了乌拉尔图王国。这个王国非常强大和繁荣,也是这一地区独特文明的滥觞。

值得注意的是,乌拉尔图王国国民使用的语言,不属于现在这三个国家中任何一国主体民族语言所隶属的语系,而是业已消亡的胡里特-乌拉尔图语系的一部分。不过,据说亚美尼亚语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乌拉尔图语的底层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今的三个民族都是已消亡文明的继承者。

既乌拉尔图崛起的,是从西部的小亚细亚半岛中西部地区迁徙而来的亚美尼亚人,以及从东部的波斯高原上迁徙而来的泛伊朗民族。而当时格鲁吉亚人的祖先高加索诸民族,则仍然处于分散而蒙昧的部落时期。

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建立了波斯帝国,很快该国的势力范围就囊括了整个外高加索地区。居住着古阿塞拜疆人(一种伊朗语民族,与今天的阿塞拜疆人不是一回事)的阿塞拜疆地区自然不必说,整个安纳托利亚也逐渐为波斯帝国征服。这一时期,安纳托利亚的印欧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大大波斯化了,亚美尼亚人也不例外。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开启了与波斯化刚好逆向而行的希腊化进程,安纳托利亚又逐渐被希腊化,直到公元1071年。不过,语言上更接近希腊而文化上更接近波斯的亚美尼亚却因此赢得了独立,并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成为了希腊文化圈和波斯文化圈之间的缓冲地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民族文化特色。

进入公元之后,安纳托利亚成为日益希腊化的罗马帝国的核心领土,而在伊朗高原日益摆脱希腊化影响逐步复兴起来的安息王朝、萨珊帝国也逐渐将矛头指向了这一地区。双方几经拉锯,最终使得托罗斯山以东、阿塞拜疆以西的广大区域成为亚美尼亚人掌权的缓冲地带。

公元7世纪崛起了阿拉伯人,一度征服了外高加索,但对外高加索影响不大。随着公元10世纪阿拔斯王朝的衰弱和拜占庭马其顿王朝的复兴,阿拉伯人最终被从外高加索驱赶出去,尊奉君士坦丁堡号令的许多地方君主国在此建立了起来。然而好景不长,拜占庭色厉内荏,将这一地区划入版图,却无法有效的施加统治,反而分散了自己的力量。此举让刚刚从河中南下伊朗高原的乌古斯突厥人欣喜万分,他们纷纷涌向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外高加索,在1071年在曼奇刻尔特击败了拜占庭人的军队,又趁拜占庭内战之际涌入了安纳托利亚。

此后,突厥人开始成为这一地区长期的统治者。鲁姆苏丹国、黑羊王朝、白羊王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乃至萨菲王朝和卡扎尔王朝,从11世纪到19世纪,这一地区基本上笼罩在了不同的突厥霸主所统治——除了北方的格鲁吉亚之外——古老的亚美尼亚贵族巴格拉季昂家族中的一支在这个异民族聚居的偏僻公国完成了土断,借11世纪母国灭亡之际成功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

这样,一性论使徒教会的亚美尼亚、东正教会的格鲁吉亚、穆斯林乌玛的突厥阿塞拜疆,近现代外高加索的三个主要民族就这样全部登上了历史舞台。

2、近代史

外高加索的近代史开始于18世纪。这一时期波斯的卡扎尔王朝与安纳托利亚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瓜分了外高加索,卡扎尔王朝分得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东亚美尼亚(今亚美尼亚共和国),而奥斯曼帝国则分得西亚美尼亚(进属土耳其)。就当这两个突厥帝国打出一个结果来的时候,北方的俄罗斯帝国已经灭掉了南俄、伏尔加流域和北高加索地区的全部突厥汗国,开始兵临外高加索。这时,他高举的旗号是从穆斯林手中保护基督徒。

起初卡扎尔王朝击退了叶卡捷琳娜大帝派遣的远征军。但到了19世纪初,无论是卡扎尔王朝还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显然都已经不是击退拿破仑大军的欧洲宪兵对手。沙俄通过几次规模不大的战争很快就征服了整个外高加索,在那里建立起了自己的统治。而原来欢迎沙俄前来“保护”自己的格鲁吉亚王公们,很快也被迁往莫斯科圈养起来了。

一开始,沙俄虽然废除了公国、汗国,建立起以省政府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体,但对外高加索旧来的社会结构还没有大的触动。亚美尼亚人作为当时遍及中东地区北部(南部是犹太人)的商业圈控制人,定居在各大城市中,像西欧的犹太人那样控制着商业、手工业和许多专业领域,而周边的格鲁吉亚人多为农民,突厥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切尔克斯人等则多是牧民或兼营牧业的农民。各民族之间大杂居、小聚居的现象十分明显。

然而,19世纪后期,伴随着巴库油田的发现,外高加索急速地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民族主义思想也随之在各个杂居民族间膨胀开来。持有最激烈民族主义思想的,是当时文化水平最高的亚美尼亚人。次之则是格鲁吉亚人,但阿塞拜疆人很快也在泛突厥主义的“启发”下走上了类似的道路。伴随着民族主义思想的出现,民族冲突乃至民族仇杀也日益常见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土耳其在其控制的西亚美尼亚地区对亚美尼亚人实施了前代未闻的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将整个土耳其境内的亚美尼亚人彻底清除。这一民族主义惨剧的发生,更进一步刺激了外高加索各民族之间的对立。

二月革命后,俄罗斯国家机器开始解体,外高加索分离倾向明显。1917年,临时政府被迫同意设置所谓外高加索委员部,实际上就是默许其割据。十月革命后,控制这个委员部的格鲁吉亚孟什维克宣布与莫斯科的苏维埃政权断绝关系,从此外高加索开始了脱离俄罗斯的进程。

起初,孟什维克基于其联邦主义理想希望外高加索各民族建立联邦国家。但民族主义倾向强烈的亚美尼亚达什纳克(亚美尼亚革命联盟)和阿塞拜疆穆萨瓦特两党拒绝,因此很快各自宣布独立,建立起各自所谓的“民主共和国”。另一方面,控制巴库的公社政权则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依旧效忠俄罗斯联邦。不久,英国干涉军和奥斯曼土耳其干涉军先后入侵外高加索,反复蹂躏了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继而又扔下烂摊子各自跑路。外患退去后,三国又开始内讧,围绕着纳卡、纳希切万、卢里等地发生了有如三国志的复杂边境冲突。就在三国内战不休之际的1920年5月,红军第11集团军在奥尔忠尼启则、基洛夫等人指挥下从阿斯特拉罕经北高加索进入外高加索援助当地革命,而凯末尔率领的土耳其大国民会议军(1920年9月起与红军事实上成为盟友)也从同年6月起挥师东进,至11月已攻入了外高加索腹地,占领了三国的大片土地【*】。

由于内外矛盾激化,三共和国政权先后在1920年5月、12月和1921年2月被推翻(其中亚美尼亚是自行下野),至此外高加索恢复和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不过,三共和国的部分残党退到山区展开游击战,一直抵抗到1924年。

【*】这部分土地就是现在土耳其共和国的里泽省、阿尔特温省、阿尔达汉省(这三个省居住着信奉伊斯兰教但说格鲁吉亚语的阿扎尔人)、卡尔斯省和厄德尔省(这两个省居住着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等。

3、现代史

1922年,在同样是联邦主义者的斯大林主持下,外高加索的三个苏维埃共和国合邦为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外高加索联邦)。设置这个联邦,一方面是因为外高加索社会民主党人(不分布党、孟党)长期以来的理想,一方面也是因为外高加索各民族之间大杂居、小聚居的现状已经给斯大林的民族人民委员部惹出了无穷的麻烦。无论斯大林如何裁决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边界纠纷,都不可能让任何一国满意。同年,这个联邦作为发起成员国加入了苏联。

联邦时期,三共和国依旧存在,共和国之下又设置有各种自治州和自治共和国。在联邦层面,设置有联邦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由三个共和国各一名代表组成)和联邦人民委员会;但没有联邦一级的共产党,取而代之的是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外高加索边疆区委员会。

1936年,苏联颁布了新宪法(后来被称为斯大林宪法),标志着苏联在治国方向上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也体现在民族政策方面——宪法提出,民族自治体只要符合三个条件(与联盟以外的国家接壤、主体民族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全自治体人口超过100万)即可申请直接加盟苏联,而不再需要经过联邦体作为中介。同年,外高加索联邦被解散,麾下的三个共和国成为直接加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联邦时期,联邦机关设置在第比利斯,因此格鲁吉亚人对联邦有较大影响力。可是联邦解散后,三共和国内部的民族主义倾向却愈来愈明显。1950年代初,为了安置归国的亚美尼亚大屠杀难民及其后裔(同时也为了强化对土耳其的边防),亚美尼亚加盟共和国将数万阿塞拜疆族公民移民到阿塞拜疆。尽管苏联政府向移民支付了大量的补偿款,还提供了房屋、生产资料充作置换,但此举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1960年代开始,各国领导人都采取了赤裸裸的民族沙文主义政策,因此各国的民族成分不但没有随着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增加而多元化,反而出现了“纯洁化”的倾向。亚美尼亚共和国内的阿塞拜疆族以及阿塞拜疆共和国内的亚美尼亚族,人口比例都大幅度地下降了。

到勃列日涅夫时期,阿塞拜疆共和国和格鲁吉亚共和国都出现了腐败窝案,甚至被揭发出第一书记明码标价卖官的恶性事件。勃列日涅夫采取的对策是利用当地克格勃领导人“打黑除恶”“反四风”,先后提拔了谢瓦尔德纳泽和阿利耶夫两个典型,结果这两个典型很快又成了新的山大王。总之,到了此时外高加索的分离主义倾向已经十分明显了。

随着“新思维”改革的推进,分离主义、民族主义思想逐渐从地下转入地上。与此同时,“新思维”改革还导致外高加索地区的经济形势迅速恶化——例如,在全联盟经济好歹还能有所增长的1985—1990年(全联盟经济在这一时期还增长了26%),格鲁吉亚共和国的经济却衰退了差不多四分之一,从1985年的最高峰倒退到了1979年的水平。这很自然的引起了外高加索地区人民群众的不满。

1988年11月,格鲁吉亚反对派在第比利斯举行游行示威,向苏共中央发难。戈尔巴乔夫先是下令镇压,后来又把责任推卸到执行命令的外高加索军区头上,将其司令员撤职,从而导致苏联在外高加索的国家机器开始陷入瘫痪。

1988年12月,亚美尼亚发生了举世罕见的大地震事件,整个共和国几乎变成一片废墟。由于苏联国家机器救援不力(已经陷入瘫痪了么),亚美尼亚人中开始普遍出现悲情心态,受到民族主义感染。同年,亚美尼亚国内和阿塞拜疆共和国的纳卡自治州(阿国内亚美尼亚人的一个自治地方)相继出现了“纳卡运动”。这个运动表面上是体制外的知识分子发起,其实却得到了亚美尼亚共和国和纳卡自治州高层人士的支持,更有一部分苏共中层领导干部公开投身运动充当了组织中的骨干力量。这些人与国外以达什纳克(该党在流亡黎巴嫩、塞浦路斯等地的大屠杀幸存者后裔中有组织,因这些地区在60—80年代局势不稳,有的地方组织还拥有自己的军队)为首的亚美尼亚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合流,向苏共中央发难,要求纳卡自治州与亚美尼亚合并。由于苏共中央基于“维稳”逻辑支持阿塞拜疆,纳卡局势很快失控,演变为亚美尼亚共和国和自治州为一方、苏共中央和阿塞拜疆为另一方的内战。

很快,苏共中央就失去了对外高加索三共和国的控制。

4、当代史

1991年3月17日,戈尔巴乔夫决定弃党保国,将苏联换皮为所谓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因此就所谓《新联盟条约》举行了公投。外高加索三国与业已宣布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一起抵制了公投,成为六个未举办公投的加盟共和国之三。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政变失败后,戈尔巴乔夫和苏联联盟政府迅速丧失了全部向心力,外高加索三国也顺势宣布独立。

然而独立之后,外高加索三国迅速陷入了战乱之中。

格鲁吉亚方面,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和南奥赛梯自治州不满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大格鲁吉亚沙文主义政策,有样学样也宣布独立,引爆格鲁吉亚内战,最终在1993年把兹维亚德·加姆萨胡尔季阿总统赶下了台去,换上了谢瓦尔德纳泽。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方面,则是正儿八经的国战了。1992年2月,亚美尼亚方面率先挑起战端,连续发动大规模攻势,打通了纳卡与亚美尼亚本土的联系,还攻占了纳卡自治州之外的多处亚美尼亚人聚居城镇。战至6月,阿塞拜疆方面可谓是全面溃败。战争之所以打成这样,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亚美尼亚人在苏联时期文化教育水平比较高,往往充当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阿塞拜疆一口气驱逐国内三十多万亚美尼亚人后,整个国家机器和社会经济一时陷入混乱状态,反过来亚美尼亚只驱逐了七万多阿塞拜疆人,影响非常有限;其次,亚美尼亚人在苏军中受到重用,往往担任指挥员或战斗部队骨干,阿塞拜疆人则总是被安置在建筑部队;最后,亚美尼亚人组织良好,阿塞拜疆方面则以私兵、佣兵为主,组织混乱。

不过,阿塞拜疆毕竟地大物博、广土众民,很快缓过劲来。1993年阿利耶夫巩固了其在阿塞拜疆的绝对统治地位后,很快重建阿塞拜疆国内秩序成功,通过巴库油田的石油收入招兵买马。1994年1月阿塞拜疆军发起反攻,最初进展顺利,但亚美尼亚在1月10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发动总体战来应对,结果阿塞拜疆方面陷入苦战,最终被亚美尼亚方面击退。此战阿塞拜疆方面阵亡5000人,总损失接近15000人。再也无力打下去的双方,终于在1994年5月停战。

1998年,亚美尼亚总统因试图与阿塞拜疆签订和平条约而被强力部门的“民族英雄”联手赶下台。次年达什纳克激进分子进攻国会枪杀总理等多名要人,但最终不得不投降。此后,亚美尼亚建立起由苏共中层干部、纳卡战争时的“民族英雄”构成的共和党一党独大的政局。

5、政治经济现状

1994年特别是1998年以后,三国国内外秩序开始稳固下来。民族主义狂潮退散,旧苏联官僚各自归位,开始注重发展经济。这一时期三国的经济都有一定恢复和发展,但腐败也十分严重,国有资产流失啊权贵资本主义啊什么的大家都懂,这里不细说。除了腐败之外,就是个人独裁、家族式统治问题,动不动搞暗杀、让反对派消失、策划政治阴谋等等。其中,以经济复兴道路最为坎坷的格鲁吉亚矛盾最为尖锐。

5.1、格鲁吉亚

2003—2004年,格鲁吉亚反对派领导人萨卡什维利利用格鲁吉亚人民对谢瓦尔德纳泽一伙人贪腐独裁不满上台,这就是玫瑰革命。萨卡什维利作为一个政治家,还是比较有才能的,起码比季莫申科、尤先科、波罗申科、亚采纽克一伙人要好得多。他上台后励精图治,解散了腐败的警察机构,组织新的民主治安机关,取得很大成绩,一时间格鲁吉亚清廉度飙升。在所有颜色革命国家里,萨卡什维利时代的格鲁吉亚也是经济发展最快,经济增长率最高的(达到5.8%,比谢瓦尔德纳泽时期的4.1%还要高不少,比文革时期略低一筹,可以说是颜色革命政治家里最牛逼的了——虽然也是沾了全球大景气的光)。但是,萨卡什维利的执政基础是民粹主义,这种民粹主义必然伴随着统一格鲁吉亚国内市场的民族主义要求。到了后期,为了维持自身人气,萨卡什维利已经骑虎难下。收服阿扎尔之后,他的目标就指向了南奥赛梯,还挑了一个自以为最佳的时机(2008年奥运会期间)来发动战争。结果,军事冒险失败,国家分裂、俄罗斯制裁,格鲁吉亚的经济状况很快恶化,萨卡什维利也不得不下台。

萨卡什维利下台后,新上任的总统马尔格韦拉什维利是一个在俄罗斯经营多种实业的格鲁吉亚亿万富翁。此公在2013年底当选之后,就开始准备与俄罗斯谈判恢复外交关系,以收拾残局。但接下来发生了顿巴斯战争,俄罗斯连乌克兰的领土都要染指,当然就更不可能放过格鲁吉亚了。理所当然的,俄罗斯坚持阿布哈兹和南奥赛梯决不可能再回归格鲁吉亚,最后更是与他们签订了事实上的保护国条约。这样一来,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复交大门也就关上了。这之后格鲁吉亚经济也随着周边国际的萧条而一落千丈,连萨卡什维利时代年均6%的水平都无法保持了。

【看了格鲁吉亚,你就知道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人民有多么不容易——格鲁吉亚经济水平至今没有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2015年实际GDP仅及1990年的87.4%(大体相当于1977年的水平),更令人无语的是,1990年本身(大致相当于1979年的水平)也只及1985年的77.6%——换言之,1994年最低谷时期格鲁吉亚的实际GDP仅及1985年的21.4%,大致相当于……嗯,这个表里没有,也就是说在1965年之前了。】

格鲁吉亚的产业结构颇为落后,其主要出口产品是石油(25%,其中还有近一半是完全未经提炼过的原油)、黄金(15%)等矿产和初级农产品,唯一的高附加值商品就是铁合金了。更有甚者,作为一个人口是亚美尼亚三倍且海路交通在三国中最为便利的国家,出口总额竟然只有亚美尼亚的两倍,我也是醉了。

5.2、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刚好与格鲁吉亚相反。阿利耶夫从1993年开始就培养儿子接班,2003年他自觉命不久矣就让位给儿子小阿利耶夫,成功上演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第一出父子相继的闹剧。

阿塞拜疆在阿利耶夫家族治下,凭借巴库油田的黑金(阿塞拜疆出口总额里有超过80%是原油),在2002—2011年的全球资本主义黄金十年里也是发展迅速,目前在外高加索三国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其他两国都是4000美元左右,唯独阿塞拜疆2014年是接近6000美元)。但是,阿塞拜疆在全球产油国中的条件并不算好,僻处欧亚大陆内部,交通十分不便,输送油气要通过前苏联时期修建的管道线经俄罗斯通过西欧市场。因此,阿塞拜疆与土耳其非常想修建一条通过格鲁吉亚、土耳其等国输送油气到欧洲的“南线”。可惜,因为俄罗斯和亚美尼亚的杯葛,这一愿望至今也没有实现。

【2002—2008年阿塞拜疆的经济奇迹,与亚美尼亚相比,阿塞拜疆的经济起伏更大】

全球油价暴跌后,阿塞拜疆的经济也受到冲击,经济发展几乎停滞(2016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只有0,8%),通货膨胀则居高不下。该国政治、经济面临严峻的考验。在纳卡发动战争,或许成了阿塞拜疆当局转嫁国内矛盾的一条“出路”。

5.3、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在三国之中,人最少、地最穷,还面临着一副烂摊子。虽说总算在海外有一帮富翁可以提供一些侨汇和投资,可也是杯水车薪。

尽管如此,共和党政府上台之后还是颇有一番作为,带领亚美尼亚人民完成了灾后和战后的重建工作。从2002年到2007年的七年间,亚美尼亚经济每年的发展速度都在两位数的水平,继2004年恢复到1990年水平后,到2007年已超越了1987年也就是苏联解体前亚美尼亚经济的最高水平且达到了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57倍,总算是重建了家园。要知道,1998年共和党上台时,亚美尼亚的经济还只有1990年水平的62%而已。

【2001—2007年亚美尼亚经济奇迹】

虽然亚美尼亚也是借全球大景气之势,但考虑到该国一无资源二无地利,取得这一成就应该说也是很不容易,总比乌克兰和摩尔多瓦这帮烂货要好得多了。比起东欧那些被吹上天的转型国家,应该说也是不知好到哪里去了。评论区对亚美尼亚人民丧失信心的人应该来参观一下。

当然2008年之后亚美尼亚经济发展速度一落千丈,尤其是2009年还出现了-14.1%的惊人衰退,直到2012年才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此后,亚美尼亚经济进入了不温不火的平稳发展阶段。

亚美尼亚的主要问题是人口负增长严重。建国时的350万人口合阿塞拜疆人口的一半,现在只剩下300万人不及阿塞拜疆三分之一(主要原因当然是人口外流了)。不过这对亚美尼亚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对较低,因为亚美尼亚目前仍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40%人口从事农业而农业生产总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不到,所以应该说劳动力仍有较大转移空间。

亚国主要的优势产业还是矿业和相应的冶金工业,矿石和冶炼后的合金产品超过了出口总额的六成(其中又以铜矿石、铜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黄金和钻石六大产业为主)。除此以外,最大宗的优势产业就是葡萄酒,占到出口总额的一成(算是唯一具有竞争力的农业-轻工业产品)。

亚美尼亚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就是俄罗斯,这也是亚美尼亚急于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原因之一(另一大原因当然是安全因素)。

(更完)

【彩蛋】

【苏联解体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是乌兹别克斯坦,然后依次是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3)、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亚美尼亚(6)、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吉尔吉斯、塔吉克、俄罗斯(!)——到这里还是正增长的,接下去是负增长——格鲁吉亚(13)、摩尔多瓦、乌克兰。】




  

相关话题

  满族/满文化是否真的对现代吉林地区有所影响? 
  假如几百年前被当作奴隶贩卖的是中国人,中国现在会像非洲一样落后吗? 
  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的校歌到底是《同期之樱》还是《江田岛健儿之歌》? 
  俄媒称,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签署命令解雇总理并解散政府,对此你怎么看?该国形势将如何发展? 
  面对一轮骑兵冲锋应该怎样保命? 
  中越战争,中国为什么撤退? 
  明朝为啥不收复伊尔汗国? 
  历史上有哪些令人难忘的细节? 
  世界上最难以被入侵并占领的国家是? 
  如何看待乌克兰加入欧盟? 

前一个讨论
钟亮亮在华科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下一个讨论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中为什么没有语言沟通问题?





© 2024-04-3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4-3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