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崇祯年号在朝鲜沿用二百余年的说法有任何史料能够证明吗? 第1页

  

user avatar   Rivan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正式场合还是用清朝的年号,在国内私下,用的是明朝的。
比如:



另外如果题主有兴趣朝鲜历史推荐看三本书:《李朝实录》(非常非常的……长……)、朝见大明的《朝天录》、将朝见变成去满清出差的《燕行录》(非常有意思的书)、《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吴晗著》。

  公元1627年(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皇太极与贝勒阿敏亲自领兵入侵朝鲜,史称“丁卯胡乱”,朝鲜军队不敌清兵,仁祖与群臣逃往江华岛,朝鲜与后金议和,约为兄弟之邦,朝鲜向后金岁贡。
  公元1636年(明崇祯九年;后金崇德元年),皇太极正式由汗改称帝,改国号大清,族名满洲。他事先将此事通报朝鲜,希望朝鲜参与劝进。朝鲜闻讯大哗,臣僚纷纷痛切陈词,“使彼虏得知我国之所秉守,不可以干纪乱常之事有所犯焉。则虽以国毙,可以有辞于天下后世也”。还有大臣认为,“我朝三百年来,服事大明,其情其义,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明神宗万历)再造之恩,自开辟以来,亦未闻于载籍者。宣祖大王所谓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实是真诚痛切语也”。仁祖拒不接见后金使团,不接受其来书。


  同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正式举行称帝大典,朝鲜使臣罗德宪、李廓拒不下拜。皇太极非常气愤,认为这是朝鲜国王有意构怨,决定举兵再征朝鲜。结果朝鲜渣渣的战斗力……
(《清史稿·卷五百二十六·列传三百十三》:九年,平察哈尔林丹汗,得元传国玺,八和硕贝勒及外藩蒙古四十九贝勒表请上尊号。帝曰:“朝鲜兄弟之国,宜与共议之。”於是内外诸贝勒各修书遣使约朝鲜共推戴,朝鲜诸臣争言不可,且以兵守使臣。使臣英俄尔岱率并夺马突门,倧遣人追付报书,又以书谕其边臣戒严,有“丁卯年误与讲和,今当决绝”之语,英俄尔岱众夺之以献。十年四月,改国号“清”。朝鲜使李廓等来朝贺,不拜。赐书令送质子,复不报。)
  “丙子虏乱”对朝鲜社会、文化的冲击非常大。以“小中华”自居的朝鲜沦为清朝的藩属国后,令朝鲜君臣黎民痛心疾首,国王和两班(文班、武班)的权威一落千丈。经济掠夺、政治欺压、文化差异,使得终朝鲜之世,思明反清的情绪一直都是社会思潮的主流。 甚至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李朝英祖李昑还曾作诗: 高皇锡我朝鲜号,祸添龙蛇孰再造。侠度恪谨三百年,如天圣德若何报。……
  明彻底灭亡后,当时的朝鲜李朝上下皆视清朝为“犬羊夷狄”,私下称清帝为“胡皇”,称清使为“虏使”。除对清朝的公文贺表之外,一切内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祝文,仍用崇祯年号。
  《仁祖庄穆大王实录》在明亡前用崇祯年号,在明亡后用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年号。自仁祖之后也不用满清所赐谥号。记载朝鲜李朝宗室谱系的《璿源录》、《璿源系谱记略》中所载的孝宗李淏(1649年南明永历三年; 清顺治六年)即位年份,即为“崇祯乙酉”。(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至于私人著述,直到清末,仍有人书写崇祯年号。

《璿源录·仁祖大王-孝宗大王》

靖嫔李氏生于1694年卒于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朝鲜肃宗二十年。

  后来的后来……李朝孝宗则以光复大明天下为己任,打算联合南明、日本一起反清复明。他对大臣说:“群臣皆欲予勿治兵,而予固不听者,天时人事,不知何日是好机会来时。故欲养精兵十万,爱恤如子,皆为敢死之卒,然后待其有衅,出其不意,直抵关外,则中原义士豪杰,岂无响应者!”。有大臣说,你逗我们呢……“万一蹉跎,有覆亡之祸,则奈何!”,而他说:“以大志举大事,岂可保其万全也。大义则明,则覆亡何愧,益有光举于天下万世也。且天意有在,予以为似无覆亡之虞也”。

然……并卵……唉……


===================另外更新点《燕行录》里好玩的吐槽

  有关康熙形象的文字描写,历来较少。其中《清圣祖实录·卷一》是这样写的,“上天表奇伟,神采焕发,双瞳日悬,隆准岳立,耳大声洪,询奇天纵。稍长,举止端肃,志量恢宏,语出至诚,切中事理。”

  而康熙八年(1669年),闵鼎重(1628-1692骊兴闵氏三房之一,官至正一品左议政,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率团来中国出差,在其著《老峰燕行日记》中是这么描写康熙的:
  “清主身长不过中人,两眼浮胞,深睛细小无彩,颧骨微露,颊瘠颐尖,其出入辄于黄屋中俯身回望我国使臣之列,性躁急,多暴怒,以察为明,惩辅政诸臣专权植党之患。6的不行不行的……


====================双11不血拼而在更新。。全是泪啊。


  另外朝鲜一直认为大明衣冠传承尽在朝鲜,打心底里认同大明汉族文化的朝鲜使臣在朝见清朝时,仍然“束发垂后,戴乌纱帽,被阔袖红袍,拖餙金玳瑁带,穿黑皮靴”,做明朝服饰打扮。在朝鲜人看来,“著满洲衣”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这不仅意味者政治的臣服,意味着文明的背叛。
所以当看到清朝乾隆年间意淫绘制的《万国来朝图》朝鲜使臣的打扮:让我瞬间对朝鲜/韩国思密达好感满满哒……以小事大,还能坚持原则,贵为不易。

各版本《万国来朝图》,朝鲜使臣装束在红框中。(点击可看大图)

==================哎双11继续血泪更新。。反正来都来了=。=

公元1704年,还沉浸在大国荣耀的清朝没有想到,朝鲜正在进行一项秘密的活动。

  事情是3月6号,司直柳成运上疏说:“今年是甲申事变60年了,咱们是不是做点啥纪念下?”国王听完一拍大腿说:“中!”说干就干……于是就有了3月19日这个事情了。
  1704年3月19日,朝鲜国王肃宗自宜春门诣禁苑坛,以太牢祭祀60年前殉国的大明崇祯皇帝,祭文开篇就是:
  “崇祯七十七年岁次甲申三月庚子朔十九日戊午,朝鲜国王臣李焞,敢昭告于大明毅宗烈皇帝……”其中还大骂清朝“虏乘其衅,据我中原”,以至于现在“礼乐衣冠,尽污腥羶。”并表示“嗟我下国,孰为缀旒,义根於性,恩函在心,于何寓哀,以展斯忱”不是臣妾不帮忙啊,实在是臣妾做不到啊!读完之后,朝鲜国王李焞“呜咽不自胜,侍臣莫不感怆”。
  祭祀之后,肃宗又以“神宗皇帝再造藩邦之恩,万世不可忘也。”命汉城府在后苑春塘台筑坛,名为“大报坛”,供奉明神宗神主,取“郊天、报德”的意义,其形制仿朝鲜社稷坛,规制却更大,祭物品式,一概采用明朝制度。等第二年大报坛建成之后,肃宗亲自祭祀完说:会“年年祭享,自当与国同存矣。”并作诗纪念:
大报坛成肇祀亲,时惟蚕月属和春。
衣冠济济班行造,磬筦将将醴币陈。
昔被隆恩铭在肺,今瞻神座涕沾巾。
追思岂但微诚寓,切愿宁陵圣志遵。
  而到了肃宗儿子英祖,在1749年舌战群臣,以致“俯伏流涕良久”之后,更是将崇祯帝和洪武帝的神位请进了“大报坛”,使“皇朝之日月,复照于朝宗之邦”。

另外说下大报坛的结局:
  自朝鲜肃宗以后,朝鲜历代国王都非常重视大报坛的祭祀,历史上肃宗、英祖、正祖、哲宗、高宗等在位时都亲自主持大报坛的祭祀。(其中朝鲜肃宗亲祭3次,朝鲜英祖亲祭12次,朝鲜正祖亲祭3次,朝鲜哲宗亲祭1次,朝鲜高宗亲祭3次。)而其他国王也在他们做世子时参与过大报坛的祭祀。除了“亲祭”以外,历代国王还以展拜、望拜、誓戒、省牲等其他形式进行大报坛追崇活动。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大报坛祭祀日益衰落。
  1905年日本强迫大韩帝国签订《乙巳条约》,并设置韩国统监府,韩国遂沦为日本保护国。此后大报坛遭到严重破坏,建筑内的树木不断被砍伐,虽然有禁止但毫无用处。 到了1908年,这一历时204年,专门用来表达对明朝皇帝感恩、怀念之情的祭坛,终于在日本人的提议下。拆毁”。现在的我们只能在绘制于1820年的《东阙图》中窥见它当时的全貌。

《东阙图·大报坛远景》


摘抄几段《李朝实录》:有兴趣就看吧。
《李朝实录肃宗实录·39卷,30年3月6日》(1704年清康熙43年)
司直柳成运上疏言:
甲申之歲, 回於今日, 而又逢三月之朔。 今三月十九日, 卽皇都淪陷之日也。 毅皇身殉之後, 死義之臣, 大學士范景文、都御史李邦華、尙書倪元璐以下四十五人。自古立慬之盛, 未有若是。臣以爲特設壇壝於淨潔僻奧之處, 同祭君臣於十九日殉難之辰, 庶可少慰在天之靈, 而景文等忠魂烈魄, 亦必歆格於盻蠁之間矣。
上命禮官稟處。翌日, 上特命設行, 而殉節人同祭事, 不行。

《李朝实录肃宗实录·39卷,30年3月7日》(1704年清康熙43年)
神皇建廟事, 已諭予意, 詢于諸臣。 此是早晩必行之盛禮。 宣武祠、愍忠壇, 遣官致祭, 亦已定奪矣。 昨因柳成運疏, 有令禮官稟處之命, 第於予心, 終有所歉然。嗚呼! 流光荏苒, 舊甲重回。今月十八日, 卽皇朝運移之日也。空望故國, 朝宗無地。追天朝不世之殊渥, 念列聖服事之至誠, 只自嗚咽, 流涕無從也。 昔我仁祖大王, 當天翻地覆之日, 不廢焚香望闕之禮, 則今丁皇朝淪陷之日, 豈可遣官設祭而已耶? 向所謂歉然者, 實在於此, 而此心耿耿, 消鑠不得也。 其令禮官, 議于諸大臣稟處。

《李朝实录肃宗实录·39卷,30年3月19日》(1704年清康熙43年)
○戊午/上, 自宜春門, 詣禁苑壇, 以太牢祭崇禎皇帝。 其文曰:
  崇禎七十七年歲次甲申三月庚子朔十九日戊午, 朝鮮國王臣李焞, 敢昭告于大明毅宗烈皇帝。 ……虜乘其衅, 據我中原, 禮樂、衣冠, 盡汙腥羶。凡在邇遐, 冤憤靡窮, 而其深痛, 莫最小邦。念昔康獻, 寔事高皇, 首義回旗, 綏厥寵光。……
  是祭也, 行單獻, 犧牲用黑牛, 不設樂。 壇高數尺, 床卓、鋪陳, 皆尙黃色。 紙榜依《五禮儀》位版尺樣造成, 書大明毅宗烈皇帝神位九字, 貼於交椅北壁, 南向設版位于東階下。上具冕服, 百官衣黑團領陪祭, 上嗚咽不自勝, 侍臣莫不感愴。……

《李朝实录肃宗实录·39卷,30年9月16日》(1704年清康熙43年)
引見大臣、備局諸臣。……議築壇以祀大明神宗皇帝。……上問古相意何如, 濡曰: “神宗皇帝再造之恩, 我東方萬世不忘者……上曰: “神宗皇帝再造藩邦之恩, 萬世不可忘也。宣祖大王, 若當神皇昇遐之時, 則豈不欲立廟? 予意非偶然, 而今大臣、諸臣, 皆以設壇爲是, 此亦可以少伸至誠。


user avatar   zhijiangc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相关话题

  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的负伤、阵亡、失踪人数分别有多少? 
  同样是宦官权倾朝野操纵国家大权,唐朝后期宦官甚至可以杀死皇帝,为什么明朝宦官却威胁不了皇帝的位置? 
  如何评价「一条鞭法」? 
  为什么诺曼底登陆的时候盟军不再害怕德国战舰和潜艇敢大张旗鼓的跨海登陆,德国海军也没有阻截登陆舰队? 
  不晦涩难懂,适合六岁孩子的历史启蒙读物? 
  为何人们在谈及元朝和清朝的版图时,往往将开拓领土归功于统治民族,而不是整个国家的全体官民? 
  同样是君主制国家,为什么近代沙俄和日本能成为列强,清朝却那么羸弱? 
  为什么要在重庆建城? 
  为何有极少数老人回忆说当年沦陷区的日本兵还不错?如何辨析老人口述历史的真实性? 
  1985年苏联领导层与地方官员中都有那些堪当大任的人才? 

前一个讨论
手机投票作为新型选举形式以及和民众互动制度是否可行(并非指在目前的大陆)?
下一个讨论
外国人认识中国都有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 2024-05-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