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清朝后期真的很有钱吗? 第1页

  

user avatar   meng-yuan-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清早就没钱了,1852年的时候,国库里就剩下300万两了,作为对比,同一时期1859年征湖北的太平天国军花费3600万两,1853年到1861年,包围太平天国的江南江北大营,每年花1000万两以上,左宗棠平定回乱花了3820万两等等。他清主要靠两招:一个是不要脸,另外一个:抱紧洋人爸爸的大腿。

1,不要脸

他清税收不够用了,所以选择在这一时期加税,增加新的税源。(PS,我很好奇,清粉悲愤于明朝辽饷不给百姓活路,一边夸他大清税收能力强,这不是精分吗?)

(1)田赋

他清虽然说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负”,然而他清不要脸啊,缺钱了就又收起来了。各地有不同的收法。比如在四川,叫“随粮津贴”(每一亩田赋银加征“津贴”一两);在福建叫“捐输”;广东叫“新加三成粮捐”;山西有“赔偿加捐”;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叫“丁漕加捐”;新疆叫“加收耗羡”。而且由于他清把田赋的管理权下放到地方,所以下面人的实际征收额比规定通常高1-5倍。

(2)盐课

他清在这方面主要有3种手段:

i、实行盐票法

盐票法规定任何人只要投局纳税,就能领盐票运盐,所以引得各路商人纷纷购买。然后他清把盐票从咸丰时期的一张500两抬高到后来10000两,这盐票的售价就是清朝收的盐税。(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房地产)

ii盐税抽厘

这个是在盐课的基础上额外加的,具体征收次数,价格由各省决定,最后再合计到盐课里。

iii加价出售

这个政策在清朝早期就有,当时主要是为了平衡银子和铜钱的兑换比率带来的影响。但后期,就成了明着收税了,比如1894年甲午战争的时候,清廷让各省对每斤盐加价2文钱。

就这样,盐税从清初的每年700万两涨到清朝快蹬腿的时候的4500万两。

(3)厘金

这个很好理解,一文钱收1%的税,就是一厘金。厘金是几乎所有的商品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走一路交一路税。这么好的捞钱机会,只要给清政府上缴一点,其他的不是都落到自己腰包里了么?因此,全国各省各县各村的官员乡绅积极响应,“凡水陆通衢以及乡村小径皆设立奉宪抽厘旗号,所有行商坐贾于发货地抽之,卖货地又抽之,以货易钱之时、以钱换粮之时又抽之。资本微末之店铺,肩挑步担之生涯,或行人之携带盘川,女眷之随身包裹,无不留难搜括,其弊不可胜言”。

厘金一项,在1891年有1631万,到清朝马上蹬腿的1910年,暴增到4318万!!


清朝这么搞,虽然农民起义接连不断,还没完蛋。因为他清有洋爹!

这一部分之后更新


user avatar   mi-kang-na-qi-de-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相关话题

  为什么宋朝灭亡是以1279年而明朝灭亡却要按1644年? 
  为什么慈禧不立载沣而立溥仪当皇帝? 
  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与顾诚的《南明史》,你们更喜欢哪种风格? 
  为什么说在曾国藩以前太平军早已使用过“结硬寨,打呆仗”这一战术? 
  《南京条约》问题,当时英国人要香港不是99年,是999年,清政府一样会签吗? 
  以目前眼光来看,晚清(1840-1911)政府中哪些人能称得上“国士无双”? 
  朱元璋的长相真的是被清朝丑化的吗? 
  清朝和明朝对比,哪些地方是进步了?哪些地方退步了? 
  为什么感觉清朝历代帝王不怎么去解决八旗兵堕落的问题? 
  如果晚清皇帝是雍正或者康熙,能打赢甲午海战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会有人不喜欢汉服?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康熙大帝平三藩,收复台湾,抗击沙俄,三征葛尔丹等等一生的功绩,个人认为其可排进中国皇帝的前五?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