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满清处处提防汉人,为什么到了晚清权力还是被袁世凯这样的汉人掌握住了?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bao-ya-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傲慢使人盲目的自信,无视一切,在这盲目之中慢慢的落后堕落,直到有一天崩塌。

一、满清最后的骄傲,最后一个铁帽子王陨落

满清实际上册封了十二个铁帽子王——世袭罔替,也就是说他们的爵位是不会贬值的。古代也防止功臣后代混吃等死,接班的时候是削减一级的,比如刘备这个中山靖王之后,到他这已经减到平民级别了;所以等级不会削减的世袭罔替就是铁饭碗,也就是说的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实际上获得了世袭罔替的封赏,也就是说,他实际上就是铁帽子王。

僧格林沁,满清实际上的最后一个铁帽子王,当他听到他重装骑兵被英法联军大败的时候,他默然的瘫坐在了椅子上。这意味着,他失去了自己在大清朝堂立足的根本,朝堂上那清流,他们虽然不会干啥事,但是会闹事,还让你干不成事……

僧格林沁是一个蒙古王爷,他的先祖是成吉思汗的胞弟,虽然身为贵族,但是僧格林沁没有沾染旗人的一点坏习惯,在晚清哪个安逸的时代,这个蒙古王爷依然流淌着他的祖先成吉思汗的血液。弓马娴熟、行军布阵样样精通,他打造了大清战斗力最强的兵力——五万重装骑兵;并且在他的老祖先成吉思汗骑射的基础上增加了重甲,战斗力也远超过了他的老祖先成吉思汗。

到了道光年间,满清子弟里已经找不出一个能打的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清的旗人早已经连骑马都不会了,没落就是从安逸开始的,旗人早已经没有了弓马娴熟,勇冠三军了。

始于颜值成为天选之子,靠实力成为国之柱石,天命难违死于小兵之手

蒙古一直有和满人通婚的习惯,索特纳木多布济,娶嘉庆帝第三女庄敬和硕公主,是科尔沁左翼后旗第十代的扎萨克多罗郡王。但是天不遂人愿,这位早逝的公主和丈夫无后。道光皇帝为他们在族人中挑选继承人,也就是未来的王爷;年少的僧格林沁因为仪表过人而被选中,成为了多罗郡王爵位的继承人;仪表过人不仅仅是好看的一张脸,皇帝挑选的时候,一个人的气度、胆识都会从内心散发到这张脸上,僧格林沁被选中绝不靠的是脸,很快他就会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一点

道光五年,老王爷去世;僧格林沁于十月二十五日承袭其爵位,成为科尔沁第十一代扎萨克多罗郡王。同时火箭提拔开始,有人说他行,僧王自己也行:

道光五年十二月,奉命在御前行走,旋即赏戴三眼花翎。(要知道

道光六年(1826年)八月,僧格林沁获赏用紫缰

道光九年(1829年)八月,赏穿黄马褂

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一月,僧格林沁奉命管火器营事。 次年(1833年)五月,道光帝命僧格林沁“在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进中央培养)。

道光十四年(1834年)正月,授御前大臣。二月,奉命管上虞备用处事。四月,管善扑营事。七月,被授为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 九月,改为后扈大臣。 十月,正白旗蒙古都统乌尔恭阿因病赏假,道光帝以僧格林沁暂署任正白旗蒙古都统。

道光十五年(1835年)正月,僧格林沁暂署镶红旗蒙古都统。二月,充任总谙达(负责教习皇子及宗室贵族骑射者),并管虎枪营事。七月,担任总理行营大臣。十二月,任阅兵大臣。

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一月,改授镶白旗满洲都统兼领纛大臣。次年(1837年)正月,获赏用黄缰。 七月,兼署正红旗满洲都统。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九月,为正黄旗满洲都统,二十四年(1844年),充右翼监督,署正蓝旗满洲都统。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二月,为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二十六年(1846年)五月,为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

道光三十年(1850年),为镶黄旗蒙古都统。一月,道光帝驾崩,僧格林沁为顾命大臣之一。九月,命往密云县剿匪,授左翼监督。十二月,嘉奖僧格林沁清除匪患之功,赏四团正龙补服并准予穿用。

咸丰元年(1851年),僧格林沁任御前大臣,署銮仪卫事。曾请旨出兵镇压科尔沁左翼后旗佃农抗租斗争。

咸丰二年(1852年),上书捕佃农抗租领头人吴宝泰等下狱。主持道光帝梓宫迁葬,恭谨从事,赏加三级。

看看吧,一直在升迁,僧王自己有多么的优秀,满清的人才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满清此时手里就像斗地主的时候,地主手里捏着一对王炸,和一把小散牌。

此时的蒙古的僧格林沁就成了皇帝最为器重的人,从他袭了爵位之后,道光、咸丰、同治、慈禧都对他委以重任,这位蒙古王爷也没让皇帝失望。看看他的两次解除威胁清帝国生死存亡的战绩——歼灭从无败绩的太平天国北伐军:

治军有方,僧王的军队是最能打的。

歼灭从无败绩的太平天国北伐军,在天津王庆坨打败北伐军,很快又于东连镇木城生擒凤王林凤祥,解除北京的外围威胁。

六月,于山东大败太平天国名将李开芳,于两年之内经历百战,全部歼灭北伐军,无一漏网。

僧王的最后的胜利,却是他失败的开始

堡垒总是先从内部攻破的,一个帝国的失败往往是在后,庙堂上的人缺乏远见,咸丰皇帝的强硬来自于他最信任的大臣肃顺的强硬;但是面对英法联军的枪炮这位皇帝又很快下破了胆;咸丰皇帝对《天津条约》十分的不满。在很多的时候,清流的嘴炮往往不如龌龊的能吏对国家人民有用。嘴炮们总是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他们什么事实也不干,却总是指手画脚做事的人,一旦做事的人出现了失误纰漏,他们就如闻到血的苍蝇一样,嘤嘤乱叫;而当下一次暴风雨来临时,他们会立刻噤声趴在玻璃窗上,一如雕塑一般。一个组织机构的衰败,就是清流的嘴炮太多,干事的能臣太少开始的;明末如此,清末也是如此。

一个清晨的朝会,咸丰和大臣们面色沉重,直隶总督谭廷祥和多挺阿大沽口败给了英法联军。咸丰皇帝派了主和派代表和英国谈判准备签订《天津条约》。

消息传到了僧王这里,他立刻上书咸丰皇帝,要求撤回谈判代表,调全国兵力、粮食,驱逐侵略者。可是条约已经签订。但是,安逸久了的朝堂上从来不缺傲慢的人,说好听他们是清流,和平无事的时候,他们强硬无比,可是真要他们面对侵略者,他们立刻就会跪向侵略者不知所措,转头又趾高气昂,僧格林沁的主张自然是没有得到批准。

但是皇帝还是不甘于屈辱,派僧格林沁到天津督办大沽口和京东防务。吸取此前战败的教训,积极做好防御工事,在大沽口修城安炮,增设水师,整顿民团,加强了防务。为守住要塞,又从东北和蒙古抽调五千名骑兵增援,并在大沽口南北岸重建了三座炮台;做好应对外来的侵略准备。凡事预先做好准备,总是没有错的。

英法新任驻华公使普鲁士、布尔布隆率领所谓换约舰队从上海沿水路北上。舰队由一艘巡洋舰和13只炮艇组成,行至天津大沽口时,不听中国军队的劝阻和警告,闯入大沽口,激起了中国官兵的极大愤慨。僧格林沁督军力战,击毁英军战舰3艘,使英军死伤464人,英海军司令何伯受重伤。相持数日,英法联军军舰撤走。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胜利,清廷对僧格林沁和有功之臣大加奖赏。不可一世的西方列强并非不可战胜。

英法联军非常恼怒,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带领了更多的军队前来,英军18000人,战舰73艘;法军7000人,战舰32艘;以火力优势从大沽口北侧进攻,清军奋战后失败;英法联军攻入天津。我们不禁要问——清廷的海军呢?对不起,清廷没有海军;那是要等到李鸿章的北洋舰队出现,清廷才算有真正的海军。僧格林沁是勇敢的,但是时代的车轮已经碾压了过来,清廷的腐朽衰亡他挡不住了。

清廷知道僧格林沁在大沽口失败后,清廷的第一反应不是调集兵力支援;主和派认为僧格林沁惹恼了英法联军,吓破胆的咸丰皇帝下令削去僧格林沁的一切职务,并派人去和英法谈和。但这一次英法联军没那么好满足了,所以最终谈判破裂。谈判是打出来的,城下之盟只能任人宰割。咸丰皇帝由对洋人的蔑视变成了恐惧。

清廷本来已经和英法联军谈判,英法联军止步于张家湾南5里,不允许再进一寸。

本来被恐惧笼罩的咸丰,开始翻书了,在中国传统经典中寻找破敌之法,终于想到了:擒贼先擒王。

在肃顺的建议下,他的妙计盯住了到通州谈判的英国人巴夏礼,咸丰和他的大臣们认为巴夏礼乃是此次英法联军的总指挥,此人善于用兵,只要扣留此人,英法联军自当瓦解。

此时已经谈判出了结果,清廷却自作聪明的认为:兵者诡道也。

其实巴夏礼只是一个翻译,此时进通州名为谈判,实为侦查敌情,为联军攻城做准备,而且此人既入清军大营,就已抱定要“为国捐躯”。

两厢策略对比,咸丰及其手下的大臣们未战已败。果然,巴夏礼被扣留之后,英法联军得之后,立刻攻取通州。

而第一线作战过僧格林沁知道:他抵御不了英法联军了……

猪队友从来都是那些巧言令色之徒,他们离现实太远了。

僧王的失败

当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骑着马挥舞着长矛勇敢的冲向野蛮的侵略者的时候;一阵枪响,印第安人们倒下了。帝国主义就是这样,当他比你强的时候,欺负你连借口都懒得找。

同样的事情在中国的大地上也发生了,不服输的僧格林沁退守到了通州。他拿出来了杀手锏——骑兵。曾经他的祖先们曾用它横扫欧亚大陆,所到之处无人能敌。

重装骑兵在前,多排几排,他们负责冲阵;随后是弓箭手,他们负责掩护冲镇的骑兵,后面是步兵,在骑兵冲乱敌阵后他们冲上去掩杀。这是冷兵器时代几乎无敌的打法。

英法联军的装备却是火炮火枪。

1、英法联军的装备

l 枪械:

相比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滑膛枪,英法联军已经换上了先进的线膛枪。

英军装备恩菲尔德步枪,法军装备米尼步枪,两种线膛枪的最远射程为800米,有效射程为300米,命中率非常高。

l 火炮

英法装备后装线膛炮即阿姆斯特朗大炮,射程达4千多米,可以发射散弹,杀伤半径达30-50米。射速可达1分钟3发。

2、清军的装备

l 枪械和弓箭

清军装备和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没有区别,使用枪械依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装备的抬枪、鸟枪,射速为2分钟3发,其中抬枪的有效射程可达300米,可是“巨大蠢笨”,鸟枪的有效射程仅120米,而且即便号称精锐的八旗兵也仅仅装备不到三分之一。

清军大量使用还是冷兵器的弓箭,有效射程仅为100米。

而对自己的趁手的冷兵器,清军也用不好,由于军备松弛,缺乏训练,很多清军连满弓都拉不开,甚至只能将可以射100米的箭射50米。

l 火炮

清军装备前装滑膛炮,射程近,命中率低,而且由于铸造技术落后,大炮巨大沉重,射程不到1千米,射速为5分钟1发,而且是实心炮弹,杀伤力很弱。

还没开战,就已经形成了对比。

2.8万多清军和1.2万英法联军对阵;冷兵器和火器装备的对阵。战争的结果不用说了:伤亡比10000:50。

僧格林沁的死——一个放牛娃杀死了一个铁帽子王


user avatar   fan-fan-91-21-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以满清覆灭了。

他们提放汉人就是因为不想覆灭。

结果还是汉人掌权他们覆灭了。

这个就和你想好好学习为什么做后学习不好?

这就和你的基因有关。

说白了就是人不行

放到国家里就是一群人都不行。


user avatar   hao-zhu-74-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某种程度上这真得感谢太平天国对满清基本盘的无情打击和残酷毁灭

太平天国屠满政策,使八旗有生力量受到空前的打击,打乱了八旗驻防体系。特别是在太平军所控制区域,旗人基本上遭到灭顶之灾。北方驻防旗人虽没有与太平军进行正面交锋,但由于清廷不断调防,因为清廷的指挥不力和水土等原因,损失也非常大。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将满清 王公贵族和八旗军队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在这种情况下,清廷遂改变政策,允许各省就地筹饷, 改非定额解款为定额摊派,这就赋予了各省督抚控制财政的合法权力,中央集权的财政体系宣告瓦解,人事权开始下移,原来行之有效的官僚制度不灵了。而部分军、政、财权从中央向地方转移,从满人向湘军为代表的汉人转移,从而形成了湘军地方军事大员领导的区域性政治、经济、司法的一体化格局。
——《太平天国屠满问题研究》陈力 张永江

user avatar   summerea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甲午战争之后,满清为了拱卫京师练武卫军,分成五支军队,按最初的设想,这几只军队是可以互相搞平衡的,没想到八国联军入侵彻底打乱了平衡,满清只剩下袁世凯和他的武卫右军可用了。

武卫军的编制及驻地:

聂士成「武卫前军」:芦台、开平。

董福祥「武卫后军」:蓟州。

宋庆「武卫左军」:山海关内外。

袁世凯「武卫右军」:天津小站地区。

荣禄「武卫中军」:南苑。

1900年庚子国变,前后中军都损失惨重,直接被取消番号,左军受重创,武卫右军在山东镇压义和团实力尚存。聂士成战死,董福祥被列强逼迫革职永不叙用,1902年宋庆去世,1903年荣禄去世。

最终导致了清廷能领军打仗的人只剩下袁世凯,能打仗的军队只剩下袁世凯掌控的武卫右军,不用他还能用谁?


user avatar   feng-kuang-shen-shi-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满清从入关以来。由于人口数量的问题,使得他不得不重用汉人,同时为了维护统治他一方面积极的汉化,主动融入华夏文明中去,一方面又不断提防着汉人,如满汉不通婚等等。

晚清的权利开始被汉人掌握要从太平天国运动说起。

1、曾国藩的天下第一檄文

洪秀全非常有创造性的把外国的宗教迷信加以改造,并打出了爷哥朕幼杀清妖的口号。

爷,就是耶和华,上帝,爸爸,天王老子的意思。

哥,就是洪秀全的大哥,耶稣,耶稣娃,主的意思。

朕,就是皇帝的自称,即天王老子的儿子,天王洪秀全的意思。

幼,就是太子的意思,就是洪秀全的儿子。

太平天国这个口号,一种是针对民族矛盾。他把满人当成讨伐的对象。一种是把西方的宗教跟本土的宗教以及文化结合起来。

比如耶和华中的和就是洪门(天地会)所推崇的。同时太平天国里面有大量的天地会成员,这帮人是不信耶稣娃的。比如罗大纲、苏三娘等就是洪门的人。但是在民族问题面前他们是站在了太平天国一边。

曾国藩开始练兵的时候发表了《讨粤匪檄》,这篇檄文被教员大加赞叹。

因为曾国藩抓住了本质,曾国藩的总体意思是。

第一、太平天国是邪教。

第二、是外来邪教对中华文明的摧残,所以大家要保卫中华文明。

从这个时候开始,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成了剿灭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

而满清的部队又不争气,江北大营,江南大营被太平天国搞得粉碎。

因此满清不得不依靠汉人。

顺便说下民国时期的《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当时满清跟北洋军阀,骂孙中山先生跟曾国藩的檄文一样,天天粤匪,粤匪的叫个不停,然后就禁止了。另外一个因素是给太平天国运动正名,把它定性为“民族解放运动”,太平军绝不会再被骂成是“长毛粤匪”。

2、僧格林沁被砍头

湘军干翻太平天国时候,清朝是做了几手准备的。

太平天国折腾,主要是以长江中下游几个省为主,中国的北面还是清政府牢牢掌控的。

另外一个是形成了湘军、楚军、淮军相制约的情况。

而曾国潘本人被人问要不要问鼎天下,由于其本性问题,他不同意,并自行要求裁撤湘军,卸甲归田。

慈禧太后不放心,就用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去监视。

当时满蒙是一家,这个部队是清朝最后的精锐,还是以骑兵为突击主力的。当然这个部队肯定干不过曾国潘、左宗棠、李鸿章三人联手。

事实上证明,僧格林沁不行。

1864年(清同治三年)冬至翌年春,捻军在遵王赖文光、梁王张宗禹等率领下,在河南邓州、鲁山、鄢陵等地,多次击败“围剿”的清军。

1865年5月,张宗禹在高楼寨之战中彻底干掉了满清最后一支精锐。此战,捻军以快速机动和有利地形设伏巧妙结合,一举歼灭被清廷“倚为长城”的僧格林沁及所部精锐骑兵7000余人。

僧格林沁就这样被砍了脑袋。

后来捻军是被湘军给灭了。清朝只能依靠汉人之间的相互制约了。

3、幸存的袁世凯

在朝鲜,最后一支湘军全部战死。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清朝开始决定练兵。而此时练兵练得最好的是袁世凯。

当时的保卫北京的有多支部队。如甘军等。这个时候山东有义和团闹事,袁世凯带兵去镇压。

接着义和团扩散到北京,天津。随后就有八国联军。

而此时的所谓武卫军等都打没了,袁世凯学南方的搞互保,根本就不派兵回去。

等和谈的时候,袁世凯在慢慢回去。此时清朝的5个武卫军就剩下袁世凯的了。

4、最后的禁卫军

袁世凯被撸掉回老家钓鱼。在满族族里面还是有个别牛人。比如铁良, 良弼等。

而这个良弼是一个铁杆的保皇党。

良弼曾留学日本,入士官学校步兵科。毕业回国后,入练兵处。禁卫军成立,任第一协统领兼镶白旗都统。

他训练新军,立军学,尤注意延揽军事人才,与铁良等被称为清季干将。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坚决主张镇压,反对起用袁世凯。反对与革命军议和,反对清帝退位。

然后他被革命党人自杀式炸弹袭击。两日后死了。

就这样,满清很快就没了。



user avatar   huang-si-yong-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八旗在晚清已经实在没什么战斗力了,不但汉族大臣看不起,连同为满人的肃顺、恭亲王弈訢、慈禧太后都对满人大为不满,实在是拿不出手。肃顺被慈禧杀了,弈訢曾经和慈禧吵架,慈禧觉得弈訢用汉人太多,弈訢说满人实在没有可用之才,其实太平天国时期有几个满族将领还是表现不错的,但死的早,此后就没有什么人才了。捻军威胁京师的时候,慈禧想动用八旗子弟保卫京城,结果大失所望,捻军还没到八旗就开始痛哭流涕,结果让慈禧也不得不骂满人不堪重用。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时,慈禧觉得进展顺利,就想让满族将领金顺表现一下,结果不表现还好,一表现更能看出与优秀汉族将领刘锦棠的差距。后来慈禧又派崇厚和沙俄谈判,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和后面再去谈判的曾纪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平心而论,金顺和崇厚已经算当时满人中的佼佼者了,但能力实在有限。如果一味重用他们,满清只会更早灭亡。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他们已经不是顶级军团了。

因为他们已经不是高端战力了。


user avatar   m3xiao-mo-g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太平天国来了,清廷发现自己不但打不过英法,连镇压太平军都比较艰难,于是只能二选一

汉末蘑式:允许地方自行组建军队镇压太平天国,好处是洪秀全大概率变张角,坏处是蹦出董卓曹操袁术只是时间问题

明末蘑式:坚持中央集权,朝廷组织剿匪,好处是地方不容易坐大,坏处是洪秀全大概率变李自成

于是清廷选择了前者,前者虽然饮鸩止渴,但好歹能多活一阵


user avatar   sha-xian-jun-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要感谢捻军首领张宗禹。

在1865年的高楼寨之战中,捻军面对满清的重重围剿,丝毫不惧,捻军首领张宗禹在高楼寨布下埋伏,以少数兵力将满清骑兵主力诱入既定的埋伏圈,一战斩杀满清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在内骑兵7000余人!此战不仅大量杀伤了满清的军事力量,也代表着蒙古骑兵横行数百年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自此以后,满清再也没有“绝对忠诚”于自己的军事力量,满清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那也是需要强力军队支持的,而能够提供这种支持的,也只有汉人。

其实应该这么说,如果僧王死后,不是慈禧这么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掌权,运用各种手段来让湘军、淮军、楚军陷入内斗,以形成互相的制衡,而是像载沣这样的庸人来掌权,那么中国形成辛亥革命后的局面,至少能早50年。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咱们旗人懂什么?

咱们旗人啥都干不成!

咱们旗人多混蛋!

----爱新觉罗 肃顺




     

相关话题

  为什么幻想中国版《刺客信条》正作的玩家都不喜欢将历史背景定为清朝? 
  如果明朝 16 位皇帝聚在一起,他们之间会发生哪些趣事?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是否分担了纳粹德国的压力? 
  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后为什么德国还是输掉了一战? 
  电视剧《知否》对北宋历史的还原度高吗? 
  要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吗?为什么? 
  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真的对中原王朝占据军事优势吗?为何人们有这种印象?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你的小盒子? 
  为什么王阳明得不到我国的推崇? 
  北洋新军为何要装备奥制曼利夏步枪?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日本要侵略中国?
下一个讨论
现代汉语是否过多向错误发音妥协?比如呆板、确凿、便秘等词,为什么更改发音?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