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在历史上什么地位? 第1页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就拿诸葛亮生活的那个时代来说,诸葛亮在军事能力上站不上第一梯队。曹操有官渡之战垫底,周瑜有赤壁之战加持,陆逊有夷陵之战支撑,此三人当属三国第一梯队战将。

我就拿名气次之的陆逊来跟诸葛亮比较一下吧。

陆逊:

一、夷陵之战:陆逊在夷陵狂胜刘备,杀得皇叔仅以身免,重创蜀汉。可以说陆逊出色地完成了东吴在军事上的战略任务,将曾经属于刘备的荆州部分牢牢控制住。毫不客气地说一句,刘备也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了,蜀汉的基本盘完全是刘备亲自打下来的,在蜀汉集团此时刘备是名副其实的一流战将。陆逊在夷陵硬吃刘备,就凭这一点,蜀汉诸将皆在陆逊之下。

二、石亭之战:公元228年,魏、吴两国对江淮地区进行激烈的争夺,都伺机寻歼对方主力。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曹休中计,率军10万向皖(故治今安徽潜山),与另外两路魏军同时深入吴地。八月,孙权到达皖城,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成为吴军总指挥,随后陆逊迎击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桐城境)。三路吴军同时向曹休的军队冲杀、追击,斩俘魏军1万余人。这一次,陆逊又成功地完成了吴国既定战略目标,而且是歼灭魏军主力万余人,可以说是一场完胜。

总的来说,陆逊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善于忍辱负重,不计较当前得失。巧夺荆州一战,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专注于樊城之战。而夷陵之战中,作为吴军主帅的陆逊统观两军主客观态势,确定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后发制人,相机破敌的战略。刘备十万之众来势凶猛。陆逊则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不顾手下的非议,静待时机。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陆逊巧用火攻大获胜利。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大获全胜后,又适时停止追击,使曹魏无隙可乘,战略全局运筹周密,堪称用兵奇略。

诸葛亮:诸葛武侯一生中进行了多次北伐,平心而论他的北伐缺乏实质性成果,也谈不上什么大胜。终武侯一生他从未在军事上取得如陆逊在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那样的战果。跟陆逊比起来,他或许真的是应了陈寿的评价:“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纵观武侯历次北伐,其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乃是第一次北伐:

建兴四年(228年),魏文帝曹丕去世,曹叡继位。诸葛亮认为时机成熟,正式向魏国出兵。诸葛亮让赵云率领一支疑兵出褒斜道,占据箕谷,佯攻魏国关中地区,吸引魏国主力部队的注意力。诸葛亮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进军祁山。由于魏国事先毫无防备,突闻诸葛亮率大军杀来,导致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无力抵抗,天水、南安太守甚至放弃守城向东逃窜,魏国天水守将姜维、梁绪、尹赏、上官雝等投降诸葛亮,雍州刺史郭淮则退往上邽固守待援。 顷刻间,陇右五郡(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和安定)有三郡投降了诸葛亮,仅有广魏郡和陇西郡拒不投降。陇西郡太守游楚坚决抵抗。曹魏整个朝廷“朝野恐惧”。

本来这一次北伐是会有一定成果的,但是诸葛亮在用人上出现重大失误,他不顾先主刘备的警告,执意使用马谡,而且还是重用。马谡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违抗诸葛亮的战略部署,最终导致街亭大败,此次北伐功亏一篑。

就我个人看来,诸葛亮跟陆逊在军事上没什么可比性。陆逊不论是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是常胜将军,而诸葛亮则是在战术上偶有小胜,在战略上毫无斩获。

鉴于无数蜀粉一定会硬杠,我不得不提两个人。其一,马谡;其二,郝昭。

马谡的事情不必我多说,似乎没有人在这一点上去替诸葛亮辩解什么,当然了我也欢迎你们来解释说明。

关于郝昭,蜀粉很有必要认识他。公元229年年初,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包围陈仓城,魏将郝昭仅有千把人在陈仓据守。结果诸葛亮率领数万大军,围攻二十几日硬是打不下来,最后因粮尽而乘机退兵。你们经常取笑“孙十万”,那陈仓是不是诸葛亮的“合肥”呢?郝昭跟张辽相比,论水平应该远不如张辽吧。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诸葛亮确实不曾如白起、韩信等名将那样,斩首百万,席卷八荒,因此他的军事才能,从他去世起,就一直被许多人大大低估了。如《三国志》作者陈寿便认为诸葛亮是“连年动众,未能成功,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然而,自古以来军事才能的比较,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数人头,比较歼敌数量的游戏。

如果说到绝对意义上的“战绩”,论歼敌人量,论席卷疆域,论军队战力,美国二战时那些陆军海军的五星上将、四星上将,哪一个不是挥军百万,一路所向披靡,歼敌数十上百万,几年时间就扫荡了大半个地球,为美国奠定了称霸蓝星的基业。

可是就算美国人自己,也并不以为除了巴顿将军以外的其他将领,如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尼米兹,哈尔西等人,算得上什么了不起的名将。

美国国内对这些人军事才能的评价,甚至低于南北战争的罗伯特·李,托马斯·乔纳森·杰克逊(石墙将军),温菲尔德·斯科特·汉考克,格兰特等人。更勿论拿他们去和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古斯塔夫等欧洲古代军神相提并论了。

同样的道理,以蜀汉所据有的益州一州,对抗曹魏的中原九州,诸葛亮未能取得如白起、项羽、韩信那般的战果,绝不代表他的军事才能就一定比不上这些兵仙战神。在国力兵力严重劣势的逆境下,他已经尽可能做到了兵家之极限。

诸葛亮十年北伐,每次出兵只率领数万兵卒,却能来去自如,牢牢掌握战役主动权;不但克复武都、阴平两郡,击杀魏军名将张郃,王双,更令魏军统帅司马懿,坐拥中原九州之精锐,十余万大军,却坚守营垒,避不应战。而魏国的雍凉地区,也因此长期成为战区,不得解甲释鞍。

【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诸葛亮能创造这样的军事奇迹,首先是因为他以身作则,严明法度,赏罚必信,同时精兵省将,严格练兵,建立了一只训练有素、耕战有序的军队。

诸葛亮更严令,每次行军停驻,所有的营垒、井灶、厕所、屏障等,都必须严格按他所制定的法度兴造,这样军队便随时可根据战事情况,变更战守,军容和军纪也得到充分保障。

同时,诸葛亮的各项政治举措,又令蜀汉后方政治清明,组织高效,赢得蜀国民众普遍爱戴。

因此每次战斗时,蜀军将士既无后顾之忧,方能不顾险阻,上下用命,敢战能战。

为了弥补蜀汉国力军力的先天不足,让连年战事不伤民力,诸葛亮更充分发挥其才智,创制和改进了许多阵法和器械,来加强蜀军战力,更因此为中国古代军事学做出杰出贡献。

诸葛亮研读兵法,参照《周易》六十四卦,创制了八阵图阵。该阵“以石纵横布为八行”“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由于“外画之方,内环之圆”,有如六花之形,又称“六花阵”,该阵变幻莫测,演练纯熟后,有以少御多、以步制骑之奇效,从西晋起,为后世无数兵家名将所沿袭,称为“武侯八阵”。

如西晋名将马隆,以三千五百步勇大破数万鲜卑叛军,平定凉州叛乱,就是采用的武侯八阵图。

诸葛亮又改进了战国以来的连弩,他创制的“元戎连弩”,箭用铁制,长达八寸,一次能发出十枝箭,威力远胜旧制,同样为历代所沿袭,所以此后“连弩”又有了“诸葛连弩”的别称。

诸葛亮还将此前的两轮车改为轻便省力的人力独轮车(即“木牛”),能大量装载货物的人力四轮车(即“流马”),有效改善蜀军后勤的运输效率。

诸葛亮又改进炼钢术,令工匠蒲元打造钢刀三千口,举刀断竹筒内铁珠,如断杂草。蜀军得此利器“蒲元刀”,更是如虎添翼。

诸葛亮深入险峻丛林,克服烟瘴侵袭,攻心为上,平定南中叛乱后,不仅稳定后方,让当地人员兵力、牛马金银皆充作蜀军军资,还编选当地善射的夷人,组建了一只行动敏捷的山地步射军团:无当飞军,在此后蜀汉数十年战史中,屡建奇功。

正因诸葛亮编练出了一只精锐冠绝天下的强兵,同时奇思妙想、发明创造层出不穷,才能每次北伐,仅仅提兵数万,就能与魏国的数十万大军相抗衡。(【亮率数万之众,其所兴造,若数十万之功,是其奇者也。】)

上邽之战,诸葛亮将司马懿打得丢盔弃甲,一战斩获甲首三千级,收取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此战后,司马懿从此丧失了和蜀军野战的胆气,哪怕承受礼赠妇人衣帛之羞辱,也依旧坚守不战。

可惜诸葛亮终究天不假年,被无情的病魔阻碍了他的理想。他去世后,司马懿来到蜀军所弃营垒,由衷叹服“天下奇才”!

蜀汉灭亡后,司马懿的孙子,晋武帝司马炎专程派自己的亲信将领陈勰,去蜀地收集整理诸葛亮所制八阵图法,用来教授禁军兵士。并将诸葛亮制定的兵法兵制“甲乙校标帜之制”,也在晋朝得到广泛推行,成为国家基本军事制度。

司马炎还曾特令《三国志》作者陈寿,替自己整理《诸葛亮集》,并在阅毕后大赞:「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认为西晋开国满朝文武,无一人才具能与诸葛亮相比。

镇南将军刘弘到隆中诸葛亮故居祭祀,祭文云:【推子八陈,不在孙、吴,木牛之奇,则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千井齐甃,又何秘要!】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众多军事贡献。

到了唐朝,开国军神李靖李卫公,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更是无上推崇,完全推翻了陈寿著《三国志》关于“奇谋非长、将略为短”的结论。

李靖批点诸葛亮用兵之术的要点,「戎卒欲辑,令行禁止,兵利甲坚,气锐而严,力全而劲,岂可速而犯之耶」,其军队的战斗力可与秦国军神白起麾下的虎狼之师相提并论。

而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不战据守,正如廉颇拒守白起一样,“蓄盈待竭,避其锋势”,是兵法唯一抗拒这种强兵的对策。

这也正和李世民在《晋书·宣帝纪》里评价司马懿“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遥相呼应。两大战神级人物的一致共识:不是宣王不给力,而是对手太强大。

【兵之情虽主速,乘人之不及。然敌将多谋,戎卒欲辑,令行禁止,兵利甲坚,气锐而严,力全而劲,岂可速而犯之耶?”答曰:“若此,则当卷迹藏声,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与之持久,安可犯之哉!廉颇之拒白起,守而不战;宣王之抗武侯,抑而不进,是也。】——《通典·李卫公兵法》

疑为后世托名所撰,将李世民和李靖的问答辑录成书,被北宋官方列为《武经七书》之一的《唐李问对》,同样对诸葛亮的用兵之术推崇备至,赞其“战必胜,守必固”。

【靖曰:「武侯有所激云尔。《孙子》曰:‘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自古乱军引胜,不可胜纪。夫教道不明者,言教阅无古法也;吏卒无常者,言将臣权任无久职也;乱军引胜者,言己自溃败,非敌胜之也。是以武侯言:兵卒有制,虽庸将未败;若兵卒自乱,虽贤将危之,又何疑焉?」
靖曰:「观其文,迹其事,亦可差别矣。若张良、范蠡、孙武,脱然高引,不知所往,此非知道,安能尔乎?若乐毅、管仲、诸葛亮,战必胜,守必固,此非察天时地利,安能尔乎?其次王猛之保秦,谢安之守晋,非任将择才,缮完自固,安能尔乎?故习兵之学,必先由下以及中,由中以及上,则渐而深矣。不然,则垂空言,徒记诵,无足取也。」】——《武经七书·唐李问对》

唐肃宗时期,朝廷官方设置武庙,以吕尚为武圣,张良为亚圣,诸葛亮与孙武、吴起、乐毅、司马穰苴、白起、韩信、李靖、李勣等著名军事家同列“武庙十哲”。宋朝时对“武庙十哲”人选有所更易,而诸葛亮依旧位列其中。

杜牧在《注孙子序》中评点从西周至唐末的古今二十名将,也将诸葛亮名列其中,认为他们皆是「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之人。

【有齐太公(吕尚),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杜预),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杜牧《注孙子序》

——岂以成败论英雄,悠悠青史铸丰碑。


user avatar   shi-yidian-ban-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来看看专业解答吧。

军校教材:《中国军事史略》

主编高锐,陆军少将,曾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本书在军事科学院院长,叶剑英元帅的指示下编写。

书名题字杨尚昆,可能不少人比较陌生这个名字,不过他曾经任过。。。算了不知道的百度吧。

以上,本书在军事方面的专业性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编第一章第六节:三国的军事思想。

对于诸葛亮的总评价是:

曹操、诸葛亮的军事思想可以代表三国时期军事学术发展的水平。

整个三国,就讲了这俩人。除了曹操就是诸葛亮,除了诸葛亮就是曹操,三国名将分两类,曹操诸葛亮,和其他。

--诸葛亮在军事史上,就是这个么地位,钦定的。

诸葛亮的思想是这样的:

诸葛亮讲军事的境界,是站在比军事更高的维度上的,“国以军为辅”,先是国才是军,讲军,也是从国家社稷的角度讲起。这个认识和《孙子兵法》也是一致的,《孙子》第一句话就是: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而诸葛军事思想的核心和重点,也不是小说中的“锦囊妙计”,而是:

武备。

在那个时代,有这种认识,这境界一下就和其他名将拉开了。

有句话叫”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就是说最牛逼的将才,把功夫花在更根本的地方,为什么要有战争?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国家的大事,不是给秀操作的秀场。

诸葛亮抓住的,正是这个关键,治军,武备,军队战斗力强了,才是解决根本问题和主要矛盾,剩下的都是末节。蜀国以一省之地,力抗十倍实力的魏国,丝毫不落下风,甚至于还一直处于进攻状态,正是诸葛亮治军能力的体现。

孔明六出祁山而无功,但要注意,他是攻方。战争中,攻方不管输赢,都是处于强者位置的,美军在越南伊拉克阿富汗碰了一鼻子灰,但不会有人觉得这三国军事实力强过美国吧?

所以说孔明思想的重点是练兵:

与选将:

战术方面,孔明在继承孙武思想的基础上,也略有发展。他更强调掌握信息,谋定而后动。特别重视士气和行动速度。


user avatar   da-nei-yi-x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认为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在中国历史上属于一流。不过唐朝把诸葛亮选进武庙十哲,到宋朝还是入选武庙十哲,这武庙十哲算几流,能不能体现诸葛亮军事能力的历史地位?

当然了,武庙十哲比较抽象,难以具体说明入选对象,体现哪些军事才能,才得以入选。而军事能力的体现范围,又是非常广泛的,包含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后勤保障、战绩等等等。

比如《孙子兵法》开篇就强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第二篇强调“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第三篇则是“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之后才教导“先为不可胜”“奇正”之类的等等用兵之道。

可见《孙子兵法》优先论述国家军队制度,后勤保障、政治外交,再论述交战后如何用兵等。

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政由葛氏,祭则寡人”而执政国家,其务农殖谷、立法施度、整理戎旅、教兵讲武,全都是在实践《孙子兵法》所优先论述的内容,这些都是直接或间接优秀军事才能的体现,不过更多的人喜欢打仗,所以就说一下大众比较感兴趣的诸葛亮军事能力:

  • 诸葛亮强调军队建设,军事遗产影响西晋、北魏,被我解放军概括建军思想
  • 诸葛亮指挥的卤城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破解钳形攻势的会战

诸葛亮不但善于治军,而且在战场上的军事能力,在中国历史上也属于一流水平,从卤城之战,就可以展现诸葛亮史诗般的战场军事才能。

诸葛亮强调军队建设,军事遗产影响西晋、北魏,被我解放军概括建军思想

《三国志》就强调诸葛亮“治戎为长”,蜀汉灭亡后,晋文帝司马昭派遣陈勰收集诸葛亮“用兵倚伏之法”,以此练兵,到晋武帝司马炎时,身边禁军就“陈列齐肃”(晋书职官志)。

到公元5世纪的北魏,重臣高闾曾提议朝廷选用6万士卒,要“采诸葛亮八阵之法,为平地御寇之方”,即防范北方的柔然骑兵,可见北魏即使也拥有彪悍的鲜卑骑兵,而诸葛亮八阵也依然是御敌的选择。

(注)魏书卷五十四:闾后上表曰:臣闻为国之道......宜发近州武勇四万人及京师二万人,合六万人为武士......分为三军,二万人专习弓射,二万人专习戈盾,二万人专习骑槊。修立战场,十日一习,采诸葛亮八阵之法,为平地御寇之方......

诸葛亮军队建设的主要思想就是“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诸葛亮集)。这句话堪称金句,诸葛亮把军队素质建设,置于军事将领能力之上,这恰恰千百年来,军队能力不断纵向进步的体现。

诸葛亮强调军队的制度建设,与我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方针,有共通之处。我军从1927年建军以来,从抗战到解放战争,90多年的历程发展,正是体现了诸葛亮“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而被我军引用概括。

有制之兵 王者之师--中国国防动员网

诸葛亮指挥的卤城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破解钳形攻势的会战

说一下诸葛亮的战术体现,比如诸葛亮指挥的卤城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个先故意陷入被围困来诱敌,再一举击破敌国第一名将发动钳形攻势的会战,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仅凭借此战,诸葛亮就足以奠定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流军事家的地位。

诸葛亮在卤城之战中,不惜让粮道被魏军断绝并陷入南北包夹,最终成功诱使司马懿和张郃对蜀军发动南北夹击的钳形攻势。会战中,诸葛亮往北击破司马懿,往南击退张郃,以重创魏军,粉碎其南北包围圈的结局而告终,而司马懿沿木门道败走60公里回上邽。

诸葛亮在这场会战中,在谋略、心理、战术、治军各方面,无不展现出史诗级别的军事才能,书写中国军事史上的绚烂一幕。下面通过几张地图,来复盘诸葛亮的卤城之战,先看第一张地图:

  • 地图1上来看,卤城夹在上邽和祁山之间,而西汉水从祁山道而出,自南向东北,连接祁山和卤城。从上邽沿木门道,抵达卤城,约60公里,卤城距离祁山堡约10公里,而祁山堡恰恰是卤城之战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环节。

祁山是指祁山堡,其面积数万平方米,扼守数百米外的西汉水,是魏军“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的防御重地(明帝纪),蜀军围困祁山,就可保护粮草,沿西汉水漕运,通往卤城。

诸葛亮以放风筝战术,割取大部分上邽之麦(四伐三部曲之一)

而诸葛亮在四伐期间,却自始至终地没有攻克祁山,他把祁山当做了杠杆。而在卤城之战前,诸葛亮已经夺取上邽之麦,并继续围困祁山堡的魏军将领贾嗣、魏平(宣帝纪),所以以下几点原因让司马懿一定要到上邽-卤城,来找诸葛亮:

  1. 司马懿不来陇右,安静地待在关中,诸葛亮就有时间蚕食陇右了。
  2. 祁山的魏将被围困,司马懿身为雍凉都督,不可能视而不见,有责任来救。
  3. 魏军有后勤问题,很多地区半年不雨(明帝纪),陇右仅存的上邽之麦大部分被诸葛亮夺取,司马懿仅得剩余部分,这导致“陇右无谷”(郭淮传),曹魏计划从关中运粮往陇右,但经陇山道要走1000里。

而司马懿解决后勤的办法,是让郭淮从羌胡征集粮草,自己则先依靠剩余的上邽之粮,奔赴卤城。但此时,张郃建议司马懿:

(注)汉晋春秋: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今亮县军食少,亦行去矣。

张郃大致意思是,我军应打持久战。祁山被围将领知道我军在这里,就会情绪稳定。只要停在上邽,我军分兵抄蜀军后路,诸葛亮就会缺粮而跑路。

如果张郃是在司马懿出发前,魏军还在上邽时建议,那这建议是非常扯淡的,比如祁山堡会“人情自固”,贾嗣、魏平在被蜀军围困,又隔着群山,是如何知道司马懿就在60公里外的上邽?

而且从地图上看,上邽到卤城能够方便走的路,就两条,一是木门道,二是铁堂狭道,都是非常狭窄的谷道,周边都是山脉,其中木门道略微宽敞,抵达卤城约60公里,无论选择走哪条路,其终点都在卤城以北。

换句话说,魏军想从上邽抵达卤城,或者抄蜀军的后路,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这两条谷道,从谷道走,终点只能是卤城以北。魏军要想在上邽就开始抄蜀军后路,只能不走寻常路,翻越几百里山脉,绕到卤城蜀军后方,不过这样翻山越岭花费大量时间,就没有抄后路的军事意义了。

所以,张郃建议司马懿“示出其后”,抄卤城蜀军后路,只能是在魏军抵达卤城以北后,才有实现的可能客观条件。何况魏军粮草也不多,甚至到最后,诸葛亮撤退时,魏军粮草也粮草不继“宣王等粮亦尽”(华阳国志),因此司马懿不得不率领魏军赶到卤城,寻找诸葛亮。

  • 地图2,上邽到卤城,只有木门道和铁堂狭道,两条山间谷道,终点都在卤城以北。司马懿苦于粮草供应问题,只能从上邽出发,去卤城寻找诸葛亮,而蜀军正在围困祁山。

但诸葛亮修筑卤城来“围点打援”这么明显的求战伎俩,老狐狸司马懿第一眼就看出来了。所以司马懿作为当世名将,在抵达卤城以北后,就立刻“登山掘营,不肯战”(汉晋春秋),进行休整,并等待后续部队抵达,企图撑一段时间,找寻机会来反客为主,反将诸葛亮一军。

  • 地图3,司马懿早就看出诸葛亮企图“围点打援”,来到卤城后,就闭门自守,不出战。

司马懿不主动进攻,对诸葛亮来说,意味着围点打援的战术,即将面临失败。诸葛亮毕竟也不是神仙,他吃不准魏军到底有多少粮草,郭淮是否从羌胡征集到粮草。

于是诸葛亮做了一个极为大胆,而又极度冒险的举动,他撤去围困祁山的蜀军,收缩兵力,北撤到卤城,南北立营固守,为保证水源,蜀军在西汉水“断水为重围”(宣帝纪),作为水源。

祁山在卤城西南,就在蜀军祁山粮道的北面不远,诸葛亮这一撤,被围困的祁山魏军就获得了解放,司马懿派出军队“追至祁山”(宣帝纪),和贾嗣、魏平在祁山堡会师。

魏军就此获得战场主导权,诸葛亮从“围点打援”,陷入到被“中心开花”的绝境,除了水源没有被断绝,蜀军漕运粮道拱手相让给魏军,还陷入魏军南北包夹之中。但祁山堡解围后,司马懿依旧避战,贾嗣、魏平就在祁山堡就嘲讽司马懿“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汉晋春秋)。

  • 地图4,一目了然,诸葛亮,你已经被包围了!司马懿“追至祁山”,诸葛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可见除了水源,蜀军连祁山粮道也被魏军断绝。

卤城蜀军陷入魏军南北包夹,粮道又被断,只依靠上邽之粮来维持,让张郃先前在上邽“示出其后”断后路的建议,也变相实现了。不单是祁山堡的贾嗣、魏平求战,就连司马懿本部的魏军将领团队也都看出,于是“诸将咸请战”(汉晋春秋)。

过去看这段史料时,就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魏营诸将如此亢奋,都纷纷请战,而主帅司马懿却偏偏不想打。现在才知道原因,原来当时的战局,对魏军实在太有利了。

司马懿面对这种有利情况,恐怕是懵逼了,他实在很难想象诸葛亮为了能够和自己交战,不惜要把自己陷于绝境之中。魏营诸将越是亢奋请战,司马懿就越是要谨慎,越是要冷静,毕竟诸葛亮这种玩法,实在太反常了。

司马懿决定“病之”(汉晋春秋),不过他思来想去,也实在想不出诸葛亮还有什么后手。蜀军除了有水源外,粮道被断,几乎陷入包围之中,这种孤军深入,时间越拖,士气就越受影响,这么多的有利条件下,加上魏军后勤也困难,司马懿决定出战。

  • 地图5,诸葛亮被包围和断粮,战局对魏军太有利了,司马懿“病之”一段时间,终于决定出战,对蜀军发动南北夹击的钳形攻势。

司马懿本人进攻诸葛亮北营,并让张郃亲自“示出其后”,进攻王平固守的南营,对诸葛亮发动南北夹击的钳形攻势。而祁山的贾嗣、魏平先前那么积极求战,估计这次也可能随从张郃,参与到进攻王平驻守的蜀军南营。

对诸葛亮来说,他在被围困和断粮时间里,稳定军心,千方百计露出一切破绽,来引出魏军出战的目的,也终于实现。但司马懿从北而来,张郃等人从南而来,这犹如一把铁钳的两个钳头,开合自如,相得益彰。

诸葛亮以王平固守南营,抵御张郃,而集中魏延、高翔、吴班3军向北,迎击司马懿主力,先把魏军的铁钳掰下半边去,再回师向南,合力对付张郃、贾嗣、魏平。

231年5月10日(辛巳),双方在卤城北,发生了一场会战,魏延、高翔、吴班以正兵,大破司马懿,捷报数字(惨了多少水分不知道)为甲首3000级,玄铠5000领,角弩3100张(汉晋春秋),而南路的张郃无法攻克王平南营(王平传),及时退走。

  • 地图6,司马懿从北而来,张郃从南而来,对蜀军实施钳形攻势。诸葛亮先以王平拖住张郃,再以主力魏延等人击破司马懿。

南线张郃的这一退,只能让贾嗣、魏平继续退守祁山堡,而北线的司马懿遭到重创后,只能率领张郃等人从卤城拔营,往北沿木门道,败退60公里回上邽。夺回主动权的诸葛亮又往南,顺势重新围困祁山堡,并向北进逼,整个卤城之战就此结束。

  • 地图7,诸葛亮在卤城之战取得胜利,重新围困祁山堡,司马懿败走60公里回上邽。

历史上的会战中,往往采用钳形攻势的进攻方是主角,并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而在卤城会战,胜利者却是被包围夹击的一方,诸葛亮。诸葛亮在卤城会战中,以约1.5倍的兵力劣势,一举击破了司马懿,粉碎了司马懿、张郃两位名将,企图发动钳形攻势,南北夹击的企图。

  •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善于用兵的人,要先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 ,然后再等待寻求战胜敌人的时机。但诸葛亮却反其道而行之,为了“围点打援”,不惜露出一切破绽,来创造让敌人“先为可胜”的条件,以诱使魏军出战。

诸葛亮如教科书般地演示了,要如何让非常谨慎的敌国第一名将,甚至这位名将所在团队,相信敌对方正陷入断粮,被包夹到“中心开花”的绝境,到最后又以正兵击破敌方南北夹击的钳形攻势。

这一连串的战术运用,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即使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罕见的,这充分展现了诸葛亮震铄古今,史诗般的用兵技巧,完全属于战争的艺术。

总结

诸葛亮强调军队建设的军事思想,影响后世;而诸葛亮指挥的卤城之战,则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破解钳形攻势的会战。

即使计算战绩,打下多少土地,诸葛亮在臣子统帅这个级别(非君主)的排名上也不吃亏,以主帅身份指挥张飞、赵云分兵扫荡巴郡,以主帅身份几个月平地南中数郡,伐魏占领武都、阴平2郡。

诸葛亮以主帅身份,至少打下五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搁在战国,也就强秦的王翦可以超越。但光按照面积,李自成要完爆戚继光了,清朝的岳钟琪、年羹尧估计都谈不上什么战绩。

其实,诸葛亮有军事思想和遗产,还有展现战术思想的标志性的卤城之战,光这两条就足以把诸葛亮定位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流军事家。

下面是参照司马迁记载白起战绩的风格方式后,诸葛亮的战绩:

  • 诸葛亮者,琅琊人也。善用兵,事先主。
  • 建安十八年,以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率赵云与张飞攻刘璋于巴郡,定巴东、巴郡、江阳、犍为,拔城十七,又攻广汉,拔德阳。
  • 明年,亮与先主攻刘璋,定广汉、蜀郡,拔城二十四。
  • 建兴三年,以丞相诸葛亮复南中,定五郡,斩高定,擒孟获,取城大小五十七。
  • 后三年,诸葛亮攻魏,定南安、天水、安定郡,虏其将姜维,拔城十九。又攻魏陈仓故道,绝之,斩其将王双。
  • 其明年,诸葛亮攻魏,定武都、阴平郡,拔七城。
  • 建兴九年,诸葛亮攻魏,围祁山,走郭淮,困上邽。与魏将司马懿战于卤城,斩首三万,又绝木门道,斩其将张郃。
  •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攻魏,北至五丈原,四月,魏军屯渭水南岸,筑垒而守之,亮攻其垒,败其阵,亮乃渡渭,登渭水北岸,击魏将郭淮于北原。亮又攻武功水,走司马懿。司马懿遂坚壁以待亮,亮数挑战,魏兵不出,亮乃分兵屯田。魏帝畏懿出战,令卫尉辛毗持节以制之。相持百馀日,至八月,亮疾病,卒于军。


最后欢迎关注我 @大内义兴 ,以及我的历史专栏:


user avatar   liu-yi-66-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蹦极,

我喜欢危险的感觉。

当我站在几十米的高台,脚下就是湖面,难以遏制的恐惧会紧紧抓住我的内心,让我战栗,让我警醒,让我瞬间感觉到,活着是多么真实的事,而活着又是多么幸运。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相关话题

  历史上真的是袁绍袁本初建议引入西凉董卓勤王的吗? 
  经历了黄金时代的伊斯兰世界,走出中世纪后为什么却不如经历了黑暗时代的西欧? 
  托马斯·潘恩《常识》一书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影响了美国的历史进程? 
  古希腊著作的现有希腊语版本,是原始版本,还是从阿拉伯语译回的? 
  战列舰如何重回历史舞台? 
  美国所说的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其难度到底有多大呢? 
  为什么无产者不联合起来创造企业,然后把企业利润分给每一位员工? 
  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有哪些贡献?为何日本是向蒋委员长投降? 
  同一时期(15世纪初期)的明朝,帖木儿帝国,奥斯曼突,这仨哪个更强? 
  如何评估欧盟的实力? 

前一个讨论
韩信做过齐王和楚王,为何入列传是用淮阴侯的头衔?
下一个讨论
禅让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