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是笑了...
当我入手苹果11 Pro的时候,自带的充电器是Type-C的18W充电适配器。
我觉得连果子这种“五福一安”的厂商都能追赶上C口,将来Type-C一定天下大同。
于是我把我的A口适配器全部送人,接着
由于C口充电器不够我还又增加了一个YOGA的65W充电头.
你猜发生了什么?
我寻思不给就不给吧,确实我手机的C口18W充电器还在,然后买了个Appe Watch.
苹果为了环保的同时,顺手还清理了自己A口的老旧苹果手表的充电设备...
开箱的时候开到这根线
看了看我手上的电源适配器
A口终究短时间内还是不能完全被替换掉,该有一个还是要有一个啊...
Type-C的缺点就在于:
最新补充:通过查阅不同厂家的十几种Micro和Type-C接口的数据手册,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Micro的接触电阻最大30mΩ,C口却放宽到了最大40mΩ,也就是说其实C口的触点接触是不如Micro良好的。
Type-C接口最大的问题在于,为了“照顾用户”实现双面插,带来的引脚利用效率极低。
为了实现仅充电/USB2.0传输速率/USB3.0传输速率,需要的引脚数逐渐增加,分别是:
也正是因为存在这些不同规格的Type-C母座支持的数据传输能力不同,再加上被数据线生产厂家不同程度阉割的线,排列组合下造成了被最多人吐槽的混乱局面。
相比之下,Micro USB的引脚利用效率显得就格外高了。
16>5
24>10
对于个人电子爱好者来说,仅充电的场合选择6Pin的Type-C是最为合适的;对于低速数据传输,Micro USB可大大降低焊接门槛,便于项目开源传播。
而为何一些手机厂商迟迟不愿意给自己的手机上USB3.0的Type-C,我没有接触过厂商设计人员,仅能从自己的使用体验出发推断,24Pin会较为显著地降低良品率,不易被检查出,人工修复也较为困难。
利益相关:学生,电子爱好者。不反感且无强烈统一Type-C的需求,手持若干根赠送的仅能跑USB2.0的双头C线、两根半速雷电3(20Gbps)、大量赠送的Micro USB线。未曾在自己手中损坏过任何设备的尾插,仅在自己手中用坏过一根Micro USB线。
临时想到,性价比最高的Type-C线其实是淘宝上那种显示器等配机拆出来的全功能线,能跑半速雷电三或者10Gbps。十块钱左右一条,多为立讯精密代工,用来带一线通显示器或者nvme移动硬盘挺合适。
最大的问题在于同物理接口不同功能!你拿着同是 USB-C 的两个东西,对接一下,发现物理接口接上了,功能没接上,这是前所未有的。
过去这么多代的接口标准演化,基本上功能演化和物理接口演化是同时发生的。这意味着,如果你拿着两个东西,物理接口能够接上,那功能基本能用。例如说,HDMI 就只能接 HDMI,不可能接到一个 DisplayPort 上面,然后发现对端设备不能处理。
USB 3.0 算是个例外,你可以拿一个蓝色的 USB 3.0 物理接口接一个非蓝色的 USB 2.0 物理接口,USB 是能正常工作的,但 3.0 的速率是不可能达到的。至于 3.0 的速率是不是必要的,这就看设备了……有些设备,高速率只是一个额外的好处,低速率也能用。但另外一些设备,例如 Oculus Rift,低速率就不能用。
USB-C 的状况是类似的,只是复杂得多。USB 3.0 的差别仅仅在于速率上,而且你还可以通过颜色看出来是不是 USB 3.0。USB-C 功能千差万别,但你无法从物理接口看出来什么功能是支持的、什么功能是对端必须支持的。
拿 Switch 举个例子:Switch 是用 USB PD 协议充电的,MacBook Pro 的充电器也是支持 USB PD 充电的,看起来都支持 USB PD,那就是能充电吧?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简单的能和不能,而是充得有多快,以及是否充得比用得快。
USB PD 2.0 协议定义了 4 种充电电压:5V、9V、15V、20V,它们对应不同的电流范围,电流乘以电压得到功率,它们覆盖不同的功率范围,最终能达到 100W 的功能。很不幸,Switch 支持 5V 和 15V 充电,MacBook Pro 充电器支持 5V、9V、20V。它们唯一重叠的是 5V,5V 对应的电流上限是 3A,所以功率上限是 15W。这个功率,如果你在拿 Switch 打游戏的话,充得比用的慢,一边冲一边打最终会把电用光。
正常人就算知道 USB-C 设备和线缆存在是否支持 PD 协议充电,也不太可能知道 PD 协议里面定义了不同的电压,不同的设备可以选择支持不同的电压,导致两端支持的电压对不上。你以为两端和线缆都支持 PD,然后接上了就能充电,结果却发现怎么充都好像没充进去的样子。
再拿 MacBook 举个例子:一个 USB-C 的外置设备,例如硬盘、显示器、hub 或者 dock 之类的,如果能接上 MacBook,是不是就能接上同样使用 USB-C 的 Windows 机器呢?答案是无法确定……
这里面有一个大类是 Thunderbolt over USB-C 的设备。物理接口是 USB-C,但实际上它们使用的协议是 Thunderbolt。MacBook 的 USB-C 接口都是支持 Thunderbolt 的,所以能够支持这些 Thunderbolt over USB-C 的外置。但如果你尝试把它们接到不支持 Thunderbolt 的 Windows 机器上,那就很可能无法使用。
对了,iPad Pro 和 Google Pixel 也是用 USB-C 的,把这些 USB-C 外置接上去会怎样?呵呵……要么你非常熟悉协议的细节和具体设备支持的具体协议,然后进行推断;要么你就买一个回来接上去试一试。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除非你非常熟悉协议细节和设备细节,否则你无法知道物理接口兼容的两个设备接起来会怎么样。这就是 USB-C 设备最大的问题。
从物理层面上来说,USB C无疑是优秀的,至少比lightingµ B优秀,方便插拔,兼容性好,升级潜力大
但是,统一的接口下那无比混乱的协议支持才是USB C接口缺点的万恶之源,甚至可以说,USB C的缺点就是USB-IF组织和众多设备制造商造成的。作为一个物理接口,USB C并不挑协议,故而其传输协议可以从USB2.0一直到USB4/雷电3(如果有人做,甚至串口都能来打个酱油),传输速率可以从12Mbps(这里取USB1.1的速率)一直到40Gbps,这就给了设备制造商很大的操作空间,毕竟接口外形都一样,只要厂商不说,鬼知道它用的USB C是什么传输协议的。就以手机来说,用了这么多年的USB C,有多少款手机真的在这个接口上跑USB3.0的传输速率?恐怕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其他的通通都是USB2.0的传输速率;至于笔记本,那就更混乱了,从USB 2.0到雷电3,从支持视频传输到不支持视频传输,从支持PD到不支持PD,雷电3自己还搞出了“半速”和“全速”的分别,这么多排列组合,总会给人带来“惊喜”,线材也是一样。
混乱,极度混乱
本来以为都上type c就可以天下大同,再也不用为线烦恼了。
前两年买了个type c口的显示器,这个c口基本上就是一个长成c口的dp。
因为某些原因,厂家没有给视频线。
然后我就开始找线。。。
首先用了笔记本的充电线,不行。
然后去找苹果原装的充电线,也不行。
然后查了一下貌似要支持5Gbps的线才可以,然后去买了一根,还是不行。
最后终于找到了一根倍思的10Gbps的线,可以用。
现在你看到一个type c的口
它可能支持充电,也可能不支持充电。
它可能支持输出视频,也可能不支持输出视频。
它可能是40Gbps,也可能是20Gbps、10Gbps、5Gbps、1Gbps、480Mbps。
它可能输出100w,65w,30w,18w,10w,5w。
它可能支持PD,也可能不支持PD。
现在你看到一根type c的线
它可能支持视频,也可能不支持视频。
它可能支持100w、65w、30w的充电功率。
它可能支持40Gbps、20Gbps、10Gbps、5Gbps速率的数据传输。
它可能支持PD,也可能不支持PD。
我还遇到过物理不兼容的。
我有一个闪迪的u盘。这个u盘有一个C口一个A口。
我还有个苹果的笔记本,有一堆C口(雷电3)。
然后这个闪迪的U盘插不进去苹果的任何一个C口。
然而更神奇的是,这个U盘的C口可以轻松地插进别的C口,手机的平板的别的笔记本都可以。
还有就是接口结构不太可靠的样子,里面有个舌片总有断母口的风险。
其实lighting接口可能更合理一点,把舌片做到外面。氧化和电人这个把凹槽做深一点差不多能解决。
还有就是不太好插,如果是手机这种可以随便移动的还好,像台式机,显示器这种不太好移动的物体,不管是插还是拔都挺难的。
USB Type-C最大的缺点就是:
全功能USB Type-C线太贵、太粗,以至于大部分厂家都选择根据自己的产品需求进行各种阉割。
全功能USB Type-C线太贵、太粗,以至于大部分厂家都选择根据自己的产品需求进行各种阉割。
全功能USB Type-C线太贵、太粗,以至于大部分厂家都选择根据自己的产品需求进行各种阉割。
至于其他答案中所谓的线缆标准混乱各种不兼容,这是Type-C的锅吗?分明是厂家的锅(阉割)、消费者的锅(没花够钱买全功能的)。
Type-C一共24pin,就算8根GND和VBUS可以合为2根,d+、d-只连一面,一根完全体Type-C线也至少需要16根线,各位可以剪开自己的Type-C线,看看有几个是超过6根的?
说“母口“舌头”不耐用,容易断,比micro USB脆弱,比Lightning更是差远了”的,来试试把两个嵌套在一起的无缝钢壳掰弯?
说“
可靠性特别差!Type-C接口的卡扣很小”甚至说“光滑的金属表面非常容易掉出来”、“缺少锁定机构”的,你们不知道的东西就是不存在是吧?看到公口母口上的钢制锁扣和外壳弹片了吗?
更一个A1708的type-c接口的结构设计:
能把这种结构的母口掰断的人,我相信没什么接口是你弄不断的了。
现在小孩的困扰:
USB-C(USB2.0),USB-C(USB3.0),USB-C(USB3.0 E-Marker),USB-C(USB3.1 Gen1 E-Marker),USB-C(USB3.1 Gen2 E-Marker),USB-C(USB3.2 Gen1 E-Marker),USB-C(USB3.2 Gen2 E-Marker),USB-C(USB3.2 Gen2×2 E-Marker),USB-C(雷电 3 E-Marker)
USB-C(USB2.0 PD2.0),USB-C(USB3.0 PD2.0),USB-C(USB3.0 E-Marker PD2.0),USB-C(USB3.1 Gen1 E-Marker PD2.0),USB-C(USB3.1 Gen2 E-Marker P2.0),USB-C(USB3.2 Gen1 E-Marker PD2.0),USB-C(USB3.2 Gen2 E-Marker PD2.0),USB-C(USB3.2 Gen2×2 E-Marker PD2.0),USB-C(雷电 3 E-Marker PD2.0)
USB-C(USB3.0 E-Marker PD3.0 3A),USB-C(USB3.1 Gen1 E-Marker PD3.0 3A),USB-C(USB3.1 Gen2 E-Marker P3.0 3A),USB-C(USB3.2 Gen1 E-Marker PD3.0 3A),USB-C(USB3.2 Gen2 E-Marker PD3.0 3A),USB-C(USB3.2 Gen2×2 E-Marker PD3.0 3A),USB-C(雷电 3 E-Marker PD3.0 3A)
USB-C(USB3.0 E-Marker PD3.0 PPS 3A),USB-C(USB3.1 Gen1 E-Marker PD3.0 PPS 3A),USB-C(USB3.1 Gen2 E-Marker P3.0 PPS 3A),USB-C(USB3.2 Gen1 E-Marker PD3.0 PPS 3A),USB-C(USB3.2 Gen2 E-Marker PD3.0 PPS 3A),USB-C(USB3.2 Gen2×2 E-Marker PD3.0 PPS 3A),USB-C(雷电 3 E-Marker PD3.0 PPS 3A)
USB-C(USB3.0 E-Marker PD3.0 5A),USB-C(USB3.1 Gen1 E-Marker PD3.0 5A),USB-C(USB3.1 Gen2 E-Marker P3.0 5A),USB-C(USB3.2 Gen1 E-Marker PD3.0 5A),USB-C(USB3.2 Gen2 E-Marker PD3.0 5A),USB-C(USB3.2 Gen2×2 E-Marker PD3.0 5A),USB-C(雷电 3 E-Marker PD3.0 5A)
USB-C(USB3.0 E-Marker PD3.0 PPS 5A),USB-C(USB3.1 Gen1 E-Marker PD3.0 PPS 5A),USB-C(USB3.1 Gen2 E-Marker P3.0 PPS 5A),USB-C(USB3.2 Gen1 E-Marker PD3.0 PPS 5A),USB-C(USB3.2 Gen2 E-Marker PD3.0 PPS 5A),USB-C(USB3.2 Gen2×2 E-Marker PD3.0 PPS 5A),USB-C(雷电 3 E-Marker PD3.0 PPS 5A)
USB-C(USB2.0 SuperVOOC),USB-C(USB3.0 SuperVOOC),USB-C(USB3.1 Gen1 SuperVOOC),USB-C(USB3.1 Gen2 SuperVOOC),USB-C(USB3.2 Gen1 SuperVOOC),USB-C(USB3.2 Gen2 SuperVOOC)
USB-C(USB2.0 小米快充)
USB-C(USB2.0 vivo22.5W 快充),USB-C(USB2.0 vivo44W 快充),USB-C(USB2.0 vivo120W 快充)
USB-C(USB2.0 SCP),USB-C(USB3.0 SCP),USB-C(USB3.1 SCP),USB-C(USB3.2 Gen1 SCP),USB-C(USB3.2 Gen2 SCP)
预言果然成为现实,目前已经发现:
不同快冲协议经常不能互冲,慢充也不行。
兼容雷电3的不兼容手机,兼容手机的不兼容雷电3。
以后type-C口还要贴个标签标注下:
“PD-in 雷电out”
“5V in/QC3.0 in USB2.0 in & OTG”
线还要标内部5线,8线,21线,相互之间不能通用。
事实上我们买设备之前永远不知道这个Type C有哪些功能,没有哪些。
一个接口实现了太多功能,结果造成用户困惑。
同一个type-c接口,它可能是:
USB 2.0
USB 3.0
DP
5V 1A
5V 2A
5V 3A
9V 2A
...
20V 5A
主机
USB设备
可能你一个U盘,插入一个Type-C接口,拷1G文件,以为只要十秒不到,结果拷了半小时。
可能你一个电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Type-C接口充电,但是冲电没有掉电十分之一快。
可能你手机和平板用Type-C连接,他们分不清谁是主机谁是设备,谁给谁充电。
而且这些麻烦是Type-C本质决定的,没办法解决。毕竟你可以做到一个接口(形状)通用,但是绝不可能做到一个接口(性能)通用。
不需要,我已经几乎两年没用过有线充电了。
把常用场合都部署好无线充电以后,真的不用操心换手机换充电器之类的事情。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取消耳机口之后,各位是改用L口耳机C口耳机,还是改用无线耳机?我曾经以为会普及L口或者C口耳机,然而现实就是无线耳机开始普及。
无线充电座普及之后,由于它没有插拔,所以她的寿命其实远比手机要长。
--
所以,如果你没有无线充,强烈建议你尝试无线充。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