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道德经》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应该怎么理解啊? 第1页

  

user avatar   wei-zi-18-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都2022年了,「宠辱若惊」怎么理解不应该再是一个问题了吧...

扫了一眼,底下竟然没什么正经回答(


〇.传世本

这一章传世本《老子》是这么写的: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这段话确实没法理解,因为里面有错字。

主要就是「宠辱若惊」讲不清楚,如果强行理解的话,人们就只能把「宠辱」当成一个并列结构的词:「宠」是受宠,「辱」是受辱。但其实语感怪怪的,因为「宠辱」这个词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能和「辱」凑对的是「荣」,「荣辱」才是一对

即便就承认「宠辱」这个词吧,那「宠辱」为什么要「若惊」?这个古人也理解不了,所以就发明了一个新词——「宠辱不惊」,形容对得失不在乎,这样说起来似乎通顺多了,但显然和下文的「贵大患若身」接不上。


一.郭店本

上世纪在湖北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郭店简》)中,有抄录的《老子》,其中就有这么一章,《郭店简》是这么写的:

寵辱若榮。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寵為下也。得之若榮。失之若榮。是謂寵辱。榮⋯⋯ 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又何⋯⋯

对吧!

「辱」和「荣」才是一对,《郭店简》写作「宠辱若荣」,这样看起来就对多了。

「宠辱若荣」就很好理解,「宠」是「宠爱」,「宠辱若荣」就是说,宠爱「辱」要像宠爱「荣」一样——不要把「辱」当成不好的事。

老子还怕没讲清楚,于是又设问:「何谓『宠辱』?」

自问自答:「宠『为下』也。」

所谓「宠辱」,就是要宠爱「为下」。所谓「为下」,就是指「处于下位」。老子对「为下」的态度向来是肯定的,所以「宠辱若荣」和老子的思想也是一贯的。

比如老子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2)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66)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28)

老子推崇「水」,因为水就是向低下的地方流的。

你看老子还说要「知其荣,守其辱」,这和「宠辱若荣」说的差不多,「辱」才是要去「守」的。然后要「为天下谷」,什么叫「为天下谷」,「谷」是溪谷,就是最低洼的地方,「做天下最低洼的地方」,这不就是「为下」嘛!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这句也应该是「得之若荣,失之若荣」——不管「得到辱」或「失去辱」,都应该以「得到荣」或「失去荣」的态度去看待。

那后面的「贵大患若身」也很好理解了——珍重「大患」就像珍重自己的身体一样,这句和「宠辱若荣」的句法结构、表达思想都是完全一样的。


因为人们都喜爱「荣」而讨厌「辱」,珍重「身」而厌畏「大患」,所以老子就告诉你:「别这样」。

至于老子为什么叫我们别这样,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也喜爱「荣」而讨厌「辱」,你给我点赞我就开心,你评论区骂我我也骂你(


二.传世本

不过从《马王堆》帛书里的《老子》可以推知,至晚在战国晚期,「宠辱若荣」这句话已经被抄成了「宠辱若惊」,所以像《北大简》、以及之后的所有抄本,包括现在的传世本都变成「惊」了。

为什么「荣」会误成「惊」,这个不太清楚,字形首先不太像,如果说是读音相近的话,「荣」和「惊」先秦的韵母倒是一样,但声母似乎不太一样。

由于「宠辱若惊」读不通,所以在《老子》传本里,这段话的版本就特别多,为了讲通就这改改那改改,都想讲通但也都不太通,就不具录了。


《郭店简》出土后,裘锡圭先生写过《“宠辱若惊”是“宠辱若荣”的误读》一文,可以看看。


user avatar   cheng-xin-9-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相关话题

  《道德经》第三章中“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可否理解为愚民思想? 
  「 治大国若烹小鲜 」的原意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古人可以撰写《易经》《鬼谷子》《道德经》等这些高深的书? 
  清静经和道德经都说大道无情,我们要学大道,才能靠近大道,为什么还要向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对于道来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其意义是什么? 
  学国学,感觉很孤单怎么办? 
  老子所倡导的无为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是否矛盾? 
  究竟到了怎样的境界,才算是把《道德经》理解得透彻,以至于炉火纯青了? 
  老子和庄子在道家究竟谁的地位更高? 
  为什么古人能写出易经、道德经、论语等这般智慧之书? 

前一个讨论
提前问一下:如何看待2022年3月15日股市暴跌?
下一个讨论
哪里可以看到《竹书纪年》,清华简,殷墟甲骨文的资料?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