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想要在b站混熟有哪些知名番剧需要补吗? 第1页

  

user avatar   HoWond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扯一下题外话:不知在座的各位学生当中是否有人有过这样的经历?

或许你童年时期在电视上或其他地方看过几部引进的日本动画,但长大一些后就没有太在意了。直到你上学后的一天,班里有同学提到了“二次元”这个看似新颖的名词,甚至开始以“二次元”互称(诸如“你是二次元吗?我也是。”“你知道那个谁谁谁也是二次元吗?”)。就这样,日本动画这个东西重又回到了你的视野。

是的,你也许并不是这样,但我依旧不能排除相当一部分人是这样的可能,尤其是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00后。他们童年时在电视上能看到的引进日本动画虽有但寥寥无几,那他们甚至是当今的多数人是怎么进一步接触日本动画的呢?只能是通过网络。事实上,从传播途径来看,我很好奇“二次元”这个词是怎么一步步在网络上火起来然后反哺到现实中的学生群体去的,但毋庸置疑日本亚文化现今在国内能有着如此广泛的年轻群体受众,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互联网,甚至是“二次元”这个词都有一部分功劳,尽管这个词已经被很多人嗤之以鼻了。

好了,这时候你会问我:“扯那么多废话跟问题有什么关系?题外话未免也太多了吧。”

那么我也要问你:如果你有过上面我所说的那种经历,你在听到“二次元”这个词后为什么就会去看日本动画?明明也有很多人听说了“二次元”后置之不理,而那些人甚至都不会点开这个问题。

这背后的动机就多了,可能你只是纯粹对名为“二次元”的东西感到好奇。但有一种动机的可能性较弱:出于兴趣(注意这里的兴趣不是由于好奇心,而是对日本动画本身的兴趣)。因为如果你真的完全符合上述经历的话,中间有相当一段时间你对日本动画应该是并不在意的,而这段时间内你本可以通过互联网或电视成为其受众。“二次元”这个词或许能重新勾起你的童年回忆并引起你的怀念,但不排除你的回忆可能已经模糊了。你也不太可能对自己较长一段时间未接触且不怎么了解的事物突然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另一方面,一种动机的可能性却比较大:你想和别人有共同话题,你想融入到那个群体,什么东西流行起来了你想跟着……这种动机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尤其是当你来到一个新环境(如新的班级)当中。也就是说,客观外界因素以这种方式影响你的可能性较大,尽管这只是众多可能的动机之一。我曾经接触到一个英语词叫“peer pressure”,直译作同龄人压力,原本可能更多地是形容那种同龄人之间明显或潜在的竞争压力(如“别人家的孩子”),但应该也是有别的意思的,比方说班里经常和你聊天的人纷纷玩起了JOJO梗,那么你想和他们聊得开有时也不得不跟着玩JOJO梗,但如果你真的想玩得顺手一些而不只是表面跟着玩玩,你就得亲自花费时间与精力去补动画。这样,其他同龄人或多或少地通过社交方式给你施加了玩JOJO梗以及补JOJO动画的压力。

题主的“想在B站混熟”与第二种动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几个字本身或多或少地包含着融入B站社区、甚至是得到其他B站用户关注的欲望。而我们可以将班里同学类比作网络上范围更大的社区或是所谓的“圈子”。

不过当然,仅仅是这些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算是废话了,因为他们对于这一点再熟悉不过了。网上很多“跟风小鬼”“DSSQ”以及一些人所批判的很多人跟风玩梗却连自己玩的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的现象,其原因部分就在于此。对此,一些态度比较决绝的人可能会要么就去深入了解自己玩的梗要么就不玩。但对于一些尤其是比较重社交又没有太多空闲时间的人来说,情况可能就不同了。

到这里,你或许或说“仅因大势所趋而去补一部番一点意义都没有”“盲目跟风玩梗行为可耻”等等诸如此类的话。但同时较为重要的一点是,互联网将日本ACGN文化的社交功能放大了好几倍。在互联网兴盛之前,日本动画从来都没有那么“社交”过,一个人会通过电视、杂志甚至是喜好日本动画的父母等渠道接触到日本动画、感到好奇并产生兴趣,可能会特别、特别有幸地结识几个对动画有着同样浓厚兴趣的人,甚至组成一个同好会什么的,但最多也就是这样了,甚至不排除很多人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人在自家房间里看日本动画。

而今天很多学校的所谓漫社,与上述那种“同好会”终究是有较大区别的,其中一个区别就是社交功能大大加强了,漫社成员可能会很频繁地在网上彼此联系。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漫社反而成为了某些人眼中的“现充社”。

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变化绝对不只是中国才有,也绝对不只是日本ACGN文化才有。社交化本就是大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趋势,欧美甚至是日本自己的网络上都形成了亚文化相关的“圈子”以及社区,进而加强了其社交功能。而上述的那种动机和“同龄人压力”与这种社交化之间有着很大关系。

B站作为一个视频网站兼网络文化社区尤其如此。B站对于用户来说凝聚力比较强,也有着自己的社区文化,B站的全名“bilibili”就是一个较好的例子。尽管bilibili究其来源并非《某科学的超电磁炮》首创,而是日语中本就有的关于电击的拟声词,但《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中“炮姐”(御坂美琴)等角色与bilibili等一同成为了B站社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而《某科学的超电磁炮》本身都被称为“镇站番”。

就此,我本可以说《某科学的超电磁炮》就是你想在B站混熟需要补的知名番剧之一。但是近几年来随着B站的发展,B站的实际定位已从所谓“二次元的弹幕视频网站”转移至单纯的“弹幕视频网站”,业务范围拓宽了,社区文化也在不断走向多元化。很多上B站的人都是没有看过也不会去看《某科学的超电磁炮》的,对此我们不可能强求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看过这部动画而产生一种“我才是真正的B站人”的优越感,甚至可以说看不看一部动画纯粹是个人选择,而看不看《某科学的超电磁炮》本就是无所谓的。

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已经被很多人说完了,这个问题下面不少回答都是在劝人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喜好而来,没必要为了“在B站混熟”而刻意去补番。但我觉得有必要强调一下为什么。

你一定见过一些人的社交账号头像是“二次元”或至少是日系“二次元”画风,但你会觉得他们就一定是所谓的“二次元”吗?不会,因为他们可能只是跟风用“二次元”头像,而充其量只看过一两部日本动画,甚至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可首先,用所谓“二次元”的概念形容人这种行为并不应该有,因为正如一些人所说,大家都只是“看动画的人”罢了,有的人看得多,有的人看得少,有的人看得早,有的人看得晚,根本无所谓什么“二次元”不“二次元”的,更不应该因此产生什么优越感或对所谓的“假二次元”产生鄙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与选择,用是不是“二次元”这个本就比较模糊的标准去衡量他人是不妥当的。若是强行去比较哪个人更“二次元”一些,又必然会落入形式主义的死循环。与此同时,一些人反感“二次元”这个词是因为所谓很多人用这个词互贴标签然后“抱团取暖”,而这一切又与社交化有关。

但我为什么还要提到这些只是用“二次元”头像的人呢?因为我不排除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人曾经确实专门去看过日本动画,但纯粹是因为大家都看或者讨论相关话题。等到这阵“二次元”风潮过去了,等到大家都觉得JOJO梗过时而不再玩时,他们就没有动力去看其他动画了,因为他们看一部日本动画的动机仅仅来自于外界。这样的人可能只是少数,但反映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想真正的多去看几部日本动画,你的动机就不应最终只源于外界,而是有相当一部分甚至是全部动机源于你自身,主观因素至关重要。这个过程中需要存在一个动机的转换,你看日本动画的原因要从跟随他人部分转为对这个事物本身感兴趣,否则你有可能最多补完“在B站混熟需要补的几部番”之后就不再去碰日本动画了,而同时你也确实没必要去碰了。

为什么说没必要?鲁迅有一篇《读书杂谈》,其中他把读书分为“职业的读书”与“嗜好的读书”。当然,看动画与读书可能终究是不尽相同的,但我们也可以把看动画分为把“职业的看动画”与“嗜好的看动画”。问题在于,前者应该符合一些纸质动漫画杂志或相关网络自媒体的编辑、动画评论人或一些只是在这方面经常被约稿的人等等,而你属于这类人吗?很有可能不属于。那么你有必要去做这件事吗?严格意义上看并没有。

其次,正如上文所说,B站的社区文化正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B站社区中大大小小的圈子也在不断向下细化,很多看似较大的圈子可以继续划分。以此为前提,所谓的日本ACGN亚文化甚至是日本动画只是一个较为宏观的概念,与其对应的真正的受众“大圈子”就一定存在吗?如果不存在,你想在B站混熟究竟是想和哪一个特定的圈子混熟呢?还是说你想和好几个特定的圈子混熟?这是没法说的,“圈子”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说法。即使这种“大圈子”真的存在,也完全可以将处于“大圈子”中的你按照各种标准划分到某个相对的“小圈子”里面去。所以“在B站混熟”这种说法若要深究,本身可能就存疑,更别提是在知乎这种喜欢找茬的人(譬如我自己)较多的地方了。

以上。




  

相关话题

  B站up主党妹都有什么黑历史? 
  机战为什么是q版的? 
  如何评价艺画开天的动画《灵笼》? 
  在日本动画协会×bilibili 2020年度动画评选中有哪些动画你会推荐? 
  请看详细信息再回答:我可以喜欢国产动画吗?日本动画观众怎么看? 
  B 站服务器崩了,提供服务的各种「云」厂商需要承担责任吗?需要赔偿吗? 
  B 站回应武汉员工过年加班猝死,B 站称「猝死员工未存在加班等情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如何评价墨韵随步摇的古筝水平? 
  如何评价卢麒元在B站【国仁全球大学堂】账号下发布的系列视频? 
  《龙珠超》中破坏神为何不解决扎马斯? 

前一个讨论
谷歌翻译二十次是什么梗?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2020年4月新番《昨日之歌》?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