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奥斯卡可谓根正苗红,主旋律到了新境界。《间谍之桥》描述的是国家较量中的邪不胜正和美国的自由国度形象,这部《布鲁克林》则是从民间角度来歌颂美国。既然是主旋律,自然是各种美化。画面都带着柔光,懵懂的爱尔兰乡下少女初来鱼龙混杂的纽约布鲁克林,不管是老乡还是室友,房东还是主管,虽然个性未必多讨好,但无一例外都是好人。在百货公司打工,还要加班加点上夜校,但女主在美国的一切似乎都一帆风顺,遇到的困难似乎只有坐船时和对门抢卫生间,同屋的女室友偶尔的轻浮。
但是,这些并不妨碍本片仍然是一部好看的电影。虽是主旋律,它对许多细节的描述,恰似初到异乡人的体验。纽约的Ellis岛,与自由女神像的Liberty岛隔海相望,筑成了美利坚的大门。在轮船时代,Ellis岛是海关大厅,是移民潮中每个人的第一关。几张小桌子,无数刚下船一无所有的人们排着长队,在一分钟内接受海关官员的生杀予夺。而本片的主角,那个爱尔兰女孩,就叫Ellis。
这是这里今天的样子(本人所拍)
在旅途上萍水相逢,看似并不友好的陌生人“举手之劳”的善意,在那时甚至比朋友亲人的关怀更暖人心。远隔重洋思乡心切,而那时与故土唯一的联系只有字字如金的书信。当在异乡的一群老乡唱起故土的民歌时,那浓浓的乡愁,几乎是要夺眶而出了。
既然这么想家,为什么不回去呢?这也是天下无数游子心里的一个问题吧。这个矛盾首先来源于另一个问题:当初为什么要离开家乡?Ellis生长的爱尔兰小镇,看似宁静宜居,却没有支撑她人生愿景的地方–喜欢的事业,喜欢的爱情。然而从布鲁克林“镀金”回到家乡,她又有了得心的追求者,应手的工作。似乎当初离开这里的理由不复存在了,她迷惘着,甚至渐渐淡忘了远在异乡的守候。
这进退抉择之间,包含了一个诚恳的爱情故事。爱尔兰家乡,美丽宁静,却一成不变,这份古板的优雅正如追求女主的家乡小开;布鲁克林,喧闹而艰苦,却多彩多姿,这份炽烈的色彩正如朴实勤劳的意大利水管工。Ellis勤奋上进,也与人为善;而水管工Tony,无论是年轻坚实的臂弯,还是实实在在的质朴和善良,都更加招人喜爱;Tony轻声喊出”Ellis, marry me“的镜头,完完全全就是一个鲜活的美国梦的快照。
我无意以道德谴责Ellis,这的确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故乡如果给了自己想要的,谁会愿意离开它?刻薄的杂货店主一语点醒梦中人,帮助Ellis做了正确的决定。我们离开家乡,不仅是想要得意的事业和如意的伴侣,更重要的是,我们想要更广阔的天地去奔跑,哪怕一路上充满荆棘。故乡虽然是魂牵梦萦的温床,但我们决不想像杂货店主一样,成为狭隘的可怜人。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