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年轻人如何远离消费主义陷阱? 第1页

           

user avatar   le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短回答:多看点广告就行了(并不……)。

消费主义是资本主义的自然发展。所有的消费产品企业都希望客户尽可能多的买自己的产品,这是企业的“本能”。

为了说服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企业就要做大量的广告。

你会发现广告水平的高低,恰恰就是消费主义水平的高低。

现在最高明的广告是什么样子的?

它不会告诉你你需要这个产品,它不会像“恒源祥,羊羊羊”一样只为留下一个品牌记忆。这两种广告类型,只要你自己没有需求,你就不会买。没需求就不买,这就很理性,不是消费主义。

那最高明的广告会做什么呢?

它会展示,你一旦拥有了这个产品,你就会拥有一段美好的人生。

它会无中生有地在你身上创造出需求来,让你为了获得一段美好的人生而去消费那个产品。比如说典型的奢侈品推广策略之一,就是让你觉得你拥有了这种奢侈品,就变得高雅了、高贵了,或者更被人尊敬/喜欢了、魅力无穷了。

或者,它会告诉你,你应该买这个产品,因为你是这样的人。

有些广告,尤其是汽车广告,常常让你觉得你是这样的人,具备这样的属性,就该开这样的车。或者让你因为想要成为、接近这样的人而买这样的车。

或者,还有最最高级的一种广告,企图让你产生某种习惯。

它告诉你在某种情况下必须使用某种产品,因为是对自己的奖励/补偿(或者别的什么)。实质上就是企图让你在这种场景下——即使毫无必要——也下意识地使用这种产品。这就是形成了习惯。

看看《习惯的力量》里面Forbreze是怎么推广开的,就能理解这种模式了。

————————————————————————

理解了这些高级的广告模式,就知道了怎样原理消费主义陷阱。

你可能会幻想一旦购买了某个商品,就能怎么怎么样(常见的有:就会有一段开心的享用过程,就会变得更漂亮,就会变得更帅,就能变得更有魅力,就会被人高看一眼……)。这时候你只要回想一下你上一次因为类似幻想购买了某个产品的失败经历就好。因为大体上,现在消费主义如此盛行,80%以上的“因为幻想购买了某个产品”的实际效果都远远不及你幻想的水平。这常见于奢侈品、某些化妆品、Steam喜加一、盲盒、手办等等。

你可能会觉得某个商品符合或彰显你的身份,所以必须买。你只要告诉自己,这些资本家没有资格用商品定义你的身份。只有你的行为才能定义你的身份。你没有义务向任何人用商品来传递“你是谁”这个信息。这常见于诸如某些服装(比如服装品牌和某些文化IP的联名款)、包、车、鞋,尤其典型的是某个通过自己搭配串珠从而彰显“个性”的奢侈手链。

你可能会因为习惯而消费某个商品。你只需要检查自己的消费习惯。哪些是真的产生了实际效用的,哪些只是让你产生某种熟悉的感觉(而实际上没什么实际效果)。常见于饮料、酒、家庭用品等等。

能做到这些,大体上就能远离消费主义陷阱了。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存钱,存钱,存钱。

你可以选择每月存固定金额,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去存钱。但只要开始存钱,消费主义就会离你越来越远。

不要想着自己挣得不多,存钱没用。哪怕多存一分,也是一分的底气。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判断人类大脑是否成熟很难,因为目前还没有“完全成熟大脑”的参照点。从青春期到30岁左右时,人类大脑中的灰质和白质会发生重要变化,灰质变薄,白质变厚。白质增加表示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连接加强,灰质变薄被科学家们成为“精简过程”,让大脑变得更加高效。”



英文论文原文

一般所说的年轻人大概是30岁以下居多。

所以,怎么远离?

无法远离啊!因为那个年龄段,大脑本身还没长好,无法识别的。今天教会了这种方法,明天别人换种方式,换个名头,年轻人又入坑了。各种各样的坑,就是专门坑年轻人和老年人的。

而幕后操手呢?就是那些中年人。当然,他们年轻时候,也是被坑的不浅,但是因为良心大大的坏,所以吸取教训,到了中年,坑年轻人。不过没有关系,到了老年,他们也会被坑。

人类,就是一代坑一代的恶心循环啊!只有孔子这种,我这种,才无私的爱护年轻人,帮助老年人。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懂一些生产工艺、原材料、成本构成、物流、市场营销相关的全体系知识,以及高效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如此,当你面对一个产品时,就可以较快速度将其拆解为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设计成本、研发成本、营销成本、渠道成本、代言费、税金、净利润等。当然,只是个估计,不可能精确。然后,可以更好地判断,自己是在为什么内容而买单。

2,进行消费行为前,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心理学小游戏:如果自己即将发生的这个消费行为,全程只有自己知道,别人都无从知晓,是否依然存在明显的消费冲动。这主要是针对诸多炫耀型消费的考量 — 这并不构成 “炫耀是人的刚需型消费之一” 这一表述的否定。

3,懂得一些典型的市场营销相关的专业知识,尤其是消费者心理学相关的知识。进而,可以实时跳出自身,从高处去剖析自己,当下的消费冲动,是出于产品推广者围绕哪些典型消费者心理的专业市场营销设计。再体会一下,自己是否会觉得被自己看不上的人或方式方法愚弄了,还是哪怕知道,也心甘情愿,或依然无法压抑冲动。

4,懂一些很基本的微观经济学和个人金融概念和计算方法,典型如现金流收支、利息、费用和资产的划分、折旧和摊销、消费者各级价格歧视、沉没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等等,以此来考量大笔消费的合理性,以及超前/分期消费的压力程度。

总结来说,以上这些建议,旨在说明,主流年轻人是几乎无可能远离消费主义陷阱的。相对自由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几乎必然导致强者对弱者的成体系控制和剥削。

谢谢阅读。


user avatar   mao-ze-dong-3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王阳明说得好,想改正坏习惯,就要养成好习惯。你有了高雅的爱好,低俗的爱好自然就没有兴趣了。

我媳妇说我没有丝毫的恋物癖,我家里家徒四壁。因为我有一个很丰盈的精神世界,我把被子叠到很舒服的状态然后靠着看看有趣的书随便写点什么,就很快乐了。

一个朴素的人,在面临着琳琅满目的世界的时候,几乎是不可能完全规避消费主义陷阱的。因为他思想很浅,他的认识被人带着跑,就会相信别人想让他相信的东西。所以多学习一些知识,磨炼自己的思维,这个过程一是可以降低物欲,二是可以识破许多骗局。

比如说,房子是大家都热衷讨论的话题,但我就算是盖房子的,我知道这玩意也是有寿命的。钢筋混凝土也会烂掉,而且你买了房子就意味着买入了一个使用品,这个使用品还有大量的后期费用要反复投入。所以房子对我而言就是考虑住着性价比怎么样,想别的就容易上当。

再比如说快消品,有句话很有意思,叫作学渣文具多。会做饭的人,他的厨房大概率就是矿泉水瓶装和原袋包装。而厨房有各种花了呼哨小盒子小瓶子的人,大概率做饭很难吃。热衷于买各种卫生工具的人,他家里大概率不会很干净,我们这些干净人收拾卫生随便有段家伙事就够了。

还有食品方面,参观过一些食品厂了解过一些食品的原理之后,我就习惯在买什么东西之前看看配料表。你要知道各种添加剂背后意味着什么,配料表第一位是生牛乳还是水,第二位是白砂糖还是赤藓糖醇。研究到最后吃什么东西还是自己买干净食材做最营养健康而且好吃,这个东西的消费溢价也是不可思议的,青岛18块钱的大螃蟹,蟹黄比北京高档餐厅几百块钱的大螃蟹还多还好。大兴安岭金马饭店每道菜都让人拍案叫绝,国贸泔水店的一盘破烂就够几个人急头白脸吃一顿的。

身体健康方面也是越贫瘠的人越上当,懂一些生理原理和保持锻炼的人都知道在健身和保健品行业智商税是真的上割九十九下割刚会走。但凡保持规律锻炼的人都会知道类似于代餐减肥之类的东西有多坑人,而那些购买花了呼哨的健身器材的普通人,他们缺少的实际上是跟健身器材没多大关系的毅力和坚持,而常年坚持规律锻炼的人,都知道动弹动弹带给自己活力和健康的积极作用是相当大的。所以你看,这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越是低学历低收入的人,越可能会花几千块钱去报名什么剪辑配音课,而这些知识在b站有完全不收钱而且讲的更好的课程。越是不读书不思考的人,越会在什么逻辑思维樊登读书上投入时间和金钱。这个世界总是欺负弱者,而且是越弱越受欺负。

我常常在想,那些热衷鸡娃的家长到底看没看过几本严肃的教育学知识。国家立法禁止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就是避免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我知道家长们卑劣的望子成龙心,的确,在一个好的大学中经历几年能带给人很大的素质提升。可你又怎么知道你强行干涉子女的人生,不是在揠苗助长,最后造成相反的后果呢?

我学习很糟糕,但是我认为我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因为我就是在幼儿园学习了小学的课程,并且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高强度补课,这只是让我对上课这件事深恶痛绝以及对我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摧残。上了网,看到不少家长从小辅助孩子做功课写作业,辅助的“鸡飞狗跳”“血压升高”,最后孩子学习成绩还不好,可见我不是孤例。

每当这个时候,家长们就会哭鸡鸟嚎我们的孩子要做人上人要有出息要不以后让人瞧不起。不知道是不是独生子女的弊病。但是有趣的是,你会发现这种思维和人老了病了以后砸大钱去ICU续命大抵出自同样的认识。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最重要的不是你吃了什么药在医院多活了几天,而是你活着的时候是怎么度过的,这是艾克都知道的道理。

平时没有陪伴,交流,一家人的走动也是冷冷冰冰的,到最后在ICU掏空口袋来证明自己的亲情,是荒唐愚蠢的。这种愚昧无知,让老人在半辈子的痛苦和悲哀中多活了那么几天的行为难道称得上孝敬吗?

同样,那些千方百计逼迫子女成材,而忽略家庭的陪伴,幸福的互动的虚荣家长们,不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动机吗?

当我们把这些串联起来,还会发现一个或是暗搓搓的藏在这些目的之后或是明晃晃的当牌坊摆出来的发财梦在主宰着这些人。

无论是投资房产,鸡娃子女,对各种消费带来“回报”的诉求,都贯穿着这样的一个梦想。带着这个梦想前进的人,那就总有一款割韭法适合你。

这里面也有少数智勇双全的人可以凭借个人能力实现这个梦想,但是还有更大的悲哀在这之后等着他们。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死咬住一条:打死不借钱。信用卡,各种呗,打死不开。

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别管消费主义怎么诱惑我,撑破大天我也只把自己手里有的钱花光,绝不欠饥荒。这样就算消费主义入脑,对我生活的影响也极低。


user avatar   mao-mao-56-16-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消费主义陷阱,这种这么高深的词汇我也不懂。

但是我从小就觉得其他人的行为很奇怪。

对我来说,卖东西便宜的人是好人,因为他们愿意降低自己的利润把钱让渡给顾客。

卖东西贵的人就不是什么好人,因为他们就是想办法赚顾客的钱。

和商家讨价还价就是降低他们的利润,是对商家不友好。

而且穷人需要钱,需要帮助,富人不需要钱,不需要帮助。

换句话来说,卖东西便宜的人是和气和对人友善,但是他对你越好,你越要压他的价格。也就是说,对你越好的人,你就对他越坏,越需要钱的人,你就越不给他钱。

卖东西贵的人是对你不好,但是他对你越不好,你越要往上凑,越不敢讨价还价。也就是说,越对你不好的人,你就对他越好,越不需要钱的人,你就越想让他赚钱。

所以我小时候一直觉得其他人挺奇怪的,后来长大一点才知道奇怪的人是我。

一一一

而且我买东西,会想这是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

举个例子,一件衣服,是先有工厂制布,然后工人剪裁,然后运到人身边的。我会想这些,而计算劳动。也就是说,我给卖家的钱就是付给别人的劳动的钱。

因为很小的时候就被教要饮水思源,要节约粮食,要珍惜劳动。

所以一直都是估计别人付出了多少劳动,来评估一样东西值多少钱的。

除了这些之外,然后还会想到买了这件衣服,放柜子里,脏了还要洗,而且清洁起来麻烦。

通常想完这些就不买了。

在家里通常是我父母要买东西,而我不让买的。外婆会说我节约,而妈妈经常说我抠门。。。


user avatar   shenjingbing19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开始我也觉得年轻人应该远离“消费主义”,但就感觉有不对劲的地方。

后来我意识到了哪里不对劲,中国不是消费主义泛滥,而是消费主义不足。

你们平时说的那个不是消费,那个是被诈骗。

正常的消费应该是花钱买享受。花一万买个电脑,享受各种3A大作。花2000买个耳机,体验最性感的音质,花50万买个车,享受极致的现代感,花200万买个房子,享受宽敞的生活空间以及物业服务。

但我国是比较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国民”应该是战斗的国民,奋斗的国民,不应该是享乐的国民。所以应该花钱买罪受。

你应该花大几千去买网课提升你的知识水平,然后考个后来可能直接被取消的证。你应该给女孩子买各种金银首饰化妆品,去证明你对爱情的忠贞不屈。然后女孩子们拿着钱去泰国玩。

你两百万买的房子每天光照不足,下雨天漏水,冬天暖气不热,物业还不给力,然后你的开发商的竞争对手天天给你打电话和你说你家房价要跌,好可惜你做了错误的选择,祝你单身愉快。

你上网一搜发现,好家伙,你浑身上下都是癌症征兆,平时得注意营养搭配,幸好这有上好的维生素片,价格不贵两百一瓶。锻炼也得跟上,我这刚好有健身房的vip可办,不多不少,两千一年。

啥嘛,你说你没有钱,没钱你借啊,现在消费贷渠道这么多,我和你嗦,钱可以以后挣,但青春只此一次,错过了就会留下终身的遗憾,不要让你年老时回忆过去的岁月却一件美好的记忆都没有哦,我这把您的额度提高到了7万2,咱可以先试试水,这个额度啊咱可以慢慢提,最高的时候可以到20万,想想,那可是20万喏,财务自由的感觉不想要吗?

忽然你的手机发来个推送,说你有机会免费抢到价值3000的微波炉,目前进度已经达到了99.3% 只要再再再再再再再拉5位好友,再再再再再再再再砍3刀就可以到手了,什么你实在找不到人了,那没办法啦,只好充点钱了,也不需要多少,19块9……后来的结果是啥大家都知道了

看了吗?我国目前就处在这么一个魔幻的时代。一方面经济学家见天说产能过剩,消费不足,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一方面精英阶级又把消费者当猴耍。让消费者一边花着钱一边当受罪的孙子。

请问,这叫消费主义吗?中国没有消费主义。中国的所谓“消费主义”犹如酒桌文化,让你费尽心力研究各种玄学的座次,花费大把金钱买了一桌假酒,然后像模像样地把自己灌个大醉,回到家蹲在马桶边吐上半宿,第二天大中午头起床头还晕乎乎的找不到北,你胆子再肥点,还敢玩个酒驾,然后一不小心把人创进了医院,医院抢救半天,人没救回来,死了。

gdp算是杀疯了,可整个过程没一个人的体验是好的。

你管这叫消费主义?可笑可悲。


user avatar   yang-fan-73-66-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少答主拿吃穿用度来举例子,

其实大可不必,几套衣服鞋子轮换,穿个两三年没问题吧,手机贵一点,几千块一两年肯定也撑得住,吃饭外卖什么的更不必说。

资本家靠这些能从你身上坑几个钱?

其实,你真正需要避开的,是这三座大山:

“攀比式教育,续命式医疗,投资式住房”,

只要死了“阶层跃升”“财富自由”“一定要把尊贵的DNA传下去”的美梦,

世界多美好啊!想吃就吃,想玩就玩。

躺的够快,镰刀就追不上我。

对吧,别再操心生育率下不下降了。


user avatar   SemitLe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下面就是资本研究出的十个刺激人消费的方式,是资本之神向大众下达的《消费十诫》。基本将穷人、精致人、富人一网打尽。

1、鼓励赠礼

这个大家最熟悉,创造各种节日来让大家送礼。比如情侣间的相识纪念日、告白纪念日,夫妻间的结婚纪念日。还有2月14日情人节,3月14日白色情人节,5月20日的表忠心节,七夕节......

另外,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等等都很适合赠送礼物。只要大家有那么一点“想把生活过得更有仪式感”的想法,就逃不掉这些“送礼陷阱”了。当然嘴上不能说什么陷阱,容易被拍砖。

2、鼓励收集

老一辈更多的是收集邮票、洋酒瓶、画作之类;年轻人更乐意收集手办、马克杯、战靴(潮鞋)等;富人收集异性或同性。

这是资本通过大量研究后,为各个阶层量身打造的。

3、创造配件产品需求

手机买回来后,不得买个手机套、钢化膜之类的;Mac买回来之后,配套的鼠标、连接头必须得买。相机总得要个专业包加以保护吧。

4、制造关注机会

关注男性生殖健康日、全国爱牙日、国际狗饼干感恩节日。还有各类读书会、冥想会、讲经会等。让你关注的东西越多,消费的就会越多,而且会甘之如饴,认为这些关注极大提升了生活品质。

5、制造单一功能物品

维生素A(把维生素分开各种B、E......)、眼霜等。这些都是专物专用。其它日用品随之越分越细,要活得精致,我们就会越买越多。

6、新款式化

衣服还能穿,手机还能用,单车还能骑,但款式太老了,不买新的怎么好意思出门?

以电子产品为例,第一代的时候很多功能已经具备了,但厂家不会让产品全部实现功能。必须分步骤设计好,哪些功能放在第二代产品,哪些放在第三代上,这样你才会继续购买升级版。

7、用完即弃

一块钱的打火机、阅后即焚的文章(逻辑思维)都属于此类。

没人统计每年烟民扔掉了多少打火机,只知道湖南邵东这个小地方,每年生产的打火机数量都超百亿。而逻辑思维收了多少会员费,我也不知道。

8、副用品化

这个一般是针对有钱人的,比如家里要有两台车,一台主要是老公开去谈生意,一台是老婆接送小孩子的。两套房子,一套自住,一套留着给儿子做婚房。

当然,一般人(如我)对这一条的想象力空间不够大。推荐大家看央视最近拍的纪录片《零容忍》,了解一下贪官的生活,他们基本是将这条发挥到了极致。

9、备用品化

这个是指消耗品类,一般家庭都会多备一些,比如充电器、再比如我们家帐篷睡袋,相机一大堆。总之消耗品买的时候,都会多挑一份。免得临时需要再买。

10、夸张使用

穷人用的补水喷雾,富人戴的镶满钻戒的手表,还有近几年在中国创造了过百亿价值的“不老仙丹”等都属此类。

很多人可能会说,如果以上十项消费都避开,人生还活个什么劲?

是的,不能全部避开,我们都是普通人,都得为自己的焦虑和不高的科学素养买单。也得为“合群”买单。

种种网络广告就如圣坛上的牧师,在向年轻人布道——消费之道。我觉得唯一能摆脱这条“道”的途径,就是培养一个自己特别热爱的兴趣,然后把钱集中花在这个兴趣爱好上。

这样一来,不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时间精力和金钱的集中投资,也容易让我们在某一领域成为佼者。

无论你之前因为消费不同表现得多么不合群,一旦你成为某个领域的佼者,别人就会找你主动合群的。

这条远离消费主义陷阱的建议,也许不适用于所有人,但是我自己实践出来的。目前看还挺管用,因为这几年我的朋友不知道怎么就多起来了。

参考资料:

-《摩西十诫》

-万斯·帕卡德《垃圾制造者》

-日本东大林周二教授提出的《刺激大众消费的十大战略》




           

相关话题

  年轻人找工作把钱放在首位合理吗? 
  为什么现在有些青年不辨是非就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嗤之以鼻呢? 
  人们消费观 到底是受哪些因素影响形成的? 
  你怎么看待现在社会的低欲望年轻人? 
  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现在都不愿意干家务了,是现在大家普遍都变懒了吗? 
  年轻人应该存钱吗? 
  为什么现在有些青年不辨是非就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嗤之以鼻呢? 
  如今的普通年轻人奋斗多久才会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 
  有哪些为年轻人量身打造的消费主义「陷阱」? 
  如何看待浙江大学公众号发表《浙大学子网课学习桌》一文? 

前一个讨论
中国在国际奥数比赛中,近些年几乎是压倒性的优势,可是为什么至今没有人获得菲尔兹奖?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汉地18省的广西会变成民族自治区?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