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德甲官方宣布将于 5 月 16 日正式重启,你有什么想说的? 第1页

  

user avatar   roland-z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发平台 @网易体育


德甲即将在本周末回归,成为欧洲此前被新冠疫情中断的各主流联赛里最早恢复的一个。一时间,关于德国人对疫情控制得当的盛誉铺天盖地,就像当年的下水道黄油纸“传说”一样,成为了证明德国人严谨的经典案例。

事实真是如此吗?德国在这次疫情里究竟做对了什么,看起来十分亮眼的数据有没有水分,德甲究竟为什么迫不及待就复赛了?

我们来较个真。


——先说做对了什么——

我们不得不承认,德国在这次疫情里交出的数据比欧洲其他国家好看。

截至2020年5月12日,德国新冠确诊病例17.3万人,治愈14.3万,死亡人数为7661人。虽然4.4%的死亡率远没有前两个月不到0.5%那么让人“惊艳”,但和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五大联赛所在国动辄超过10%的数据相比,依然要好上许多。

纵观德国之前疫情的发展与控制过程,他们究竟有哪里做得比其他邻居好?

首先,大规模检测。

隶属于德国联邦卫生部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负责全国总体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他们在3月底接受BBC采访时透露,德国每周可以进行16万人的检测。而在欧洲疫情最早爆发的意大利,二月和三月两个月的累计检测人数才达到了15万人。

该研究所的专家表示,大规模试剂检测必须要包括那些轻微症状的人,这样才有积极的意义。因此,与很多欧美国家轻症不检测直接回家自行隔离不同,德国对很多有轻微症状的人都做了检测。这就使得他们的确诊率大概在11%左右,远低于美国等大部分国家的20%。要知道,西班牙和法国的这项数据都高达40%左右。

与此同时,大规模检测同时带来了确诊病例里重症比例较低,自然降低了死亡率。

其次,医疗资源丰富。

德国共有1900所医院,在全欧数量第一。平均每1000人就有8个床位,这个比例在世界上也能名列前茅,比意大利3.2个的两倍还多。同时,他们拥有大约28000张ICU(重症监护)床位,人均ICU床位数量也是欧洲第一。

在意大利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确诊人数超过了ICU病床数的三倍,医疗资源被“击穿”的后果我们都看到了。在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的时候,检测和病床数量无疑就是治疗的两大核心。

不是说德国相对厚实的医疗储备就能高枕无忧(事实上后来也开始紧缺了),但至少比其他欧洲国家要好。

最后,初期感染人口年轻。

4月初,根据意大利政府发布的数据,全国确诊病例的平均年龄为66岁,58%的感染者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但在德国,当时70%的病例年龄都在20岁到50岁之间。

我们都知道,新冠病毒对老年人的杀伤力远高于年轻人。

这被部分媒体称为“德国的幸运”,因此他们那时的确诊死亡率很低,一度不到0.5%。然而上个月病情开始在德国养老院之间蔓延,出现了好几次爆发现象。死亡率立刻飙升,现在已经如前文所言超过了4%。


——真有那么好吗——

也有不少人对德国公布的数字表示了质疑。

一些声音认为,德国在新冠疫情里的良好表现(仅相对其他欧洲国家)不完全是上述积极因素的作用,更多其实不过是因为统计口径的不同。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于“死亡人数”的定义。

在大部分国家,新冠等传染病的确诊病例在一个连续的治疗过程中死亡者,无论是不是患有基础性疾病,都会被纳入该病例的死亡人数统计。但在德国,如果老年病例死于糖尿病、肝功能衰竭等其他直接病症,那么就不会被计算在新冠疫情的死亡数字之内。

与此同时,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会对新冠病毒的感染死亡者进行尸检,来确定死亡原因,在德国则基本上不会这么做。比利时等国会把医院以外的新冠病毒感染死亡者也算进官方统计口径之内,这就包括了疑似但并没有确诊的死亡人数,但在德国和意大利只会统计医院里的确诊死亡者。

你很难说各国的统计方法谁更科学,但差异确实存在。也因为如此,很多人觉得德国交出的“成绩单”其实有着一定的水分。

往坏了说,新冠疫情还远远没到完全控制的程度,它对于全世界的社会活动还有着长期的严重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害怕被传染不敢去医院,这必将导致因为其他疾病死亡的人数有所上升。英格兰和威尔士今年3月20日到4月23日的全因死亡人数比过去五年的平均值多出38000多人,其中差不多11000人没有确诊新冠。

别说在欧洲“矮子里挑将军”的德国了,就连在已经控制得更好的中国,暂时都没有恢复大型体育赛事的打算。

往好了想,欧洲确实也已经过了疫情蔓延最严重的时期,德国新增确诊病例的数量已经退到了两个月前的初期水平。在很多国家,都传出了“拐点已过”的声音。

出于社会和经济稳定的考虑,很多欧洲国家都有条件地放开了出行和学校等公共场合聚集的限制。德甲也在4月中旬就恢复了所有球队的集体训练,这在欧洲主流联赛里也是第一家。过去这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恢复有条不紊、疫情逐步稳定,某种程度上也达到了可以恢复联赛的条件。

因为再不恢复,我们熟悉的很多球队就要没了。


——不复赛,就破产——

根据德国媒体的估计,如果德国联赛本赛季像法甲那样直接取消,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亿欧元,德甲和德乙接近1/4的球队将不可避免地走向破产。

很多球迷都产生了一种疑问:平时不是都吹德甲财政健康吗?怎么到了疫情特殊时期,反而是德甲最先扛不住呢?

其实,这正是因为德甲的相对“健康”。

众所周知,德国职业足球(德甲和德乙)有着名为“50+1”的特殊规定,无论个人和企业在球队占有多大比例的股份,在关键事务上也拿不到超过一半的表决权。这就使得德甲很少有金主的入驻,整体的经营结构更接近于皇马和巴萨那样的会员制。

会员制俱乐部虽然更贴近社会与球迷,但毕竟是足球发展早期的产物。在足球经济膨胀式发展了二三十年之后,这种模式的优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没有老板,俱乐部的营收可以全部投入到球队,不需要分红。缺点也是没有老板,俱乐部的收入都得靠自给自足。

2002年,全球规模最大的传媒集团基尔希宣告破产。在足球圈,他们不仅是德甲的金主,当时还是2002年和2006年世界杯的首席转播商。

基尔希的破产对于德国足球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要知道,当时大部分德甲俱乐部超过60%的收入来源都是转播权分成,而基尔希在破产前已经拖欠了多达8亿欧元的未结转播费。很多大大小小的俱乐部经历了生存危机,整个德甲的负债达到了12亿,正巧开始扩张的多特蒙德一只脚都走进了破产清算的行列。

这次事件给德国足球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现实压力。在整个足球圈紧缩银根的努力之下,他们花了三年时间才把12亿负债降为了6亿并且逐步好转,至于那些已经流失的对球星吸引力和对球迷影响力……至今也没完全恢复。

所以,德甲的“健康”其实有一部分也是被逼出来的。

而在这次疫情期间,门票收入没了、转播权收入悬而未决、商业收入暂缓打款,欧洲俱乐部极度依赖比赛的经营模式受到了又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德甲虽然不算完全的会员制,但他们的老板和大股东因为没有超过半数的表决权,很少愿意不计成本地投资。在俱乐部自身营收大打折扣的情况下,除了霍普等特例,指望他们慷慨出手来救俱乐部可能并不现实。

因此,你可以看到疫情期间,德甲一直为了正常比赛进行了最大的努力。

还记得吗,当初德甲正是五大联赛里最后宣布停摆的那个,也是最早大量宣布集体减薪的那个。后来,他们又成为了第一个全部恢复球队训练,以及如今第一个恢复正式比赛的那个。

一部分原因是德国对疫情的控制相对来说做的不错,还有一部分动力就是各支球队想要活下去的求生欲,至于剩下的最后一部分……可能来源于“恢复比赛反而能让人留在家里”的构想。

就像其他欧美国家一样,成千上万的德国民众近日走上柏林、慕尼黑、斯图加特等地街头,抗议政府的防疫限制,认为在疫情已经好转的情况下应该全面“松绑”。

让他们闹腾,还不如空场比赛留在家里看球。

当然,足球再怎么重要也比不过生命。一旦出现传染现象,必然会再度中止。

因此,德甲为了恢复比赛已经做出了很多看得到的努力。他们对德甲和德乙总计1700多名球员和工作人员全部进行了检测,并且要求健康球员在比赛开始前进统一进入酒店进行隔离。

每场比赛还有着非常详细的管理细则和事件预案,其中就包括了球员们庆祝进球时不能聚集和拥抱、换人时不能相互击掌、禁止随地吐痰吐口水、替补球员出场前要佩戴口罩等等,违反者将受到红黄牌处罚。

此外,细则里还精确计算出,每场德甲比赛最少需要322人入场(包括球员、教练、裁判、媒体、安保等,被划分为3个区域),每场德乙则需要270人。这些工作人员在球场内的分布都被明确标记出来,以便应对突发情况,甚至比赛日每个时间段有多少人,也都有详细统计。

这些究竟能不能严格执行,又能不能起到预想的效果呢?德甲复赛后必然会引来全世界球迷和业内人士的关注,这才是真正考验德国人是否如传闻与段子里那般“严谨”的关键时刻。

不过在此之前,还是先为德甲的回归送上掌声和祝福吧。毕竟憋了这么久,咱们终于又有球可以看了!




  

相关话题

  哪位门将可被称作「门神」? 
  为什么女足王晓雪能舍身堵球,男足吴曦却防守时缩头? 
  深圳市成立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这一小组的成立具有哪些意义?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有没有在俄罗斯的朋友,分享一下俄罗斯赢球时当地的盛况? 
  世界杯亚洲区 12 强赛国足 0:2 不敌日本,基本无缘世界杯,如何评价本场比赛? 
  中国足球不如日本足球的差距具体体现在哪? 
  国足12强赛赛程近半,李铁应该下课吗? 
  如何评价参加 2019 年亚洲杯的中国球员的身材? 
  为什么德国队和拜仁的王朝维持如此之短? 
  说到过人如麻,你最先想到哪位足球球员? 

前一个讨论
在我们的三国时期,欧洲都在干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错批马寅初,多生5亿人”这一说法?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