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曹丕篡汉时向世家出让了哪些制度性的政治,经济利益? 第1页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九品官人法,旧说批判较多,认为这是曹丕向世家大族出让核心利益,换取篡汉认可,甚至为曹魏被世家篡夺埋下伏笔。

一句话:丕仔无能,丧权辱国!

现下由于研究的深入,譬如从《宋书·恩幸传》考得九品之制肇始于曹操,并非陈群独创,因此曹丕不过承袭旧法而已,遂认定九品官人法并非是曹丕向世家妥协让利产物。

个人认为,这不免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先看看曹操草创的“九品”: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

非常清楚,曹操时期的“九品”之制仅论定才能高下,与门第完全无关。易言之,更像是对汉末察举制为高门大姓所把控,“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乱像的一种纠偏。此一精神盖言之,便是唯才是举,这与曹操的三次求贤令一脉相承。

当然,曹操搞制度是一回事,世家实际掌握用人权力是另一回事,二者本就是对立统一关系。譬如掌握选士权力的崔琰、毛玠都凉得很惨。

再看陈群创建的九品官人法,门第已成为明确的取士标准之一。

一个不讲门第,一个讲门第,同名“九品”,内核却是南辕北辙,冰炭不同,后者简直是前者的否定与反动,不妨名为“有曹丕特色的九品制度”。

不可否认,汉末的察举制已基本被世家大族所把控,门第取士已成为通行的潜规则,但潜规则毕竟是潜规则,上不得台面。因此,曹操可以通过求贤令及“九品”之制予以制约。陈群建立九品官人法,最根本的差异在于将潜规则公开化了,不啻于改旗易帜,灰色收益公然洗白,从此可以明火执仗,这不叫让利什么叫让利?

我们可以承认,九品官人法有这样那样的益处,有这样那样的历史客观原因,但以门第为取士标准之一,无疑是将高举唯才是举旗帜,以制度形式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的曹操的脸打得啪啪响。

陈群仕曹也不是一天两天,甚至领丞相东西曹掾,掌管人事工作,怎么老曹在世时安静如鸡,老曹前脚走,尸骨未寒,就整出了九品官人法?还凑在曹丕紧锣密鼓篡汉的当口?无非是对既有制度的规范化,这么多年早干嘛去了?敢情是老曹的死给了陈群灵感,顿时文思如尿崩,飞一般得大功告成?

因此,认为九品官人法仅仅是篡汉工具,仅仅是向世家大族让利的产物固然片面,认为陈群搞这出不是为大族谋利益,同样片面。综合分析,曹丕就是公私兼顾,出让了一个大礼包。




  

相关话题

  假如你是曹安民,当你的叔叔兼上司曹操在宛城问你当地有没有妓女的时候,你觉得如何回答最能避免死于非命? 
  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他们几个谁的官职最大呀 谁最受信任? 
  朱灵奔曹是恨袁致家人死光还是战无功?参与徐州屠城还称明公?太祖夺兵因为朱灵得人心?何为遂为好将? 
  为什么刘邦避战项羽就是挫其锋芒而蜀汉不出击曹魏就是慢性死亡? 
  曹魏六大名将夏侯渊、乐进、李典、李通、典韦和庞德英年早逝,如果活到曹丕称帝,他们将官居何职? 
  李典为什么不是五子良将? 
  何进为什么要召董卓进京? 
  如果曹操在白门楼没有杀死吕布,而是收吕布为义子,故事将会如何发展(欢迎脑洞)? 
  曹操有哪些事不为常人所知? 
  为何当代人给曹操平反?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wps双休改单休?
下一个讨论
如果没有大霖雨淹了于禁、庞德的七军,关羽还能威震华夏吗?





© 2025-02-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