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把《利益风暴》和《大空头》两部电影代入到 08 年次贷危机中,完整事件发生的顺序是怎样的? 第1页

  

user avatar   di-gua-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光是这两部电影。事实上,目前讲08金融危机比较有名的,有四部电影。

这四部片,侧重点各异:

《监守自盗》梳理了危机的因果,接下来几部电影则分别从各自角度解读了这一危机。

《大空头》从普通金融从业者的角度,讲述了他们做空房地产市场获利的过程,以及其中的道德困境。

《利益风暴》从投行高层的角度,讲述他们在猛然间发觉风暴来临时,如何垂死挣扎。在丛林法则面前,一切道德都不再适用。

《大到不能倒》从危机爆发后的政府高层角度,讲述他们如何避免国家倾覆。

他们像一块块拼图,拼起那段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的危机时刻。你会发现这些作品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但等看完这四部电影,你对那场危机,是会有更清醒的认识,还是会更加困惑?我不敢保证。至少,你会有自己的判断。

1

监守自盗

Inside Job

类型: 纪录片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0-10-08(美国)

在看下面几部电影之前,《监守自盗》可以作为一个背景知识。作为危机两年后就推出的一部纪录片,本片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解释了这场危机的来龙去脉。同时也非常下血本,采访了多国政商学界人士——不光是旁观者,还有亲历人。连本片的旁白都请到了好莱坞一线男星马特·达蒙献声。

下面我们就结合纪录片来说说这些原因,然后再来说说本片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混业经营

首先,我们不能不首先提及一下现代金融业的四大支柱:银行、证券、保险、信托。

银行大家都很熟悉,但我们平常默认的“银行”是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的简称,他们传统上从事存贷业务。

而危机期间常见于报端的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其实并不是“银行”,而是“证券”,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

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陆的叫法,在中国它则是另外一层意思了。简单来说,美国和欧陆的投资银行相当于中国的券商,即证券公司。因为我们说的是美国的金融危机,所以下面我们还是采用“投资银行”的说法。

投资银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在19世纪的美国,由于1864年《国民银行法》的出台,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是被严厉禁止的。随着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混业禁止的政策被取消。

然而1929年,华尔街股市的崩盘引发了30年代的大萧条。这期间,大量银行用储户存款投资股票,极大地助推了泡沫。混乱的混业经营事后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于是以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为标志,美国通过了一系列法案禁止混业经营。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在上世纪80-90年代,美国又开始了放松金融管制的步伐。1999年更是出台《金融服务业现代化法案》,彻底放开混业经营。对此,纪录片的解释是:

放松管制打通了行业壁垒,为危机传导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

1.2金融衍生品

然后我们说到了本次危机的直接导火索:由投资银行开发出的金融衍生品。

本来,对于一个买房子但钱不够的人,他应该是这样的:

因为按揭要多年才能付清,贷方(房贷公司、商业银行)是非常谨慎的。

但很快就有聪明人出现了。如果贷方将债权出售给别人,那不就可以提前收回贷款了吗?于是它们将住房按揭债权证券化,变成抵押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MBS)发行,很多MBS都卖给了投行。

投行将许多MBS,或把MBS和其他类型贷款债权,打包成债务抵押证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再卖给投资者。

投行付钱给商业评级机构评个AAA,连养老基金都可以来购买这些CDO了。如此,按揭人的还款就变成了CDO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流向世界各地的投资者:

这样长的链条,并非没有好处。投行充当中介,可以满足世界各地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需求;而众多的投资者,也分散了积压在贷方身上的风险;打包作为一种规模化交易,也降低了交易成本。

但这样长的链条,也有一个致命缺陷:收益与风险严重背离、信息严重不对称——做出放贷决定、坐收收益的贷方,几乎不承担风险;而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几乎不了解产品的真实风险情况。

很快,这场金融创新就变成了一个击鼓传花的危险游戏:贷方卖掉债权一身轻,为了多赚,开始给偿还能力堪忧的人贷款,于是就有了次级贷(subprime loan);投行也不在乎这些包含次级贷MBS的CDO的真实质量,能赚中介费就行;而投资者,只知道CDO一转手就能赚差价,也无法了解这些CDO的真实情况——毕竟都是AAA嘛。

当连本来住不起房子的人都能“住得起”房子时,人们就认为,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增加了,美国经济繁荣了——于是泡沫就产生了。

房价上升,大家更加有恃无恐。因为就算次贷申请人还不上钱,房子也可以拿来抵债,继续支付CDO的本金和利息。所以大家都格外看好CDO的行情。

投行为了买更多的MBS打包更多的CDO,开始大幅举债。

泡沫要破裂是很容易的,因为过几年那些靠次贷买房的人就跳出来说:我还不起了。因为人家本来就还不起啊,你还非得把钱赛给人家。

还不起怎么办?投行把房子拿走。

这又引发了连锁反应:大量房子要被拍卖,重新回到市场上,供过于求,房价暴跌。有的人可能是有能力还款的,但发现房子已经不如自己没还的贷款值钱了,那算了老子也不要了,于是房地产市场供给进一步过剩,房价持续暴跌。

不知道什么时候,击鼓传花的鼓声停了。

这时候,谁捏的MBS、CDO多,谁就傻逼了。

贷方的MBS自然卖不出去了,借方又不还钱——那就只有破产、被收购、被接管。

房利美和房地美就被联邦政府接管。

投行CDO也卖不出去了,之前借了钱要还,有的对CDO做的担保也要赔,拿回来的房子还不值钱——它也破产、被收购、被接管。

贝尔斯登就被摩根大通收购。这项收购获得了政府担保。

雷曼兄弟就不走运了,它破产倒闭。《太大不能倒》的故事就从政府试图挽救雷曼兄弟讲起。

它的倒闭激发了新的连锁反应——产生了无数的坏账和中断交易,许多依赖它中介的商业陷入停滞,商业停滞之后商品流通就断掉了,有的生产商连原材料都买不了。于是大规模裁员发生,失业率上升。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危机立刻扩散到实体经济的每个角落,经济陷入衰退。

危机不仅扩散,而且还放大。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AIG)为CDO提供一种保险叫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即投资者按时付保费,AIG在CDO挂掉时赔偿投资者。

更狠的是,投资者不但可以给自己的CDO投保,还可以给别人的CDO投保——这完全就是投(du)机(bo)性质的了。而且是投机者与承保方的对赌——必有一方要输。《大空头》中的空头们就用此方法狠赚一笔。

AIG为什么要这么干?因为这么干可以收保费。房地产市场虚假繁荣时,没人认为CDO会垮,保费不拿白不拿。这就像有人给你一笔保费,说明天要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你得赔我一样。这钱傻子才不要。

但,CDO毕竟不是太阳。如果有一家CDO挂了,那么AIG也傻逼了。

仅一周,AIG便欠下130亿美元。联邦政府不得不屡次出手救助,前后达1500亿美元。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赔了。高盛没有赔。它买了一大堆CDS(因为投保的CDO不都是它自己的,本质与做空CDO无异),反而赚了,在AIG得救后它收到了610亿美元。更魔幻的是,在它做空CDO时,还不忘向客户兜售CDO。《利益风暴》就影射了高盛甩卖CDO这件事。

受损最严重的还是广大民众。美国的储户、养老金受益人、普通投资者,美国境外的贸易伙伴、这些贸易伙伴的工人……无一不被波及。

美国联邦政府花了无数纳税人的钱来接管、救市。境外投资者的损失更是无处伸冤。可能你要问,这些钱归根到底都花到哪里去了?除了高盛赌赢赚走那些?

成片成片的过剩的、空荡荡的、无用的房子。人们在几年前透支出这些房子,现在要靠自己节衣缩食来买单了。

3评级与监管

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投资、惠誉国际,都是营利性机构(你老给人家打低分谁还找你),且对评级不负任何责任。

而主要的政府监管机构——证监会,也几乎没有尽到监管义务。

《监守自盗》所包含的内容远不止这些,但我只是从中截取出了与金融危机起因有关的部分进行说明。值得一提的是,此片在危机两年后就上映,不知是否受此影响,本片显得比较“左”,对金融高管、政府等在金融危机中的角色猛烈抨击,并对他们的贪婪进行了尖锐批判。片中各方观点也是有明显的剪辑痕迹,批判华尔街和政府的观点得到了充分展示。

然而这场危机的起因仅仅是由于资本家的贪婪吗?在这场集体非理性的系统性危机中,无疑每个人都有份。下面三部电影,可以让你多角度地认识这一问题。

2

大空头

The Big Short

类型: 剧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5-11-12(AFI电影节) / 2015-12-11(美国点映) / 2015-12-23(美国)

本片是根据迈克尔·刘易斯同名小说改编(小说也取材于真实事件),描绘了四队性格、作风迥异的人马如何在非理性繁荣中窥得先机,大赚一笔。整个故事是一出喜剧,毕竟大家都是合理合法地赚到了钱——但观众无时无刻都会感受到这喜剧背后的悲剧色彩。故事开始于2005年3月。

1迈克尔·巴里(Michael J. Burry)

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了慢条斯理、智商爆表但有点社交障碍,还有点怪癖的塞恩基金经理迈克尔·巴里。正是他通过研读销售最火爆的前二十种房贷证券里成千上万种房贷的还款数据,率先发现了房地产市场中的泡沫。

贷方为了放更多贷,开发了浮动利率,借款人会经历一个利率由低到高的过程,所以早年违约率很低,没人发现异常。但迈克尔注意到这些浮动利率会在07年大规模上升,而且很多都是次贷,这两点加在一起必然导致07年会发生大规模违约断供。所以,应该做空CDO。于是他买了13亿美元的CDS。

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他的投资人、卖给他CDS的投行,后者更是欣喜若狂。

2杰瑞德·威内特(Jared Vennett)

瑞恩·高斯林饰演敏锐、狡猾、油嘴滑舌的德意志银行职员杰瑞德·威内特。他听说了迈克尔“扫货”华尔街的事,但没有加入嘲笑的阵营,而是亲自去调查,并且随后笃定地加入了看空的行列。于是他找到了帮手——

3马克·鲍姆(Mark Baum)

史蒂夫·卡瑞尔饰演愤世嫉俗、性子暴烈的马克·鲍姆,他在摩根士丹利旗下开设一家基金,有一支得力团队。他的亲兄弟在一起失败的金融交易后自杀,使得他极度厌恶一些金融机构通过欺诈手段掠夺性赚钱。所以当杰瑞德展示了CDO的真实面目时,他非常动心。

与思考者迈克尔不同,马克团队是典型的行动派。他们开始实地调查房产市场,结果发现多半都在闲置。于是他们也坚信房地产市场即将崩盘。

4本·瑞克(Ben Rickert)

年轻人查理·盖勒(Charlie Geller)和杰米·希普利(Jamie Shipley)来到纽约推销自己的棕地基金,但不受待见。他们偶然间看见了大堂里散落的杰瑞德的分析报告,如获至宝,立刻请教高冷、遁世、厌恶金融业、认为政府都是监控狂、坚信世界会毁灭的前摩根新加坡分行交易员本·瑞克(Ben Rickert)。三人经过分析,也认为杰瑞德说的是真的。

至此,四队人马加入到这场世纪做空中,成为大空头。但电影想要表达的,不只是这些人赚了钱很风光这么简单。

首先,为了平易近人地给观众解释术语,电影请来了一些非金融业的名人在一些非常违和的地方来客串科普讲解员:

(但事实上如果你想彻底搞懂,光看这些是不可能的。)

其次,影片展示了这场灾难前方方面面让人啼笑皆非的魔幻现实主义场景:有的借款者已经断供,却还在收房租。当年有的租房人就是这样,突然就被赶出了家门。

有的被遗弃的房子游泳池里还有鳄鱼。

评级机构收钱办事。

证监会(SEC)的职员们一直在给投行发简历,千方百计讨好投行的人。这个场景完美展现了SEC与投行的关系:前者对后者依依不舍,最后去坐出租车;后者则有一辆崭新的SUV。

最后,大空头们做空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每时每刻,他们都遭受着旁人的怀疑、讥讽,经历着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煎熬地等待着崩盘的到来。

迈克尔遭到投资人的邮件轰炸:

他的大老板亲自上门向他要钱:

无论迈克尔怎么解释:我看了数据,我做了分析,所有人都是一副“我不听我不听”的架势:你就比政府强吗?你就比所有人强吗?你是不是疯了?你以为你是谁?

在漫长的等待中,迈克尔非常痛苦,他理性的头脑无时无刻不受到这个非理性世界的刺激:

一贯暴脾气的马克直接把质疑他的人都骂走:

但他们与杰瑞德也会争吵:

终于等来了大崩盘,他们要马不停蹄地抛售自己的CDS,免得与他们对赌的投行倒闭,竹篮打水一场空。

然而此刻,利用天地色变赚得盆满钵满的大空头们又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心灵上的折磨。看得最开的是狡诈的杰瑞德。他挑衅地望着镜头后面的观众,说:“这钱是不少,我知道你们在评判我。但,我从没说过我是这个故事里的英雄人物。”

因为这样一个故事,不可能产生英雄。大厦轰然倒塌,没有人能顶得住。

本则制止了查理和杰米两个年轻人的庆祝:“如果我们是对的,人们会无家可归……还跳舞就太他妈过分了!”

迈克尔深深对人的理性所失望,于是他关闭了自己的基金。

而一贯火爆的马克,此时反而成了最安静的一个。面对电话里助手的焦急,他陷入了沉思。

他对金融业的憎恶,使得他不想把CDS卖回给投行(像前几队人马那样),给他们“救生艇”,他想等他们赔钱、出血。

但政府出手救市时,他意识到他错了。他意识到,银行家不是蠢,他们只是不在乎。

他痛苦地觉得,现在赚的钱,与那些投行搜刮的昧心钱无异,对此他的助手则说:“我们没有利用美国人想要有个房子的梦想来诈骗。”最后,马克无奈地售出了手中的CDS。他赢了,却笑不出来。

大空头们赚的真的是国难钱吗?他们不过是发现系统疏漏而加以利用罢了——再说,面对这种集体的不理性、全民的狂欢,他们又能做什么呢?

如果鲁滨逊注定要流落荒岛,那么从船上搬一些补给,也无可厚非吧。

但船毕竟是沉了。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3

利益风暴

Margin Call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1-09-29(德国) / 2011-09-29(俄罗斯) / 2011-10-21(美国)

整个故事发生在24小时之内。

平常的一天。华尔街一家投行的风险管理主管埃里克·戴尔(斯坦利·图奇 饰)遭到解雇。临行前,他将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委托给下属、分析师皮特·苏利文(扎克瑞·昆图 Zachary Quinto 饰)。

埃里克走后,皮特从他的工作中发现公司的资产估值模型有着巨大的漏洞,各种金融资产(主要为MBS和CDO)一定幅度的贬值就可能导致一直高杠杆经营的公司瞬间破产。

公司高层连夜开会希望挽救公司,其中包括:

富有经验的交易主管威尔·埃莫森(保罗·贝坦尼 饰)及其上司山姆·罗吉斯(凯文·史派西 Kevin Spacey 饰);

山姆的老板、年轻有为的贾德·科恩(西蒙·贝克 Simon Baker 饰);

首席风险评估师萨拉·罗伯特森(黛米·摩尔 Demi Moore 饰);

公司老总、老谋深算的约翰·图德(杰瑞米·艾恩斯 Jeremy Irons 饰)。

会上约翰决定:一次性抛售公司持有的所有不良金融资产(正是在影射08年高盛甩卖CDO)。

全场哗然。常年从事交易的山姆更是坚决反对。

但为拯救公司,此举势在必行。大难来临,人们表现各异。

风险评估师试图摘清自己。

小职员为了即将失去工作而哭泣。

威尔更是站在投行角度吐槽借款者(与《监守自盗》针锋相对):

故事的结局早已注定。本片有大量象征性质的镜头,把整个故事变成了一出当代寓言,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危机之中,鲜有人是无辜的。

除此之外,本片是典型的群戏,众星云集,他们之间的对手戏十分耐看。

4

大到不能倒

Too Big to Fall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1-05-23(美国)

本片根据《纽约时报》首席记者及专栏作家安德鲁·罗斯·索尔金的同名畅销书改编而成。2008年,雷曼兄弟陷入危机,股票跳水,客户挤兑,其董事会主席迪克·富尔德绝望中求助美国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威廉·赫特 William Hurt饰)。

保尔森倾尽全力、多方奔走,求助英韩两国,仍然没能成功找到买家。此前政府已经多次出面救市,保尔森不想让人觉得政府一直用纳税人的钱就资本家,于是让SEC主席出面暗示雷曼兄弟倒闭。(《监守自盗》则质疑他此举的动机。)

这引发了我们在《监守自盗》中说过的可怕连锁反应,保尔森的电话被打爆。

高盛董事会主席兼CEO劳尔德·贝兰克梵抱怨没人再信任投行了。

AIG遭遇降级。

法国财长克里斯汀·拉加德要求保尔森不能任由AIG倒闭,以免殃及欧洲。

摩根斯坦利董事会主席兼CEO约翰·麦克抱怨公司股票遭遇疯狂做空。

连作为实体经济的通用电气都表示受到打击。

而AIG很快也爆出巨大财务缺口,其他投行亦摇摇欲坠。由于它们牵涉甚广,因此决不能任由倒下。为此,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保罗·吉亚玛提 Paul Giamatti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蒂姆·盖特纳等人也加入进来,纷纷绞尽脑汁,试图挽救大厦将倾的金融体系。

美国政府、美国国会、投行、投资者,英法中日韩俄等国政府与金融机构都纷纷卷入危局之中来。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政府高官形象与《监守自盗》中牟取私利不同,他们几乎是任劳任怨,马不停蹄,四处灭火;而布什、麦凯恩、奥巴马则完全没有直接露面,只是在新闻中出现,颇有作秀之嫌。

本片中的空头们也不像《大空头》中那样老实,而是歪曲事实、散布谣言(中国流行语叫“恶意做空”)。

我们见到更多的是投行高管们彼此猜疑、以邻为壑,开会从来不能达成一致。当然他们也不是像《大空头》所说的满不在乎,而是完全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以及,政府完全不能控制投行,连注资后伯南克都只能祈祷投行把钱用对地方。

在这四部电影中,我们见到了双面的经济金融制度、双面的金融从业者,双面的投行高管、双面的政府、双面的贷款申请者……究竟哪一面是真的?

都是真的。这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世界。面对诱惑,很少有人不贪婪;面对危机,很少有人不恐惧;面对合作,很少有人不猜疑;面对别人的错误,很少有人不指责。

08金融危机,就是这样一个金融肇始、制度缺失、全民犯错的结果——最后全体买单。这里面一些人错误大,一些人错误小,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无辜的。

那么,是不是加强监管就好了?

可惜,金融业创新与监管的矛盾从来不会消失,危机还会来临,因为问题不只存在于制度中,还存在于人们的心里。对于决策者而言,这是永恒的困局。

那讨论这些对于普通人有什么用?至少,你可以以一种理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很多时候,不做盲从者,你就能够在危机中幸存下来。

公众号:银幕筛查机(filmfilter)




  

相关话题

  信用担保凭证的资产证券化原理是怎样导致金融危机的? 
  关于次贷危机的一本书,主人公一直做空。但是没能坚持到次贷危机爆发,请问这本书叫什么名字? 
  中国会发生金融危机吗? 
  关于次贷危机的一本书,主人公一直做空。但是没能坚持到次贷危机爆发,请问这本书叫什么名字? 
  中国为什么没有比较大的金融危机现象?而美国总是发生金融危机? 
  关于次贷危机的一本书,主人公一直做空。但是没能坚持到次贷危机爆发,请问这本书叫什么名字? 
  2020年会爆发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吗? 
  如何看待《大空头》主角Michael Burry做空特斯拉? 
  中国为什么没有比较大的金融危机现象?而美国总是发生金融危机? 
  如何评价电影《大空头》(The Big Short)? 

前一个讨论
换手率高的股票说明什么?
下一个讨论
人类如果造出了戴森球,那么会用什么方式来传输能量到地球?





© 2024-11-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