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袭人嫉妒晴雯吗? 第1页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才不,而且,她肯定心里亮堂着呢,袭人的认知能力远超晴雯,甚至对于大观园与世局的洞察,不低于王熙凤薛宝钗贾探春和史湘云。

袭人是个丫鬟,容貌才气不及小姐,但认知练达不输小姐。正因为她是个丫鬟,她在下坡路的世界里,可以生存,甚至运转良好,所以她是个熬得过世事变迁的人。

中国之所以数千年不倒,好韧性正是因了袭人,而非流光溢彩倏尔即逝的晴雯。

上坡路,娶宝钗享盛世;下坡路,娶袭人渡乱世。


user avatar   yun-fei-68-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袭人本身就比晴雯的级别高,她实在没什么可嫉妒晴雯的。

用袭人自己的话说就是:

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紧人来。还有一说,他总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

很多人因为袭人这段话认为她是告密者,是她为了自己的姨娘地位挤走了晴雯。其实客观来看,袭人这番话句句在理,晴雯确实灭不过袭人的次序做姨娘,袭人犯不着处心积虑排挤晴雯。

袭人唯一不如晴雯的,就是模样。但袭人也不是丑人,只是比晴雯略次一等,但不会差到哪里去。怡红院的四儿也是个“有三分水色”的,但是她还“不及晴雯的一半”。袭人只是次一等,但足以超过大部分丫鬟的外貌了。

柔媚姣俏、细挑身材,容长脸面,穿着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
模样儿自不用说,只是她那行事儿的大方,见人说话儿的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倒实在难得的……模样虽比晴雯略次一等,然放在房里,也算得一二等的了

袭人又不是斯佳丽·奥哈拉,容不得别人比自己长得好看哪怕一点儿。她没有必要在颜值上的略微落后去嫉妒晴雯。

再说说份例月钱。晴雯的工资是每个月一吊钱,这也是宝玉屋大丫鬟的正常月薪(老太太屋大丫鬟是一两银子,但是怡红院不能和贾母院等同)。晴雯虽然是老太太给宝玉的,但她在贾母那里是个小丫鬟,是原主人赖嬷嬷看贾母喜欢这个小丫头,特意孝敬给贾母的玩意儿。袭人则不同,她原先是贾母八个大丫鬟之一,本名珍珠。这个花珍珠本来在贾母那里领薪水是一个月一两银子,到了宝玉这边,她还是拿着一两银子。从月钱就能看出袭人的身份仍就是贾母院大丫鬟的等级,晴雯保留着怡红院大丫鬟的等级。

自从王夫人认定袭人做准姨娘后,袭人的月例更多了。她的工资是二两银子+一吊钱,晴雯只有一吊钱。晴雯嫉妒袭人还说得通,晴雯说袭人是“西洋花点子哈巴儿”,如果袭人不是哈巴儿狗,那她还真不会有这么多钱。在《水浒传》中,一两银子能买三十斤牛肉,两只鸡,两桶酒,四盘菜蔬;牛肉在今天也是昂贵的肉类,何况古代。置换着算算,能约摸出袭人的月薪在清朝的购买力。

王夫人准备把袭人提成为贾宝玉的“准姨娘”时,特意问了王熙凤府中关于姨娘们的月例。并且交代王熙凤:“……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的这一份,都从我的月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姨娘的月钱是二两银子,一吊钱给姨娘的两个小丫鬟;袭人没有小丫鬟,但还是要领这一吊钱(代替了小丫鬟)

即便都是怡红院的大丫鬟,晴雯的地位还不及麝月,如何又能跟袭人相提并论。贾母和宝玉对晴雯的宠爱让人看待晴雯地位有了错误认识,我敢说晴雯自己也有错位认识。若不是仗着宝玉喜欢,想来晴雯也不敢这么狂妄。但是晴雯说撵出去就撵出去了,连平常衣服都不能拿走,这个地位之低也可以想见了。

袭人娘家虽然一度穷到卖女儿为奴,但后来也奔小康了,有钱给女儿赎身,只是袭人不愿回家罢了。晴雯是个没有父母,娘家只有个混蛋姑舅哥哥和嫂子(就是和贾琏偷情的多浑虫婆娘灯姑娘),被赶出园子后哥嫂也不管她的病情,可见这后台也不是一个阶层的。

袭人嫉妒晴雯什么呢?就算宝玉把袭人和晴雯都纳为妾,晴雯也不会得到王夫人等人喜欢。宝玉的正妻林黛玉或薛宝钗都没有亲晴雯远袭人的道理(晴雯还因为懒把黛玉关在门外),袭人才是正室们梦寐以求的良妾。


相关链接:

情诗千载的红楼

雲绯【文学名著评析】

文学影视公众号:芳绯文学(fangfeiwenxue)


user avatar   chun-chun-de-chun-bai-meng-x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晴雯被赶出去的直接原因是王善保家的告了晴雯一状,说晴雯妖妖的不成体统,王夫人把晴雯叫来一看果然妖艳,就把她撵出去了。被赶出去不久之后,晴雯香消玉殒。

然而在晴雯被逐出怡红院后,贾宝玉和袭人有一段对话,内容直指是袭人跟王夫人告密,晴雯才王夫人盯上被逐。

如果是在小说写作里,这里就有了思路矛盾,晴雯不是因为王善保家的一句话被王夫人盯上的吗?为什么后文又说是袭人告密呢?

红楼梦是一部没有定稿的书,而且有底本。曹雪芹创作团队知道底本的整体故事,增删润色十年写出了红楼梦。但是写书是一部分一部分写,很多细节就不能做到完全对得上,古代没有现代文字检索,只能靠人工一遍遍从头到尾去捋前后逻辑关系。更重要的是,曹雪芹有意删掉了很多细节,比如司棋被逐事件中就有文本疑点,曹雪芹为了掩盖这个故事,跳过了管家媳妇们审问司棋的情节,就造成了内容对不上的情况。

同样的,如果彻底删掉袭人告密晴雯的情节,那么后面宝玉赶走袭人、袭人嫁给蒋玉菡就说不通了,因为前八十回袭人表面上一直做得光明正大,是贤袭人,挑不出错,现在唯一这么一处会引起宝玉反感的地方也被删除了,那么袭人的结局应该是留在宝玉身边了才对,这样就跟底本的故事对不上。于是曹雪芹又保留了贾宝玉和袭人的对话,就有了这么奇怪的一个文本现象,也成了百年来读者们争论的话题之一。

所以这里我认为,曹雪芹删了一段关于袭人告密的故事,应该是曹雪芹不想让读者去diss袭人了。

那么袭人为什么去告密晴雯,难道仅仅是因为嫉妒吗?

一、贾府下人的等级制度

北京四合院各位都见过吧。我们可以把怡红院想象成一个四合院,把贾府想象成很多四合院的集合体。有点类似于87版的样子。

贾府由每个人住的院落构成,一个院落基本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门口,院子和屋里【主人房里】。大门口有人看门,进了门是院子,院子里有屋子,这是三个最基础的档位,下人们由这三个基础档位的差事分成了等级。如果扩大到贾府,就有大门,二门,三门等等。宁国府是“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每个门里都有每个门里的规矩,门靠得越外面,规矩越少,权力越小。这是一个基本准则。

门口的人是最低等的,几乎没有势力,但是会有一些好处,例如厨娘柳家的,她的哥哥是看门的,粤东的官来拜,一共三篓子茯苓霜就要送看门的一篓。

院子里的是稍微有些权力的,以具体职位来划分权力等级,在这个体系里大的能管小的,里面的能管外面的,逐一划分。这类人描写是红楼梦里最多的,比如芳官的干娘,春燕的姑妈,在怡红院的林红玉,爱喝酒的焦大,都是这个等级的。

再高一级,就是能进房间伺候的了,比如袭人,晴雯,紫鹃,司棋。因为红楼梦中主角们年纪都不大,所以贴身伺候的往往也是年纪相仿的。如果年纪大一些,又能进内房的,在贾府里都是有一定地位的,例如贾宝玉的奶妈李嬷嬷,王夫人的陪嫁周瑞家的,请贾母逛园子的赖嬷嬷。

如果是贴身伺候男主人的丫鬟,男主人可以占有。被男主人占有但又没有名分的叫通房丫头,比如平儿和袭人都是这一类。通房丫头虽然地位低,但是在红楼梦中的权力很大,如果男主人已婚且没有妾室,她就是仅次于女主人的等级,可以代替女主人行使权力,比如平儿替王熙凤管家,就按照自己的方法摆平了厨房事件,罚了芳官干娘。

如果男主人未婚,其地位又得到男主人监护人的承认,那么她就可以帮男主人总管这个院子的事务,相当于半个主子,袭人就是凭这一点可以管理怡红院的。

可以说,袭人才是怡红院的实际权力实行者。她的权力很大,包括财政权和人员任免权。所以袭人一回家,怡红院就乱了套,晴雯病了,请了大夫来看病,结果麝月和贾宝玉找钱找了半天;晴雯要撵坠儿,麝月就提议等先袭人回怡红院后请示一下,结果晴雯没听,当场就撵出去了。


二、晴雯的“心比天高”指的是什么

红楼梦中的角色都有一体两面,晴雯的判词里说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就是晴雯这个角色的两面所在。但是这两面具体指的是什么,却一直有争议。

身为下贱很容易理解,贾府的奴才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家生奴才,父母都在贾府做下人,生下来的孩子自然而然就也是下人。代表是鸳鸯。这类人完全属于主人,包括婚丧嫁娶,到了一定岁数,贾府的主人是要负责他们婚配的,如果家生奴才死了,贾府就要按照祖宗旧例来给奴才银子办丧事。比如旺儿家的儿子看上了彩霞,就要来找主人王熙凤和贾琏求娶。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探春按照“里头的”给了二十两银子。

第二种是外来进贾府打工的奴才,父母亲人都在贾府外,把孩子从小送进来打工挣钱,女性如果被主人看上就可以留在贾府做主人的妾室了,如果没有主人看上,到了一定岁数贾府也放他们回家。这类人代表就是袭人。袭人的妈妈和哥哥都是在贾府外的,也不是贾府的仆人,如果袭人没有被贾宝玉看上,到了年纪是要回家的,袭人也是利用这一点哄贾宝玉读书。

晴雯则属于第三种,也就是贾府买来的孤儿。晴雯甚至还不是贾府买来的,而是赖大家买来的,来了两次荣国府,因为贾母喜欢,就送给贾府了。赖大已经是荣国府的奴才了,奴才买来的奴才,还是被送给贾家的,晴雯的身份可以说是低得不能再低了,生杀予夺实际上都是主人的事,因为她无家可归,主人家就是她的家。

那么心比天高指的又是什么呢?

有的人说是晴雯也想做姨娘,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心比天高”的想法,丫鬟本来就可以做姨娘。如果贾宝玉占有了晴雯,那么晴雯只需要让贾宝玉去给贾母撒个娇,想做姨娘根本不是什么难事。前八十回里,贾宝玉也不止一次挑逗晴雯,甚至要拉着晴雯一起洗澡,但是都被晴雯拒绝了。

在古代,一个男主人要娶妻,有两个条件:1,要告知父母明媒正娶;2,结婚前不能和求娶对象有身体关系。晴雯的“心比天高”就是想在没有身体关系的前提下做贾宝玉的妾,她当然明白自己不可能做贾宝玉的正妻,但如果一个丫鬟在没有身体关系的前提下还能让主人去认可身份,和正妻的流程没有区别,这样不走寻常路也就会更加被高看一等,比袭人这样的先有身体关系再做了姨娘的要高多了。

有一点要注意,晴雯和袭人都是怡红院这个独立背景下的角色,不参与贾家更大范围的权力斗争,晴雯自始至终想比过的只有袭人,她没有任何想法想比过林黛玉薛宝钗之流,也知道比不过。袭人也是如此,所以晴雯和黛玉的直接戏份很少,袭人和宝钗有一些,但是不涉及到二人结盟合伙陷害黛玉这种剧情。晴雯和袭人才是权力争夺互相较量的两股势力。

晴雯憋着劲要比过袭人,所以一直洁身自好,拒绝贾宝玉的挑逗,满足了2,却不可能等到1。因为给没有身体关系的丫头名分本质上严重违反了贾府的等级规定。

为什么说这一点是严重违反了贾府的等级规定呢?因为作者在前八十回里明明白白地写了通房丫头,也就是平儿。平儿和贾琏有身体关系,但是贾琏一直没有给她名分,平儿只能一直做丫鬟,虽然依靠王熙凤,平儿的权力很大,但是她地位上还是丫鬟,比赵姨娘她们都要矮一截。如果晴雯没有身体关系就被贾宝玉破例收成妾室,这不仅是挑战了袭人的地位,也等于公开挑战了平儿的地位。所以这种事是坚决不能发生的,这是等级身份的原则问题。

但是为什么晴雯一直到被赶出去之前对这个想法有一种盲目乐观自信呢?很简单,贾宝玉喜欢她,允许她的权力在怡红院越来越大,她被这种假象蒙蔽了双眼,认为自己是可以做到在和贾宝玉没有身体关系的前提下被贾宝玉收房的,行为也越来越放肆。一直到晴雯被王夫人赶出去,在哥嫂家奄奄一息的时候,她才醒悟过来,说早知今日,当日也另有个道理。

作者虽然对晴雯的忠诚大加赞赏,但是另一方面,作者对晴雯这种自视甚高的心理持的并不是赞扬态度,认为她是“心比天高”。红楼梦很多地方都能表现出来,作者其实非常害怕出现怡红院的晴雯这样的情况,不然也不会去造一个太虚幻境,通过警幻仙姑去告诉读者要“留意孔孟之间,委身经济之道”。孔孟之道就是作者理想的社会秩序。警幻仙姑要教会贾宝玉的是作者认为正确的社会秩序,也就是读书仕途。


三、袭人为什么要告发晴雯

袭人是管理者,但是不昏庸。批语中写袭人是薛宝钗的副,袭人和薛宝钗一样,是非常理智、不会感情用事的人。晴雯撕了袭人好友麝月的扇子,虽然可恶,但是如果晴雯别的事情都合乎规矩,袭人实际上是没办法因为这点小事就能告倒晴雯的。王夫人虽然管家不行,但也不是能当傻子糊弄的人。宝玉挨打后,袭人就私下里跟王夫人讲让贾宝玉搬出去住的话。袭人说得有理有据,王夫人才会放心把宝玉交给她。

因此,如果袭人就只是因为撕扇子就去告了晴雯的话,王夫人也不会信服的。所以晴雯除了撕扇子,肯定还是做错了别的事,而且是王夫人忍不了的事。

我们之前说过,贾府的下人是分成各种等级的。这些等级之间不能随意乱串,各有各的位置。周瑞家的跟刘姥姥就说过,贾府的下人是各管一样,她只管主子们出门的事,周瑞只管春秋两季的地租子。这个地位是不能乱的。

红楼梦中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描写,例如贾宝玉无意中踹了袭人,就是因为贾宝玉认为开门的是看门的小丫头,袭人在怡红院中的地位很高,不需要她开门。芳官的干娘要进屋子给贾宝玉吹汤,晴雯狠狠怼了她,别的丫头告诉干娘“有你去不了的地方”,因为干娘是洗衣服的下人,不知道内帏的规矩,不能进屋子伺候。

贾府的下人们如果想做不属于自己这个等级的事,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主人需要你去做,你才可以做。例如周瑞家的送宫花,就是薛姨妈叫她去分送给园中众人的,周瑞家的原本不是做这种差事的人,还跟别人抱怨。贾宝玉要喝茶,屋里伺候的人都不在,小红听见了跑进来给贾宝玉倒了碗茶,出来就被碧痕秋纹挤兑了,这是因为小红原本不是屋里伺候的,她擅自进屋倒茶是越了规矩的【当然这里面也含了二人怕小红勾引贾宝玉的原因】。

晴雯在见王夫人的时候,说自己是老太太拨过来在外门上夜给宝玉看屋子的。很多营销号说这是晴雯在表明自己是贾母的人,王夫人无权处置她。这是没明白“外门上夜”在贾府是怎样一个地位。晴雯本职是给怡红院大门看门的,这个地位可以说是怡红院最低等的丫头了,一般来说除非是主人使唤,否则晴雯是不能进屋子伺候,更不能和宝玉亲密接触的。晴雯提到自己的身份是为了让王夫人不会觉得她和宝玉过于亲密,对她的处罚就会小一些。

晴雯确实出身低微,但是我们很难觉得她是个出身低微的丫鬟。她漂亮聪明,贾宝玉喜欢,她不仅可以进屋里去拿钱赌钱,还能睡在屋里,甚至和贾宝玉躺一个被窝,真就差没有为爱鼓掌了。晴雯虽然死守这个底线,但是她对底线之上的权力膨胀没有丝毫节制,这才是晴雯悲剧的根源。

红楼梦里对晴雯的权力膨胀是有一条线索的。晴雯这个名字最开始在正文中出现是在第五回,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睡午觉,留下了袭人、媚人。晴雯和麝月作伴,秦可卿嘱咐她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这是个相对低端的工作,在门外守着主人睡觉而已,这个时候她们的年纪也不大,秦可卿嘱咐她们的话像嘱咐小孩一样。后面贾宝玉梦遗,也是袭人去服侍给贾宝玉换裤子。没有写到晴雯,可见晴雯那个时候并不是贴身伺候,贾宝玉也不敢把这种事告诉晴雯。

晴雯第一次有了台词的出场是第八回,这个时候晴雯就可以给贾宝玉研墨贴匾,说明这个时候晴雯能进屋子去日常伺候。贾宝玉喜欢她,惦记她爱吃的东西,还给她带回来。

第二十回,晴雯看到贾宝玉给麝月篦头,就说“交杯盏还没吃就上头了”。这个时候晴雯就已经知道贾宝玉和袭人的事了,这也是晴雯开始不服袭人的开始。当然这个时候她也只是停留在口头,麝月也只说她爱磨牙说闲话而已。

这个时候,晴雯偶尔还是履行自己的本职义务的,只是这时晴雯对本职义务已经不是很认真了。第二十六回,林黛玉来找贾宝玉,晴雯因为别的事心里不爽,听见敲门声就拒绝开门。按道理来讲,晴雯不管来的人是谁都应该开门,何况林黛玉叫门两遍,结果晴雯还假传圣旨说是贾宝玉不让开,直接导致林黛玉和贾宝玉闹了一场别扭。

第二十七回,晴雯可以随意使唤怡红院的下人,命令小红去做很多不应该小红做的事,小红被王熙凤叫去取东西,小红是不能拒绝王熙凤的,这属于突发情况,按理说晴雯应该理解一下,毕竟王熙凤也是主子,但是这时晴雯就骂小红是攀高枝。

撕扇子在第三十一回,晴雯撕了麝月的扇子,而这个时候袭人是在怡红院的。晴雯明知道袭人在怡红院,仗着贾宝玉的喜欢就撕了袭人好友麝月的扇子,等于公开挑衅袭人在怡红院的权威。

第三十七回,晴雯就敢公开diss袭人了。袭人这个时候已经是内定的姨娘,王夫人每月拨出来自己的二两银子给袭人,就是我们上面说的监护人承认了通房丫鬟的地位,等贾宝玉娶妻后,袭人就是名正言顺的妾室,但是晴雯这个时候就敢公开说“或许太太看我勤谨也拨给我二两银子”。这是非常越级的行为。

如果说第三十七回还只是口头越级,到了第五十二回,晴雯知道了坠儿偷了平儿的镯子,立刻自作主张撵了坠儿出去。人事任免权应该是袭人的。麝月也让晴雯等袭人回来后告知一声,让袭人来处理,但是晴雯却不肯,立刻就撵了坠儿。这是从实际行动上开始越级了,虽然晴雯确实有要撵走坠儿的理由,但是她是没有权力来决定这件事。

到了第七十三回,晴雯的权力更是空前地大。为了让宝玉能够不被贾政问话,出主意让宝玉装病,半夜把婆子们都喊起来去巡查。婆子们找不到人,有些许抱怨,晴雯还怼回去,闹了半夜。最终下人们夜间聚赌的事被抖了出来,贾母出面震慑,闹了一场大风波。

如果你是袭人,作为怡红院可以行使管理权的人,面对晴雯的权力膨胀和挑衅,你会怎么做?视而不见?放任自流吗?

不过这里要说明一下,晴雯虽然仗着贾宝玉的喜欢拥有诸多特权,但是晴雯并不是滥用特权。她说话虽然刻薄,但是本质并不坏。她是看不惯那些奸懒馋滑之人,认为在怡红院当差的人就应该为怡红院和贾宝玉出力,全身心对宝玉好。这个跟林黛玉类似,林黛玉也是天真地认为贾府对下人好,所以下人们都应该忠于贾府,对不听话的下人就要出言责怪。所以批语说“晴为黛影”。

怡红院里有仗着贾宝玉喜欢滥用特权的吗?当然有,芳官就是这种人。贾宝玉喜欢她,她就作保答应了柳五儿可以进怡红院做事,为此得了柳家的不少好处。她喊饿,让柳家的给她做了饭,送来了又嫌油腻不肯吃。贾宝玉允许她进屋子,她进去把自鸣钟玩坏了,害的丫鬟们时刻都要看着时间不能误了饭点。所以后面芳官被赶出去的时候,贾宝玉说芳官被赶出去是年纪小,过于伶俐,说话得罪人,是有原因的。

在贾宝玉眼里,对他好的就是好,虽然他明白丫鬟们会为了他争风吃醋,但是他却死活想不明白到底为什么要搞得内部自打自杀分崩离析。他只看到晴雯一片真心待他,才会质问袭人“晴雯有什么错”。

晴雯到底有什么错?晴雯的错就是仗着贾宝玉的宠爱就乱了次序,和袭人争夺管理权,造成了怡红院的权力斗争。她们要获取权力,又要去挑唆贾宝玉做更出格的事。这才是袭人和王夫人都不能忍的。


user avatar   bi-ying-han-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有这么一群送外卖的女人。

不想看图的国男们,可以看看文字,看看中国新时代女性是如何理直气壮“送外卖”的,省得以后被骗接盘。

今天我碰到了一件令我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和朋友(女)去中超买食物(当时我们都戴着口罩,),碰(未和她打招呼,她没认出来)到的那位来自西安的同学(跟波兰人谈恋爱,未婚先孕,正在备孕),她在中超里和老板娘夸夸其谈,说自己的波兰男朋友不关心他,说她怀孕如何痛苦。

这都无所谓,但是当她说"当我波兰男朋友这么冷漠对我,我都极其包容,因为我想着文化差异嘛,要是我谈了个国男,我的分分钟两耳光扇过去!”我很震惊,这凭什么,为什么穷得吊儿郎当的波兰人就可以无限被包容,中国男人就必须对她无限好,否则就是两耳光,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的侮辱。

后来出了超市,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了问我的朋友,她居然也认同那个姑娘的,她说"这不是双标,不是区别对待,这是文化差异,她男朋友是波兰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这样,所以那样对她,情有可原。但是中国男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对女生百般呵护,要无微不至的照顾,所以一旦对女孩子冷漠了就应该被责罚。”

虽然她们这么说,但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这是一种双标,是一种侮辱。后来我见再讨论下去会很尴尬,就岔开话题了。这难道不是一种侮辱吗?凭什么对中国男人要求就必须这样那样,对波兰男友就可以无限包容?

作者PS:渣男送盘,老实人接盘,所以国男不能太老实。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福王是被马世英拥立的

鲁王只是监国

唐王素有大志,刚烈有谋,称帝但是被郑芝龙裹挟,郑芝龙投降后,唐王战死。

邵武帝是唐王的弟弟,唐王让他继位,他有不能退让的理由。

桂王是福王之外最名正言顺的,属于正常登基。

靖江王,这是一个野心家+傻缺


user avatar   li-chun-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主要是甄嬛的性格决定的。

甄嬛算是一个比较讲情义的人,但她不是那种喜欢燃烧自己去温暖照耀别人的主角。

宫斗环境里也不允许这种人存在,这种人也成不了赢家,毕竟这后宫是皇帝的后宫,不是你女主角的。

而安陵容一开始可能误以为甄嬛是那种上天派来拯救她于泥淖的天使,毕竟从来没人对她这么好,且有能力对她这么好(她娘肯定想对她好但有心无力)。结果慢慢发现她不是甄嬛喜欢的那种人,能为了一个陌生人出头不惜得罪人的甄嬛也只能存在于入宫前。她就开始慌了,如果甄嬛不要她,她怎么办。

对于甄嬛这种心比天高的人来说,没点真本事是很难被她看上的。

甄嬛喜欢的人,都是遇见她之前就很强大的,对配偶她要求极高,她号称“女诸葛”,如果在政治上没点脑子和作为,其实她根本看不上(例如温太医),所以配得上她的也只有皇帝(果郡王是心灰意冷之后改了想法,但果郡王本身也足够优秀了);对女性盟友呢,她则要求对方离了她,自身也足以在宫里立足,她才看得起。

这个立足不是要你一定是宠妃、位高权重,而是要你离了甄嬛也无所谓。比如叶澜依这样的,什么都不在乎,也没有家人,一身轻松,就算她不得宠,她也无所谓的,哪怕她丝毫不想跟甄嬛交好,甄嬛心底也是有点敬重的。但前期的安陵容完全做不到这点,她实力太弱了,还有拖后腿的爹和瞎了眼的老娘,她只能指望甄嬛拉扯她,除了甄嬛她一无所有,甄嬛不重视她了,她马上怕的要命。可前期的甄嬛,一来实力不够没有余力拉别人,只能找一些能稍微帮下她、又不那么需要她帮的盟友,二来她对皇帝还抱了恋爱脑的心思,又怎么会乐意拉别人上位受宠。淳儿做朋友明显更适合此时的甄嬛。

她喜欢跟淳儿玩。别说甄嬛了,淳儿和安陵容比,阖宫里谁不更喜欢淳儿呢?没有攻击性(但是伤了安陵容),看着喜庆,还是小孩儿心性。安陵容苦就苦在,没人喜欢她,好不容易遇上一个甄嬛,甄嬛也没有特别喜欢她,于是心理扭曲了。出身低,姿色平平,在家被欺负,家庭极度不和睦,导致她不入选前途可悲,入选了也是前途可悲。于是养成了谨小慎微又敏感的性子。这种情况下只能指望一个太阳式的主角用自己的无止境的热量去温暖她,拯救她。可惜甄嬛不是这种人,宫斗也不是日漫剧情。

宫斗就是现实,现实就是安陵容这样的,无论她是跪舔甄嬛到底还是跟甄嬛散伙,甄嬛都不可能特别看重她,因为性情就是不投,其实甄嬛本质也是慕强的,你厉害的话,虽然不一定跟她玩的很好,她心里还是会给你留个位置,只要利益不冲突就可以结盟。所以安陵容想要得到甄嬛的特别相待,还真不能跟她一个阵营,不然她永远觉得你只是个跟班,跟着甄嬛安陵容也没什么成长机会——甄嬛的盟友基本上都是成熟期的,例如眉庄、敬妃、端妃、欣贵人等,就连淳儿,也一来就得到皇帝宠爱,在宫里人缘也好,她们结盟属于强强联合,而且属性不冲突。例如眉嬛,眉姐姐说的什么,她知道甄嬛哪里厉害,她比不过,于是她就在其他地方用功,做到不比甄嬛差。包括恩宠这一块,也是眉姐姐先放弃了,不看重了,又得到了太后的护荫,于是甄嬛无论多么得宠,眉庄都有底气在她面前挺直腰杆。而安陵容,光靠自己完全没机会修炼,甄嬛也不可能给她请老师提高(她手里也没这个资源),其实也只有皇后能给她这个资源这个机会,安陵容也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能被甄嬛高看。可惜吧,这个宫斗环境太过恶劣,她虽然强大了,可手段不光明,甚至伤害了甄嬛的根本利益,因此只有等她死了,甄嬛才能释怀。

顺便想探讨一下眉庄得宠甄嬛感觉还行,安陵容被宠她马上觉得郁闷的问题,有很大可能在甄嬛心里眉庄得宠是理所应当的,并且早有心理准备(眉庄实力被她认可),而安陵容得宠,甄嬛觉得是自己让出去的,分出去的,因此闷闷不乐。


user avatar   wang-xiao-zhi-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曹雪芹是古今中外最不流俗的作家。

我们可以想象下,普通小说人物设定:

【正义女主】

仙姿绰约——必然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着装淡雅,不爱施脂粉也美丽动人。

多愁善感——必然是温婉内向型,说话做事温柔不带锋芒,不到迫不得已不会生气发怒。

【反派女二】

雍容华贵——服饰必然艳到极致,喜欢各种富贵的装饰,享受成为关注的焦点。

积极入世——性格肯定是活泼热烈型,为人处事积极、很有能量,表面乐呵呵暗地使绊子/或者明着就使坏。

这里坏不坏取决于是否设定反派,也有可能仙女型是反派,玫瑰型是正派,但总有一正一反且人物形象大体如上。无非是淡雅美女/浓艳美女两种刻板印象。而实际上呢?

首先《红楼梦》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女主设定,前期黛玉戏份较多,后期(包括流失的后文)应该是宝钗戏份多,曹公对两位女主都是特别欣赏的态度,并不存在反派设定。其次,仔细看人物设定,完全不是流于世俗那种。

【黛玉】

仙姿绰约——但也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很有生活情趣,收拾屋子&打扮自己都有一套,穿衣打扮并不朴素,美商很高。

多愁善感——但是言辞犀利,爱说笑打趣,有点傲气,性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向,相反善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很享受成为关注的焦点。

【宝钗】

雍容华贵——却并不喜欢富贵装饰,也不爱打扮自己,住的屋子也跟雪洞一般,是真的天然去雕饰。

积极入世——性格并不算外向,不喜欢显山露水表现自己;虽然看起来八面玲珑,但内心很豁达、淡然,是君子范儿。

所以如果按照刻板印象,不好好读原著,get到黛玉宝钗几个关键词就先入为主,很大概率会误解甚至完全搞混两个人设。




  

相关话题

  晴雯为什么是芙蓉花神? 
  抄检大观园为什么独独只有薛宝钗搬出去了呢? 
  林黛玉明明家境殷实,父亲健在,为何还要进贾府?何况贾家每况日下,林父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晴雯为什么是芙蓉花神? 
  怎么快速理解红楼梦人物关系及内容? 
  王夫人和李纨的婆媳关系怎么样? 
  怎样可以让金钏活下来? 
  《红楼梦》中,焦大年轻时为贾府立下大功,后来为什么沦落到人人都不待见的地步? 
  《红楼梦》里有你不能理解的人物吗? 
  李纨是一个阴暗的人吗? 

前一个讨论
中国没有会写剧本的编剧了吗?
下一个讨论
有过或者见过哪些「兴趣改变人生」的经历?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