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风流灵巧招人怨啊。
作者自己就给了晴雯定评,又何须几百年后的诸位来说她不讨喜。
请细想想,《红楼梦》里有谁是真喜欢晴雯的?
宝玉吗?除了那篇自恋的《芙蓉女儿诔》,他何曾对晴雯有过特别的钟爱?补裘?那是晴雯对宝玉的情义。撕扇?在宝玉,这不过是诸多与丫头荒唐事中的一件,亲密度未必高于为麝月篦头,更难比袭人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了。大家不应该忘记,晴雯之死能够给宝玉那么大的震撼,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晴雯是宝玉身边女儿里第一个夭亡的。作为宝玉情感教育的重要时刻,它具备了让人刻骨铭心的仪式感。这是作者对晴雯的钟爱,不是宝玉对晴雯的钟爱。
宝玉尚如此,其他人更可知。宝钗明明白白是属意于袭人的。黛玉则很有趣,恰如晴雯之不能理解黛玉,黛玉也未见对晴雯有明显的青睐。许多人因为晴为黛影,想当然地觉得两个人心意相通。其实没有。袭为钗影之所以能演变成袭人与宝钗的相互欣赏,是因为她们的人格特征,本就是外向的,是向外的讨好,当然更容易发现、交接同类。而晴为黛影,两人的人格特征都是向内的,过的是自己的生死。所以黛玉眼中的晴雯不过宝玉房内的重要丫头之一,无法与准嫂子袭人相比。湘云、探春、迎春乃至凤姐等人对晴雯的看法,也与此相似。
这是少爷小姐们,丫头们对晴雯,不说讨厌,起码也是不亲近。晴雯虽然服侍过贾母,但和袭人、鸳鸯、琥珀、平儿等大丫头团体并不亲近。这固然因为地位有别,但也和性格有关。袭人在晴雯死后的那句什么东西,可谓大丫头团体对晴雯的总论。至于比晴雯地位低的小红、坠儿们,喜欢?不恨死她就不错了。
而大观园是女儿国,是青春少女的世外桃源。晴雯在大观园内都无法得到众人的欢心,到大观园外又岂能讨得什么便宜。作者虽只着意写了王夫人和王善保家的两个人对晴雯的看法。但正是这两人,轻轻松松就毁灭了她。王夫人为何讨厌晴雯,历来的分析已经说得很透彻,不必赘言。有意味的是王善保家的。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陪房,按道理和晴雯其实没多少交集,但她向王夫人进谗言,唯一指名道姓的就是晴雯,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晴雯的招人恨,真的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了。
所以,《红楼梦》的晴雯,其实是作者钟爱,但书中人并不怎么喜欢的角色。作者把她排在又副册的首位,为她写下撕扇补裘这样光芒万丈的篇章。这是作者的心意。只是,除了宝玉可能与作者存在部分相通,其他人到底不是作者本人。他们眼中的晴雯,自该有另一番样子。而《红楼梦》超出寻常小说的地方,就在于它把这点也写出来了。
某种程度上,作者是成功的。因为他写出了活的晴雯,写出了她的风流灵巧,也写出了她的不讨喜。
但某种程度上,作者也是悲哀的。因为他把晴雯塑造得如此出色,但仍旧还是有那么多读者,无法与晴雯共情,从而喜欢她。许多人最后的态度,似乎还是与书中地其他人无异,都在意于她的那点不讨喜。
风流灵巧的攻击性也许书中人体会最深,但被风流灵巧支撑起来的身为下贱,心比天高,直到今天仍然在冒犯读者。许多人说晴雯双标,说晴雯自恃身份,说晴雯待人过苛,诸般罪状,归结起来,都无非如此。
晴雯作为丫头,有远过于身份的外貌和能力。外貌不用说了,袭人到宝玉到王夫人的认证已经足够权威。至于能力,补裘那一回也有集中的体现。这也是精明的贾母最初属意于她,把她指派给宝玉的原因。但晴雯的最大特点在于,她没有特意拿自己的外貌和能力去为自己争取什么,而只是将其转化成了心理优势。所以她会讥讽小红、酷待坠儿。小红向上、坠儿向下,看似完全不同。但都是奴隶身份内化后的常见人生,前者通过向主人输出能力、忠诚以换取地位的改变;后者通过在主人监管不到处自下手脚以获取私利(从这个角度看,坠儿与袭人可谓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真实写照)。
而跟她们相比,晴雯对于主奴秩序的接受度,显然是更低的。她既不往上爬,也不往下走,并且对于有这两方面意向的人抱本能的反感。所以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有人说晴雯双标?她对小红、坠儿的态度和她怼地位相等的麝月、略高一头的袭人,以及主人宝玉是一样的。她甚至敢直接拒绝黛玉(虽然是误会),和王夫人强辩,当着凤姐等人的面将自己的箱子倒扣过来。这些都是她要强的表现。她见不得在她看来自甘堕落的行为。若说她对小红坠儿全出于恃强凌弱,那按这个价值观,她为什么不去勾引宝玉,讨好王夫人呢?她为什么不努力地向上爬,而是安于和麝月相似的地位呢(作为贾母指派的人,她是有可能争取到的)。向上爬之后,她不是更能对其他人逞威风吗?
晴雯的世界观和普通人的世界观并不一样,她知道自己的出色,但她拒绝用这种出色去兑换什么。因为一旦兑换,她就坐实了身为下贱的无奈,无法去追求那个心比天高的自己了。但可笑的是,正是她如此珍视的心比天高,让她成了某些小说人物和后代读者眼里不安分、富有攻击性的人。
当然,我知道很多读者可能觉得,如果晴雯能保持着这份心比天高,同时又像袭人那样宽以待人,那么大家是会喜欢她超过袭人的。但请想一想,《红楼梦》黛玉系的人物,有哪一位不是如此有攻击性呢?黛玉自己如此,妙玉如此,尤三姐也如此,晴雯只是没有成为例外罢了。作者其实用小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性格是多样的,但也是有组合局限的。宝钗系人格必然会流于谄媚顺从,因为她们的行动处事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黛玉系人格必然会失之刻薄冒犯,因为她们的行动处事过于执着内心的感受。这两种人,本就不可能协调在一起的(秦可卿的兼美只能出现在梦中)。
所以,就像宝钗和黛玉一样。袭人和晴雯也是难以兼收的选择题。而在近年,晴雯受到那么多的非议指责,正说明我们社会的整体取向,在向着与人为善,向着情商高的方向走的(前几十年晴雯可是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看八七版红楼就知道了)。大家越来越不喜欢一个张扬的自我的带有冒犯性的生命,而越来越喜欢规矩的努力的充满正能量的三好学生。明星人格模版的变化,也在说明这一点。
注:笑了。看了一圈高赞回答,居然都是在说晴雯没有规矩,不是丫头的样子。那我要问了,整天泡在脂粉堆的宝玉规矩了?看西厢牡丹的林黛玉规矩了?莫说这两位,黛玉知道的违碍书籍她知道,黛玉不知道的的违碍书籍她还知道的宝钗规矩了?和宝玉私自行男女之事的袭人规矩了?那些人明明就是不喜欢性格中带刺的人,却硬要把晴雯的性格问题说成道德问题,何等不诚实!小说第二回说得足够明白,书里所叙,是情痴情种,是奇优名娼,是各种聪俊灵秀但乖癖邪缪之人,搞不懂这一点,只想找道德完人的人真的不适合读《红楼梦》,你们应该去写自己的《女诫》。但也别忘了孔夫子的名言:乡愿,德之贼也。
晴雯之所以能得到作者《芙蓉女儿诔》的赞誉,就是因为她和林黛玉一样,质本洁来还结去。但晴雯是丫头,没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她注定不能像黛玉那么高雅,而只能成为直率、泼辣的晴雯。我看有的答主把晴为黛影都能解释成只是长得相似,真是可怜可悲。
红楼系列:
你以为晴雯是个唱片,是盘磁带啊,还特么正面反面?
你以为红楼梦这部书是渡江侦查,羊城暗哨啊,还是小兵张嘎,云州西村啊?里面的人物还分正面反面?
活这么大了,还把一个活生生的自然人看成是二维两面而不是三维多面,你这是要学三体人试图使用降维打击啊你?
就算你不怎么看文学评论,没翻过文史哲,红楼梦学刊,没关注检索过红学史上数次破圈出圈的不同阵营大争论,哪怕你上过中学,上过抖音,上过任何一个当今流行的视频平台app,我想你获得一个认知解读艺术人物复杂性的多元视角也不难吧?
刘姥姥是正面反面?她为了借几两碎银,厚着脸皮,不惜装疯卖傻,博公子小姐太太们们一乐,攀附早就实质断交的王家余脉,只为了把家道艰难揭不开锅的农历年过去。这在今天可不就是很多年轻人特别反感的无事不登三宝殿,登门张嘴就借钱的穷亲戚么?但刘姥姥后来砸锅卖铁,有情有义,在王熙凤的女儿被卖青楼,偌大贾府亲友圈无人过问的时候,砸锅卖铁,挺身而出,亲下江南,两番往返,把巧姐救出火坑。你说她是正面反面?
贾珍贾蓉贾琏,男女关系混乱,但在原应叹息四姐妹和黛玉宝钗湘云等一众有血缘的家族后辈小女儿面前从不造次,有礼有节,多有照顾。清虚观那节,贾府女眷一进道观,贾珍就吩咐道士,没事不许到后院儿去,大热天的太太小姐多有不便,这心思缜密,照顾贾母和小姐们的体面放在事先的表现颇为加分。
贾琏去林黛玉家替林如海收拾后事,办事稳妥,对如花似玉的林妹妹毫无他意照顾有加。后来在尤三姐柳湘莲的事情上,坚持原则,一意替三姐主持公道,责怪柳湘莲不能说话不算,不说始乱终弃吧,至少开始的时候,头脑发热,整个和三姐的交往没有经过深思,就轻易许婚。贾琏竟然成了尤三姐悲剧一生,最后替她主持公道的人。在这件事情上,号称侠义的柳湘莲还不如一贯在男女关系上浪荡的贾琏挣得印象分多。
王熙凤泼辣精明,大气幽默,心机极深又坦荡真诚。尽管这些年体己钱私房钱不知积下多少,对秋桐,贾瑞,尤二姐等人的报复可谓手辣心黑,有点过分,但是她极少从私欲出发主动去害什么人。她积蓄私房,却从不为了物质贪欲,去抢骗什么金珠宝贝。她对尤二姐秋桐贾瑞,顶多算是防卫过当,藐视人命和法度。很多时候她表现得真诚坦荡,敢于担当,公是公,私是私。
比如她在家里炕头上盘算贾府几个小姐和林妹妹出嫁及宝玉结婚花销使项,谁要几百两,谁要几千两,把家底掏出,并慨叹这时候要是能再发个一二百万的财就好了。那种贾府背后经营者,年终盘点资产和财务报表时的风轻云淡,入情入理,好像一个田间地头的老母亲盘算自己家一堆阿猫阿狗的子女安排,脸上荡漾的姨母笑我仿佛都能看得出来。
比如,她虽然也有势利虚荣甚至手辣心黑的一面,尤其在贾琏的身上,极其吝啬,银子攥得极紧,贾琏几乎半个子儿从她手里都抠不出来,但是她看刘姥姥庄门庄户的偌大年纪,还腆着老脸来攀附早就实质上断了多年的旧交,只为借点银子(说是借,实质上是讨,贾府谁会指望她还?),填饱肚子,过个穷年。她却并不悭吝,给了刘姥姥一个足够应付年节,并在生意生计上小有腾挪,初步谋划的,对刘姥姥来说意外丰厚的资金助力。半筐倭瓜茄子,换来乡间数年温饱甚至小康。这份成人之美,懂人之心,临人之境的热肠又算哪一面?
贾宝玉作为第一男主,在你眼里总算个正面人物了吧?可是他十几岁小少年,跑到侄媳妇秦可卿卧房睡午觉,就做春梦,和侄媳妇秦可卿的化身,幻像,行周公之礼,办男女之事,你没有惊掉下巴吧?他前面和秦可卿幻像完成了性教育,后面就拉着袭人演示复习,前面和袭人初试物理世界的云雨,后面在洗澡时又和碧痕嬉闹了2-3个时辰,合计4-5个小时,一男一女洗澡能洗4-5个小时,你猜她总共在宝玉的裸体上搓下几十斤油泥?你是不是又要和白岩松一样大呼“不会吧?不会吧?”
这还不算什么,秦钟打小和宝玉结伴上学,单论颜值秦钟比宝玉还出挑,两人之间的过分亲密,连学堂里的小孩子都看出来不正常,让人联想到薛蟠要勾搭柳湘莲行龙阳之好。后来秦钟和尼姑智能捂着被子干男女之事,被宝玉活捉,宝玉也只是略略略扮鬼脸级别的反应。
金钏投井,和贾宝玉的无聊手贱有直接关系,结果王夫人盛怒之下怒扇金钏耳光,撵回家去,金钏羞愧无地,跳井自杀,全程贾宝玉跟没事人一样,一言不发,静侯井中如日本俳句“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的佳音。在你看来肯定又要慨叹,这都是什么荒唐荒诞荒谬的关系和人啊?!你贾宝玉,这算哪门子的正面人物啊。
呜呼哀哉!五千年华夏文明古典文学最高峰的红楼梦,这书,在你眼里就是那么肤浅?就是为了写一帮正面人物vs反面人物,正邪两立,全程搏斗?!
我最反感现今名著解读圈越发内卷,巨多人为了出新出奇,纷纷以今日标准下的“道德楷模”来要求古代名著里的角色。甚至黑化他们,翻案他们,什么武松滥杀无辜,李逵变态杀人狂,什么宋江厚黑要为曾头市晁盖之死负责。好像这些古代名著提前几百年写好,是为了让你照着他们学做人,磨砺自身品质,提高道德修为的。
这都是什么荒唐可笑,虚荣盲动,狭隘闭塞窄脑壳?
我个人的感觉,看电影其实是一件比较私密性的事儿,尤其是好电影,我历来就是自己一个人看,如果呼朋唤友,往往因为志趣不一等容易产生干扰。电影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独自面对奇异瑰丽世界的封闭空间,而在这个空间中,能够引起波澜的,无疑对我来说,是一部好电影,希望对你也是。
《老无所依》:一个孤独冷酷的杀手,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一个不知所谓的电影名称,一场看后也难以言说的情感,如果不反感轻微致郁,建议观看,不会浪费你的时间。
《李米的猜想》:灵气加持的周迅,发挥稳定的邓超,混迹演绎场的张涵予,还有诸位年轻时不可多得的锐气,导演曹保平,音乐窦唯,如果以上还不能说服你,那么:
https://www.zhihu.com/video/942764892281970688 https://www.zhihu.com/video/942767224029671424《海上钢琴师》:小号、钢琴、爵士乐、还有无疾而终的爱情、萍水相逢的友情以及对自我的坚守:如果生于此是场意外,那么我可以选择留在这。
这是一场极度适合一个人应对的梦幻旅程,船已到港,欢迎启航。
《大无畏》:只是一部相当平常的喜剧片,两个小混混阴差阳错抽到生死签做杀手的故事,演技稚嫩与浮夸并重,唯有在临行前各自回家看亲人,对暗恋的人告白,携手赴死的淡淡温馨,却刚好凑足了为数不多的亮点,刚好让人难以忘怀。
如果你的人生已触底,那到了最后关头,你会干什么?
《那个男人来自地球》
小成本科幻巅峰,如果一个人跨过漫长的时间,那他意味着什么?神,妖魔,鬼怪,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会遗忘,会受伤,经历过漫长的时间,跨过了多少人的岁月,承受了太多离别。来路我已日渐模糊,未来,我又将要去往何处?又或许,过往种种,都只是为了,过好我这一生。
《移魂都市》:如果记忆可以被篡改,那么我们就当是第一次相逢吧。
哥特式的全程阴郁与结尾的耀眼阳光,明与暗的强烈对比,配合悬疑解题式的剧情,绝对值得观赏,只要你忍受开篇前几十分钟的沉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