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李世民,嬴政,刘彻。这三人谁的能力最强呢?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民科讲历史,有个致命缺点:他们眼中的历史,是静止孤立的。

他们不知道历史是动态的,是具有继承关系的。

或者说,他们知道,但以他们有限的脑容量,并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深意。



在他们眼里,历史是各自独立的。

他们不知道一项制度需要代代人的接力。

他们不知道一个工程需要数世人的传递。

他们更不知道一项彪炳史册的功绩其实是无数人的沉淀积累。

于是,以他们短视的目光,只能看到如下这些:

大一统的帝制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绩。全然不顾大一统观念儒法两家早已有之,战国后期不断阐释,郡县制在六国都逐渐普及,只是由秦始皇最终落实而已。

长城肯定是秦朝一代的丰功伟绩。全然不顾其他列国都修有长城,秦朝不过是把这些长城连接而已,且如今的也不是秦长城,而是明长城。

大运河是隋炀帝一人的功绩。全然不顾早在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就开挖水渠,历代各君主接力,在隋炀帝手中借着前辈积累而水到渠成,况且这运河后来断流了,最后被忽必烈接续了起来。

科举制是隋朝一个朝代的政绩。全然不顾科举制早在南北朝已然萌芽发展,到了隋朝不过恰好成熟了而已,且相比梁武帝时期还有所退步。

包括其他,什么三省六部、门阀消亡、以文驭武、藩王分封等……绝不是一个大人物某天起床忽然一拍脑袋的想出来的。它们有雏形、有发展、有成熟、有完善的过程,将这些归功在某个具体的人身上,本身就是当代民科对历史最为无知且误解的表现。



如果是专业治史的学生会知道,虽然你们选的是断代史,但不可能真的就专攻一个朝代。

学隋唐的得先学南北朝,要是不懂西魏北周故事,你单把隋唐史给翻烂了,都始终只能是一知半解。

学宋史的得先学残唐五代,不知道节度使的危害,你根本想不明白宋朝的制度建设到底是怎么回事。

学明史的得先学元史,如果你不知道元朝的种种制度,就会得出朱元璋是不是在开历史倒车的暴论。

……

总而言之,历史是有承继关系的,不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多么伟大的天骄都不可能凭空就创造一个通用万世的制度。

他们或者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集大成,或者是开创了一个初始思路由后人不断完善,总之是先有一个大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下才能诞生出一个这样的人,而这个人通过主观能动性推动社会发展,再反作用于大环境,这个才是历史发展的正解规律。

但民科们,包括某些正规学者,他们似乎都想不明白这个道理,片面的把历史归功于某个时代或者人物。

所以,这种人不论读再多的书都没用,因为路线错了,知识越多他反动。



我特别烦某些人拿“创新性”来说事。

我不否认秦皇汉武有大魄力,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大潮流。但是,过于推崇这种创新,将其拔高到不可捉摸的境界,这就落入了民科的思维陷阱里。

秦始皇是不是推行郡县制、阐释大一统观念的第一皇帝?

是。

但你别忘了,大一统观念早就有了,在春秋战国,各国都在疯狂兼并,统一是早晚的事。且战国后期,关东六国得到新土地都是“县之”,并未实行分封。可见,就算统一六国的不是秦始皇,另一个君主在这种大一统的环境下,必然会走向统一的皇帝制,从来不存在什么“没有秦始皇,我们就如欧洲一样分裂啦。”

包括项羽,很多人说这个人得天下就会分封,但完全就是臆测。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时,那是因为那些地盘本来就不是项羽的,是那些诸侯的,项羽不过是承认一波现实而已。他想先稳住他们,再进行分化瓦解,然后实现逐步兼并,一统天下罢了。

要知道,项羽在年少时,见到秦始皇,他说的话是“我要取而代之”。《史记》中也多次提及,项羽不喜分封,打下来的土地都是直辖了,闹得手下很多人都不愉快,投奔了刘邦。可想而知,项羽如果真的能打败刘邦,大概率会取代秦始皇,成为新一代皇帝,而不是再去当一个有名无实的霸主。

所以,不论是贵族的项羽还是平民的刘邦,称帝前一个个说我们要恢复传统分封,称帝后立马变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能有一个皇帝。

所以,秦始皇的那些“开创性”,你只能说他是个战国后期各种意志的集大成者。

你吃了五个包子饱了,不能只把功劳算到秦始皇这第五个包子身上,前面四个包子要表示不满的。

包括后来的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等等,他们在位期间的制度建设,与其说是他们独立创造的,倒不如说大多都是前人已有雏形,他们在这个雏形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并借着他们的权威诉诸实践而已。

这自然是功绩,但绝不是他们一个人的功绩。

在这个角度上看,我并不觉得秦皇汉武真的有那么不可超越。他们自然是造就时势的伟人,但不可否认的是,时势同时也造就了他们。



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三人来讲,谈影响性就是扯淡,至少他们都在自己所处的时空里,完成了自己应该完成的历史任务。

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阐释大一统,但很明显失败了。

我们今天的大一统实际上是刘邦缔造的!

中国历史进行了两次大一统的试验,秦始皇那次是以失败告终的,刘邦开辟了第二次试验。但他有秦亡的前车之鉴,选择了郡国并行这种更为巧妙的方法,徐徐图之,慢慢的推动大一统的悄悄实现,在历经了吕后、文景、武帝等数代人之力后,这才真正的将第二次大一统成功的进化成了我们后世可以效法的完全体。

说得再直白一点,秦始皇需要感谢刘邦以及汉朝的后继者,给他的偏激统治擦了屁股。不然秦朝的统一,不但什么都算不了,还会成为历史的反面教材,秦始皇本人也会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所以,个人认为,三帝之中秦始皇是最拉的。毕竟他一死第二年就爆发农民起义,胡亥就是再作哪有那么快的,这个秦亡的锅他跑不掉。



汉武帝完成大一统帝制,还给帝制开创了各个补丁的雏形,并且拓展了汉族的生存空间。

与秦始皇那种把历史任务只完成了一半,死后遭到反噬而功败垂成不同。汉武帝是真正有始有终的完成了时代交给他的历史任务,所以,汉武帝的能力很显然是要在秦始皇之上的。

汉武帝被诟病的原因,是此人功劳很大,过错也很大,是个亦正亦邪的人物。

他在位期间为了战争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社会财富被挥霍一空,人口大量锐减。咱们开公司不能只看收益不看负债,汉武帝虽然打下了不少资产,但摊出去的成本也很高,这导致他的分数实际上要这扣掉一部分的。



唐太宗完善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三省六部制,继承发展了科举制度,通过恩威并施调和了五胡乱华后的民族矛盾,造就了一个安稳的治世。

导致很多人认为唐太宗开创性不足是原因,是这个集合南北朝制度大成的活儿被隋文帝给抢了,唐太宗生的有点晚,所以是真的没办法。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隋文帝并没有很好的完成历史交给他的任务。

举个例子,科举在南梁都一视同仁了,到他大隋反而需要五品以上的官员推荐才能参考,这不是倒退是什么?到了李渊的时候,为了讨好关陇贵族,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要恢复九品中正制。

换句话说,唐太宗的出现,是给隋文帝、唐高祖这俩人纠错来的。

就如同刘邦给秦始皇在擦屁股一样,唐太宗也是在给隋文帝、隋炀帝擦屁股,所以说唐太宗实际上已经完美的完成了历史交给他的任务,顺道还把杨坚杨广李渊的卷子也帮忙做了,且贞观之治时期并没有致命的减分项,这个本身就很不错了。

所以,英雄造时势的前提,一定是时势造英雄。



秦始皇的历史任务最艰难,但他完成的虎头蛇尾,最终还因为秦亡而导致功亏一篑。

汉武帝的历史任务也挺难,但因有刘邦、文景等先祖的铺路,倒减轻了不少压力,所以他完成的很好,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唐太宗的历史任务相对简单,但他是在前任隋炀帝拖后腿的情况下,还能超额完成任务的人,因为付出代价很小,相比汉武帝他交上来的试卷则更完美。



所以,在如上条件下,用开创性来比对三人,本身就比较搞笑。

因为,三个考生比拼成绩,好歹得给他们同一张试卷吧?

这三人连做的试卷都不一样,就硬比他们的成绩,不尬吗?

所以,抛弃历史影响力,只凭能力来看,必然是:唐太宗>汉武帝>秦始皇。

始皇吹们真的没必要抬杠,说句难听的,把唐太宗和汉武帝放在秦始皇的位子上,大秦都不一定能亡国。





我发现,很多人都没看明白我写的意思。

一个个嚷嚷着:你后半段打你前半段的脸了。

在他们眼里,就是你既然都说环境决定一切,一切都是必然了,那么为啥还能给这三个皇帝的能力比较出个排名出来?

怎么说呢。

我想教你们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谁知道你们理解成了形而上学论。

我的意思是:客观实在决定主观意识,主观意识反作用于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第一位的,主观意识是第二位的。

你们理解的意思:你既然都说客观实在决定一切了,为何还能从主观意识上搞出个排名出来?你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不好意思,我没打我自己的脸,是你自己理解有问题,误会并扭曲了我的观点。

我这么跟你讲吧。

秦皇汉武唐宗,就相当于三个不同时期的高考考生。

秦皇是刚恢复高考的那一批考生。没有前人经验可循,没有事先学习,没有复习大纲,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即使当年的考题如今看来只是初中水平,可对当事人来说难度是变态级的。

汉武是之后的高考考生。有了前人经验,有了学习复习的大纲准备,不过当时义务教育未普及,教育资源差,且当年大学名额有限,所以考题虽然是高一水平,但难度依旧不容小觑。

唐宗是大学扩招之后的考生。这时教育资源渐渐完备,学生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大学扩招,大学生不再那么困难了,所以即使考题是高三水平,可难度相对而言是较简单的。

以上是他们的大环境。

所以,回归现实,拿这三个不同时期的考生相比,谁“成就”最大?

说不上来。

因为他们各自的年代背景不同,比不了。

但是,这三个考生谁的“学识”高?

无他。

肯定是那个大学扩招后的同学,即唐太宗。

所以,我才会说,把这个同学穿回1977年参加高考,他绝对能考个逆天的成绩。

这有问题吗?

所以,代入历史,因为三位皇帝的生活环境不同,你用制度影响力来判断就扯淡,因为他们年代不一样,做的题也不一样。

可能力是一目了然的。

唐宗绝对是大过秦皇和汉武。

即使唐太宗是占了时代的便宜。

而秦皇和汉武二人,我只能说:虽然考试环境不一样,可汉武帝是大过秦始皇的。

因为,秦始皇考上大学后,特么没念几年就劝退了(亡国);汉武帝是一直念到成功毕业的;唐太宗当年直接本硕连读了。

从这一点看,秦始皇不如汉武帝,更遑论唐太宗。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登辉这个人,看似奸诈,实则昏聩。

台湾(省)从蒋经国手里交到李登辉手上时,产业方面是四小龙里最强的。韩国在李登辉主政时,人均在四小龙里陪坐末席。但是李登辉依据神棍张家墩的理论,做出戒急用忍的决定。台湾企业失去了最佳的升级产业,扩张市场的时机。

台湾相对于韩国的劣势,不是人才不够,技术不行,而是岛内市场不足,很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产业养大做强,韩国毕竟还有5千万人。李登辉的总路线,就是放弃得天独厚的,的最大优势,与大陆市场若即若离。

所以这个人,见蒋经国坐半个凳子,分裂国民党的手腕绵长深远;方方面面精算犹如偷袭珍珠港前的军部,但是对大局的预测,笨的一塌糊涂,也是军部一个水平。归根结底,只是政客,不是政治家。

当然对中国大陆而言未必是坏事,这一点和香港李家把数码管项目搞的完全走样是一样的。


user avatar   chao-dian-ci-pao-55-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user avatar   xing-ji-xuan-x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成拳的阴招儿挺多的,封眼、插眼、戳喉、踩脚摁倒打百汇、上星、哑门、濂泉、人迎……

我该怎么证明自己是正当防卫呢?


user avatar   sishibat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哦?毛熊和鹰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要成真了?

加油。




  

相关话题

  你读过最后悔的一本书是什么? 
  成龙为了自己的事业能有多拼?你的人生中有这么拼过吗? 
  有没有某个人在某个领域让你觉得,这个领域我只服他? 
  荆轲刺秦王时秦舞阳在做什么? 
  唐朝的巅峰时期是哪段?是李世民时期吗? 
  问一个问题却不被人理解怎么办? 
  有没有哪家留学中介让你交完钱,申请完,签证后,觉得很感动,很赞的? 
  论文查重paperpass,paper free,pepperYY,pepperpp哪个更贴近知网? 
  iOS 平台上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健身 app? 
  你是怎么找到创业的方向的? 

前一个讨论
锯齿兽和小太阳怎么分的?
下一个讨论
为何我觉得丰臣秀吉才是日本战国第一人呢?而很多人觉得是织田信长?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