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神奇宝贝可能会脱子供向吗? 第1页

  

user avatar   jie-zhi-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勉强回答一下:

如果Pokemon系列从现在开始衰落,销量下跌,然后受众“青黄不接”,确实是有可能走“高龄化”路线,原因无他,因为主体受众变“老”了,不得不调整商业策略。然而,就目前走势看,短期内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可预见的未来还会是“全年龄向”路线

Pokemon系列之所以持续走全年龄向路线,有些时候确实是因为“不讨好”的老玩家数量比例上无足轻重,或者说“骂完记得买”的人太多了,导致官方毫不犹豫地选择倾向新观众/新玩家,无数老玩家喊着退坑之后,总有新人涌入,销量层面十分坚挺,然后Game Freak“下次还敢”:

但是,一旦Pokemon开始人气滑坡,变得青黄不接,那么无论是Game Freak还是任天堂是真的可以考虑走“成人向路线的”,这是商业驱动的结果,因为“受众老龄化”了。

这个事情还真的有“前车之鉴”,就是《数码宝贝》,最早也是最典型的“子供向动画”,游戏、动画都是做给小学生(12岁以下群体),结果热度“昙花一现”,迅速衰落,后来在不甘与无奈中逐步走向“成人向”路线

《数码宝贝》现在整个IP就是在走你们“无比期待”所谓的“脱子供向”路线的,这个IP经历了一个从“子供向”(初代《数码宝贝大冒险》)路线到“成人向”路线(《数码宝贝合体战争》之后)的全过程,但是和创作者初衷无关,而是因为受众青黄不接,新鲜血液较少,只能采取更为倾向于老观众、老玩家的策略。

大家当年入坑《数码宝贝》谁又不是个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数码宝贝大冒险》的小学生呢?但是很遗憾的地方在于,《数码宝贝》后续发展不是很顺利,对这个IP比较有感情的还就咱们这一辈人,所以无论于情于理还是怀着圈钱的心态,都应该讨好现在平均年龄25岁以上的90后人群。

别的事情不想长篇大论谈情怀,咱们就看一看游戏的分级,大体就明白开发者眼中的受众发生了多大变化:

我们以《数码宝贝物语》系列为例,同一系列的分级在前后可以有多大区别:

《数码宝贝物语:日光/月光》登录NDS平台的时候,评级是“Cero:A”,就是狭义的“全年龄向”,主体玩家是12岁以下人群

《数码宝贝物语:网络侦探》登录NS平台的时候,评级是“Cero:C/T/12”,意思是12岁以下的群体不宜玩这款游戏,也就是说这游戏根本没冲着原先的受众群体(12岁以下)的人去……

你没看错,十年内,基本上完成从“子供向”到“成人向”,原因就是这批人长大了,而且玩家只有这批人,整个《网络侦探》后期DLC的剧情,就是有点成人向,但确实还不错就是了。

所以,凡事都有“两面”:

对于Pokemon而言,一方面游戏、动画很多地方完全不讨老玩家、观众的喜欢,经常走全年龄向路线甚至有Z招式尬舞等情况,另一方面,说明这个IP商业上还是比较“健康”的,可预见的未来中,还会是一个生机勃勃、老少咸宜的跨媒体品牌;

对于《数码宝贝》而言,一方面走的是“高龄化”和“情怀向”路线,由老玩家、观众主导,这些人话语权比较大,另一方面,说明“青黄不接”的小众群体已成定局,这个IP再想回到大众向,已经不可能,其能影响的只是特定年龄段的一小部分人;

Pokemon现在“总有人买单”,全年龄向估计是雷打不动了,都是商业考量罢了。《数码宝贝》何尝不想回到那个“子供向”的年代,可是现在没有资本走这条路罢了,如果Pokemon之后人气逐步下滑,青黄不接,也总会有“成人化”的一天,这是商业规律,并根据编剧的意志为转移……

其他相关回答:

如有不妥之处,求轻喷,欢迎爱好者们一同讨论~




  

相关话题

  吉林动画学院学生因剽窃他人冬奥作品被处分,如何看待这件事?怎样树立正确的版权意识? 
  有哪些有中国元素的日本漫画作品? 
  如何评价2021年7月动画《女友成双》第一集? 
  日本动画宅在 ACG 里似乎往往是肥胖的眼镜男形象,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动漫、轻小说、Galgame、乙女游戏中有哪些经典的告白? 
  为什么韩国动画的发展远不如日本和中国? 
  个人觉得动画《数码宝贝》比精灵宝可梦更影响力更大,为什么《数码宝贝》的游戏却始终比不上《精灵宝可梦》? 
  如何看待《猎人》2017.6.26连载再开? 
  如何评价《海贼王》1046话情报? 
  宠物小精灵的动画为什么每一季都要换女主,为什么当初小霞就跟了两季? 

前一个讨论
动画《数码宝贝》有什么让你破防的瞬间?
下一个讨论
月姬R销量大概率会是什么水平?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