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今年的事很奇怪。
从发难时机上来说,对美国并不合适,对英国和日本也没有太大好处。那么香港的几个外部大玩家中,就只剩台湾了,问题是台湾为什么会这么急于引爆这个砝码呢?为什么要在这个很难将爆炸威力最大化的时候引爆呢?
我有一个预感,台湾方面应该是有可靠的情报,以至于到了手里的牌必须打出来的程度。也就是说,台湾问题很可能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香港之输赢,不在香港。成败利钝,且看事态如何发展吧。
一个判断性问题如果设置了太明确而严苛的前提,那难免就损失了开放性,进而回答也就变成了考试中的作答。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无非就是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转口贸易”之类的话题,讨论的空间则取决于“爱国主义”和“言论自由”的程度,或许有意思,但实在意义不大。
真正该讨论的问题当是香港如何尽早改善如今的现状,又如何在拨乱反正后重新树立曾经对内地城市的经济优势。
就事论事的说,假使我们不设定香港的现状无法得到改善,那么其实香港的未来是不确定的,是好是坏则事在人为。就像二战战败的德国现在却是欧洲各国的楷模,这在战时和战后的短时间内是根本不可想象的。香港今日不比往昔没错,香港一大批人与内地离心离德也没错,但若仅因此一时的状态就给一个地区的未来判刑也是过于草率了。
所以,一切的关键还是看香港人、香港政府未来会如何去做,同时中央的态度,内地人民的态度,包括世界各国的态度也会对事件的最终走向产生影响。如果像题目所说,如今的现状“持续下去”、香港“没有经济优势”,那结果自然是悲观的。但问题是你我真的乐见这种情况的发生么?拜废青的疯狂所赐,内地人民基本已经对香港无感了,但那块土地和它所承载的历史是我们不该放弃的。
最后,个人觉得,对于香港问题,哪怕是歇斯底里的辱骂也要胜过作壁上观的冷漠。
节选田飞龙教授的一段话:“中央也未必那么着急去解决香港问题,因为这是中西方博弈背景下的议题。香港问题的性质就像中美贸易战一样,中央并不急着在中美贸易战中达成协议,背后的思路就是展现一种以我为主的战略定力,让对手自己内部发生变化,让对手重新思考自己的策略选择。因为如果对方提出几个诉求都是你不断回应的话,这个时候你就显得很被动,而且很容易进入对方的政治逻辑陷阱。现在并不是再给香港人什么希望的时候,而是让香港人绝望之后重新理解国家,重新理解自己身份与前途的问题。他们原来那种希望近乎追求“完全自治”,其设想、出发点以及对香港与国家关系的理解,在中央看来需要改变。这个逻辑很冰冷很残酷,但是似乎越来越成为中央政策选择当中的一种共识。所以中央不着急,因为中央知道到底对打的是什么,不是打任何一个具体的议题,打的是香港内心的虚妄与骄傲,经此决定性碰撞后它才会重新理解自身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