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香港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多大作用?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lei-96-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具体到金融领域,香港的核心优势就四个:

1.低税率

2.司法体系

3.最重要的一点:资本与金融账户开放,货币自由兑换。

这意味着,外面的钱,想来就来,结合2,如果有外资(别管是真洋人还是假洋鬼子)要进来,这是最好的中转站;里面的钱,到了香港可以说走就走(当然现在管理严格多了)。

4.大量国家与地区免签,且拿到香港身份,就可以达成事实上的多重国籍。

那么问题来了,这4个优点和普通人有很大关系吗?当然没有。但不普通的人呢?

现在你明白为啥香港不会被放弃了吗?


user avatar   songan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唯一的国际金融中心是香港,而且只能是香港。扯上海澳门深圳什么的来替代香港的地位,No way.

国内很多人在试图去弱化香港金融地位的时候,都喜欢说香港完全是靠内地这个庞大的经济体,是中央给它的这个金融中心的地位,中央不想给它了随时可以转移。这种说法太天真了(指名胡主编)。金融中心这个title可以给任何一个城市,但离岸金融中心(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只能是香港。

我国始终是一个资本管制的国家,人民币无法自由兑换,所以金融/资本市场与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隔绝的,这一点虽然能够最大程度保护中国金融不受到外部干扰与影响,但随着这几十年的迅速发展,我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吸引了全球投资人的眼光。所以离岸市场是必要的,我们需要外部资本对内地企业与平台投资,也需要离岸市场帮助内地企业与平台筹集外汇资金。而香港金融的本质,就是让全球资金在一个透明、成熟、全球化的平台以与美元挂钩的港元投资中国经济。我们通过香港,影响国际资本市场,我们通过香港,从国际资本市场同样可以汲取巨大的力量。只要中国在向好,香港进来的钱就会源源不断。

全球24个时区理论上需要三个国际金融中心,一伦敦一纽约,剩下的空白八小时时区,就在香港和新加坡中选,香港和新加坡能保持动态平衡但香港最终胜出优势是在于中国内地。 我们不会有第二个香港,因为我国境内唯一实施英美法(普通法)的就是香港,这是明明白白的制度优势,纽约和伦敦的金融创新可以无缝迁移到香港,也没有迭代更新的成本(如果拿个搞大陆法的去跟人家硬兼容根本没可能,就是安卓机跑苹果应用的效果)。香港是我国这个大陆法国家的一部分,但又遵循着海洋世界的普通法秩序,双元属性就使我国连接世界的枢纽是香港而且只能是香港。不管国人认不认,就金融这个行业来说,普通法的股/期市确实比大陆法的重要很多,就算上、深、东京和欧洲的证券交易所规模很大,但依托的全是本国经济规模,并不代表它们有能力从全球广泛吸引资本,而普通法的市场就可以。所以普通法地区的资本市场更活跃、市场深度更强、影响力更大。虽然香港的普通法是英国殖民主义的产物,但客观来说我国应该庆幸我们有香港...而不是想着办法把人家替了...这个接口要有,且必须有。真的不能因为香港政治不稳定,对北京不忠诚就把人家换了...反而不如加大力度把人家攥在手里,加强控制。

中美对立的环境下,香港这个承接平台的作用就更加重要。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有接近170家(几乎所有科技企业都在美国),这些企业其实都是SEC手里的人质...这些搭建了离岸结构的企业在目前恶化的政治环境下需要尽快与美国金融脱钩,我国迫切需要将战略性行业的资金方在岸化。而美国从瑞幸之后就一直把中概企业当重点biubiu对象,所以最近几个月中概大量回港,在新的平台,转移一部分流动性。这样大量回港,中概企业多了融资平台、全球投资人主动将头寸转移到香港、港府和北京都是乐见的,因为这样的集聚效应将使香港的金融市场越来越好,同样传导给内地,多方共赢。

对峙以来,川普那些什么取消特别待遇的政策豁免、独立关税区之类的政策对香港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实质性影响都很小。所以香港只要自己能稳住,和中国经济永远是互相成就的关系。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香港就是租界,而且是很多人需要的租界。

如果要说得好听点,那香港就是望北楼,望北楼就是香港。

我朝只要走金融开放这条路,那香港的地位只会越来越重要。大陆2019年三分之二的外商投资增量来自香港;香港管着的24万亿,三分之二投在亚太地区。

谁的钱?哪来的钱?不重要,也不知道。

要知道的是:越倾斜金融资本,香港越重要。

就是这种重要,和多数香港中下层关系越来越小。开曼群岛的全球收益能支撑6万岛民的幸福生活,香港恐怕就做不到了。

所以我虽然常常在推上和香港账号互相祖安,但是我能理解他们有恃无恐的底层情绪:

租界的底层,能是啥情绪?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先扯点有的没的。

欧洲国家中,至今只有一个没有与我们建交,核心障碍即不是外交问题,也不是“一个中国”问题,也不是经济贸易问题。你猜有谁在中间作梗?

疫情发展到今天,中间乱七八糟的直接就不扯太多了,在国际学术期刊上,你猜是哪个地区的教授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认证病毒起源于我们的最多?(美国的学术界在疫情上大体是正常的)

美国近年狂搞我们的“鸡尾”,你猜是哪个地区疯狂配合美国宣传,用繁体、粤语、英语各种方式黑我们?(甚至你在国外一些yellow网站,搜一下这地方两个字,就用中文搜,看看能搜到什么?)


你真以为那些通过这地方流入大陆的资金,难道是这地方人的钱?

欧洲日本的银行负利率,债券负利率;中国的银行和债券收益率最少5%,甚至10%,你认为这些钱真愿意多经过一道周扒皮再进入中国大陆?

美国现在也是0利率。美国去制造业多少年了,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大陆也愿意经过一道周扒皮?

再一个,胡润榜上的,有些人不敢明目张胆把手里的钱转到美国欧洲,但是转到这地方却是睁只眼闭之眼的。

有一个在美国金融系统资深的台籍华裔王孟源,说世界有4大洗钱中心,第1是开曼,第2是美国,第3不是瑞士,第4是新加坡(开曼为美国人洗钱、美国为世界各国人洗钱)。


这地方对大陆的作用为,吃里扒外,而且破坏作用很强!


user avatar   bo-si-wang-lik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香港是唯一一个中国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有话语权的地方,虽然这只是部分的话语权。

在别的地方,不管你多有钱,规则都是由别人来定,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话语权。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内地背景出生,且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都在为内地大型国企提供融资及海外收购服务的李小加,能担任港交所近12年的行政总裁,能在港交所大刀阔斧改革打配合,你在纽约和伦敦能做到这样?

李小加曾担任过美林中国区总裁和大摩中国区主席,在任职期间,完成过中海油、中国铝业、中国招商银行等股票发行上市工作,操作过中国海洋石油竞购尤尼克事件......(这个背景可以说是相当有意思了)

答案显而易见,根本不可能。

纽约,美国SEC主席杰伊•克莱顿(Jay Clayton)在近期都能说出“因为信息披露的问题,提醒投资者近期在调整仓位时,不要将资金投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这样的话。另外很有意思的是,杰伊•克莱顿曾经是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的承销商法律顾问,之前也热衷于推动中概股赴美上市。

至于伦敦,没什么好讲的,也是五眼联盟的地盘。这和中资在纽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外部环境不断恶化,直接加速了海外中概股回归的速度,而香港就是它们主要的回归之地。比如,最近京东和网易已经在安排赴港二次上市,之前还有百度回归的消息。预计近两年会有非常多的中概股回归,同时还会有很多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

香港就是中国资本的天堂,亚洲美元区,货币自由流通,对接英美法系,各种金融基础设施完善,能做很多在内地不方便做的事情,投资者对中国的情况更熟悉......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香港,我的钱就在我眼皮子底下,我对它可以有很强的掌控力,同时我还有各种金融工具能帮我做到财产保值增值和财富传承。但我的钱是真实地放在境外的,即便是国内的人想来搞我,这对我的钱也产生不了什么影响。实在不行,我大可把钱汇往全球各地,直接跑路。

这天堂到什么地步了呢?一个侧面反应就是,维港两岸大大小小的写字楼、公寓等,都快要被中资企业占完了,比如中环IFC的主要租客就是中资企业,很多外资根本没有这个财力;半山、清水湾、深水湾等诸多豪宅的业主,很多都是中资老板。不过在香港可能很难看到他们本人,我知道的更多是二代住在里面。

当然,如果大家的思维是,我们可以自己关上门来玩儿,不需要对外交流。或者是认为在金融开放后,人民币能迅速地建立起国际金融霸权,以后全球的规矩都是人民币说了算。那大可忽略以上内容。

另外,除开金融功能,香港作为“真正的自贸区“,它有一个不同于其他自贸区的重要功能,即从欧美引进没有办法直接引进到内地的技术(这也是毛衣战里双方都很关注的重点,即知识产权方面)。在这一块,之前普遍的做法是,内地方面在香港成立一家单独的公司,利用港资公司的身份直接从欧美引进技术,然后在香港孵化几年,最后再逐步转回内地。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香港法体系,仅此


user avatar   huang-xiao-yao-59-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大家的赞,三更到0608:

初写510: 香港对中国经济的核心作用概览

更518: 中概股回归,香港是中美对立的缓冲带

更602: 美国取消香港特殊地位的影响

更608: 澳门能取代香港成为下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吗?

————————————————

初写: 20200510

为什么招商、华润等央企的国际总部在香港?

为什么中国银行HK是本港三大银行系统之一?

为什么阿里巴巴、小米、腾讯等中国大型民企资本纷纷来香港上市?(还有网易、京东、农夫山泉等在排队筹划中?)

为什么那些人频繁闹事下,香港本土经济一塌糊涂,却没太影响到金融市场?

……

因为香港对中国的核心功能:

——为国有资本/举足轻重的大型民企,向全球融资,吸纳全球资本。

所以,需要香港这么个

司法独立、

意识形态与西方类似、

金融市场开放且完备、

美元流通(港币实则是美元的代币)

游戏规则与世界接轨

的地方,国际投资者(尤其是西方)容易接受。

人民币尚未国际化,金融市场尚未开放、汇率管制下,上海和深圳无法取代香港。

中国现阶段并不适合高度开放金融市场(日本、泰国、解体后的苏联等国家的遭遇历历在目),但仍需有个方便的地方吸纳全球资本来发展经济。

而另一面,全球资本青睐中国。香港结算便利、资本自由、安全性高,因而亦成为资本家投资中国的入口,享受中国发展的红利。

这样的地位是国家给的,也是港英时代遗留的,缺一不可。(这一点与新加坡截然不同,新加坡没有强大的腹地可依赖,因此只能靠自己的摸爬滚打、痛苦探索、升级转型,打出一片天地,因而也倍加珍惜今天的发展成果)。

所以什么叫“恃宠而骄”?因为香港这个"小孩"很清楚自己的独一无二性,即制度差异。

一国、两制。

但一些年轻人搞不清本质,即,比起西方世界的表面银子,他内里更须依靠爸爸,是相互需要的关系。

————————————————

更新2020518:中美博弈下香港的缓冲带作用。

一、关于香港的作用,从金融层面再往上看,它已然成为中美政治的角逐场。

美国如何对待对它霸权地位有威胁的国家:

  1. 英国。从一战美向英法借款,二战后美与英签署《租赁法案》,打破英殖民地贸易壁垒,到精心布置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取代英镑,日不落帝国成为“没落贵族”,再无法与美抗衡。这个过程持续了半个世纪。
  2. 日本。80年代美国主导《广场协议》后,日元疯狂升值、日本国内严重经济泡沫下,进入“失去黄金三十年”。这个过程持续了20-30年。
  3. 欧盟。数不胜数,典型例子—希腊债务危机,欧元区时不时震荡一下。这个过程从欧元诞生至今,持续了20年。

可见,中美贸易战是长期存在的。中国金融开放谨慎,香港就成为最佳的“各方势力角逐的战场”,硝烟味越浓,香港的作用就越大。

二、我此刻手持一杯“民族之光”瑞幸咖啡,刚好在看TVB,一位港交所工作人员表示,未来有更多中概股公司将从美国退回香港,而港交所也会放宽上市标准,与时俱进一次咯。

瑞幸造假一事的轩然大波,损害了美国中概股的信誉,相继遭遇做空,一些国际知名的股票承销商甚至不再承销中概股。

一波中概股将集体回归,香港便是最合适的退路,缓冲带的存在。

————————————————

更新2020602:美国取消香港特别经贸待遇政策、不再视香港高度自治。

这次更新我在5月31写完,但没发, 因为一直在等港股回升,蹲到了!恒生指数连着几天高开,并不是想象的悲观! 所以看出,美国一举动到底有多少破坏力。

以下是正文——

一、美国取消香港特别经贸待遇,到底取消了什么?对香港和大陆有什么影响?

《香港关系法》定义的特别经贸待遇主要包括4点:1. 视香港为独立关税区,香港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低关税;2. 美国与香港可订立双边协议;3. 自由兑换货币,汇率联系;4. 签证审批待遇。

这四点中最核心的是3——自由兑换货币,即港币与美元挂钩的事实,也是香港金融地位的基本面,是大陆对外的“桥梁”,中港的重要利益。

但,唯独这一点未被美国提及。为什么?因为是下下策——

1. 港币作为美元的代币,518更新中提到美国如何利用美元霸权收割世界羊毛,货币地位是美国根本利益所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 美国有1300家公司在港经营,涵盖了美国最主要的金融公司;2018年美国在港对外投资存量825亿美元。总之,在港利益很多的情况下,货币不能自由兑换会给这些公司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损失不可挽回。

另外,香港有4400亿美元外汇储备,是基础货币的两倍多,足够应对资金转换(背后还有国家爸爸)。

二、那么,美国打击香港的是什么?是前两点:取消关税地位。

这影响的是美国与香港的双边贸易关系,香港与其他国家的生意照做。

那么影响大不大?

  1. 进出口:香港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尤其是牛肉和酒类,所以各位去香港吃牛扒,基本都是美国或者澳洲进口。更重要的出口呢?每年香港本土生产并出口到美国的价值,占香港出口量不到0.1%。
  2. 转口到大陆:历史上香港作为转口地,因为大陆的港口曾经服务不成熟且管制多,但今非昔比了。另外,香港的原产地避税功能在技术上操作空间很有限,或东南亚其他国家可以取代;至于高端敏感技术通过香港转口到大陆,这一块是国家机密,虽然重要但无法讨论。

ps: 2018年美国出口到香港的总值373亿美元,占美国商品总出口额的2.2%。其中被限制的防卫及军民两用高科技产品出口值仅约4.3亿美元。(已公开数据)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进出口方面,美国杀敌八千,自损一万;转口方面,香港具有可替代性,且今天的转口作用没那么大了。

要正视的事实是,对香港和美国的双边商务往来一定有破坏,影响了在港投资者的信心,但要了解在港投资的本质——即通过香港投资中国,只要中国经济增长,吸引资本入场,香港就有用。因此我们看到美国法案公布的当天,人民币和港股双跌,但之后恒指立马高开,股市回升。

还好,没有动到根本——货币,毕竟对美国来说,动自己最重要的武器实在是下下策。

三、 似乎有些不痛不痒,所以美国这一系列操作的背后是什么呢?——

转移矛盾,大选需要。

美国并不真想动摇自身绝对利益。

当疫情失控、经济萎靡、就业低迷、黑人矛盾严峻、副总统拜登被指责和中国有生意往来....特朗普越需要找一个背锅侠来挡枪,保住大选。

——————————————

更0608: 澳门能否取代香港成为下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

评论区关于这点的讨论最多。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不能。至少中短期内做不到。

金融中心的背后是【信用体系】,一个地区的金融信用来自它的法律体系、人才储备、制度成熟度。

这些都是日积月累的,绝不是一纸文件、画一个地盘、一句口号,建几栋写字楼就能做到。

澳门的博彩业以及博彩拉动的旅游业亦是它几十年甚至百年积淀(清末时,不能正面和英军刚,放弃了向大陆卖鸦片的计划。清朝严禁赌博,但澳门确实法外之地,利用这点,做起了博彩业),博彩与金融不是同类项,甚至有冲突。澳门暂时没有金融方面的储备和信用。投资者是理性的,会把钱放在一个更便捷、成熟及安全的地方。

在澳门建金融体系,确实可以给全球投资者多一种选择,除了香港外,还有上海、海南、澳门可以选。但这不绝代表能取代香港。

罗马非一日建成。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接下来没太大作用了。本来的作用是一个目田港:发达国家认为,把资金投在这个城市,跟放在另一个发达国家没啥两样。但是现在,一方面国企融资已经完成了;另一方面,书店、电视台,等等,投资者会感觉到跟过去不一样了。


user avatar   xiang-gang-xiao-ling-tong-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香港是中国对外的独特窗口
1840年之前的香港还是一个小渔村。1842-1997年间,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二战后的香港经济迅速发展,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1949年10月在解放军解放广州之后,香港成功的成为了当时中国内地对外的唯一窗口,为新中国与其他势力沟通,缓解中国外交冰冻,架起了桥梁。如后面的“中苏矛盾”,中国内地当时被苏联孤立,香港就在这个时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新中国在外交中有斡旋的余地,而不是处处被动。

当然好处远不止于此,面对西方的封锁禁运,中国亦以香港为窗口,进口很多外面无法买到的东西,比如石油、技术等。当然香港因背靠祖国这么大的支持和市场,也迅速的发展起来。

直到今天,中国香港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自由港,它的“独立”和“自由”让很多国际资本和贸易都在这里进进出出,而内地对外投资和贸易也经常通过香港走向世界。1997年回归至今,中国企业在香港集资的数量,最多一年集资四千多亿,到今天为止总共有五六万亿。

在国际贸易中,中国香港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二:香港是WTO四大单独关税区之一
目前,内地对外最大贸易地区,排名第一的是美国,总比占19%。排名第二的是哪个?日本?韩国?德国?俄罗斯?

别猜了,是中国香港。

2018年,中国内地对香港贸易总比占14%,这数据远远高于中国内地对日韩德三国的贸易总和。

香港不过七百多万人口,面积一千平方公里,撑破肚皮也消化不了内地14%的出口。

为什么内地还能年年往香港出口这么多货物?很简单,香港是内地对外贸易的中转站。虽然中国进入了WTO,但也就是仅仅进了这么一个世界性的贸易组织,世界上还有很多更自由、更开放的贸易协定中国内地没有加入。甚至在WTO中,中国内地的关税等级,仍然是比较高的。许多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进口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关税,进口配额,而且是合法的。

而香港不一样。中国香港是除欧洲联盟、中国澳门和中国台北之外的又一WTO单独关税区。所谓单独关税区,就是指尽管它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却仍然可以决定自己的关税水平。香港作为全球著名的“免税港”,除了个别产品之外进出口没有关税。

作为一个单独关税区,它本身就是相当多国际自由贸易条约的成员,它的出口货物,能享受到更多的配额,更加优惠的税率。内地的产品,先进入香港,换个包装,打个标签,披上一个香港的马甲之后,再由香港出口到世界各地,一定程度上绕过部分发达国家对内地进出口的限制,减少由内地直接出口的关税。

其中一部分甚至出口到了美国,而且巧妙地避开了贸易摩擦。也就是说,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七分之一的产品,是通过香港销往整个世界的。香港是内地合法合理地绕过各种贸易壁垒的透明通路。

第三:中国香港积累了大量国际资本
香港简单税制及低税率,与中国内地交往便利;资讯的自由流通;政治稳定及安全;廉洁的政府;法治及司法独立等因素,吸引了世界各地企业家、投资者赴港注册、上市。

根据香港政府公司注册处最新发布统计数字:2018年注册的本地公司总数达1,407,743间,较2017年年底增加了23,797间;

2018年,港交所实施新改革方案,向全世界宣布允许“同股不同权”,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不要求盈利。改革效果立竿见影,大批新经济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涌向香港,包括小米、美团、映客、海底捞、中国铁塔,就连马云也宣布阿里巴巴计划最快于2019年下半年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港交所一度上市情况空前,在去年以218家上市公司、2880亿港元的融资额成为全球IPO市场无可争议的霸主。

香港是国际商业中心,是连接国际合作项目的枢纽城市。在外资眼中,香港金融体系是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最重要、最可靠的平台。这意味着,一个近在咫尺的资金池,源源不断地向内地企业提供国际优质资本。

第四:香港在目前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2003年国务院就批准由内地为香港的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2009年香港成为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一年后香港清关局就和内地央行签订备忘录,只要不涉及跨境,依据香港当地法律法规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

没有香港,短期之内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离岸市场就很难发展。香港既是“试验田”,也是“防火墙”,为人民币在相对开放、相对可控的的环境中做到跟国际接轨创造了条件。

当然,将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放在香港,不是说人民币境外的结算只能在香港,而是香港承担境外人民币主要的离岸结算业务。

这是把香港作为稳定离岸人民币汇率的压舱石。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我们也会在全球更多的地区开展人民币离岸结算业务。只要香港的离岸人民币汇率稳定,其它地区人民币结算汇率就翻不起大浪。

所以,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的金融安全与金融开放具有重大的意义!


user avatar   zhui-huang-b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中国用处有多大不好说

但是对部分中国人用处非常大




        

相关话题

  香港的文化输出能力和内地相比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如何评价香港「反水客者」围攻辱骂大陆母女?这是否违法?大陆游客在香港如何维权? 
  如何评价兰蔻请何韵诗做广告,我们是否应该抵制兰蔻? 
  你现在对香港人是怎样的观感? 
  为什么总有些人认为中国很弱? 
  为什么消费如此疲软还大力提倡节约? 
  为什么香港的空调冷气温度都设置很低? 
  人们买不起房子是因为房子价格太高,还是因为我们的工资太低?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 月 1 日正式生效,将带来哪些利好和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霍启刚「建议香港学校重视国歌国旗教育」,这一提案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前一个讨论
如何利用美国博士身份恰烂钱?
下一个讨论
哪些生物进化到了死胡同?





© 2024-06-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